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 车间的较量

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车间的较量

作者:宁宝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54: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四章:车间的较量

评审会的胜利像一阵风,吹散了技术办里一部分质疑的阴云,但很快,更实际、更棘手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方案获批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苏念雪就拿着最终版的加工图纸,找到了厂里的八级工周师傅。

铸造车间里炉火熊熊,热浪扑面,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熔液和砂型的灼热气息。周师傅穿着厚重的帆布工装,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正围着一个小型的砂型忙碌着。他接过苏念雪递来的图纸,又眯起那双看惯了铁水与飞屑的眼睛,手指在那些复杂的曲线上缓缓划过。

“难。”他半晌吐出这么一个字,用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和油灰,“这叶片弧度刁,厚度变化大,砂型不好做,浇铸的时候容易裹气,冷却收缩也不均匀,十有**要出废品。”

苏念雪的心提了起来:“周师傅,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周师傅蹲下身,用手指在旁边的空地上画着浇注系统和冒口的位置:“办法嘛……也不是完全没有。得改改浇道,这里,这里,得多开几个排气口。冷却也得想法子控制,不同地方冷得快慢不一样,里头就容易有应力,一收缩就裂了。”他说的都是最朴素的实践经验,却直指核心问题。

“我明白了,周师傅!谢谢您!”苏念雪立刻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下周师傅的每一句话,甚至把他画的草图也临摹了下来。回到办公室,她立刻着手修改图纸,根据周师傅的建议,优化了铸造工艺所需的细节标注。

然而,图纸刚送到生产科,就卡住了。

生产科的科长老杨,是个面色黝黑、嗓门洪亮的中年人。他拿着图纸,直接找到了技术办。

“钱主任!陆参谋!你们这个新方案,我们车间干不了!”老杨把图纸拍在桌上,声音震得屋顶都快掉灰,“这什么玩意儿?叶片弄得这么花里胡哨,这不是瞎搞吗?耽误生产进度谁负责?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为农业机械化大会战赶制犁铧!没工夫陪小娃娃玩过家家!”

钱主任立刻打圆场:“老杨,别激动,别激动嘛!这是上头发了话的重点项目……”

“我不管谁发话!完不成生产任务,到时候挨板子的不是我?”老杨梗着脖子,唾沫星子横飞,“这玩意儿一看就废工废料,成功率还低!有这功夫,我能车多少标准件?”

苏念雪站在一旁,听着这毫不留情的指责,脸上火辣辣的,但脊背依旧挺得笔直。她知道,跟老杨这样的人讲理论是对牛弹琴。

陆远征眉头微蹙,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杨科长,任务指标上级会统筹协调。这份图纸是经过专家评审认定的技改项目,必须执行。有什么具体困难,可以提出来解决。”

“困难?困难大了!”老杨指着图纸,“这玩意儿,周老头看了都摇头!谁有把握能铸出来?铸坏了算谁的?浪费的工时、材料,扣谁的工资?”

“如果是因为工艺不熟悉导致初期废品率偏高,相关的损耗可以申请特殊项目经费核销,不计入生产车间考核。”陆远征冷静地回答,显然早有准备,“但任务,必须完成。”

老杨被噎了一下,没想到陆远征把路堵得这么死。他瞪着眼,呼哧呼哧喘了几口粗气,猛地转向苏念雪,语气冲得很:“小丫头片子!你说能干,好!那你来车间!盯着!出了问题,你负全责!”

这几乎是**裸的刁难了。让一个技术员,尤其是个女技术员,整天泡在又脏又累又危险的铸造车间里盯工,还要承担技术外的生产责任,压力可想而知。

钱主任在一旁眼神闪烁,没吭声,似乎乐见其成。

苏念雪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迎着老杨挑衅的目光,她没有任何退缩:“好。我负责。从制模到浇铸,我会全程跟进。”

陆远征看了她一眼,眼神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最终没说什么。

于是,苏念雪脱下那身勉强还算干净的中山装,换上了一身不知从哪找来的、明显不合身的旧工装,扎起头发,戴上线手套,真的泡在了铸造车间。

车间里噪音震耳,粉尘弥漫,高温烤得人皮肤发烫。她跟在周师傅和他带的徒弟后面,看他们如何捣鼓砂型,如何拼接模型,如何开设浇冒口。她不懂的地方就虚心问,手里永远拿着那个小本子,不停地记、不停地画。

老师傅和工人们起初对她这个“添乱”的技术员没什么好脸色,觉得她碍手碍脚。但几天下来,看她不怕脏不怕累,问的问题也在点子上,甚至偶尔还能根据理论计算,对砂型的紧实度、涂料的配比提出一点小小的、后来被证明有效的建议,态度慢慢就缓和了些。

“小苏技术员,这边你看看,排气孔这样开行不行?”“苏同志,这箱砂湿度好像有点大,你感觉呢?”

苏念雪渐渐融入了这个充满汗水和金属味道的世界。

然而,难题并未消失。第一次试浇注定不顺利。铁水浇入后,因为叶片结构复杂,局部冷却过快,果然出现了缩孔和裂纹。

老杨叉着腰,看着那失败的铸件,脸色黑得像锅底,虽然没再大声嚷嚷,但那眼神里的“我就知道”几乎要溢出来。

周师傅蹲在旁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

苏念雪心里也沉甸甸的,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仔细检查了废件,对比图纸和工艺记录,又拉着周师傅讨论了半天。

“是不是冷却太快了?”她分析着,“这部分壁厚突然变薄,散热面积大……能不能试试用保温棉把这块包一下,延缓冷却?”

周师傅眯着眼想了半天,猛地一拍大腿:“有点道理!以前铸薄壁件也用过这土法子!试试!”

第二次试浇,苏念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和工人们一起,守着通红的铸件,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冷却速度。时间一点点过去,当铸件终于完全冷却,清理掉型砂后——

一片近乎完美的银灰色叶片呈现在众人面前!表面光洁,轮廓清晰,没有明显的缩孔和裂纹!

“成了!”周师傅的徒弟第一个叫起来。

周师傅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叶片表面,连连点头:“嗯,嗯!这法子管用!”

老杨闻声赶来,看着那叶片,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背着手走了,但脸色明显好看了不少。

车间的工人们围着成功的铸件,议论纷纷,看苏念雪的眼神彻底变了,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和佩服。

苏念雪看着那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和工人们汗水的叶片,鼻子微微发酸,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她抬起头,想找地方洗把脸,却意外地看到车间门口,陆远征不知何时站在那里。

他依旧穿着笔挺的军装,与周围粗糙的环境格格不入,正静静地看着这边,看着那个满脸满身都是灰渍、工装脏得不成样子、眼睛却亮得惊人的姑娘。

两人的目光隔着重重的设备和嘈杂的人声,短暂地交汇。

陆远征什么也没说,只是极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对她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

苏念雪愣在原地,脸上沾着黑灰,却不由自主地,慢慢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第一道最难的坎,总算迈过去了。但她知道,后面还有机械加工、平衡校正、现场安装调试……更多的挑战还在等着她。

这条用技术和汗水铺就的路,她走得艰难,却无比踏实。

第一片合格叶片的诞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原本沉闷而充满阻力的试制工作中。车间里的气氛明显活络了许多,工人们看苏念雪的眼神,从最初的好奇、怀疑,变成了带着点佩服和愿意配合的意味。

但苏念雪丝毫不敢放松。铸造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的机械加工更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差错。

叶片毛坯被小心地运到机加工车间。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车床、铣床、刨床轰鸣,冷却液的味道混合着金属切削的锐利气息,工人们戴着防护镜,专注地操作着机器。

负责精加工的是个姓李的老师傅,技术过硬,但也以脾气倔、认死理闻名。他拿着苏念雪那张标注了复杂曲面和严格公差的图纸,眉头拧得能夹死苍蝇。

“这啥玩意儿?”李师傅嗓门很大,压过了机床的噪音,“这弧度,这光洁度要求,咱这老掉牙的铣床咋搞得出来?这不得用数控机床?咱有吗?”

苏念雪心里咯噔一下。她知道这是个硬骨头。这个年代的普通机械厂,哪有数控机床这种高级货?全靠老师傅的手艺和经验。

她深吸一口气,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根据现有设备能力调整过的加工工艺卡,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既尊重又自信:“李师傅,我知道难度很大。所以我想了几个土办法,您看行不行?”

她指着图纸,详细解释:“我们可以先用车床粗加工出大体轮廓,然后用这台立铣,配合我设计的这个简易靠模和分度头,一点点铣出曲面。最后打磨抛光阶段,可能需要手工精修,光洁度要求这里,我查了资料,可以用这个配比的研磨膏……”

李师傅听着,眉头依旧皱着,但没立刻反驳。他拿起苏念雪画的那个简易靠模草图,对着光看了半天,又走到那台老旧的立铣床前比划了几下。

“你这靠模……做得准吗?”他怀疑地问。“尺寸我反复核算过,用线切割能做出来,精度应该够。”苏念雪赶紧说。线切割在这时代也算先进工艺了,幸好厂里还有一台。“哼,说得轻巧。”李师傅哼了一声,但语气没那么冲了,“就算铣出来了,手工打磨要达到你这要求,也得耗掉半条命!谁干?”“我干。”苏念雪毫不犹豫,“您负责指导把关,最累最精细的打磨,我来。”

李师傅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小姑娘这么有股狠劲。他沉默地擦着手中的游标卡尺,半晌,才瓮声瓮气地说:“……先做靠模吧。丑话说前头,不行可别怪我。”

“哎!谢谢李师傅!”苏念雪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苏念雪几乎长在了机加工车间。线切割师傅那边她盯着,确保靠模尺寸分毫不差。靠模做出来后,她又跟着李师傅调试机床,安装夹具,一遍遍试切。

金属碎屑飞舞,沾满了她的工装和头发。机器的轰鸣震得人耳膜发麻,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观察、测量,让她腰酸背痛。但她全神贯注,眼睛里只有那个逐渐成型的叶片。

李师傅虽然嘴上还是不饶人,时不时骂骂咧咧机床太老、要求太高,但手上的活却一点没含糊,甚至偶尔还会冒出几句关键的点拨:“这边下刀慢点!……进给量大了!……冷却液!跟上!”

陆远征偶尔会来车间巡视,但他从不打扰,只是远远地看着,看着那个在庞大笨重的机床间穿梭忙碌的纤细身影,看着她与老师傅激烈讨论时认真的侧脸,看着她不顾形象地趴在零件上测量时专注的眼神。

他的目光停留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稍长了些。

最考验人的是手工打磨和抛光。要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光洁度,需要极致的耐心和体力。苏念雪真的挽起袖子,和李师傅的徒弟一起,拿着各种型号的锉刀、油石、砂纸,蘸着特制的研磨膏,一点点地蹭,反复测量对比。

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冰冷的金属上。手臂酸麻得几乎抬不起来,指尖被磨破了皮,缠上胶布继续干。一天下来,她整个人都像是从油污和粉尘里捞出来的。

李师傅看着一声不吭、只是埋头苦干的苏念雪,眼神越来越复杂。有一天收工后,他递过来一副旧的劳保手套:“新的太硬,磨手。这个软和点。”

苏念雪愣了一下,接过手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谢谢李师傅。”

“谢啥。”李师傅扭过头去收拾工具,“……明天最后精抛,用金刚砂膏,我那还有一点珍藏的,给你用。”

第一片经过精加工的叶片终于完成了。它静静地躺在钳工台上,银灰色的表面流动着冰冷而精密的光泽,复杂的曲线完美契合设计图纸,用手摸上去,光滑如镜。

周师傅、李师傅、还有几个老工人都围了过来,啧啧称奇。“老李,你这手艺可以啊!”“嘿,还真让这丫头鼓捣成了!”“这叶片,漂亮!”

李师傅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点得意的笑容,却还是嘴硬:“费老鼻子劲了!也就是这丫头能磨……”

苏念雪看着那叶片,几乎要喜极而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她融入这个时代、赢得尊重的第一步。

就在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生产科长老杨又阴着脸出现了。他拿起叶片看了看,没挑出毛病,却把矛头指向了另一边:“叶片是好了。配套的传动轴修改方案呢?那边的图纸迟迟没送来,耽误了总装进度,谁负责?”

苏念雪心里一紧。传动轴的修改是她负责的另一部分,但因为集中精力攻克叶片加工,那边确实稍微滞后了。

“我今晚加班赶出来。”她立刻说。“加班?说得轻巧!画错了算谁的?”老杨不依不饶。

“杨科长。”陆远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他不知何时到的,目光平静地看着老杨,“技术攻关有先后主次,苏念雪同志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难题,策略正确。传动轴图纸延迟的责任不在她。如果需要,我可以协调其他技术人员协助。”

老杨对上陆远征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目光,气势顿时矮了半截,嘟囔了几句“反正不能耽误总进度”,便悻悻地走了。

陆远征走到钳工台前,拿起那片完美的叶片,仔细看了看,指尖划过光滑的曲面,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赞赏。他抬头看向脸上还沾着油灰、眼窝深陷却目光明亮的苏念雪。

“做得很好。”他说道,声音比平时似乎温和了那么一丝丝。

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让苏念雪这些天所有的疲惫和压力仿佛都有了回报。她咧开嘴,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尽管看起来有些狼狈。

“谢谢陆参谋!传动轴图纸我今晚一定搞定!”

陆远征看着她那充满活力和韧劲的笑容,微微怔了一下,随即很快恢复如常,点了点头:“注意休息。”

他放下叶片,转身离开车间。走出门口时,晚风吹起他军装的衣角。

苏念雪深吸一口满是金属味的空气,转身拿起绘图板。

战斗,还远未结束。但她斗志昂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