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 青山峡的考验

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青山峡的考验

作者:宁宝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54: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章:青山峡的考验

第一套共计六片崭新叶片和配套的修改轴件,经过严格检测和平衡校正,终于装箱,由一辆披着绿色篷布的解放卡车,运往位于深山中的青龙峡水电站。

苏念雪作为技术负责人,随车同行。让她意外的是,陆远征也一同前往,美其名曰“协调保障”,但苏念雪觉得,更像是去镇场子的。毕竟,电站那边的人,未必乐意接受一个毛头丫头指手画脚地改造他们的老设备。

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整整一天。苏念雪坐在驾驶室里,被颠得七荤八素,胃里翻江倒海。陆远征坐在她旁边,身姿依旧挺直,闭目养神,仿佛感受不到这剧烈的摇晃。

傍晚时分,卡车终于驶入峡谷。巨大的山体在两侧巍然矗立,耳边传来隆隆的水声,空气变得潮湿而清新。一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灰白色水电站建筑,依着山势,矗立在奔腾的河水旁。

电站的负责人姓赵,是个皮肤黝黑、嗓门洪亮的中年汉子,带着几个技术员迎了出来。看到从驾驶室跳下来的苏念雪,他明显愣了一下,又看到后面跟着的、军装笔挺的陆远征,才赶紧换上热情的笑容。

“欢迎欢迎!陆参谋,一路辛苦!这位就是苏技术员吧?真是年轻有为!”赵站长热情地握手,但眼神里的怀疑藏不住。

寒暄过后,赵站长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为难:“苏技术员,你们的方案和零件我们都收到了。不过……现在有个情况比较棘手。”

他引着两人走向厂房:“一号机组,就是准备改造的这台,最近轴承振动有点大,我们怀疑是转子有点轻微不平衡,正准备停机检修排查。你看,这改造安装是不是先缓一缓?等我们把原有问题解决了再说?不然混在一起,出了故障都说不清责任。”

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一号机组正在运行,但仔细听,确实能听到一种不和谐的、周期性的沉闷撞击声。

苏念雪的心沉了下去。这确实是个意外情况。如果在机组本身就不稳定的情况下强行安装新叶片,风险极大,一旦出事,所有努力前功尽弃,责任也全是她的。

几个电站的老师傅也围了过来,听着站长的话,纷纷附和:“是啊,得先解决老问题!”“新叶片是好,但基础不稳也不行啊。”“这振动原因不好找,说不定得大拆,没个把月搞不定……”

压力瞬间全到了苏念雪这边。她如果同意延期,项目必然大大拖后,夜长梦多。如果坚持安装,就是不顾风险,莽撞行事。

陆远征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苏念雪,等待她的决定。

苏念雪凝神听着那异常的振动声,又仔细观察着机组的运行状态,大脑飞速运转。前世积累的设备故障诊断经验在脑中闪现。这种沉闷的、带有一定周期性的撞击声,不像是单纯的转子不平衡……

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赵站长,能不能先让我看看最近的运行记录和振动数据?”

赵站长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提出这个要求,但还是让人拿来了记录本。

苏念雪快速翻阅着,手指点着上面记录的温度和振动值变化:“振动是三天前开始明显加剧的,而且随着运行时间延长,振幅有缓慢增大的趋势,但温度变化不明显……这不像是单纯的转子不平衡或弯曲。”

她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轰鸣的机组:“更像是转动部件内部出现了松动,或者……有异物侵入。”

“异物?”一个电站的老技术员皱起眉,“滤网都是定期清理的。”

“不是水流带来的异物。”苏念雪摇头,语气肯定,“是内部件松动后的碰撞,或者……螺栓断裂?听声音,撞击点可能偏下部。”

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基于声音特征和数据分析的综合推测,风险很大,如果猜错,会显得她很外行。

现场安静了一下,几个老师傅面面相觑。

陆远征看向赵站长:“赵站长,既然要排查,不如就先从苏技术员怀疑的方向入手检查,目标明确,也能节省时间。”

赵站长犹豫了一下,看着苏念雪笃定的眼神,又看看陆远征,最终一咬牙:“好!那就停机检查!小刘,准备工具,拆下导流罩!”

巨大的机组缓缓停止转动,厂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河水冲刷的隐隐轰鸣。工人们忙碌起来,拆卸螺栓,吊开沉重的导流罩。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苏念雪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当导流罩被移开,手电光照入叶轮室内部时,有人惊呼起来:“快看!固定导叶的拉杆!断了一根!”

果然!一根小腿粗的合金拉杆齐根断裂,断裂的半截掉落在下方,随着水流冲击,不时撞击着下方的构件,发出沉闷的响声!

“真是螺栓断了!”“这丫头神了!听声音就能听出来?”“幸好发现了!再转几天,怕是要打坏叶片和座环!”

赵站长额头上冒出了冷汗,又是后怕又是庆幸,再看苏念雪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震惊和信服:“苏技术员,你这……太厉害了!多谢!太感谢了!”

苏念雪松了口气,背后也是一层冷汗。赌对了。

“赶紧更换备件吧。”她保持着平静,“更换之后,振动问题应该就能消除。正好可以利用这次停机,直接进行叶片更换改造。”

“好好好!就这么办!都听苏技术员指挥!”赵站长现在对苏念雪是言听计从。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雪就扎在了厂房里。更换拉杆、吊装旧转轮、拆装叶片、安装新转轮、校正中心……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盯着,拿着图纸和技术要求,和电站的老师傅、安装工人反复沟通确认。

山里条件艰苦,住宿是简陋的平房,晚上只有昏暗的电灯,蚊虫肆虐。食堂的饭菜油水很少,几乎看不到荤腥。但苏念雪毫不在意,每天满身油污汗水,和工人们同进同出。

陆远征并没有过多干涉具体技术工作,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支持。他协调解决了工人加班补助、夜间照明、临时工具调配等一堆琐碎却实际的问题,确保了安装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他经常沉默地出现在厂房角落,观察着进度,有时会递给她一瓶汽水或一个馒头,简单问一句:“进度如何?”、“有困难吗?”

他的话语依旧简洁,但那种无声的关注和及时的支援,让苏念雪在疲惫不堪时,总能感到一股支撑的力量。

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新转轮终于安装到位,所有连接螺栓按照扭矩要求紧固完毕,中心校正数据完美。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开机试运行。

控制室里挤满了人,赵站长、电站技术人员、老师傅们,还有苏念雪和陆远征。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仪表盘和监控窗外那台巨大的机组。

“开机!”赵站长一声令下。

操作员缓缓推上闸门。

水流涌入,机组开始缓慢旋转,逐渐加速。

嗡嗡嗡——机器运行的平稳声音传来,清脆而有力。

仪表盘上,功率数值稳步上升,振动、摆度、温度所有指标全部正常,甚至比以往最好的状态还要平稳!

“成功了!”“听这声!多稳!”“功率上来了!比原来高了!”

控制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老师傅们脸上笑开了花,用力地拍着巴掌。

赵站长激动地抓住苏念雪的手,用力摇晃:“苏技术员!太感谢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你这技术,没话说!”

苏念雪看着仪表盘上那漂亮的数据,听着耳边轰鸣的、却异常和谐平稳的机组运行声,眼眶忍不住发热。所有的艰辛、压力、不眠之夜,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她下意识地看向陆远征。

他站在人群稍外围的地方,并没有像旁人那样激动,但那双总是冷冽的眼眸里,清晰地映着控制屏的亮光,也映着她的身影。他看着她,嘴角似乎极其微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然后对着她,轻轻点了点头。

那是一个无需言语的、来自同一战壕的认可和赞许。

窗外,青龙峡的河水奔腾不息,推动着新的叶轮,发出更加有力而高效的轰鸣,仿佛奏响了一曲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她苏念雪的全新乐章。

峡谷的风吹来,带着水汽和山林的气息,清新而充满力量。

成功的轰鸣声在青龙峡水电站的控制室内回荡,经久不散。仪表盘上稳定优秀的运行数据,像是最有力的证明,彻底驱散了之前所有的质疑和紧张。

赵站长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握着苏念雪的手久久不放,一连串的感谢和夸奖往外冒,恨不得立刻杀猪宰羊搞劳军。电站的老师傅们围着她,七嘴八舌地问着技术细节,眼神里是实实在在的佩服。

苏念雪一一耐心回应,心情激荡,却也没忘了正事。她仔细记录了初始运行的各项数据,又叮嘱赵站长:“赵站长,新叶片还有个磨合过程,最近三天麻烦安排人多盯着点,每小时记录一次振动、温度、出力这些关键数据,有什么异常立刻通知我。”

“放心!苏技术员,肯定盯得死死的!这可是咱们站的宝贝疙瘩了!”赵站长拍着胸脯保证。

回程的卡车上,气氛轻松了许多。虽然山路依旧颠簸,但苏念雪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青山绿水,只觉得心胸开阔。她做到了,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努力,真正改变了些什么。

陆远征依旧沉默,但周身那股冷硬的气场似乎缓和了些许。途中经过一个简陋的沿途兵站休息时,他甚至主动去买了两瓶汽水,递给她一瓶。

玻璃瓶壁沁着冰凉的水珠,橘黄色的液体在阳光下闪着光。苏念雪接过,喝了一口,那甜滋滋、带着强烈气泡感的味道冲入口腔,是这个年代难得的享受。

“谢谢。”她轻声道,嘴角忍不住上扬。

陆远征只是点了点头,自己也喝了一口,目光望向远方的山峦。

几天后,青龙峡电站的详细运行报告送到了技术革新办公室。

报告显示,更换新转轮后,电站在相同水头流量下,平均输出功率提升了百分之七点三,运行振动和噪音显著下降,预计检修周期能延长一倍以上。报告后面还附上了赵站长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着重表扬了苏念雪同志精湛的技术、负责的态度和关键时刻的判断力。

这份报告在技术办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之前持怀疑态度的王工,拿着报告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走到苏念雪桌前,语气复杂却真诚地说:“小苏同志,之前……是我保守了。你这方案,确实厉害。后生可畏啊!”

“王工您太客气了,没有您和周师傅、李师傅他们的帮助,我也完不成。”苏念雪连忙站起来,态度依旧谦逊。

刘建军和其他几个年轻技术员更是围着她,好奇地追问电站安装的细节,眼神里带着崇拜。

就连钱主任,脸上的笑容也真切了几分,在会上公开表扬了苏念雪“为技术办争了光”,虽然那笑容底下藏着什么,依旧让人捉摸不透。

最大的变化来自陆远征。

他似乎将苏念雪真正视为了可以独立负责项目的技术骨干。他开始将更多涉及核心技术的任务交给她,不再仅仅是跟进,而是让她主导设计、撰写方案。

办公室角落里那台平时很少人用的、笨重如铁柜的计算机,也被他特批了更多使用时间给苏念雪。虽然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甚至比不上她前世的一只计算器,但在这个时代,已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他交给她的任务也越来越有挑战性:为一个老军工厂设计更高效的齿轮加工流水线;分析一套进口设备图纸,找出其可国产化的关键部件;甚至让她参与讨论一个关于小型柴油机性能优化的军方需求论证……

苏念雪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这些新任务中。她白天泡在办公室和资料室,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她知道,这些机会来之不易,每一份信任都需要用十二分的努力去回报。

陆远征的办公室就在她斜对面。有时她加班到很晚,抬头总能看见对面办公室的灯也亮着。他有时会过来,放下几份她可能需要的参考资料,或者只是简单地问一句:“进度如何?”、“有什么困难?”

他的问题总是直接而关键,偶尔的点拨也能让她茅塞顿开。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围绕着技术图纸、数据、方案展开,专业、高效,带着一种智力碰撞的默契。

一种难以言喻的信任感,在这种并肩工作中悄然滋生。

这天,苏念雪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她需要计算一组复杂的热力学参数,手头的资料不全,手动计算误差太大。

她盯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眉头紧锁,下意识地咬住了铅笔头。

“哪里卡住了?”陆远征的声音突然在身旁响起。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正低头看着她摊在桌上的演算过程。

苏念雪吓了一跳,连忙放下笔,指着其中一个环节:“这里,换热系数的取值,手册上的范围太宽,不同的取值最终结果差异很大。找不到更精确的参考。”

陆远征俯身,仔细看了一会儿那复杂的公式,他靠得很近,苏念雪甚至能闻到他军装上淡淡的皂角味和一丝极淡的烟草气息。她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陆远征似乎并未察觉,他伸出手指,点着稿纸上的一个参数:“这个无量纲数,你用的标准公式?”

“是。”

“试试用柯尔本类比法重新推导这个环节。”他直起身,语气平淡,“机械工业出版社去年内部发行过一本译著,《传热学基础》,第135页有详细推导和适用条件。资料室应该有一本,我去找张文娟拿钥匙。”

他说完,便转身去了资料室。没过多久,真的拿着那本厚厚的新书回来了。

“谢谢陆参谋!”苏念雪惊喜地接过书,翻到第135页,果然找到了她需要的内容!

“嗯。”陆远征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拿过她之前的演算稿看了起来,“你之前的推导思路是对的,只是边界条件处理得有点理想化……”

他就着那本书和她的稿纸,开始低声讲解起来。他的思路清晰严谨,语言简洁,直指核心。

苏念雪凝神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人就着昏暗的台灯光,沉浸在纯粹的技术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窗外,月色如水,万籁俱寂。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两人偶尔低沉的交谈声。

这一刻,仿佛所有的身份、隔阂、时代的差异都消失了,只剩下两个同样专注、同样对技术抱有热忱的灵魂。

苏念雪偷偷抬眼,看向身旁男人冷峻的侧脸。台灯的光晕柔和了他面部硬朗的线条,他的眼神专注而清澈,倒映着纸上的公式图表。

她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种陌生的、微甜而慌乱的情绪悄然蔓延开来。

她赶紧低下头,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到那些复杂的符号和数字上。

但有些东西,似乎已经不一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