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都蓝图

朔风卷着细雪粒子,狠狠砸在朔北临时军帐的帆布上,发出簌簌的声响。黄玉卿拢了拢身上的貂裘,指尖触到暖炉边缘的温度,才将冻得发麻的手收回来。军帐中央的沙盘前,萧劲衍正俯身用木杖勾勒着什么,鬓角的霜花尚未融尽,在烛火下泛着细碎的银光。

“风寒又重了?” 黄玉卿走过去,将暖炉往他手边推了推。萧劲衍直起身时,她分明看到他下意识按住了左肩 —— 那是早年征战留下的旧伤,每逢雨雪天便会隐隐作痛。

“不碍事。” 萧劲衍的声音带着刚议事完的沙哑,他指着沙盘上用青泥标出的区域,“你看,这里是咱们现在的主营地,往西三十里是牧场,往东十里是酒坊和工坊,分散得太开,一旦有急事,调动物资和人手都不方便。”

黄玉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沙盘上的标记杂乱却真实,每一处都对应着朔北如今的产业布局。她忽然想起初到朔北时,眼前只有一片荒芜的土坡,如今能有这般规模,竟已过去了五年。指尖轻轻拂过沙盘中代表河流的蓝绸,她轻声道:“我昨日看了牧民送来的冬汛记录,开春后这条河的水量会大增,若是能在此处修一座水坝,既能防洪,又能引水灌溉,还能带动水磨坊 —— 到时候面粉、药材加工都能省力不少。”

萧劲衍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最欣赏黄玉卿这一点,总能在看似平常的细节里,找到推动朔北发展的关键。他刚要开口,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萧明轩掀帘进来,身上带着一身寒气,手里捧着一卷图纸:“父亲,母亲,这是按母亲上次说的‘新城规划’,我让工匠们画的初稿。”

图纸在案上铺开时,黄玉卿的目光瞬间亮了。图纸上,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轮廓清晰可见,中心是官署和学堂,四周环绕着居民区、工坊区、商业区,最外围是护城河和城墙,甚至还标注了专门的医馆和粮仓位置。萧明轩指着城西的区域:“这里靠近牧场和酒坊,打算设成‘百工苑’,让工匠们集中居住和做工,方便管理;城东临着河流,留作‘农事区’,既能种粮,又能养桑蚕 —— 母亲说过,朔北不能只靠畜牧和烈酒,得多种产业齐头并进。”

“明轩长大了。” 黄玉卿伸手抚过图纸上细密的线条,指尖微微发颤。她还记得初见萧明轩时,那孩子缩在角落,连一声 “姨” 都不敢说,如今竟能独当一面,画出这样周全的规划图。萧劲衍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她指尖的凉意,他看着萧明轩:“你考虑得很周全,但有一点 —— 城墙的厚度不够。朔北地处边境,难免有战事,城墙至少要再加三尺,城楼上要预留炮台的位置。”

萧明轩立刻点头:“儿子疏忽了,这就去改。” 他转身要走,黄玉卿却叫住他:“等等,把那卷《朔北水利考》带上,水坝的选址要结合水文记录,别出纰漏。” 萧明轩应了声,抱着图纸快步离开,帐帘晃动间,竟带进来几片雪花。

“这孩子,越来越像你了。” 黄玉卿望着帐门的方向,嘴角带着笑意。萧劲衍却轻轻叹了口气:“像我有什么好?常年征战,陪不了家人。倒是你,把他教得这般沉稳务实。”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沙盘上那片尚未标记的空白区域,“对了,昨日老父亲的贴身护卫来报,说老父亲最近总在翻看早年的兵书,还问起当年中风时的细节,你说……”

黄玉卿的心猛地一沉。萧老将军中风的事,当年京中医官都说是意外,但她一直觉得蹊跷 —— 老将军身体素来硬朗,怎么会突然中风?尤其是那次她给老将军施针时,发现他体内有一股异常的寒气,不像是自然生病所致。她压下心头的疑虑,轻声道:“老父亲许是年纪大了,念旧。等开春后,咱们陪他去城外的温泉山庄住几日,让他散散心。”

萧劲衍点头,却没再说话。帐内的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沙盘上那片空白区域,仿佛预示着什么尚未揭开的秘密。黄玉卿拿起案上的笔,在图纸的角落写下 “书院” 二字,忽然想起一事:“对了,上次让你打听的那批中原工匠,有消息了吗?”

“有了。” 萧劲衍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靖王那边传来消息,说有一批江南的织锦工匠,因得罪了当地的知府,被流放边疆,刚好途经朔北。靖王问咱们要不要‘接’过来,条件是…… 让咱们把烈酒的配方给他一份。”

黄玉卿接过信,指尖捏着信纸的边缘,指节微微发白。靖王对朔北的觊觎,从来就没停过。上次送战马和农书,是试探;这次送工匠,竟是想索要烈酒配方 —— 那可是朔北的命脉之一,若是给了靖王,后果不堪设想。她将信放在烛火旁,看着信纸的一角慢慢蜷曲,声音冷了几分:“靖王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工匠咱们要,但配方绝不能给。你回复他,就说烈酒配方涉及军中御寒机密,不便外传,若是他愿意,咱们可以用十坛陈年烈酒换那些工匠。”

萧劲衍眼中闪过一丝赞同:“就按你说的办。不过,靖王恐怕不会这么容易罢休。” 他想起上次靖王派来的使者,言语间处处透着试探,甚至隐晦地提及 “朔北如今的势力,若是能与王府合作,定能更上一层楼”。这话看似拉拢,实则是在暗示朔北已引起朝廷忌惮,若不找靠山,恐有祸患。

黄玉卿沉默片刻,走到帐帘边,掀起一角看向外面。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洒在雪地上,泛着清冷的光。远处的营地里,传来士兵巡逻的脚步声,还有牧民家狗的吠叫,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宁,却又暗藏汹涌。她忽然想起少帝上次送来的密信,信中说 “京中有人对朔北的财富虎视眈眈,卿等需多加小心”,当时她只当是少帝的提醒,如今想来,恐怕不止是 “有人”,靖王说不定就是其中之一。

“对了,钱庄的监理最近怎么样?” 黄玉卿转过身,问道。朝廷派来的监理周大人,已在朔北待了三个月,起初天天盯着钱庄的账本,事事都要过问,最近却突然安分了许多,甚至还主动提出要帮钱庄拓展中原的业务。

萧劲衍摇了摇头:“不好说。周大人昨日还来拜访,说想看看咱们的酒坊,我以‘酒坊正在赶制军中御寒酒’为由,婉拒了。此人看似温和,实则心思深沉,咱们还是得防着点。”

黄玉卿点头,她走到沙盘前,拿起木杖在城池中心的位置画了一个圈:“这里要建一座‘议事堂’,不仅咱们朔北的官员能来,还要让牧民的首领、商会的掌柜都能来议事 —— 只有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朔北的一份子,咱们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沙盘边缘那片代表西域的区域,“还有,西域的商队下个月就要来了,念北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念北已经让人准备好了货栈,还特意训练了一批懂西域语言的伙计。” 萧劲衍的语气里带着骄傲,“那丫头现在打理商会,比我当年带兵还利落。上次西域的使者来,她三言两语就敲定了皮毛和茶叶的交易,连使者都夸她‘有乃母之风’。”

黄玉卿笑了,眼中满是欣慰。念安痴迷兵法,念北擅长经商,明轩沉稳务实,三个孩子各有所长,这是她最大的骄傲。她拿起案上的图纸,仔细看着上面的每一处细节,忽然发现图纸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标记,像是一朵花的形状。她指着那个标记问:“这是什么?”

萧劲衍凑过来看了看,笑道:“是明轩画的,他说这是‘安北花’,是咱们朔北特有的花,开在最寒冷的冬天,象征着咱们朔北人坚韧不拔的性子。他说要把这花刻在新城的城门上,让所有人都知道,朔北是个能在绝境中开出花来的地方。”

黄玉卿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想起初到朔北时,面对的是漫天风沙和士兵们不信任的目光,是萧劲衍的支持,是孩子们的依赖,是牧民们的信任,让她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今,新城的蓝图就在眼前,未来的希望触手可及,可她心里却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 —— 靖王的觊觎,朝廷的监管,还有老将军口中那尚未揭开的 “中风真相”,像是一团团迷雾,笼罩在朔北的上空。

“时候不早了,你也累了,早些歇息吧。” 萧劲衍握住她的手,轻声道。黄玉卿点头,将图纸小心地收好,放在枕下 —— 这是她和孩子们共同的心血,是朔北的未来。她躺在床上,听着萧劲衍均匀的呼吸声,却久久不能入睡。帐外的月光透过缝隙照进来,落在枕下的图纸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新城的路还很长,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秘密,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在京中靖王府的书房里,靖王正拿着一封密信,脸色阴沉。信上只有一句话:“朔北欲建新城,似有扩张之意,周监理暂无进展。” 靖王将信揉成一团,扔在火盆里,看着火焰将信纸吞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黄玉卿,萧劲衍,你们以为朔北能一直安稳下去吗?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权力。”

而在朔北的另一处营帐里,萧老将军正借着烛火,翻看一本泛黄的兵书。书页间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名字 —— 那是当年给老将军诊病的医官的名字,如今早已不知所踪。老将军用颤抖的手指抚摸着纸条,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老伙计,当年的事,到底是谁干的?我总有一天要查清楚……”

夜色渐深,朔北的雪又开始下了,轻轻覆盖住营地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所有的秘密都掩埋在这片洁白之下。而新城的蓝图,却在烛火的映照下,愈发清晰起来 —— 它不仅是一座城池,更是黄玉卿和萧劲衍守护家园的决心,是朔北军民共同的希望,只是这希望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