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步步吞天 > 第5章 发小财

步步吞天 第5章 发小财

作者:放下矜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5:4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待灰窑装完之后,大伙举行了隆重的点火仪式。仪式过后,赵天便对人员又从新进行了调整。留下八人分为两组,黑白十二个时辰轮流不间断的负责烧窑外,采石的人员不动,其余的人员一律支援老人和少年们的伐木烧炭队,因为要想烧出熟灰,就要保持最高的温度直到窑里最上面的石灰岩成灰为止,赵天预测最少也需要十天八天的时间,这期间要消耗掉的木炭是足为惊人。春播过后,除了留下部分妇女坚守农田做活外,其余妇女也一律加入烧炭队。

城西寨的村民在赵天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进行了烧石灰的事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九天,石灰窑里最上层的石灰岩也变成了乳白色,撒上一滴水就会噗噗的冒青烟,这是灰熟了的征兆。赵天马上就下达了停止添碳的口令。待炉灭又凉了半日后,大伙开始出灰,从侧门,村民们把石灰一点点的掏出,石灰白乎乎的还略有一点温手,在一片平地上早已有挖好的一个大浅坑,这一灰窑足足出了两天,赵天估摸着约有两方左右。接下来便是用水化灰的过程,赵天吩咐大家要格外的小心,千万别让石灰烧了自己,因为石灰遇水便会开始起化学反应融化成石膏,但碰到身体就会烫伤。赵天隔着老远用木盆往坑中的石灰上泼水,就见石灰噗噗的冒青烟,同时一股刺鼻的味道也同时传来。大伙齐动手纷纷效仿泼水,赵天看着差不多了,便叫大家停止泼水,用长木棍将灰膏搅匀,待凉凉后又撒上大量的剪成一小段儿一小段儿的稻草,再次搅匀,灰膏便制成了。从装窑、烧窑到出灰制膏足足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但所幸总算是成功了。

蒋道人挖出一点石灰膏试了试,果然比泥膏的粘性大的多的多,且又好用。村民们大喜,把村里仅有的三辆牛车拉了过来,用木头及草枝把牛车围好,足足装了三大牛车。赵天与蒋道人带着三个村民赶着牛车来到破城街上叫卖。

赵天首先就把客户对准了一家正在盖房的大户,推销本就是赵天的拿手行业,在赵天的忽悠下,又经过蒋道人对石灰膏的演练,仅仅两户人家就包圆了这三车石灰膏,在当世没有同行且又没有竞争品的情况下,赵天直接就把价钱定为定为每石八百钱,当世的粮价不过才八百钱一石而已。而三大车足足装了有三十多石,一窑灰足足收入了三十多两银子。且在赵天的吹嘘下,还吸引了其他几个大户的订单,约定好半月后成交。

蒋道人揣着三十多两银子欢喜之极,三位村民也是皆大欢喜,赵天感慨,这个时代的买卖真是好做。此刻此景下,赵天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后世酒业公司做推销员时的一段术语:“蓝带啤酒,天长地久!”赵天一时文性大起,念道:“用石灰膏盖房,不漏水不用修,花钱就有,天长地久。”蒋道人马上随和道:“好词,好词,绝佳!”

赵天与蒋道人直接就用三十几辆银子买了三十几石粮食,蒋道人还格外的买了两坛酒。傍晚时分,众位村民看到赵天等人赶着装的满满的三大车粮食回来,立刻就欢呼起来,整个村寨都沸腾起来,那可是三十几石的粮食啊!足够整个全村寨的一百多位居民饱饱的吃上两个月啊,而这才是全体村民半个月工作的结果。

庆功宴上,在朱老大、蒋道人、李算盘等人的劝贺下,喝惯了啤酒的赵天也浅沾了这一世的烈酒,欢喜之余,赵天提出了马上扩大生产的提议,由于不愁销路,遂决定再建一座灰窑。众人马上赞同。由于人力的有限,赵天觉得供应两座灰窑生产所需的劳力已经达到了城西寨的极限。

大伙说干就干,在再次装第二窑的同时,又抽取部分劳力再建另一座灰窑。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次的建造大伙干的更卖力起来,虽然辛苦些,但是在有足够的粮食可吃的情况下,一段时日后,大伙儿不但没有因为过度的劳作而消瘦下来,反而是个个都比以前发胖了,都不在那么消弱无力了,个个都精神饱满的样子。

春去冬来,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随着一窑一窑的石灰出窑,城西寨的生活越过越好起来,而石灰膏的销量却是根本就供不应求,连其他远处的村庄大户都来订购,甚至石灰膏的销量都已经销到了蓟州镇,一些大户更是为了买到石灰膏甚至都先把定金送了过来,而赵天也是把石灰膏的价格一涨再涨,最后涨到每石一千两百钱,最后就不再涨了,因为赵天知道要见好就收,否则就会有得不偿失的风险,而就因为这,让朱老大和蒋道人非常可惜之极,但他们还是愿意相信赵天的判断,不涨就不涨吧!而现在的赵天,在城西寨村民心中的印象已经达到了无人能代替的程度,恭敬之极。

由于一个月就有一百多两银子的收入,城西寨村民的生活在成倍提升的同时,寨子里现在也有了几百两的存银。这天,蒋道人与赵天和朱老大商议,该到年关了,我们现在有些现钱,是不是也应该去蓟州镇打点打点,毕竟我们能有现在的局面很不易,要为下次的减丁做做准备。

寨中的百姓其实都向往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谁也不想这来之不易的一切,眨眼间就被鞑子的减丁政策给搞的灰飞烟灭。赵天其实很不愿与鞑子为伍,但为了维持这个现状,又不得不去对那些有杀亲之仇的鞑子溜须拍马,只有塞饱了他们的口袋,村民才不必每日提心吊胆的生活。经过大伙商议,决定朱老大留守山寨经营灰窑,由赵天与蒋道人再加上会两下子功夫的小神箭吴志做保镖,抛带三百两银子去蓟州镇先行打点关系。

临行前,朱老大再三叮嘱吴志,千万要照顾好赵天的安全,还有就是要他为了大局,而不要被仇恨蒙住了头脑而意气用事。吴志的父母虽然死在了鞑子兵的刀下,但吴志也晓道城西寨能有今天的局面非常不易,他们这一行,又带着全体一百多位村民想安居乐业的期望,疏忽不得,所以再三向朱老大保证,绝不意气用事,一定以大局为重。寨中又实在是挑不出比吴志功夫更好的人,因为只有吴志每天都在想着为父母报仇而拼命的下功夫练武。为了赵天的安全,朱老大也就只好用吴志这匹野马,同时心里也在祈祷,但愿赵天能降得住这匹野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