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步步吞天 > 第4章 伐木烧灰

步步吞天 第4章 伐木烧灰

作者:放下矜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5:4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阳光四月,大山里迎来了晚春。转眼间赵天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多月,也慢慢的习惯和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春播到了,赵天随着大伙一起到山地中耕种。站在围山转的山地顶上,赵天指着山外大片的肥沃土地对朱老大说:“朱大哥,听说以前那片土地也是咱们城西寨的吗?”朱老大放下锄头,擦了把汗,答道:“那还是很久以前的事,记得我小时候还随父母在那片土地上耕种过,只是几十年前的那次减丁,乡亲们逃进了深山,鞑子哨将把这片好地才以五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隔壁村的王庄主,且颁发了蓟州府衙的文书,等我们从深山里回来时却是无计可施了啊!”

“唉,真是可惜了啊!”赵天说到着,顿了一下,又对朱老大道:“朱大哥,我们就这点稀薄的山地,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怕是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去贿赂鞑子官兵,等下次再减丁时,怕是我们这几年的辛苦经营遭到重创啊!”

“唉,那又能如何,得过一日且一日吧!”朱老大说道。

赵天道:“朱大哥,我去破城街的时候,发现好多大户人家都在盖房或修房,且在到处购买泥膏,只是不好买而已,而我观咱山寨西面的山上有一处石灰岩,我们为何不烧些石灰作石灰膏卖给他们,来换取一些钱粮啊!”

“石灰膏是什么东西?我到是听说过蓟州镇的大户里有用过石膏的,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眼下要到雨季了,大户人家修房是正常之事,不比我们的茅屋到处漏雨。只是不知石灰膏是什么东西。只要赵老弟能做出这石灰膏来,且比泥膏好用且粘性大,大户人家贪图享受,我想到是不会吝啬花钱去买。”“烧石灰膏首先要建灰窑烧出熟灰,而建灰窑又不是一件小工程,只要朱大哥信得过我,待春播过后,我们可以组织村民试一试。”“建灰窑?行,与其这样贫苦过活,还不如拼闯一番,赵老弟是个文化人,博学多才,我信得过你,今晚咱便召开村民大会,商议此事!”

到了晚上,所有村民在朱老大的召集下,都来到寨子前的空地上,召开了所谓的“村民大会”。烧石灰大伙虽然都没有听说过,但大伙对赵天的提议大多还是赞同,一是因为这些时日以来大伙对赵天的才识比较信任,二是大伙都是和朱老大一样抱着闯一闯的心态。蒋道人是坚决支持和赞同赵天的,他自认为自己在寨子中算是最有学问的人,这些日子的接触他彻底的是服了赵天的才识,要想寨中居民过上好日子,非要有像赵天这样有才识、敢作为的人才行,况且又是他第一个提出邀请赵天加入寨子的。蒋道人以前出过家,做过半年的道士,是寨子中唯一一位出过远门的人,由于在山外有过半年的拼闯,自然是别有一番见识的,此时当然更是支持赵天。所以便插话道:“依赵老弟所说,这建灰窑是个大工程,与其等春播之后再干,不如我们现在说干就干,早一点制出石灰膏来,我们也好早一点换回钱粮来过好日子。”

“对!我们好早一点过上好日子!”村民们一片赞同之声。

朱老大便对赵天说道:“这样也好,赵老弟,你看该怎么做你便分配吧!”说罢,便走下台来,叫赵天上去,主动听从赵天的分配。赵天对大伙的支持很是感动,便从容上台,对大伙儿施过礼后,大声说道:“承蒙各位乡亲们这些日子来对赵天的照顾,赵天无以回报,只是想为乡亲们改善生活而做些什么,既然大伙信得过赵某,我便不客气了!”说着,赵天便讲了一些做石灰膏的流程,并对村民进行了分组。村里一共一百三十多人,体弱的老年人和少年二十多人去山里伐木烧炭,再挑出会瓦匠石匠的和一些壮丁二十余人建灰窑,其余的壮丁一律去西山采石,留下老年婆婆留在寨中看守儿童和为大伙做饭外,其余的妇女全部去围山转山地春种,这样,建灰窑和春播两不误。赵天这样的安排极为合情合理,大伙纷纷赞同。

第二天早饭后,城西寨全体村民全部分头行动,妇女们去了围山转春播,赵天便带领众村民丁壮带着锤斧锹镐等工具来到西山,老年人和少年在老算盘李福李老的带领下去了山上伐木。而赵天又让朱老大带领一部分人去采石外,便与蒋道人带领工匠和一部分壮丁在山脚下选址建窑。其实,在后世灰窑到处都是,且又高又大,都是烧煤炭的且又有装载机等大型机械,产量非常高,且又节省人力。可是在这赵天穿越过来的这个年代,只能一切靠用人力来解决,且眼前又没有煤炭这种资源,只能用大量的木炭代替,但木炭达不到煤炭那种温度,且又没有机械力的情况下,为了能烧出熟灰,赵天只有把要建的灰窑的高度定在一丈左右,也就是三米多高,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为了结实,直径也定在一丈半多点,而且是依山而建。村民们运来石头,又有人和黄泥,垒石头的垒石头,工作进展虽然不快,但也个个纷纷有序。几天下来,灰窑已经建起了一半左右,底下留的石拱窑门也已经合拢,灰窑内壁也已开始完善。其实灰窑的原理就是我们后世的炉子一样,只是赵天现在找不到铁轨那么粗的钢轨做炉箅子,所以赵天便在灰窑的侧身也开一门,从侧门添木炭,而从底门向外“扒炉灰”,而将来要装入大炉子内的石灰岩石也要码成大拱形,空出底地来用作添木炭。

长话简说,经过全体村民的努力,一个月后,一座一丈多高的灰窑建做完毕,灰窑内壁一律抹上厚厚的黄泥,以避免窑身将来被过高的温度把垒窑体的石头给烧化。赵天站在窑下感慨,月余来的功夫总算是没有白费,而老人们早已经运来了早已烧好的大量煤炭,采石工们儿也运来了大量的石灰岩,赵天便下令装窑。

装窑最是关键,尤其是码最底的石拱更为重中之重,因为这个环节要是出了问题坍塌了的话,直接就影响到石灰的生熟度,而没有烧熟了的石灰是做不出石灰膏的。赵天亲自下窑来操作和指挥,全程监督装窑环节。而这时的村民完全已被赵天指挥的这种杰作惊讶了,甚至到现在一切还都感觉在新鲜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