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六百五十二章 草木岂非无情

权道同谋 第六百五十二章 草木岂非无情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哀乎至此,他还想到自己在论文查阅中还看到过一则来自日本历史的佐证。

当时,日本是中国的附属国,认中华为宗主。听闻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全民带孝,哀悼大宋消亡。

元世祖忽必烈听闻此举,大怒,借口倭主不来朝贡,打造大船七千艘,前往攻打日本。结,果船队未及日本岛屿,就被突如其来的风暴尽皆摧毁,全军覆没。于是,日本人将此风称为“神风”。二战中非常出名的“神风敢死队”,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所以,在很多日本人的眼中,崖山之战后,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直至今天,仍然是这样。但在日本人脑子里,统治中华之政权,却不再与中国文化相关联。

历数日本人的诗词,都能仿效中华,做得有声有色。但自宋词之后,包括元曲,很少见到日本人的相应作品。不少史学家分析,这是因为蒙古入侵切断了中日之间存在了千余年的脐带,日本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源流的灌溉之后,走上了自由发展的道路。及至后来,日本就以“正统文明”传承者而自居,产生要帮助走入歪路的“支那”重归本途的怪异思想,最终导致后来的侵华。

当然,这些言论,或许不甚全面,甚至有些悲观。但宋之消亡,确实让人感叹。照晴儿的说法,宋亡的关键点,也就是北宋的消亡,是亡于一首词。听上去有趣,觉得有些道理。实际上,深究起来,都只是戏说而已。

一个国家,亡与不亡,重在自身的文治武功,综合实力。除此之外,其它的只是佐餐,甚至只是调料而已。

正如那个“宋亡源于潘金莲开了一下窗户”的段子一样。

如果潘金莲不开那一下窗户,她就不会打翻支撑窗户的杆儿,也不会砸到楼下经过的西门庆。不砸到西门庆,就不会与之产生私情,也就不会毒死武大,更不会激怒武二郎一通乱杀,反上水泊梁山。

武松不反上梁山,就不会在后来宋江征方腊时,一刀剁了方腊。方腊就会起义成功,取代腐朽宋廷,改朝换代,以旧换新。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就不会有后来的金灭北宋,元灭南宋。而此之后,不会有明清更迭,也不会有日本以“正统”自居,发动“文化一统”的侵华战争。

当然,这些都只是后来之人的打趣评说而已。

能说一个国家的存亡,是因为潘金莲担心下雨,去关了一个窗户么?

能说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的周幽王,就为了看不会笑的美女淡淡一乐,天天点烽火,叫嚷着狼来了,最后把诸侯全弄烦了,一个不来,以致于丢了天下。最后,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这个不会笑的美女褒姒身上么?

不能!当然不能!

当然,这是心知肚明的事情,没必要在这样的雅趣环节如此较真。只是,提出这样一个朝代和民族“消亡”的话题,总是要比说起“兴起”要沉重得多。

……

等他把思绪转回来,发现晴儿也在自己的言语中加入了与他想法类似的评价。

只听晴儿继续说道:“在这之后,也许是完颜亮杀戮太多,尽遭天谴,又或许是命中无此福分,在攻宋过程中,他后院失火,死于内乱。而且,虽然他文武双全,但残暴性格被金人所痛恨,死后贬为海陵王直至庶人。如果不是这样,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也很可能提前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望海潮》引发金朝侵宋战争的说法实际上不无道理,甚至说它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都不为过。不过,词中描写景物的诗词吸引完颜亮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真正让他产生侵宋之心的,应该是经济上的。”

“对中原富庶之地经济资源的占有渴望,是游牧民族的一贯执念。正如《望海潮》一词中所说的市列珠玑,意即市面上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而户盈罗绮,是指家家户户都有着异常多的绫罗绸缎。这些对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游牧民族来说,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后来,宋人谢处厚作了一首诗专门写这个事情: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这首柳永之词外。还有人说完颜亮起兵攻打宋朝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宠臣梁珫曾经进言,宋之刘贵妃,绝色倾国,冠极天下。这个完颜亮是出了名的好色皇帝,当时宋朝又处于衰落时期,所以不免起了从宋人手中夺取财物和美人的野心。”

“不论如何,诗词也好,美色也罢。完颜亮之所以敢于大举攻宋,还是因为宋自身衰落,君臣失和,国势渐微,才让外强得以趁虚而入,入主中原。”

听到这儿,他不禁重重点头。别说,晴儿的这个趣说,末端总结得很是到位,一语道破,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听来很是让人醍醐灌顶。

再看老爷子,对闺女这番点睛之笔也很是赞赏,悄悄竖起了大拇指,为闺女鞭辟入里的点评叫好。

晴儿微微一笑,作起了结语:“既然是趣说,那就再回到词趣上来。不论哪种说法更重要,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还是柳永的这首《望海潮》。抛开政治与其他原因不谈,单从文学意境来看,这首柳永所作诗词的艺术魅力,还是非同寻常的,堪称绝世瑰宝!”

现场沉默。

晴儿又是一笑,皱起了眉:“好了,我说完啦!怎么,没人鼓掌么?”

“哦?说完啦?”老爷子等人这才醒悟,急忙使劲鼓掌:“哎呀呀!说得太好了!真是引人入胜,把我们几个都听傻了,还以为你没说完呢!”

“不是吧?”她嗔出一句:“我还以为你们都没好好听我在说什么,全走神了呢!”

“不不不!”小梅阿姨也笑:“确实是说得好!真的!说得好!连我都听呆了!不是吹的,比我们中戏讲文史的系主任讲得都好!”

“真的?”少女的脸上露出一丝羞赧之色:“小梅阿姨,你可别夸我啊,我可会骄傲的!”

小梅阿姨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唐卡:“你要是不信我和你老爸,可以问问他。既然你俩事先没商量过演双簧,那唐卡肯定也是头一回听。听听他说什么,你总信了吧?”

“嗯!”晴儿还挺相信这位比她大不了多少的继母,当即将身子转向了他:“听你说说吧,有什么看法?”

“好!好!真是好!”他眼见她的目光带着一丝萌态,却又有一些凌厉,和平常很是不一样,不禁看得呆了,只能喃喃答道。

“讨厌!”她红了脸,半羞半怒地嗔出一句:“憋了半天,就只会复读机似的说这几个字啊!”

“不不不!”他下意识地端起了酒碗:“确实是好!如果老爸和小梅阿姨他们这一次陪着喝双盏,那我陪你喝一个三盏!”

“哎呀呀!”少女叫了起来:“真是讨厌!谁让你多喝啊!就是想听听你对别人所说的评价,不会这么难吧?到底有没有好好听啊?”

他却没有直接回答,象是没有听见一样,端起酒碗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轻轻抿了一口酒。

“真是讨厌!”她又嗔了一句,却拿他没有办法,只得悻悻把面前的酒碗端起来,正打算喝,却听见他略带低沉的声音响起,动静不大,却极具磁性。

“说得确实好!立意很新,先逐句点评全词,将杭州盛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又点出完颜亮的听之、贪之、谋之、取之与败之。用语不多,只用了海陵王创作的那首词,就把这一切尽皆概括。词中有词,事中有事,史中有史。最经典的,是最后的评论。不是抄袭和道听途说,而是经过自我深思。如果我辈都能有此思索,何来外强而入,哪有后来的崖山之殇?”

“崖山之殇?”晴儿一愣,大概是没有想到他竟然将思绪由北宋拓展到了南宋去,但熟知文史的她很快领悟过来,他对自己的所说还真是听进去了,甚至想得更远,不由转忧为喜,大笑起来:“你还想到了崖山啊,那可是比我最后的论断想得更为深远了!”

“哈哈!”老爷子目光如炬,已将一切了然于胸,大笑鼓起了掌:“说得好!评得好!晴儿说了一段看似市井却颇具玩味的史实,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把文眼点了出来。不在乎一首词,一场景,一个美人儿,在乎的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综合实力。内乱必外入,落后就得挨打。这才是趣说背后的反思!唐卡评得也好,寥寥数语,把晴儿所说精妙之处尽皆点了出来。而且还引出了后来的崖山之战,指出此次金亡北宋,后来元亡南宋,有很多相似之处,让人心生无限感叹啊!”

“嘿嘿!”小梅阿姨在一旁鼓劲:“你们几个,还真是能说!尤其是晴儿和老路,还非得说出个所以然不可。照我说啊,还是唐卡第一句评论更为实在一些。说了这么多,还是一个好字最到位。最实在的,就是那句以三陪一,不止双盏,连喝三盏,这才给力!啥也不说了,我也和唐卡一样,对晴儿这些经典趣说,我也陪个三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