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六百五十章 三秋桂十里荷

权道同谋 第六百五十章 三秋桂十里荷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爷子竟然直接否决了宝贝闺女的动议,这还真是非常罕见,只见老爷子摇头不止:“丫头!刚刚唐卡进行排位时,咱们可是说了,对于今天这女儿红的酒量,是你第二,还是老爸第二,尚无定论。既然尚无定论,那就暂且按照老爸居于次席来排吧。所以,你排第三,也就是倒数第二。现在表演是倒序而来,当然是该你了!”

“不带您这样的!”她撇了撇嘴,“还有把自个儿闺女往前推的!”

不过,嘟哝完了,她也没辙儿,毕竟老爷子是一家之主,今天未来女婿上门,怎么说也得给老爷子面子。

于是,她略一停顿,坦然而道:“好啊!既然这个环节是雅趣,唐卡又已经开了个好头。那我也来讲一个趣味解读文史的小段子吧。刚刚唐卡说的是北宋开国,那我就说说北宋没落与消亡,如何?”

“好啊!”老爷子带头鼓掌,连唐卡都是一惊,只有小梅阿姨微微一笑,若有所指地说道:“看看,这两人肯定是早就商量好了,在这儿唱双簧呢,一个说开国,一个说消亡,有始有终,如果没有提前串通好,哪儿会这么巧?”

“嘻嘻!”晴儿笑道:“小梅阿姨,这你可就有些想当然了。实不相瞒,我俩事先还真没商量过,纯属巧合。就象咱们仨刚才把陆游所有写《东关》的三首同名诗背了个遍,不也是巧合么?”

“就是!就是!”老爷子适时打起了圆场:“我相信晴儿说的话!这说明啊,咱们今天在座这四人,都是文采素养极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来龙去脉都已经搞了个清清楚楚,当然就巧遇连连,处处成书了!”

唐卡这时没说话,只是看着晴儿微笑。别说,在这之前,确实没经过演练。要说这丫头确实厉害,听自己说了一个趣谈北宋建国,竟然就直接搞出一个趣谈北宋消亡来。这还真是有趣,一定得好好听听。

见他的眼神中饮含期许,她感受到了莫大的鼓励,稍作一顿,笑道:“古诗曾有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要说这美人倾国倾城之历史,大有人在。不过,这因为一首词而倾国倾城的,还真是少见。”

“虽然少见,历史上却真有其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北宋的著名词人柳永。他是婉约派词风的创始人,非常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写作了大量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俚词,其中采用了很多不同的词调,不仅在语言上优美动人,而且富于强烈的节奏美。”

“在当时,柳永的词常常被人们广为传播,类似于当今社会的流行歌曲。有一次,宋朝一名官员出使西夏归来后,竟然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由此可见,柳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几乎已经到了口口相传的地步。”

“在柳永的诗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和四时风光的。其中有一首叫《望海潮》的,就是非常典型的写景之作。用了上下两片,描写当时的杭州和西湖的风光。”

故事说到了这儿,她微微一顿,用着声情并茂的音调,将这首倾国倾城的《望海潮》背了出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背完,老爷子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陶醉在这首绝美好词的意境中。

唐卡听了,暗暗吃惊。

要说柳永的词,他也知道几首,包括什么成名作《雨霖铃》,还有《蝶恋花》,这两首他甚至能背诵,但是对于这一首《望海潮》,他还真是没怎么听过。只是听到这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似乎有些印象,似乎在哪首诗词赏析评论中看过,但是全词,还真是头一次听。

这时候,晴儿将这首词的不同凡响之处用自己的理解了出来。

“要说这柳永,可是一代婉约词人之鼻祖,可在这首词里,他一反惯常的婉约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手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当时杭州的繁荣和美丽。所以,后人用了八个字来形容其这首词大气磅薄的风采,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说到这儿,老爷子等人纷纷点头,对晴儿的这番评论颇为赞赏。

晴儿已是渐入佳境,所以评论起来也颇为自信,信手拈来,只见她流畅而道:“在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便以博大的气势开篇。提笔点出杭州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以及历史的悠久,揭示了吟咏主体。在这之后,他就开始详细地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的是街巷河桥的美好景致。而风帘翠幕,描写的则是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又表现出整个都市人口的繁盛。到了云树一句,他又将笔锋一转,由市内说到了郊外,空间一错,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说到了这儿,她自己都用着陶醉的神色,放慢了语速,让人感觉柳永所描写的画卷已然盈盈流动于眼前。

“只见在钱塘江堤上,树木成行,远望一片郁郁苍苍。而要说写杭州,钱塘江当然不能不提,因此,接下来的怒涛二句,就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澎湃激扬与浩浩荡荡。让人一听,都想去钱塘江看看,感受一下那种怒涛拂面的盛景。”

听到晴儿评论到了这儿,唐卡的心里已然震撼不已。

什么叫真正的家学渊源?时至今日,才算是彻底明白了。有些东西,不是后天可以练出来的。靠的是一种传承续起,还有耳濡目染。所以,有人曾经说过,要想修成贵族,至少需要四五代甚至七八代,是很有道理的。

震惊之下,他也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与晴儿的家学渊源比起来,自己的出身可谓是差得太多。虽说后天也经过了很多的努力,但正如贵族要靠好多代修成一样。有些东西,是融于骨血之中的。就象《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揭示的那个深邃道理,出身贫寒,即便后天再努力,再有钱,有些东西,也是难以与老贵族比拟的。

这时候,晴儿的评论愈发显出功力来。

“写完自然景观后,柳永从市列一句,开始进入到对当时都市繁华情景的描写,虽然在这一句,他只写了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但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足已经跃然于纸上。而竞豪奢这三个字,又写尽了当时杭州城市的奢华之态。”

“及至下片,柳永开始重点描写西湖。对于湖山之美,他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又写到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至于这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正是重点中的重点,精华中的精华。短短八个字,却高度概括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再接下来,柳永又说起了玩乐。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有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传来,而嬉嬉二字,则将湖面人物的形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至于最后几句,则明确点出,每个来到杭州和西湖的人,都会被这儿的绝世美景所陶醉,流连忘返,醉于山水烟霞之间。”

“所以,只要是来过杭州和西湖的人,都被视此处为天堂,把来过此处的经历向外人夸赞。更别提居住在这儿的人了,那简直是乐不思蜀,再也不想到别处去了!”

逐句赏析之后,最后这一句“再也不想到别处去了”很是到位,说得老爷子等人频频点头。

至此,晴儿开始了这首词如何导致北宋消亡的转折。

“由此想来,这首词确实是柳永登峰造极之作,完全是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怪不得当时的金主完颜亮看到这首词时,竟然以此为向往,开始打起了宋朝的主意。”

此语一经点明,唐卡等人当即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上真有其事。北宋之消亡,竟然是源于金主向往于此词中所描写的盛景,试图入主中原,尽享繁华胜地。

果然,晴儿接下来所说,进一步验证了此事。

“由于柳永的词作流传甚广,此词不久便传到了金主完颜亮的耳中。这是有据可考的,据《鹤林玉露》记载,柳永的《望海潮》一词被人谱上曲后,流传到金国,金主完颜亮无意中听到这首歌词,对其中所描写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顿生羡慕之情,于是起了投鞭渡江的志向。”

“要说这金主完颜亮,也是一个奇人。此人文武双全,却残忍好杀。在看到这此词的时候,他刚刚依靠弑主夺得帝位不久,可一看便顿生侵宋之心。经过长期准备之后,这位金主仍然不忘此心,在十年后的中秋节写下一首《鹊桥仙·待月》的词。”

好家伙!唐卡此时心里大赞,自己这个未婚妻,真是不得了。说一首词的典故,竟然又引出了另一首词。真是词中有词,环环相扣,精彩纷呈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