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调教女王 > 第七百八十二章 唐高祖成华夏帝国基石

调教女王 第七百八十二章 唐高祖成华夏帝国基石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

“……”前厅外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这位摆出了一副大姐头架势的可爱小姑娘,震惊得五体投地

“这闺女以后不得了……”窦女王一脸骄傲与慈祥地道。本公子一脸黑线地瞪了这正洋洋得意的小丫头片子一眼,心中暗叫好险,小安子,这是平时本公子私下里边称呼过小李安一两次,倒想不到这丫头拿来当成李安的正式称谓

幸好没有人知道在未来的历史时空里,前边带个小字,后面有个子字的称谓是专门给太监的,不然,俺妹子非得跟我拚命不可。

在唐国公府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李渊的精神头比起最初见时要好了许多,或许是已经熄掉了争霸天下的雄心,回归了恬静之后,又成为了那个喜言善笑的长辈。

李世民也显得自在了许多,甚至私下里一个劲地希望本公子能够让他早日出来做事,而不像现如今一般在朝中无所事事。对于他的说法本公子直接就拿眼神狠狠地鄙视了这家伙一顿,这货分明就是不满意蹲在总参谋部。

“贤弟你急个啥?你这才来关中多久,就成日里想着建功立业,也不想想这一大家子人还需要你这个当兄长的安抚。”

“我上面不还有一个大哥吗?”

“我当然知道,问题是你觉得我妹妹需要谁来安慰?”本公子斜眼了眼角看着这家伙道。

“当然是我,必须的”李世民立刻飞快地向坐在旁边的俺妹子表忠心道。

妹妹无垢很是头疼模样地白了一眼自家夫君,朝着我道:“哥你就看哪远,让他去,反正人家是一心为国为民,家就不需要为了。”

“啊?娘子此言差矣,为夫岂是那等连家都不顾的笨蛋……”接下来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李世民跟我讨论工作变成了李世民哄俺妹子开心的时间,本公子一边看一边暗乐,这丫的,总算是遇上了克星。

窦女王在席间,隐晦的告诉我,俺的老丈人身体已经恢复了差不多,能吃能睡,能跑能跳了,现如今,他老人家已经期待着走上工作岗位了。

至于李渊倒没有吱声,只是在一旁摆出含饴弄孙的模样逗着大丫和铁蛋,但是那支愣的老高的耳朵表明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对于窦女王的暗示,本公子同样也隐晦表示,像老丈人这样文武双全的优秀人士,能够加入华夏帝国,愿意为华夏帝国共同贡献他的力量,不论是我,还是朝中文武都十分欢迎他的到来。

只要老丈人愿意来,保证给给老丈人一个尚书之职,尚书之职为正三品,在目前的华夏帝国朝庭当中,绝对属于是高官级别,而且都是位高权重的职务。

听到了我的回答,李渊脸上的笑容也不禁又多了几分,窦女王也十分满意,频频敬酒不已。

李世民总算是哄好了俺妹子,搂着小安子亲了好亲口,这才灰头土脸的爬回来给我敬酒。

五日之后,李渊被任命为了宣传部尚书,这位历史上的大唐王朝开创者,业已经成为了华夏帝国基石中的一员,努力的为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贡献他的力量。

历史的沉轮继续沉重的滚动着,只不过,已经偏离了原有的方向,正向着一个明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前进。

天已经渐渐地寒凉,秋收也已经接近了尾声,新占之地的百姓安置工作正在如火如王涂的进行当中。荆襄之地与山西中南部地区的情况较好,那里未受到太多战乱的波及,百姓的生活受到的影响不大。

山西北部以及河套地区则要惨点,不过,大量的帐蓬已经送抵老百姓的手中,他们的新居也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在秋末之时,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居住进暖和的房舍里边。

还有就是大批的工厂开始在山西建设起来,使得许多现如今劳闲时无所事事,家中又缺衣少食的百姓有了出卖劳力之地。山册,

老百姓的房舍,也是采用的无息贷款的方式,由国家出资给他们建设好,不过,这自然是需要还的,每年从他们的收入中扣除总房价的十分之一或者是二十分之一,如果说是家中没有劳力的话,自然是由国家全资给他们建设。

经过了艰难的谈判,最终,关中商业集团拿到了超过五十万亩的吕宋岛土地,还有韩城商团,巴蜀商团等,都在吕宋岛上,各拿到了五、六十万亩的土地,这些土地大部份位于吕宋岛中南部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众多,十分适合耕作,重要的是,这里的粮食,种一般的稻米,也能够达到一年两熟,而且口感要比占城稻要好得多。

占城稻的种植量现如今大部份都是在岭南沿海地区种植,其他地域,大多种植着经过了农业部的工程师们精心挑选和栽培出来的稻种,产量也获得了一定的增长,重要的是口感方面都要强于占城稻。

之所以不再疯狂的推广占城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占据了太多的土地,而且都是适合耕作的土地,不论是交趾一带,又或者是吕宋,单是这两地如今开发出来的田地都种上占城稻,一年的收获就足够我华夏百姓三年所食还有余。

毕竟现如今华夏帝国的人口只有两千万五百万多一点,人口是个大问题,现如今的人口只有大业初年的一半多一点,足以见这场令前朝崩分瓦解的持久战乱,给老百姓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不过,这些人口里边,至少有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口中从那些世家门阀大户的手中硬生生的拔出来的,而在关中、巴蜀以外诸地,甚至是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从世家门阀与大户手中捞出来的。

所以,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李世民登基之后,华夏帝国才一千多万不到两千万人口,这个数字很不准确,重要的就是,很多的逃户、隐户都受庇护于那些世家门阀。

而我们华夏帝国立国之初,就严查这一方面,同时打击那些心中只有家族的世家门阀,解放了很多的劳动力,重要的是,关中、巴蜀等地并没有像中原一般久历战乱,老百姓们还算是能活得下去,所以,没有太多的百姓因为活不下去而去卖身为奴,为那些世家门阀效命。

像山东、河南之地,那里的世家门阀足可以跟一地之诸侯相抗衡,就算是窦建德之流,也不得不跟这些世家门阀作出妥协,因为窦建德需要人材来管理,需要百姓们按时缴税。

这些,就需要盘据在这些地盘上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的世家门阀的帮助,他们在当地的声望与权力,就算是地方官也没办法相抗。窦建德有大军,但问题是,光靠杀人是没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些世家门阀在当地是根深地固,甚至于有些一郡的百姓,几乎都是一个氏族繁衍出来的,因此方有郡望一说。也就是以家族为基础而盘踞于地方的,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姚、王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总之,这些郡望,控制了魏晋以来的数百年的朝代更替,就算是有异族入侵之时,他们也照样活得滋滋润润,因为,他们缺少国的念头,更看重家。

现如今,朝中仍旧有着大量的氏族门阀子弟担任官吏要职,但是,这与之前的朝代并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各种监督和审查系统会让那些一心只为自己的家庭谋利与服务的人士无所遁形。

大批大批的世家门阀的子弟在进入到了朝庭官吏系统之后,在看到了自己的同伴一个个被清退之后,也都警醒了过来,清楚与明白这不再是世家门阀所能够掌控的强势帝国,而且所带来的发展与开创风气,更是一掀千百年来的沉苛旧习。

我们开创了许多所高等级学科的学院,更创建了无数的国学馆,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白,先有家国天下的道理,让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身为华夏民族的一员为荣,从根子上,断掉那些世家门阀通过文化与相思传承,让文人士子只记得有xx望族而望国家的兴盛,才能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给予更多的人机会,不仅仅是削弱了世家门阀对于朝政的控制力,对于社会的控制力,更能够让天下人明白,他们是哪一个帝国的人,他们所缴纳税赋的朝庭,会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如此,方能得天下百姓的爱戴,帝国的百姓,也方会以自己的身份为荣……”我安坐于榻上,看着不远处,正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言的一位军人。

这里,是去岁岁末时,设立的皇家学院中的军事指挥学院,这里,培养着大批的华夏帝**人精英,另外,所有的华夏帝国思想政治教导员都必须要到这里培训丨两到三年,当然,目前只能进行轮换培训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