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调教女王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华夏对尔等示以仁爱

调教女王 第七百三十七章 华夏对尔等示以仁爱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文武重臣会出现怪异表情的原因,但是,这些手段,既不伤天和,又还符合宗主国做法,例如援助对方教育和修路,给对方修建码头,以便我华夏帝国的船只依靠,开埠以利双边的贸易等,对于这个完全荒蛮之地的婆罗国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当然,远期的话,自然是我华夏帝国大大地得利。

马周提议之后,诸位自诩圣人门徒的文臣于脆都拉下了脸来献计献策,纷纷加入到了讨论中来,反正咱们都是为国为民为天下。

气氛十分热烈,本公子也十分满意,这才叫上下齐心嘛,被我影响同化之后,这些朝庭的文武重臣不再是那种彻头彻尾拿着书本说仁慈善良的正人君子。

嗯,或者说他们更懂得为天下百姓,为华夏帝国去谋利,这样的大臣,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等到了月末的大朝会时,终于迎来了来自婆罗国的使节团,为首的是一位面容清瘦但又显得黝黑的长须中年男子,而其身后边,是一位与他年纪相仿,但是头发微卷以布裹之,肤色更显黝黑无须的男子入朝参见。

一进入了朝堂,看到了这间富丽堂皇的大殿,为首的那位长须中年男子的眼眶就开始发红起来,来到了位置之后,两人齐齐拜倒于地。口称下国大臣及王子参见上国天子。

“陈卿何以如此激动,莫不是来朝之时,有人难为于你等不成?”我一脸迷糊的朝着这二位问道。

“禀上国天子,下臣本乃中原人士,因中原战乱纷纷,先祖无奈,远渡重洋,留驻于异国,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载……”说到了这,这位叫陈啸的正使泪水差点滴了下来。

看到了这一幕,我也不禁有些唏嘘。“莫要太过伤悲了,卿既是中原人士,那可还记得故土在何处,可有亲族?

说起自己的家庭,陈啸顿时有了精神:“禀上国天子,下臣原本是建康人士,东晋之时从北地迁至于此,祖上曾做过东晋的一任中书……”

陈氏在随着东晋的开国皇帝一块逃窜到了建康之后,在这里渐渐地发展壮大了起来。之后族中在东晋时出了不少的大官,使得陈氏一族越发地兴旺。

但是之后,东晋朝本是是王、谢、庾、桓四大族势力平衡下的产物,王谢庾三族相继衰落,桓氏成为唯一的大族,骄奢淫昏毫无才能的桓玄便轻而易举地消灭了东晋朝。

接着便是刘裕灭桓氏后取司马氏而代之建立了宋朝,在这之后,又被人给改朝换代,齐、梁、陈相继出现,直到隋朝建立一统天下之后,江南之乱这才尽绝。

而陈氏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之后,家族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而其祖听闻有人远渡重洋,见有大陆,大陆之上,和平安宁,相比起如今战乱连连,饿殍遍野,便是那些氏家大族,也有不少整族整族的饿死的情况出现。

于是,其曾祖父一咬牙,带上愿意离开的亲族七十余人乘上了舟船远渡重洋而去。最终,抵达了婆罗国时,尚存五十余人,而来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还有着不少也是避中原之乱而来的汉人,人数有近三千余口。

之后,为了能够在这里生存下去,决定用自己的手段和本事去为婆罗国效命,直至如今。到了如今,不少的汉人在婆罗国与当地人混居。当然也有像陈氏一族这样的集中居住的,而其中不少的读书人都为婆罗国主效命。

而后,婆罗国主又与这些汉人官员联姻,直至如今,已有四代国主更替,而那些婆罗国本族倒是对这些身材高大,肤色较浅,知书达礼的汉人十分尊重,甚至称之为长人。

因为婆罗国人普遍较矮,一般也就是一米五六,而这位三王子如今有一米七几,那还是因为与汉人通婚几代换血之后的效果。

与这位汉人婆罗使节聊了一会之后,终于说到了正题,自然,我身为宗主国皇帝陛下,自然要为这种主动前来朝贡的国度表达我的仁慈,首先自然是准其为我华夏帝国的藩属。

另外就是,该国既然如此的爱慕我中原文化,加上又贫穷落后,还经常遭受那些野蛮无知异族的侵略,我实在是不忍心见这些已经流落到异乡的华夏子民还受那兵戈之苦,所以,朕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第一,派一个师的华夏野战军前往婆罗国驻扎,帮助婆罗国扫荡一切反抗势力,另外,在婆罗国适合处为婆罗国兴建永久性港口,以便华夏帝国与婆罗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第三,将会派出一批具有丰富文化知识、农业知识的优秀人材,前往婆罗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获得丰富的精神粮食……林林总总共十七条,听得这两位来使如醉如痴,感激得五体投地不已。

另外,我还邀请了这二位使节前往御花园一游,并且带他们品尝了华夏帝国的各种美食。更送给了两人一人一件小礼物,虽说是小礼物,可是那种巴掌大的圆镜子,让两人眼珠子都快瞪出了眼眶,他们怕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容貌,会在镜子里边变得如此的清晰。

呆愣愣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甚至那位王子殿下还不相信地去扯出了一根斜伸出鼻孔外的鼻毛,终于发现,这镜子实在是太清晰了,居然连根鼻毛都能够清晰的看到。

当然,还有一块大约近尺见方的是赠送给婆罗国主的,而接过了盒子之后,那位王子就一直没敢撒手,似乎是生怕这极品宝贝会跑了似的。

而第二天,就收到了外交部传来的好消息,对于帝国所提出来的那十七条,婆罗国使节团闭门商议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在条约上签了字。

对此,本公子十分兴奋,虽说婆罗国没有什么太大的油水,但问题是,华夏帝国与婆罗国之间所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在未来,将会成为华夏帝国对付那些华夏帝国周边诸藩的一件利器。

或者说,在这个条约成为即成事实之后,那么将来,其他的藩国想要华夏帝国替他们收拾别人,那么,就得按着之前我们与婆罗国之间所签约的来做,这该叫约定俗成还是啥?不管了,反正有了前例,那么日后其他国家也都必须照此来执行。

欣喜之下,本公子迫不及待地下令诏诸位重臣前来商量怎么筹备此事。

“陛下,您是准备从哪调兵过去?”很快从兵部赶了过来的韦云起听到了对方已经签约的好消息之后,也不由得有些兴奋地搓了搓手,走到了不远处的地图跟前朝我问道。

“朕想从岭南调兵,你以为如何?”我抬手抚了抚下巴,看着跟前挂着的那幅巨型地图说道。“如今,岭南地区所整训出丨来的兵马超过了十二万之数。让他们全部留在当地,我觉得不太合适。”

韦云起考虑了半天之后摇了摇头。“陛下,臣记得你曾有言,南洋之地炎热潮湿远胜于岭南巴蜀之地。而岭南之地乃是新占,若是要让他们远隔重洋而去的话,怕是军心易乱。”

听到了韦云起的意见,我想了想之后赞同地点了点头。“卿之言甚是有理,是朕想得不周。那依卿之见,该从何处调兵?”

“臣以为,从交趾调兵最佳。”韦云起头也不抬地点了点地图上所绘的交趾一带说道。

“交趾目前不是正在跟扶南国与占婆余孽正在交战吗?”旁边的马周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韦云起自信地一笑,扫了一眼厅中诸人言道:“我军虽然在交趾之地与扶南和占婆正在交战,但是却十分轻松,程将军除了本部兵马之外,还在交趾之地整编了一个军又两个师。如今正在轮翻上阵,以战练兵。听说效果不错。”

“你的意思是从交趾抽调一个师的兵力前往婆罗国?”杨恭仁走了过来看着地图点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韦某以为,至少应该征调一个军。其中一个师往婆罗国驻扎,另外两个师先暂时驻扎于吕宋岛。”韦云起摇了摇头说道。“想比起婆罗国所在的大岛而言,吕宋岛所探明的矿藏,乃是我华夏所急需之物,而且,据传回来的消息。在吕宋岛南诸岛之中,亦有不少率兽食人的生番。”

“陛下既然想要往这些地区移民,那么,就必须保证我华夏百姓的安全,所以,臣以为,先期派军往之,或剿或抚,为未来我华夏移民南洋诸岛打下基础……”

听得韦云起的说法,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一个军,三万多人不到四万人,看似不少,但是,本公子可是要图谋整个南洋,甚至还要包括后世的澳大利亚,未来,要将整个太平洋变成华夏帝国的后花园。

所以,韦云起的做法我完全赞同。“卿言其是有理,可问题是,如此一来,交趾的兵力可就显得太过单薄了。”

“南洋乃我华夏日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交趾更是我华夏面向海洋的重要据点,轻易调走近半兵马,亦不可不慎啊。”老舅拢起了眉头很是关切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