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调教女王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最伟大的医学工作者之一

调教女王 第五百五十四章 最伟大的医学工作者之一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3:4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思邈?你确定就是那个活人无数,医术超群的孙思邈?”本公子不由得两眼一亮,窜到了这家伙跟前大声地问道。

“陛下,微臣岂敢妄言,自然是有圣童之称的药道人孙思邈。”袁天罡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后答道。

“果然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孙道长此刻在何处?”我深吸了一口气,朝着袁天罡满意地点了点头后问道。

袁天罡笑道:“孙道长此刻正隐居于太白山中已有年余,前日,有一道长前来投奔微臣,其听闻陛下欲开设医科,特地推荐了孙道长,微臣方知孙道长就在太白山中隐居。”

嗯,袁天罡现如今在方士道士之中的名声是越来越盛,而本公子重用那些有才华的道士,终于让不少醉心于学,或者是醉心于道的道士、方士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纷纷前来投靠。

比如硫酸,正是方士们集思广意的杰作,他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华夏工业和化学专业的先驱。而且,有了他们的加入之后,玻璃的冶炼、铁矿的冶炼,亦获得了一定的提高,毕竟这些方士最爱于的事就是炼丹,炼汞,反正最喜欢炼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乱七八糟,却给予了他们丰富的冶炼经验。

之前,我就一直想要在学堂里边弄出一个医科来,毕竟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实在是太低了点,更重要的是,不少的名医,却只顾口耳相传,不愿意把真本事拿出来,最爱于的事就是固步自封,反而使得许多的医术因此而断绝传承

就连本公子府中的李医生也承认,很多家传医术,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就比如他李家的医术,他就生了三个闺女,一脸悲催以为自己的医术这辈子可能就会在自己的手中失传了。

不过,他的大女儿,也就是李元芳的婆娘这闺女很是倔强,一心想要学医,虽然李医生不愿意,却也并没有阻止自己的女儿偷学。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本公子出招了,大量的二十一世纪医学护理知识,把这老家伙砸得晕头转向,对本公子五体投地,之后,不但答应了本公子会把他一身的医术整理出来,更将一身医术,特别是妇科和儿科方面的医学知识教授给他那三个闺女。

现如今,他的三个闺女跟随他这个当爹的学习医术也已经快有六年的功夫,在妇科和儿科方面,可是分担了他不小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女人给女人看病,要比男性方便一些。

不过遗憾的是,想要开办一个学科,不是说靠一两个医生就能够撑得下场面的,比如当初在韩城县开办一个数学科目,不光是把袁天罡拽上,还花重金请了几位各有所长的数学几何人才,方能支撑,就连本公子时不时也得跳上去补充一些属于是其教师弱项的数学与几何知识。

而今,虽说这长安城里边有经验的,有声望的医生也有,可问题是,一旦听说是要把自己的医学捐献出来供大家义务的学习,立刻脑袋摇得飞快,甭管去找他们的是华夏卫生部的尚书还是普通官员,总之一句话,打死都别想。

这让本公子实在是头疼,虽然在后世上学的时候,还有长大之后自己也挨过不少的外伤,还做过一次阑尾手术,比较清楚一些二十一世纪的外科手段,但是对于其他的科目,本公子完全就是于瞪眼。

虽然我能够制作出大量的后世的诊断工具,但是有用吗?至少要有人使用才成,而只靠一两个医生,根本不可以教授出一批能够治病救人的良医。

所以,我寄望于寻找一位在医学界德高望重,而且医术超群之人站出来,号召那些医生们,一同为了华夏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而孙思邈,这位在后世被誉之为药王,更是将之视为医神。在他过世之后,很多的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正是将其尊为神仙,加以供奉。

孙思邈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

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被其婉拒。

唐朝建立之后,他曾接受朝庭的邀请,与朝庭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他都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算下来,他一生共拒绝了六位帝王的征召,周宣帝算一个,周宣帝的儿子算一个,杨坚算一个,杨广也得算一个,另外还有李渊、李世民、李治,我靠,得算七名帝王才对。

至少在历史上,还真没见过谁有这样的胆气,特别是敢拒绝向周宣帝这样喜怒无常,仗杀大臣为家常便饭地暴君的征召,实在是令人由衷敬佩,至少本公子要是穿越到那个时候,被那家伙征召,要是没办法逃窜的话,说不定就从了。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

孙思邈的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书中收载的八百余种药物当中,有两百多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坚持辩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卷,药方论66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合称之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而且孙思邈还是世界上第一位有史载的,导尿术的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认为吃药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

当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