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高科技军阀 > (三百四十三)华盛顿会议

高科技军阀 (三百四十三)华盛顿会议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7: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三百四十三)华盛顿会议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日本外务省已经正式答复美国,表示愿意参加华盛顿会议。在指定代表团成员时,日本政fu还规定了这样的谈判原则:对于限制军备全力支持,对于一般原则口号如“én户开放”等等也不反对,但是一定要坚决维持驻在远东、尤其是西伯利亚的“既得利益”,为此可以提出讨论菲律宾和夏威夷的地位问题,巴拿马运河区中立化问题,废除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的关税壁垒问题,以及日本曾在巴黎和会上提出过的人种平等问题,作为不利情况下的反制手段。

无法入睡的裕仁从án上坐了起来,他穿上衣服,开始在屋里来回的踱起了步。

“加贺”号和“土佐”号沉没和“天城”号毁损的yin影再次袭上了裕仁的心头。

尽管已经严密封锁了这些主力舰损失的消息,关于此次华盛顿会议谈判的细节也已经确定,但裕仁的心里还是无法安定下来。

一想到中国那十二艘可怕的巨舰,裕仁便感到坐卧不安。

事实上,“釜山海战”大败的消息传来之后,裕仁并不象国内的军阀政客那样沉得住气,他真实的感觉,是一场灭顶之灾即将到来。

他甚至能想象出来,日本舰队在一场类似“凯尔特海大海战”的战斗中全军覆没的场景。

因为,并不是不存在这样的可能xin。

中国舰队的六艘“共和”级战列舰可以将远远强于日本海军的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几乎全部送入海底,加上六艘“光荣”级战列巡洋舰,消灭日本海军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而之所以这样悲剧xin的场面没有发生,是因为当时身为日本盟国的英国不想让日本海军过于削弱使中国海军一家独大,设法留住了中国海军的六艘“共和”级战列舰一段时间,以及自己和原敬及时果断的决定同中国议和停战的缘故。

同中国议和虽然是以相当屈辱的条件(放弃满洲、台湾、琉球和北部朝鲜)达成的,但却给日本赢来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但现在的日本,却已经陷入到了两难的困境当中。

为了应对中国以及中国背后的美国的威胁,日本必须发展大海军,但日本现在的经济状况又根本无力负担。

因此华盛顿会议对日本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国际条约束缚对手的机会。

尽管华盛顿会议现在还没有开始,但美国已经公布了华盛顿会议的议事日程。华盛顿会议议程规定为:一、军备限制问题,包括海军军备限制、战争力量的控制、陆军军备控制;二、太平洋远东问题,包括英日同盟问题、中日问题、西伯利亚问题和太平洋委任统治岛屿问题。其中中日问题只涉及两国领土保全、én户开放、各国工商业机会均等、铁路发展和币价等问题,将朝鲜问题和琉球问题排除在外。

在限制海军军备方面,只要能成功的迫使中国加入进来,对日本来说,就是胜利

“只要日本能够消化已经到手的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资源,战胜中国决不是问题日本需要的是时间时间”

一个声音在裕仁的心里呼喊着,仿佛是爷爷明治天皇在提醒他,振作起来。

裕仁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板上,他双手合什,闭上了双眼,继续聆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

江南造船厂,船台。

此时,船台上一艘大型战舰的舰体已经基本完工。

设计师傅晶博士望着船台上的舰体,满意地点了点头。

“再过几天就能下水了。”造舰监督林郁箐笑着对傅晶说道,“主要是为了抢在美国那会的前边,呵呵。”

“那是自然。”傅晶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林郁箐所说的“美国那会”是指的什么,“其实这会开得真不是时候,到时候不知道会给咱们设多少框框呢。”

“是啊,以后咱们怕是造不了大船了。”林郁箐本想安慰他一句,但自己先叹起气来,“要是bi着咱们拆那十二条大船,老可不干。”

傅晶听了林郁箐的话,自信地笑了笑,拍了拍林郁箐的肩膀,意味深长地指了指船台上的舰体,说道:“海军发展绝不可停步,所以说,不管是什么框框,还是有空可钻的。”

此时船台上正在建造着的,便是由傅晶à刀设计的“十二生肖”级大型巡洋舰。

“这是咱们中华后的装甲巡洋舰,是吗?”林郁箐问道。

“是的。”傅晶点了点头,“对咱们中华造船业来说,这是大一级的装甲巡洋舰,也应该是后一级了。”

“十二生肖”级大型巡洋舰是中国自行建造的后一级装甲巡洋舰。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20350吨,主尺寸:全长2347米,水线长度2278米,型宽27米,吃水929米。动力:采用ge蒸汽轮机――“普惠”电机,四轴推,功率16qiuyelou 平板电子书0匹马力,设计航速36节,续航力15000海里/1二生肖”级大型巡洋舰的武备系统为9én美制k4型280毫米55倍径舰炮,采用三座三联装主炮塔,前二后一背负式布局,另有美制k15型双联装127毫米51倍径高平两用炮6座,水上飞机3架,弹sè器一部。防护方面,其主装甲带设计为200 50毫米和外倾19度设计,装甲甲板140 8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炮塔180-30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220-350毫米。观瞄光学设备采用“蔡司”光学10米基线sè击指挥仪两部,“诺德”统一sè击指挥仪两部。

由于中国一直不是海军强国,在列强和中国人自己看来,本来是不够资格参加海军军备会议的,再加上刚刚打得焦头烂额的欧洲列强们也没心思和中国扯皮,因而在近乎没有限制的情况下(除了钱之外),当前世界各国海军中为强大的大型巡洋舰便就此登场了

和“共和”级战列舰及“光荣”级战列巡洋舰一样,在完成了设计工作之后,由于目前中国建造大型舰艇的能力有限,因此“十二生肖”级巡洋舰中的八艘“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jā由美国“伯利恒钢铁重工”属下的福尔河船厂、费城海军船厂联合建造,1920年5月21日便开工了。而“申猴”、“酉ji”、“戌狗”、“亥猪”由“江南重工”下的江南造船厂从美国引进技术,1921年4月5日在国内开工建造。

“听说了吧?日本关东大地震,两艘建成服役不久的战列舰沉了。”傅晶对林郁箐说道。

“以日本人的作风,他们是不会就这么认栽的。”林郁箐说道,“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建造大强的玩意儿出来。”他有些忧郁的看着船台上的舰体,“说不定会比咱们现在的‘共和’级还要大,而咱们反而在建这些小船。”

“两万吨级的船你说是小船?”傅晶有些惊讶的看着林郁箐。

“和咱们中国以前造的船相比,当然是大船了。”林郁箐说道,“但要是日本人造出七八万吨的巨舰来,那不就是小船了?”

傅晶明白了林郁箐为什么这么说,但他却并没有再和他就这个话题争论下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大海战和凯尔特海大海战中,海上霸主战列舰在战斗中的表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给全世界的海军观察家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因而在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海军的发展目光便集中在了战列舰上,建造大强的战列舰不仅仍然是列强海军孜孜以求的目标,世界各国的优秀舰船设计师们全都绞尽脑汁集中在了强化战列舰的xin能方面,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象林郁箐这样的设计师,也将设计思路主要放在建造大强的战列舰上。

“这一次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肯定要限制建造主力舰的吨位。”林郁箐接着说道,“但条约是有期限的,期限一过,肯定还是要回到老路上来。”

“不错。”傅晶想起了自己保险柜中杨朔铭给他的那些宝贵的式舰艇设计资料和数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所以我们要小步跑,不能再耽误一点时间了。”

1923年10月1日,华盛顿会议在富丽堂皇的美国**nv儿会所属的大陆纪念堂开幕,会议议程包括三大项:限制海军军备;废除英日同盟;西伯利亚问题及太平洋委任统治岛屿问题。出席会议的有美、英、中、日、法、比、意、荷八国,美国代表包括国务卿休斯、前国务卿鲁特、参议院外jā委员会主席洛奇、外jā委员会民主党首席委员安德伍德;中国的全权代表包括外jā部总长顾维钧、国务院副总理曾琦、驻美公使施肇基和司法总长王宠惠博士,与其同行的是一大批高级顾问,包括曾代理外长及总理的周自齐、前外jā总长陆征祥、海军上将程璧光、海军中将蔡廷干,中国代表团总人数达130人之多,是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人数的4倍。日本代表则包括海军大臣财部彪、前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外jā次官植原正直;英帝国代表团首领为原外jā大臣、上院议长贝尔福勋爵,成员包括海军大臣李男爵、驻美大使格迪斯,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西兰、南非和印度的代表;法、意、荷、比等国派出了殖民部部长、国会议员和驻美大使、公使这样级别的人物,其中大多数人是熟悉远东问题的外jā专家。

在当天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会议上,休斯国务卿并没有象与会各国代表预料的那样,发表一篇传统的、优雅的、空don无物的开幕词,而是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抛出了美国的第一张牌:停止海军军备竞赛,六大海军强国美、英、中、日、法、意按照5:5:4:3:175:175的比例裁减海军军备,将超过这一比例的主力舰和辅助舰只全部废弃或沉没,并在今后10年里完全停止建造的主力舰。休斯说:“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本次会议,期望减轻由于军备竞赛带来的沉重负担。美国政fu认为,我们应当毫不拖延地满足这种愿望。”休斯的一番讲话赢得了会场大厅内“大喜若狂的如雷掌声”。

削减海军军备是华盛顿会议的直接起因,虽然此前英中日等国都因无力承担巨额的海军军费开支而有放弃造舰计划的打算,但是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条件和比例,则是要为之力争的。

召开华盛顿会议当时,美英中日三国海军总吨位比例为75:5:7:49,现役主力舰吨位比例为10:6:72:68。如果把已经开工建造的那一部分计算在内,主力舰的比例则变为10:7:9:87,英国已经不占多少优势,特别是英国主力舰的老化程度高于美国。美国希望经过限制的四国海军实力对比为10:10:7:6,中国希望四国海军的实力对比为10:10:5:5,表达了想要缩减海军发展经济的愿望,但日本却希望至少要保持10:10:6:7的比例。

由于日本顽固的坚持要保持对美“七成”的比例,致使华盛顿会议一开场的气氛便很是紧张。

美国人并不了解,“对美七成论”一直是日本海军政策的基础,该观点起源于明治末年,当时日本海军战略家吉田清风和秋山真之就提出,在与英美jā战时,日本海军至少要保有对方70的兵力,有50的胜算;佐藤铁太郎的信条是进攻舰队必须对防守舰队保持50以上,也就是3:2的兵力优势,因此防守舰队的实力要超过对手的2/3,达到70,能有战成平手的起码基础。

日本海军从上述命题得出结论,以美攻日守的战略设想为前提,如果日本舰队不能保持美国舰队70以上的实力,结果就是平时不能阻止战争爆发,战时不能阻止美国舰队奔袭日本近海和本土、在日本登陆。1907年的《帝国国防方针》决定在以美国为主要假想敌的情况下保持其七成的海军兵力,1918年修改版《帝国国防方针》再次确认了这种思想,召开华盛顿会议前夕,日本“限制军备对策委员会”就曾提出“绝对有必要拥有对美70以上的海上兵力,在此比例以下,绝对没有让步的余地”。

美国方面对美日海军兵力对比的意见也与此大同小异,在助理海军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海军作战部长孔茨上将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华盛顿会议提出的材料里,提出美国为弥补太平洋地区海军基地的不足,有必要对日本保持3:2的兵力优势。海军部长邓比后批准的允许美英中日对海军兵力保持的比例为10:10:6:6。

日本代表团按照出行前的既定方针,针对休斯的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日美海军比例至少为7:10,参加jā涉的日本代表加藤宽治认为,“日美海军为争夺太平洋的支配权,以及日美两国围绕中国引发的争夺,必然导致日美海军的争霸战,而日本不利于持久战。……美国工业实力雄厚,平时没有必要保持大军备,即使用由于日本同等或劣等的常备兵力,仍能在战争爆发后及时扩充舰队,保持安全。而象日本这样在资源和工业上都居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平时不拥有强大的常备兵力,一旦危急就无所依靠。”加藤宽治还声称,日本作为主权国家,本应享有与美国同等的军备,保持70已是大让步。日本首席代表财部彪也认为日本应保持对英美70的比例。

由于双方僵持不下,日本代表团多次请示国内,日本外jā咨询委员会指示日本代表团,坚持70的比例,但美国毫不让步,因为美国海军对10:6的比例也不满意,认为即使按照这一比例,美国海军也无法在太平洋确立其绝对优势(之所以同意这样的比例,有基于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联合作战的构想的意思在里面),英国也支持美国的立场,甚至提出了10:55的要求,理由是美国海军分布在两洋,英国海军要分散在世界各地,日本有两国海军55的比例就足以在西太平洋确立绝对优势了。

美日两国围绕“六成还是七成”的争论成了达成限制军备协议的大障碍,面临美英中三国的联合压力,财部彪和加藤友三郎都认识到必须做出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