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林下风 > 朱雀桥边夕阳斜 第7章 风雪伊人

林下风 朱雀桥边夕阳斜 第7章 风雪伊人

作者:文叨流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13: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届「上元雅集」主要协理人,共分主持、出题、定韵、监场、书记、审评六职,武陵王妃既然事实上占了主持一职,出题人又肯定非太后莫属,而书记一职瞩意的本就是书法名宿卫夫人,卫夫人又坚称年事已高,提议徒外孙女郗道茂辅理书记,自然也无人敢有异议,如此便还有定韵、监场、审评三职暂无人选。

南康公主携女桓灵和比丘尼支妙音虽然是不请自来,太后却不可能仅仅让她们作壁上观,于是便临场授了支妙音定韵一职,东海王妃庾道怜和琅琊王妃王穆之则共同担任监场一职,南康公主、会稽王妃、卫夫人、郗夫人、袁夫人、安令首、支妙音共同组成审评团,同时还给太后娘娘保留了一票否决权,如此本届「上元雅集」主要协理人班子便组建完毕。

作为本次雅集的主持,武陵王妃的活络性子在此时便展现无余,她本将门世家出身,嗓门洪亮,极善活跃气氛:“旧年是学那男子的雅集规制,如今群芳毕至,鸾才济济,咱们这「上元雅集」也需改一改制,弄出点属于女子的名堂来!”

此话一出,就连南康公主都不由暗暗叫好,“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只能做那男子的身后人?”

王羲之之妻郗璿郗夫人也是个直性子,直接问道:“武陵王妃,究竟怎样个章程,你便直说吧!”

武陵王妃对郗夫人的‘捧哏’很是满意,有问有答,终究比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来得生动些,便回道:“郗夫人问得好!先说第一道,便是这主持、出题、定韵、监场、书记、审评六职协理人已定,但这名称还是传习男子雅集规制稍加更改而来,便是妾身这等不通文墨的,也觉粗浅不堪,不若起个花名可好?”

众贵人女眷听得有趣,都纷纷喝彩响应。

殷浩之妻袁女皇袁夫人好奇道:“却是怎样的花名,还需武陵王妃起个样!”

“正是!”群芳应喝。

武陵王妃羞臊道:“妾身随武陵王,都是粗放性子,最不爱读书的,全赖太后娘娘看在妾身脸皮厚,才让妾身占了这主持一职,花名我是万万想不出的,还是让太后先给臣妾赏一个吧!”

褚太后笑骂道:“就属你奸滑,偏就你主意多,如今挑了头,却又把活丢给朕!”太后略作思索,便继续道:“那便先从你这主持开始,封你个「云台令」的花名吧!其他五职朕便想不出了,还是交由诸卿群策群力吧!”

众人细细品味之下,都觉得这「云台令」的花名当真是再妥帖不过了,绝非太后临时急智想起的,肯定是预先揣摩许久。只因「云台令」有三层意思可解:这第一条,东汉光武帝刘秀筑有云台,用来表彰辅佐他的二十八位有功之臣,史称「云台二十八将」;第二条,大晋皇城又称台城,主要因其宫殿位于尚书台内,故得名。这一称谓源于晋成帝扩建的建康宫(亦称显阳宫),因尚书台(中央政府办公机构)设于宫城内,故东晋宫城亦被称为“台城”;第三条,武陵王妃现在所站立的高台又称云台,是临时搭建的主持位。

当然众女之中,聪慧者不知凡几,如何看不出这是太后和武陵王妃早有腹案的,太后不是想不出,而是故意拿来考教大家的!特别是在场众女,其中不乏还没有取得诰命的白身,但太后却称“诸卿”,这就耐人寻味了!

桓灵这次跟随母亲南康公主而来,本也就是为了来显名的,虽说刚刚认了云、茂、韫三个姐妹,但大争之世,该争还是要争!

桓家不缺权势,更不缺财帛,唯一缺的便是世家的底蕴和清流文人的认可!奈何桓家虽说当下权势熏天,家族中兄弟子侄众多,搞权谋,抢地盘可以,吟诗作赋?那还是算了吧!好不容易出个有才气的,还是个女儿,所以桓温也是极为宠爱桓灵,更期望她能像谢家女儿谢道韫那样,以才名为家族赢得声誉!

桓灵也是一直把父亲桓温当作心中偶像和英雄的,虽是女儿身,却有豪杰气,常言恨不能替父出征,收复北方故土。但既然真实的战场去不了,那这比拼诗文的疆场便由我桓灵来主宰吧!

此刻的桓灵有如即将挥师北伐的女将军,气势如虹,大叫一声:“太后娘娘,臣女先来!”

褚太后见是桓灵主动请缨,不由笑道:“灵儿不愧是桓大将军爱女,有乃父之风!”

褚太后这一句夸赞,可谓说到桓灵心坎里了,再也没有比赞美她像她父亲,更让她开心的了。

南康公主却是眉头一皱,不无担忧地和身旁的支妙音耳语:“吾这弟妹惯会收买人心,灵儿那傻丫头千万别被有心人几句好话给带偏了!”

支妙音却智珠在握,云淡风轻道:“公主请放心,灵儿是贫道亲手带出来的,最知她秉性,大将军是灵儿心中的擎天柱石,是任何人都撼动不了的!”这位比丘尼的话,细听起来,其实很怪异,南康公主是桓灵的生母,她却对南康公主说,她最知南康公主亲生女儿的秉性,而南康公主却丝毫不觉异常,反而觉得很正常,这便是最大诡异之处!

此时早有宫人备好笔墨纸砚,桓灵略作思量,便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而所书之体,既不是本朝女子最爱的隶书和楷书,也不是被书圣王羲之推向大成境界的行书,而是少有人学的章草。章草的笔法讲究弯钩腾踔、波磔多变、横峰出奇、连笔翻转。笔画一般偏短但气势长,且笔画简省,很多字的字形相似,运笔之间,更需掌握好节奏。

恒灵一口气写完,满意地吹干墨迹,便由两名宫人衬着,先走向居中,让太后品鉴,太后看后微微点头,示意给其他几位审评看看。

长公主看后与支妙音会心一笑,会稽王妃则连连夸赞,袁夫人看后默不作声,郗夫人则微笑不语,安令首只有两字“尚可!”,卫夫人则道:“略显粗浅,但不失灵韵!”说的却不是花名,而是点评起书法来了!

恒灵共出了五个花名,分别是「玉章仙」「司律生」「竹笺娘」「兰屏守」「青瞳君」,太后娘娘勾了「司律生」和「青瞳君」,对恒灵大加赞慰,又点云、茂、韫三员小将,要求是代朕出征,最少要出一个,有余力者,也可三个全出!

云、茂、韫三员小将窃窃私语一番,便已分配好任务。

张彤云选的是监场,给出的花名是「玉阶尉」。

郗选的是书记,给出的花名是「笔花吏」。

众审评和太后看了,皆无异议,便算是过了!

辰林(谢道韫)选的是出题,给出的花名是「云岫客」,众审评不解,太后也不由皱眉,因问道:“作何解?出自何典籍?”

辰林(谢道韫)答:“出题人灵思如云,意境如岫藏景,典出“云无心以出岫”.......!”

糟了!辰林(谢道韫)冷汗直流,作弊抄书不仔细,忘记写出“云无心以出岫”的老陶陶渊明,此时还没出生呢!只好信口胡诌道:“此句出自上古典籍,是臣女在江州出土的一片兽骨上看到的,具体出自何典,已不可考!”

众审评和太后娘娘都将信将疑,还是给过了!

如此「上元雅集」六职协理人花名便定下了,分别是主持「云台令」、出题「云岫客」、定韵「司律生」、监场「玉阶尉」、书记「笔花吏」和审评「青瞳君」!

太后娘娘命宫中篆印官,当场制作了十四枚花名大印,于印角又篆刻上对应的名讳,赐给六职协理人备用。

因为本次主题太后娘娘已经提前出过了,便是咏梅,所以这一环节直接跳过。

第二环节由定韵「司律生」支妙音定韵,最终定了下平八庚韵。

第三环节由太后娘娘开首联,后面群芳根据下平八庚韵进行联句。

第四环节审评「青瞳君」判定合格后,再由书记「笔花吏」抄录,最终汇总成诗。

第五环节由六职司用刚刻印好的花名印用印签注,然后由篆刻官刻于青石之上,立于梅园。

第六环节由宫中拓印官负责拓印,广发全国,以昭大晋文运昌隆!

诸事俱备,云台令武陵王妃于云台之上,遥拜云岫客太后娘娘,恭请太后赐句。

云岫客道:“偏你云台令多事,朕爱诗,却不善作诗!罢了,朕也不扫你兴,便以眼前之景,出一句吧!”

褚太后御手执笔,书成“金辉照玉阶,寒英缀紫庭。”确实平平,只能说应景,但众女却齐声称颂。既是太后赐句,七位「青瞳君」自无须也不敢审评。

有宫女唱句,「笔花吏」卫夫人,抄录于蚕茧纸之上。

随后是前朝宰相何充的遗孀,跟了一句“枝横天象动,蕊破岁律更”,七位「青瞳君」审评通过,褚太后敲响铜钵,便算正式通过,然后由宫女唱句,「笔花吏」卫夫人,抄录于蚕茧纸之上。

如此一轮流程下来,在场群芳也都看明白玩法了,太后驾前除了摆着一个铜钵,还有一个木铎,想必如果太后不通过,便会敲响木铎。

下平八庚的韵脚毕竟是有限的,且那些常用、好用的韵脚,一旦被别人抢用了,后来者就不能再用了,也就是说定韵联句的难度,越往后便越难,只有自恃才情出众的,才不急于出手,才情稍弱的女子,便已经开始抢先合句了。

经七位「青瞳君」审评,又有十人十句通过,但太后却敲响了六次木铎,四次铜钵,也就是说只有四句,最终入选。

前两句分别是琅琊王妃王穆之和东海王妃庾道怜所作,二女本是领了「玉阶尉」之职,但因为这一轮联句尚用不上场监履职,便也参与了联句。

琅琊王妃王穆之作的是“素手折春信,玄鬓映琼莹”,与其温婉形象却也十分匹配。东海王妃庾道怜作诗时,不想笔却断了,她本就是自怜自艾的性子,竟忍不住将诗改成,“残笔写残生,月窟蕴真灵”。

褚太后本不想让其通过,但望着东海王妃凄凄戚戚的柔弱模样,怜惜她会多想,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敲响了铜钵。

当宫女唱句之时,辰林(谢道韫)也觉得这句诗太“丧”,还夹杂着几分诡异。此时刚好看到天渊池畔有一株梅树倾斜覆于水面之上,又有一对鸳鸯从树下游过,便忍不住合了一句,“一树压天池,双栖伴鹤鸣”。

张彤云见谢道韫(辰林)出手了,便随即跟了一句,“谁人知我意,相对已忘形“,也顺利入选。

桓灵怎甘人后,直接跟了两句“雪压枝逾劲,霜侵蕊更清。不与春芳竞,孤标自天成。”尽皆入选。

随后徐州刺史荀羡的夫人寻阳公主跟了句“遥念征人远,随风向玉京”,也顺利入选。

此时太阳已躲入云层不见,梅园刮起了北风,片片梅花被吹向高空,翩翩起舞。

寻阳公主本是跟随丈夫荀羡驻扎在徐州,后荀羡又随中军将军殷浩筹备北伐而驻守寿春。徐州原是张天师张道陵的出生之地,张道陵后来在巴蜀创立的五斗米道也开始在徐州广泛传播。

寻阳公主在徐州期间,也入了五斗米道。修道之人相信人是可以飞升的,而玉京便是天上仙人居住的地方。

寻阳公主此句便是因为思念自己的丈夫,寄托高洁的梅花能随风飞向天上白玉京,请动天上仙人帮助随军远征的丈夫凯旋。

寻阳公主此句正合桓灵心意,父亲与殷浩虽然是政敌,但都希望主导北伐。桓灵最想做的,便是做一名女将军,挥师百万,收复故国。随即便跟了一句,“一剑寒九州,催发百万兵”。那漫天飞舞的梅花,此刻仿佛都化作桓灵的百万雄兵,杀气森森,渡江北上。

好像天公今日为桓灵而来,竟然簌簌落起雪粒来,众女都匆忙移入廊亭。

郗道茂因为陪侍卫夫人,久未有动作,此刻却不由微微皱眉,恒灵杀气太重了,有伤天和,便跟了一句“老干撑天地,新花缀太平”。

辰林(谢道韫)再次出手,以“今朝歌以咏,千载共此情”收尾。

本次下平八庚韵联句,共入选十二韵,其中桓灵以独中三韵排第一,辰林(谢道韫)以两韵,排第二,寻阳公主和张彤云并列第三。

卫夫人抄录完毕,询问褚太后,可要作序?褚太后将目光投向谢道韫(辰林),笑道:“便由令姜来吧!”

辰林(谢道韫)领了太后懿旨,便忍不住恶趣味上头,想要恶心一下谢道韫未来的老公公王羲之。现在是永和八年,永和九年在会稽兰亭便会诞生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集会——兰亭雅集。那我现在就把兰亭集序的开篇第一句给你抄了,我看你老人家到时候会怎么写!

“永和八年,岁在壬子,上元佳节,会于台城之梅园。当此际,寒梅破雪,暗香袭人。诸芳或抚枝赏冷蕊,叹冰姿之皎洁;或临轩品暗香,吟玉骨之峥嵘。兴之所至,联句成篇,得诗十二韵,皆述咏梅之怀,尽抒雅集之乐。

虽篇什既就,而意兴未阑。褚太后观之欣然,嘱余为序,以纪嘉会。盖斯梅也,傲霜雪而不凋;斯会也,聚鸾才而共赏。云笺留痕,庶几不负此良辰雅事云。”

太后御览之后,转交卫夫人。辰林(谢道韫)临的是馆阁体,要到一千多年后才会出现。卫夫人不由摇头叹道,“果如安石小儿,朽木不可雕也!”但还是一字不改,抄录纸上。

随后,雅集六职十四人,按顺序用了花名印,联句这一环节才算完结。

此时雪已经越下越大,从刚开始的雪粒子到现在的鹅毛大雪,众女虽然已经躲入廊亭,也不能幸免被风吹雪欺的下场。

褚太后和众六职协理人,本就高坐云帷琼幄之中,小雪尚可,当下的风雪却也遮挡不住。褚太后仁善,不忍群芳受冻,谢道韫又是重伤初愈,便下旨移驾华林园之内的披香殿。

当鹤鸣漏的鹤鸣声,再次响起,便代表已经到酉时了。

披香殿内,丝竹悦耳,酒肉飘香。

上元雅集的宫廷宴饮,毕竟还是要占个“雅”字,所以自不会像北方胡人那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又因为皆是女子也不会像魏晋名士那般放浪形骸。

食材选择上以江南地域物产与珍稀贡品为主。如肉类以羊、鹅、鱼为主,注重滋补;蔬菜类则展现了东晋时期的窖藏、腌制与反季节种植的智慧,如萝卜、白菜、芥菜等冬季蔬菜依赖窖藏技术保存,通过“菹”(腌菜)或干菜形式延长食用周期。宫廷还利用温室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如太官园种植的“冬生葱韭”,专供皇室享用。

炙烤类食物则体现了火候与调味的考究。如“金齑玉脍”就将鲈鱼切薄片,搭配由桔皮、熟栗子肉制成的金色调料,生食或轻炙后食用;鹅炙”则是选用百日龄子鹅,用酒、橘皮、椒末腌制后,以竹箸架起烤制,外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

炖煮类的“脍鱼荠菜羹”则体现了东晋宫廷汤羹的精致化,荠菜搭配鳢鱼或白鱼熬制,加入盐豉调味,兼具滋补与时令特色。

南方贡品之中,有“长沙蒲鲊”是将鱼用厚盐腌制后密封发酵,肉质微酸带鲜,可佐酒下饭;冬至日制作的“雄赤鸡腊”更具辟邪寓意,也是本届上元雅集宴请的主要菜品之一。

因天公不作美,不得不转移到室内,褚太后便下旨将赋诗和宴饮合并,赋诗还是以梅为题,但不限韵,只限五言八句,且仅让不满十五岁的小辈参加,其实主要就是让谢道韫(辰林)、桓灵、郗道茂和张彤云四女再次争锋。

此时四女,端坐宴会大厅正中,由琅琊王妃和东海王妃两位「玉阶尉」监场。

桓灵再次拔得头筹,仅仅用时一刻钟,便完成五言八句,原诗如下:

《寒梅》

铁干撑霜宇,冰蕊战朔风。

焚身宁抱节,裂骨不弯弓。

何当渡黄河,香寒壁垒中。

一将万人敌,踏碎北庭戎。

辰林(谢道韫)又开启穿越抄袭技能。她这次抄袭的是少陵野老杜子美的咏梅诗,但是因为久不练字,毛笔字写得比较慢,虽然是直接抄诗,还是慢了桓灵一筹。原诗如下:

《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天渊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钟岫郁嵯峨。

郗道茂紧随其后,第三个交卷,原诗如下:

《孤梅》

独向荒园立,谁怜雪满身。

根埋三尺冻,花发一分春。

影落寒塘静,香断冷月魂。

纵然风雨欺,未肯折腰身。

张彤云这次却是落了最后,原诗如下:

《幽梅》

素靥凝霜晓,幽姿倚竹阴。

循香访故旧,疏影伴初心。

不向朱门媚,偏向冷处吟。

清风如解意,携君上青云。

褚太后,御笔朱批,点评道:“《寒梅》气象雄阔,笔力遒劲,可为诗魁;《孤梅》孤而不颓,自成高格,列为亚章;《江梅》即物抒怀,文笔老练,但有楚囚对泣之悲,而无中流击楫之志;《幽梅》朦胧深情,闺房之秀,别有幽致,但格局偏窄,二诗并列季篇。”

如此本届上元雅集,恒灵夺了诗魁,郗道茂拿了亚章,辰林(谢道韫)和张彤云并列季篇,太后各有赏赐,自不必提。

正月昼短夜长,天色已经渐暗,上元雅集也就此落幕。

恒灵与三女约了再次相见的日期,便跟随南康公主和老师支妙音开开心心去了!

郗道茂跟随卫夫人和郗夫人也先走了,安令首却被太后留下,另有事相谈。

辰林(谢道韫)和张彤云、东海王妃一道同行。张彤云一路上,不停为谢道韫(辰林)打抱不平,“我才气本就不如你们,拿了第三我也认了,但令姜你......,你不是太后娘娘的表妹吗?太后她老人家怎么也不帮衬着你!”

辰林却无所谓,本就是抄的诗,而且还不是老杜的名篇,得了第三也正常,如果靠自己的真实水平,估计也就只能写写打油诗,只是却对不住谢道韫了!虽然现在自己占了谢道韫的身体,但因为没有继承谢道韫的才情和记忆,辰林总感觉自己和谢道韫还是两个人,这种感觉很割裂,容易让人精神分裂,所以辰林不敢深想!

她现在想的是东晋少了一个有才气的谢道韫有影响吗?有,但微乎其微。而如果多了一个自未来而来,开启上帝视角,知晓历史走向,还懂理工科技的谢道韫,那么东晋会怎样?孙恩卢循之乱,还乱得起来了吗?淝水之战的战果,会渡不过黄河吗?她的出现,简直可以说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事件。那日之所以不让三叔推掉太后邀约,不是为了今日博才名,而是为了结识更多人脉,好为自己心中的筹划做准备!

此时,大雪已经漫天,北风呼啸,三人都带了暖手炉,但还是感觉有些冷,便让黄门加快脚步,刚出梅园,便远远望见一个身影立于漫天风雪之中,大雪已经没过了他的靴背。那个身影修长,看不清面目,看到三女出来,便迎了上去!

一直不语的东海王妃,却一眼就认出来人,突然就像换了一个人,满脸笑靥,如春花绽放,开心地向二女道:“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便是妾的夫君东海王!”

辰林(谢道韫)和张彤云都惊讶地相视一眼,没想到东海王会如此深情,如此大雪还在外面苦苦等候爱妃!

二女忙向东海王见礼,东海王向二女礼貌性地点点头,然后便目光全聚于东海王妃一人。东海王妃向二女辞别后,便开心地像只小兔子,偎依在东海王妃身边,向车舆走去。

辰林突然想到,那年的冬天,金陵也是下起了大雪。那个人站在女生宿舍门口等了足足有半个小时,等她出来看到他时,他几乎成了一个雪人!

可是啊,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怎么就会变了呢?

那些年的好,都是假的吗?那些年的守护,都是表演吗?

辰林突然有点鼻塞,好像还有什么模糊了眼睛,“莫道天公不作美,漫天风雪候一人,痴心立尽寒侵骨,素尘没靴未觉深。”

前两句是辰林那个时代,流传于网络的一句伪作,本是拿来赞美大明第一能臣张居正的!好像今天抄袭抄成了习惯,她竟然不自觉就想起这句话,改了几个字,便拿来用了!

张彤云并没有注意到辰林哭红的眼睛,还在埋怨道:“令姜,你早有这等佳句,何至今日披香殿上只得了个季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