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服饰天下 > 第115章 :重新启航(3)

服饰天下 第115章 :重新启航(3)

作者:阿楚是我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1:01: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2005年,刚刚好是粤省取消“六不准”政策的第一年(‘六不准’指的是春节后一个月粤省用工单位不准新招外省民工)。不过“六不准”在此前差不多已经名存实亡。陈楚在去年秋冬招工时,就发现工人不像自已想像的那么好招。在那时,陈楚才觉察到2005夏天珠三角的那一场民工荒,早在2004年时就有了预兆。

对于制衣企业来说,劳动力廉价时代终于走向结束。重生前,陈楚和一些老制衣厂的老板交谈时,对方不无感叹2004年前的“好日子”。

那个时候,粤省就像一个吸盘一般,吸纳着来自全国的打工者,“东南西北中,发财来粤省”说的就是这种盛况。劳动力的供过于求让制衣厂有着更高的议价力,在2004年前,工人们的工资不是每一年都可以上涨的,就算是上涨,每年的涨幅基本上都在10%以下。

但是从2005年开始,制衣厂为了留住工人,开始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就以前世楚歌制衣厂为例,在2009年至2011连续三年的时间,楚歌制衣厂的工资涨幅都超过10%。

特别是2009年春节后那一次涨薪对制衣行业伤害比较大。制衣厂还没有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订单虽然大幅减少,但因为招不到工人只能被迫涨薪,不少制衣厂因此举步维艰甚至直接倒闭。

而那一次涨薪的原因也让制衣厂的老板们哭笑不得:因为制衣厂上一年度货物产量减少,工人收入也随之减少,所以工人们过完年后,竟然很迟才到粤省找工作!

不过,现在是2005年,民工荒还没有发生,年初工人流动性较大,招工也比较容易。只不过,想要招聘到合适的工人,就要花费多一些精力罢了。

“冯希凡,趁着现在工人们还没有开工,你现在就跟工人们通报一声,看一看他们老乡当中有谁是熟手的又想要找工作的,可以到我们工厂来见工。”陈楚想了想,出声道:“如果厂里招进他们介绍过来的老乡,每人可以给五十块钱提成!”

冯希凡和女文员呆了一下,冯希凡先出声道:“楚哥,五十块钱的提成会不会多了一些!?”

陈楚却是摇了摇头,在他看来,五十块钱一点也不多,甚至还少了。要知道,在重生之前三四年,珠三角某些制造企业为招到工人,按人头算带老乡过来可是直接给二百块钱的。

“就按我所说的去做吧。”陈楚摆了摆手,出声道:“还有,找一些头脑灵活一点的工人,带他们到附近的十字路口摆二三个招聘摊位。最后,记得在我们制衣厂大门和上塘镇街道的广告栏处,张贴一些招聘启事。”

三管齐下的话,陈楚估计想招到一百八十人的用工缺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整整一天,陈楚就坐在办公室内负责招聘工作,晚上,陈楚汇总了一下。在这一天之内,楚歌制衣厂一直招到二十位工人和一位车间主管。

对刚刚招到车间主管,陈楚还是比较满意的。车间主管姓温,年纪三十岁左右,川省人,能熟练操作各种衣车,说话清晰有条理,有四年多车间管理经验。

车间主管这样的职务,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套用某伟人的话,做基层管理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能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做车间主管的人起码得有一定的魄力,在镇得住工人的同时,处事也要圆滑。

按照现在的招聘进度,陈楚估算着到正月二十号时,制衣厂就可以招够人了。

解决招聘问题以后,陈楚开始购置车间制衣车的工作。

生产车间的制衣车开支比包装车间制衣车要大得多。牛仔衣车相比起其他衣服的衣车设置比较特殊,因此,牛仔衣车是不可以生产像是衬衫、普通大衣、甚至普通裤子这些衣物的,只能专门用于生产牛仔裤。这一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制衣厂,但是牛仔裤制衣厂却只集中在粤省上塘、安均,闽省石狮等不多的地方。

四个车组一百三十位的工人,陈楚制衣厂要采购超过一百四十台的衣车。而在制衣车采购方面,陈楚决定使用新旧结合、和中外结合方法。

正月十一那天,陪同陈楚采购衣车的冯希凡,惊讶于陈楚竟然没有去二手市场捡二手货,而是直接来到了一手衣车行采购新衣车,对此他大惑不解,直接问自家表哥为什么就不奉行节约成本的宗旨呢?

对此,陈楚的解释是一些成本是不能节约的,比如说衣车。

制衣行业是劳动密集行业,技术变革相对比较慢。这一点从“剪线”这道工序就可以看出来,自从上塘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牛仔产业后,在往后三十多年时间里,牛仔裤缝制后带出的线头,都是工人们拿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干净的。

直到2013年,一种叫剪线机的机器普级后,工人们剪线的效率才提高20%左右。三十年间,国家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某些工序的生产效率,可能年均增长还不到1%。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制衣行业技术变革虽然缓慢,但却有可能在某道工序发生爆发式突破。比如说牛仔制衣有一道叫打枣的工序,要用到一种工人称之为打枣机的衣车。这种书名叫套结机缝纫机的机器,在近二十年时间内技术没有任何进步,但却毫无预兆地在2012左右实现技术突破,新制造出来的衣车比原来衣车生产效率提高30%左右。

像这些技术突破的衣车很快就会淘汰老旧衣车。因为工人会要求厂方购置新机械,比如说,剪线机出现以后,剪钱婆们都会要求工厂配置剪线机。要是不配置的话,可能就留不住工人。

在陈楚看来,一些技术即将突破、更新换代的衣车,采购二手货就行了。至于一些在往后几年没有发生技术突破的衣车,还是尽可能地采购新衣车好一些。

接下来两天陈楚都在采购着衣车。采购完毕的那天晚上,当陈楚总结采购成本时,看着采购清单轻轻皱起眉头。

衣车的采购的实际开支,已经超出他原来的预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