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宅女穿异世,影视炸场 > 第八章 初七夜影与兰草密码

七月初七的月光,像被揉碎的银箔,洒在老槐树上。

夏听听特意把谢安“闻捷报”的戏安排在今夜拍摄。秦老坐在书案前,手里捏着那枚青铜镜,镜面反射的月光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沈曼青笔记里写的“谢安书房的月光,总带着点晃眼的慌”。

“开始!”夏听听对着对讲机轻喝。

镜头里,秦老展开捷报的手指微微发颤,宣纸上的“秦军大败”四个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他放下捷报,拿起棋子往棋盘上落,指尖在“天元”位悬了半秒,才“笃”地一声落下。起身时,他的袍角扫过棋盘,三枚棋子滚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秦老自己加的细节,他说:“再稳的人,心里的浪也会打翻棋盘。”

“卡!”夏听听喊停时,发现秦老的眼角沁着层水光。她刚想开口问,就见老槐树的影子突然在墙上晃了晃,像有人在树后轻轻推了一把。

“娜姐,你看树洞里!”阿Ken举着摄像机跑过去。树洞的藤蔓不知何时被拨开了,里面透出微弱的光,像是有人在里面放了支蜡烛。

夏听听走过去,一股淡淡的兰草香扑面而来。树洞里放着个陶瓷小罐,罐口用红布封着,上面贴着张纸条,是陆明远的字迹:“曼青说,兰草的根,能记住种它的人的指纹。”

秦老突然叹了口气:“这是曼青亲手做的兰草茶。五年前七月初七,她就是捧着这个罐子,站在这棵树下等明远。”他接过小罐,指尖抚过粗糙的陶壁,“明远说,谢安在东山种了满山兰草,不是为了风雅,是因为兰草‘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像极了那些没被记住的兵卒。”

沈砚突然蹲下身,指着树洞底部——那里刻着朵小小的兰花,花瓣上有三个浅浅的刻痕。“这是我姑姑的标记!”他声音发颤,“她日记里画过,说这是‘三瓣兰’,代表‘等、寻、归’三个字。”

夏听听的心猛地一跳,想起储藏室暗格里的戏服领口,也绣着朵三瓣兰。她突然明白,陆明远和沈曼青留下的所有线索,都藏在这些细微的符号里——槐叶藏字、铜镜映影、兰草标记,像一串散落的珍珠,终于在今夜被月光串了起来。

拍摄间隙,秦老把夏听听拉到一边,从竹篓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明远托我保管的东西,说等拍到谢安‘归乡’的戏,就交给懂他的人。”布包里是本泛黄的日记,封面画着青峰山的轮廓,第一页写着:“曼青说,谢安的‘归乡’不是回东山,是回到没被史书修饰过的自己。”

日记里夹着张照片:陆明远和沈曼青站在青峰山的兰草坡上,两人手里都捧着陶瓷罐,背景里的石壁上隐约能看到刻字。沈曼青的笔记本上也有张相同的照片,只是在石壁位置画了个箭头,旁边写着“泪痕在此”。

“谢安的眼泪,其实是石壁上的水痕。”秦老指着照片,“青峰山的谢安洞,每到七月初七寅时,月光会刚好照在石壁的‘归’字上,水顺着笔画流下来,像极了眼泪。曼青说,那是谢安在哭那些没回家的兵。”

夏听听突然想起原世界的历史记载——淝水之战后,谢安因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晚年郁郁而终,死前一直望着东山的方向。那些史书里没写的委屈与遗憾,或许真的被陆明远和沈曼青读懂了。

凌晨三点,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像个弯腰的人。夏听听正在监视器前回看白天的素材,突然发现秦老饰演的谢安,在转身时袖口下的手指,和沈砚练剑时一样,轻轻点了三下——正是沈家“记心”的动作。

“秦老,您认识沈曼青?”她忍不住问。

秦老沉默了很久,从怀里掏出半块玉佩,和沈砚的书签拼在一起,正好是朵完整的兰花。“我是曼青的父亲。”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当年她非要跟着明远去拍什么历史剧,我骂她不务正业,把她赶出家门。直到五年前收到这个玉佩,才知道她是在找谢安的‘真’。”

沈砚站在不远处,听到这话突然僵住,手里的木剑“哐当”掉在地上。“您……您是外公?”秦老走过去,颤抖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你姑姑没完成的事,该由你接着做了。”

天快亮时,片场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看守大叔拄着拐杖,手里捧着个铁皮盒:“陆导演五年前托我保管的,说等有人能让槐树叶生字,就交给他。”盒子里是盘录像带,标签上写着“兰草坡最后的镜头”。

阿Ken找来了老式录像机,画面里立刻出现了青峰山的兰草坡。陆明远举着摄像机,沈曼青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兰草种进石缝里。“明远,你看这兰草的根,多像人的筋啊,就算缠着石头,也得往土里钻。”她转身时,发间别着的兰花耳钉在阳光下闪了闪,“等我们拍完戏,就把谢安的故事刻在石壁上,让来爬山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天生的铁石心肠。”

视频的最后,陆明远的声音带着笑意:“曼青说,历史就像兰草坡,看起来空空荡荡,扒开土才知道,全是根。”

太阳升起时,夏听听做了个决定:“今天停拍一天,我们去青峰山。”

张姐看着收拾设备的众人,突然笑了:“我这把老骨头,居然也跟着你们疯。”阿Ken扛着摄像机,镜头对着老槐树:“娜姐,你说陆导和沈老师会不会在兰草坡等我们?”沈砚把那半块玉佩系在脖子上,和姑姑的书签贴在一起,轻声说:“会的。”

秦老站在最前面,竹篓里的定心草在晨光里泛着绿。他回头看了眼老槐树,树干上的“别拍谢安”四个字,不知何时被新的树皮盖住了,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像愈合的伤疤。

车子驶出片场时,夏听听从后视镜里看了最后一眼——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摇晃,像在挥手告别。她突然明白,这场跨越五年的等待,从来不是为了找到失踪的人,而是为了接住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青峰山的路比想象中难走。秦老在前面带路,手里的拐杖敲着石板路,发出“笃笃”的声响,和谢安敲书案的节奏一模一样。走到半山腰的兰草坡时,沈砚突然停住脚步——漫山遍野的兰草正在晨光里开花,淡紫色的花瓣上沾着露水,像无数双眨动的眼睛。

“这里就是谢安洞。”秦老指着石壁上的凹陷。洞口被藤蔓遮住,拨开后,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石壁上果然刻着个巨大的“归”字,笔画间的水痕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沈砚走到石壁前,指尖抚过“归”字的最后一笔,突然“啊”了一声——那里有个极小的刻痕,和他书签上的三瓣兰一模一样。

夏听听举起摄像机,镜头里,秦老站在“归”字下,背影和谢安的画像重叠在一起;沈砚蹲在兰草旁,侧脸的轮廓像极了照片里的沈曼青;张姐和阿Ken在整理带来的拓片工具,阳光穿过洞口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她突然想起刚穿来时,那个只有薯片和空调的房间。那时的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在异世界的山林里,为一群古人的眼泪、一群追梦人的执着,如此认真地奔波。

“准备拓片!”夏听听对着对讲机说,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笑意。

石壁上的“归”字,在拓片纸上渐渐清晰。夏听听看着纸上的笔画,突然明白陆明远和沈曼青想说的——所谓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是无数人用眼泪、用坚持、用未完成的遗憾,一点点刻在时光里的印记。

而她们,正在用镜头,把这些印记,变成能被更多人看见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