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唐厨阿蛮 > 未来食谱

唐厨阿蛮 未来食谱

作者:正月的牛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0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未来食谱》

长安西市,鼎味学堂第三代旗舰店“味境”仿佛来自未来。

玻璃幕墙实时流转着食材溯源信息,入口的味觉扫描仪为每位食客生成专属味觉档案,甚至洗手间都安装着能检测营养状况的智能镜。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开放式厨房里那些忙碌的白色身影——他们既是厨师,也是食品工程师。

“杏仁能量羹的血清素提升指数偏低,需要调整火麻仁比例。”云无心站在全息操作台前,盲文触屏在她指尖下快速闪烁。虽然看不见,但她能通过数据流“感知”每道菜的营养构成和情绪影响值。

五年过去,昔日的盲女学徒已成为味之道联盟的首席科研官。在她的推动下,古老的药膳智慧与现代食品科学深度融合,诞生出全新的“科膳”体系。

“师父,新一批情绪料理的反馈数据出来了。”一个年轻厨师递上平板,上面显示着“抗焦虑粥”的用户体验曲线,“74%的食用者报告情绪平稳度提升,但26%反馈‘缺少满足感’。”

云无心微微蹙眉。这是科膳体系始终无法突破的瓶颈——能精准调控生理指标,却难以复制传统烹饪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通知味觉开发部,下午开会研究‘味足指数’的提升方案。”她转向另一个屏幕,“四郎师叔到哪里了?”

“刚过朱雀大街,正在送餐途中。”AI助手回答,“他坚持用传统食盒配送‘记忆膳’,拒绝我们的无人机。”

云无心露出无奈又敬佩的微笑。这些年,四郎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走遍大唐,收集即将失传的家常菜谱,用科学手段分析其味觉结构,再通过3D食物打印机精准复刻。但最后一步,他永远坚持手工完成。

“他说打印机缺少‘手温’。”助手补充道。

此时的四郎正骑着智能单车穿梭在街巷。他的送餐对象是独居的老人,这些“记忆膳”不仅精准复刻他们记忆中的味道,还添加了针对老年病的营养素。

“张婆婆,今天是你女儿出嫁那天的复刻宴。”四郎打开食盒,里面是三十年前的同款红烧肉和长寿面,“我用纳米包裹技术降低了油脂吸收,口感完全一样。”

百岁老人颤巍巍尝了一口,混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是...是这个味道!连阿英烧焦的那点苦味都一模一样!”她边吃边流泪,手腕上的健康监测环显示,她的心率和血压正趋向最佳值。

四郎的手环震动,云无心的紧急通讯接入:“西区预制菜工厂的数据异常,三种调味剂超标百倍,正在流向全市的自动烹饪机!”

几乎同时,味境总部的警报响起。大屏幕上,外卖平台的实时数据流中,突然涌现大量追求“极致刺激”的订单——超辣爆米花、苦瓜蛋糕、咸到发苦的奶茶...正是味瘟爆发的前兆!

“启动味觉防疫一级响应!”云无心下令,“锁定所有异常调味剂的流向,向食药监发送预警!”

接下来的24小时如同战争。味之道联盟的厨师工程师们全员上阵,开发能中和味瘟的“净化膳”;四郎带领传统派厨师走访各个社区,教居民识别被污染的食物;就连远在岭南考察的阿蛮也发回了紧急方案——用当地特有的苦丁茶提取物制作解毒剂。

危机在第七天达到顶峰。长安最大的自动化中央厨房突然失控,开始大量生产被污染的预制菜!更可怕的是,这些预制菜通过无人机配送到千家万户,许多家庭已经在不知情中食用。

“必须切断配送网络!”顾沉在紧急会议上吼道,“但那样会让依赖预制菜的市民断粮!”

“不需要切断。”全息投影中,阿蛮的身影出现在岭南的雨林里,“让味境厨房接管他们的生产线,我远程调整配方。”

在食品工程师们震惊的目光中,阿蛮通过远程操作,将中央厨房的生产线全部重置。她没有删除污染配方,而是增加了“味足平衡模块”——在过度刺激的味道后,自动添加一抹回甘的余韵。

“味瘟的本质是味觉失衡。”她在千里之外解释,“就像针灸需要泄补兼顾,过度刺激的味道需要用温和的味道来平衡。”

第一批改良预制菜出厂后,疫情数据开始奇迹般回落。食客们反馈,这些食物依然刺激过瘾,但不再让人产生疯狂的渴望。

危机解除后,更深层的思考开始了。云无心在复盘时发现,味瘟爆发最严重的区域,正是预制菜消费最高的新城区。那里独居青年居多,习惯用极端刺激的食物填补空虚。

“现代人不是在吃饭,是在用味觉自残。”四郎沉重地说。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出现了。来自西方的“味觉极乐”公司在大唐推出“终极料理包”,声称能提供“十秒味觉**”。这种采用神经刺激技术的产品迅速风靡,但使用者很快出现味觉钝化,需要不断加重刺激。

“这是合法的味觉毒品!”云无心分析成分后震惊道,“他们用神经技术绕过味蕾,直接刺激大脑奖赏中枢!”

味之道联盟试图警告公众,但收效甚微。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选择用最短时间获取最大快感。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雨夜。一位连续食用终极料理包三个月的程序员,在味境门口昏倒。抢救后发现,他的味觉神经永久损伤,只能尝出苦味。

“必须开发出既能满足现代需求,又符合味足之道的新产品。”阿蛮在远程会议中决定,“我们要用科技打败科技。”

一场味觉科技竞赛就此展开。味境实验室破译了终极料理包的神经编码,但拒绝模仿其过度刺激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开发出“味觉叙事”系列——通过精准控制味道的释放顺序,在口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比如“长安晨曲”料理包:第一口是晨露般的清新,接着是早市炊烟的温暖,最后是坊门开启的广阔余韵。整个体验只需三分钟,却能让食者感受到完整的味觉旅程。

更革命性的发明是“共食芯片”。这种植入式微型设备能让分隔两地的用餐者共享味觉体验。独居老人和远方子女可以同时品尝同一道菜,并通过味觉感受对方的情绪波动。

“科技不该隔离人心,而该连接人心。”阿蛮在产品发布会上说,“真正的味足,从来都在共享中实现。”

味觉极乐公司试图模仿,但他们的技术无法复制“情感共鸣”的维度——那是味之道最核心的竞争力。

最终,在朝廷的支持下,味之道联盟建立了全新的餐饮标准:所有自动化食品必须标注“味足指数”,衡量其提供持久满足感的能力;预制菜需加入“情感检测”环节,确保生产线上的员工处于积极状态(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会影响食物能量);甚至外卖配送也引入了“心意传递”功能,骑手可以通过设备向食物注入祝福的能量印记。

五年后的长安,科技与传统达成了奇妙平衡。无人机配送着用古法发酵的酱料,智能灶台还原着失传的火候秘诀,而最受欢迎的,依然是那份需要亲手制作、注入心意的“家味”。

在味境总部顶层的花园厨房,阿蛮正在指导新一代学徒。她没有使用任何高科技设备,只是简单地切着豆腐。

“最快的配送,不如一句‘趁热吃’;最精准的营养,不如记得某人忌口。”她的刀落下,豆腐变成发丝般的细丝,“科技应该让人更像人,而不是取代人。”

窗外,全息广告牌展示着最新的味觉科技,但街角依然飘着手工摊贩的炊烟。在这古今交融的长安城里,味足之道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