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唐厨阿蛮 > 方便面用于军食

唐厨阿蛮 方便面用于军食

作者:正月的牛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0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六章方便面用于军食

清晨的州府码头笼罩在薄雾中,三艘官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船工们正忙着装载最后的补给。阿蛮站在码头边,不停地向城门方向张望。郑三爷说已经派人去接她的父母,可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阿姐,爹娘真的会来吗?"四郎扯了扯阿蛮的衣袖,小脸上写满期待与不安。

阿蛮揉了揉弟弟的头发:"会的,郑三爷答应过的。"

话音刚落,城门处传来一阵骚动。几辆马车疾驰而出,最前面那辆的帘子被猛地掀开,露出刘氏焦急的面容。

"阿蛮!四郎!"刘氏的声音带着哭腔。

"娘!"四郎欢呼一声,撒腿就往前跑。阿蛮也提起裙摆快步跟上,心跳如鼓。

马车还没停稳,刘氏就跳了下来,差点摔倒也顾不上,一把将四郎搂进怀里,眼泪扑簌簌往下掉:"我的儿啊...可吓死娘了..."

乔大石也从马车上下来,比阿蛮记忆中瘦了不少,但精神还算健旺。他站在原地,目光在阿蛮和四郎身上来回扫视,像是在确认他们是否安好。

"爹..."阿蛮走到父亲面前,突然不知该说什么。这一个多月的经历太过离奇,从乡村丫头到卷入朝廷纷争,简直像做梦一样。

乔大石伸出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阿蛮的手腕,力道大得有些疼:"没事就好。"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阿蛮鼻头一酸。这是父亲表达关心的方式。

"大郎呢?"刘氏环顾四周,没看到长子,声音立刻紧张起来。

阿蛮连忙解释:"大哥跟赫连长老在一起,护送我们去京城后就北上习武。他很好,武艺进步可快了!"

刘氏将信将疑,还想再问,郑三爷已经走过来招呼大家上船。仆人们帮忙搬运行李,阿蛮一家被安排在中间那艘船的最宽敞的舱房里。

船舱虽然简朴,但干净整洁,窗户正对河面,视野开阔。四郎兴奋地在两张床铺之间蹦来跳去,完全忘了之前的惊吓。

"这...这得花多少钱啊..."刘氏摸着床上的绸缎被面,惴惴不安地问。

阿蛮笑着安慰:"郑三爷安排的,不用担心。"她没有告诉父母郑三爷的真实身份,怕吓着他们。

乔大石站在窗边,望着忙碌的码头,突然问道:"那个郑三爷...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对你们这么好?"

阿蛮斟酌着词句:"他...他是个大官,认识四郎的亲生父母..."

"胡说!"刘氏突然激动起来,"四郎就是我亲生的!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说着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

阿蛮和乔大石都愣住了。刘氏一向温顺,很少这样情绪激动。

"娘,我不是那个意思..."阿蛮赶紧安抚,同时注意到母亲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指节都泛白了——这是刘氏极度紧张时的小动作。

乔大石走过来,轻轻按住妻子的肩膀:"孩子娘,别急。阿蛮,到底怎么回事?"

阿蛮只好把百味会上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包括白老先生认出四郎舌下的"味鼎纹",以及顾家的冤案。她小心地观察父母的反应,乔大石眉头越皱越紧,刘氏则脸色煞白,嘴唇微微发抖。

"荒谬!"乔大石听完后一拍桌子,"四郎就是我们的孩子!什么顾家血脉,胡说八道!"

阿蛮正想解释,舱门被轻轻叩响。白老先生的声音传来:"阿蛮姑娘,郑大人请您过去一趟。"

郑三爷的船舱比他们的豪华许多,桌上摊着几张地图,还有一个小型沙盘,上面插着几面小旗子。严师傅和郑七月也在,三人正在低声讨论什么。

"阿蛮来了。"郑三爷抬头微笑,"坐。你父母安顿好了吗?"

阿蛮点点头,有些拘谨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

"叫你来是有两件事。"郑三爷直奔主题,"第一,你在百味会上做的那个'方便面',能详细说说吗?"

阿蛮没想到郑三爷对这个感兴趣,稍作思考后回答:"是一种经过油炸处理的面条,晒干后能保存很久,吃的时候用热水一泡就行,方便快捷。"

郑三爷眼睛一亮:"能保存多久?"

"如果密封得好,至少三个月。"阿蛮回忆着现代方便面的保质期,"而且轻便易携,不需要特别的保存条件。"

郑三爷和严师傅交换了一个兴奋的眼神。

"妙极了!"郑三爷拍案而起,"这正是我军需要的!阿蛮,你知道边境将士经常因为粮草不继挨饿吗?特别是行军途中,生火做饭既费时又容易暴露目标。"

阿蛮恍然大悟。对啊,方便面在古代最大的用途不就是军粮吗?

"我可以改进配方,加入更多营养。"阿蛮的思路也打开了,"比如晒干的蔬菜碎、肉粉,甚至药材..."

"太好了!"郑三爷难得地激动起来,"到了京城,我立刻安排工部的人跟你对接。如果试验成功,这将大大提升我军战斗力!"

阿蛮没想到自己的厨艺还能为国家做贡献,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同时她也意识到,郑三爷虽然与周宰相敌对,但确实心系朝廷和百姓。

"第二件事,"郑三爷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关于你母亲。"

阿蛮心头一跳:"我娘怎么了?"

"白老说,他听到你母亲哼一首小曲,是当年顾家厨娘常唱的。"郑三爷缓缓说道,"而且你母亲听到顾家时的反应...太反常了。"

阿蛮回想起刘氏刚才的激动表现,确实可疑。难道...

"您怀疑我娘是顾家的人?"

郑三爷点点头:"很可能与顾家小妾柳氏有关。不过先不要打草惊蛇,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回到自己舱房时,阿蛮发现四郎正兴致勃勃地向父母展示他在百味会上的表现,模仿评委们惊讶的表情,逗得刘氏破涕为笑。乔大石则坐在一旁,用随身携带的小刀雕刻一块木头,时不时抬头看看妻儿,眼中满是温柔。

这温馨的场景让阿蛮不忍心打破。她决定暂时不提那些复杂的身份问题,好好享受这段难得的家庭团聚时光。

接下来的航程平静而愉快。阿蛮每天都会去厨房,教船上的厨子做一些新式菜肴,同时也向母亲学习传统的面点做法。刘氏虽然对"顾家"话题避而不谈,但很乐意与女儿分享厨艺心得。

"面和得软硬适中,擀皮时要用力均匀..."刘氏手把手教阿蛮做一种花样馒头,动作娴熟得不像普通农妇。

"娘,您这手艺跟谁学的?"阿蛮故意问道。

刘氏的手顿了一下:"就...村里老人教的。"她迅速转移话题,"四郎,别偷吃馅料!"

四郎吐了吐舌头,把偷偷抓的枣泥馅塞进嘴里,然后突然说:"娘,您做的枣泥和百味会上白胡子老爷爷给我吃的一模一样!"

刘氏的脸色刷地变白,手中的擀面杖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当天晚饭时,乔大石宣布了一个决定:"我答应了郑大人,到京城后在他府上做工。"

"当家的!"刘氏惊呼,"咱们不是送完孩子就回去吗?"

乔大石摇摇头:"孩子们需要家人。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妻子一眼,"有些事,躲是躲不掉的。"

阿蛮敏锐地察觉到父母之间似乎有某种默契。难道父亲也知道些什么?

第三天中午,船队在一个小镇停靠补给。阿蛮一家上岸散步,活动筋骨。镇子很小,但集市却很热闹。四郎东瞧西看,对什么都感兴趣。

"阿蛮,"乔大石突然指着路边一个铁匠铺,"去问问能不能借用一下炉子。"

"爹要做什么?"

乔大石从包袱里取出那把祖传菜刀:"刀刃钝了,重新锻打一下。"

铁匠很爽快地答应了。阿蛮看着父亲熟练地生火、加热、锻打,动作一气呵成,完全不像个普通农夫。更让她惊讶的是,乔大石在刀柄上添加了几道新的纹路,与原有的铁骨族徽记完美融合。

"爹,您什么时候学的这个?"阿蛮忍不住问。

乔大石头也不抬:"祖传的手艺。"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爷爷教的,说是家族秘密,只传长子。"

"那大哥知道吗?"

"还没来得及教他。"乔大石的声音有些低沉,"现在他去北方学武,不知何时能回来..."

阿蛮突然意识到,父亲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牵挂长子。

回船的路上,他们遇到了白老先生。老人看到乔大石手中的菜刀,眼睛一亮:"这纹路...可是铁骨族的'战纹'?"

乔大石警惕地把刀往身后藏:"老先生认错了,就是普通花纹。"

白老先生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乔大石,又看了看刘氏,欲言又止。

晚饭后,阿蛮独自来到甲板上透气。夜色已深,河面上星光点点,美不胜收。身后传来脚步声,是郑三爷。

"想家了?"他和蔼地问。

阿蛮摇摇头:"只是在想...到了京城会怎样。四郎的身世,我娘的秘密,还有..."她指了指船舱方向,父亲正在里面修补一张松动的小凳,"我爹的家族手艺。"

郑三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乔大石正用一把小刀在凳子背面雕刻花纹,那手法娴熟得令人惊叹。

"你父亲不简单啊。"郑三爷轻声说,"那种雕刻技法,我在边关见过,是铁骨族王室工匠的不传之秘。"

阿蛮心头一震。难道父亲也是什么王室血脉?这一家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别想太多。"郑三爷拍拍她的肩膀,"到了京城,一切自会水落石出。现在,专心想想你的方便面军粮吧。如果试验成功,说不定能得皇上嘉奖呢!"

阿蛮勉强笑了笑。比起嘉奖,她更希望能保住家人平安。京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机遇还是危险?

月光下,河水静静流淌,载着这一家不平凡的人,向着未知的命运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