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20章 乱世当用重典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320章 乱世当用重典

作者:寻香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8: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欢庆日第七天皇城里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秩序了。各省各部的官员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开始做自己本职的工作。

六天没上朝也没有料理什么重大国事李世民心里也一直惦念着。这天午宴过后他径直就来到了弘文殿准备视察一番看最近几天有没有生什么重大事件。

弘文馆里正好是御史大夫张万福、刑部尚书杜黄裳、大理寺卿许孟容这三个人在轮值。他们三人之间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轮值的时候也安排他们在同一天。

李世民进来三人带着弘文馆的一些官吏们都来迎拜。叙罢礼后李世民走到了自己的书房里。案桌上堆放着一些奏折都是弘文馆里的宰相们批阅并商议好了的折子准备逞递给他的。李世民一一批阅现并没有什么大事。唯有一张折子是御史大夫张万福联合御史中丞李景略等人一起逞上来的议论当前吏制弊端以及律法修改的一些事情。李世民详细的看了一阵现说得还是很有道理于是将张万福唤了进来。

张万福虽然七八十岁了头胡须全都白得亮可是精神却是十分的饱满身板儿也挺结实。李世民心中暗自称奇惊叹了一阵对他说道:“张万福你上奏的这份折子朕看过了。折子里说的一些事情朕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朕其实也早就打算要整顿一下大唐的吏治。官场气候不佳风气糜烂贪官太多污吏、俗吏、庸吏也不在少数。这些人直接影响到了大唐的每一根脉络。如果不加整治长此以往整个国家都要坏在他们手里。你给朕说一说具体该要怎么办?”

“老臣遵旨!”张万福声如洪钟的拱手一拜振振的说道“自古以来。治国治民治吏。吏制不整则天下疲软、朝纲不振。现今的大唐官场气氛十分的颓败。官员之间官官相护只顾敛财享受欺压良民以权谋私、仗势欺人。百姓们苦不堪言朝廷地政令也无法良好的实施下去。就在关内雍州这种地方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也能置下百亩良田、豢养百十家奴、妻妾成群。这些人月俸不过十石哪里来的钱做出这么大家业?无非就是收受贿赂、贪赃枉法。日前查处窦参、裴延龄的时候皇帝陛下也是亲眼所在。贪官污吏们每年该从大唐的国库里抽取多少财产又该从百姓身上抽取了多少血汗?要是天下没有这些贪官。大唐的国库定当会变得充盈许多百姓也能过得富足而又安宁。仓禀实而知礼节只要百姓们能过上安稳地日子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也能容易解决许多。”

“说得好。”李世民赞许道。“御史台专司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要查汰官员是你的本职工作。给朕说说你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没有?”

“回陛下。有。”张万福说道“老臣斗胆建议取消盐铁转运使、地方与诸节度观察使以及宦官监军这些官职明确与巩固御史台的职责所在。然后恢复以往地方御史巡查以及纠察地例制由御史台左右肃政台安期派出御史到地方查点吏治考评地方官吏的德行政绩。”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恢复御史监察与纠察职能那是肯定要办的。不过你刚刚说要取消盐铁转运使、地方与诸节度观察使以及宦官监军这些官职。理由呢?”

“陛下明鉴!”张万福略有些激动仿佛豁出去了一般的说道“老臣有些话。可能会犯了一些忌讳但还是要讲。盐铁转运使。完全把持朝廷盐、铁、粮的运转以及调度。这些物资都是朝廷掌握地国家重要资源。由专人把持以后空前的暴利就会促使人的私欲急剧膨胀容易形成巨贪。陛下还记得当初栽害你地那个江淮盐铁转运使李么?”

“嗯记得。”李世民说道“此人与窦文场、霍仙鸣等人朋比为奸栽害朕要在西川造反。事泄之后害怕被追查携巨款潜逃到了淮西投靠了李希烈。”

“正是此人。”张万福忿然的说道“他的私财恐怕比太上皇的私缗还要丰富许多。国丈吴仲孺受朝廷委派经营销售官盐数十年只靠抽取薄利与劳务就成了京城第一巨富。但他恐怕也没有李短短几年之内污没的横财雄厚。盐铁粮这些物资事关国家命脉如果不是由朝廷公开经营把持就容易形成李这样的巨贪。仅仅是一个李就贪成这样那么他的下属官僚和其他转运使又该从国家的血管里抽取了多少好处?这会是一个令人嗔目结舌地巨大数字!所以老臣肯请陛下尽快取消盐铁转运使恢复朝廷与地方官府公开经营盐铁粮这些物资的制度。”

“准。”李世民言简意赅当下拍板说道“明天上朝朕就会当朝下旨废除盐铁转运使制度朝廷和官府从此牢牢把握盐铁粮的转运及经营。朕也在一方为官知道你所说的地方观察使与宦官监军和盐铁转运使的情况也十分地相似。这些人都是皇帝与朝廷派出的亲信。到了地方或是军队作威作福大肆收敛贿赂对地方与军队存在地问题却是隐而不报。让大唐以前十分完善的御史监察制度形同虚设。这两个职务朕也要取消它改而恢复御史台的职能让一切事情公开化。”

“陛下英明!”张万福激动的拱手拜了下来说道“陛下曾在西川当过节度使肯定也是知道所谓的地方观察使与军队里的监军从来都是肥缺。谁要是领到了这个职务那就表示他要达了。当一年观察使或是监军牟取的暴利和收取的贿赂足以令人吃惊。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节度与州县的贪官污吏们也竭尽全力的讨好他们唯恐他们将实情回报朝廷。观察使不说实话。朝廷就是成了瞎子聋子。长此以往吏制越来越**贪污之风越来越横行。现在官场和民间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恶劣风气:只要有钱就可通神。没有打不赢地官司没有躲不掉的灾厄。只要你肯塞钱多大的事情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吏制**直接导致法制混乱。律法被践踏大唐在百姓们的眼里失去了公信力这全是由吏制的漏洞所引的!所以陛下!整顿吏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嗯你接着说。”李世民也不激动不急不忙的说道。“你刚刚只说了取消盐铁转运使恢复御史监察这些事情。要整顿吏治并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吧?”

张万福威凛凛地拱手一拜大声说道:“陛下!老臣又有一狂言要斗胆直谏!乱世当用重典。现今大唐的官场如果没有严苛的律法和切实有效的惩处落实下去。是没办法让它好转的。对于一些态度恶劣情节严重地贪官污吏、称霸乡邻目无法纪的地方豪强、无视朝廷尾大不悼的公侯勋略就要杀一儆百以振朝纲。如果没有雷霆万钧的手段。想要温和的改良当前地朝堂与官场格局那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想必陛下自己也明白当日若不是血溅朱雀门陛下今天也不可能安然登基。那些人也唯有用鲜血来震摄一下才能有用。”

李世民依旧表情温和徐徐说道:“仅仅是杀么?照你所说天下官员没有不沾一点荤腥的。全都杀光了谁来给朕当官。谁来替朕办事?”

“当然不是。”张万福说道“老臣地设想是从长安开始进行一场官场大整风。御史台先下制诰勒令所有官员主动交待所犯的过错。主动上交所收受的贿赂和牟取的不义之财。如果能够主动交待可从宽、从轻处理。执迷不悟者。只要御史台清查出来一概严惩。与此同时修订律法加强对官员的管制。并且制订出严格的官员考评制度。定期对朝廷百官和地方官吏进行审查和考评按政绩与德行决定考评的等级。而这个等级将是直接影响到升迁与废贬的依据。”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唐初地时候太宗皇帝进行吏制整改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当时的收效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这个官员考评很值得试行并推广下去。张万福你说的这些很有建设性也很符合现今大唐地情况。只不过这些事情做起来工程可是十分的浩大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地。并且还需要吏部、刑部、大理寺和宗正寺的这些人合作帮忙。”

张万福说道:“老臣年过七十也算是活够了。就想在入土以前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出来。老臣也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不讨好的差事。但老臣不怕得罪人。整顿吏治这件事情是肯定需要有人出来板黑脸、当酷吏的。老臣愿意担当这个任务。”

李世民呵呵一笑:“张万福你倒是个实在人。你说得不错。整顿吏治不仅仅需要完善律法重建制度在这过程当中也要有人来担当反面角色。酷吏是肯定少不了的。但是此酷吏与武周时的彼酷吏不同。当时武后任命的一批酷吏主要是为了替她私人服务。但你这个酷吏却是为大唐法制服务的。朕要给你撑腰却也是名正言顺正大光明。现在刑部尚书杜黄裳和大理寺卿许孟容都在外面。你将他们叫进来朕有话问问他们。”

张万福欢喜的拱手一拜大步走了出去。李世民看着这个老头子心中暗道:这个老家伙倒是个干实事、干大事的人。御史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事、敢做事的人来当顶梁柱。整顿吏治看来也是时机了。

过了一会儿张万福带着杜黄裳和许孟容一起进了书房。李世民对他们说道:“刚刚朕已经与张万福谈过了。朝廷马上就要开始严整吏治。你们两个坐领大理寺与刑部要紧密配合他。另外你们二人都是与律法直接打交道的。跟朕说说大唐的律法现今情况怎么样?”

杜黄裳上前一步拱手拜道:“回陛下话。现今大唐仍然尚用永微年间编修的《唐律疏议》中整理的律法章程。长孙无忌等人在百年前编定的律法至今仍然没有过大的修改这显然是有些不符合现今的实情的了。微臣以为大唐的律法在许多地方都需要修改和重新编订了。尤其是在监督和惩治官吏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从贞观到永微乃至后来的武周时候大唐的吏治都是十分清明的贪官极少。所以当时的律法也更偏向于让官吏自觉、自省而少了许多严明的约束与管制。方今乱世当用重典。只有从律法上先明正典型才有依据去整顿吏治。”

许孟容也说道:“杜大人言之有理。微臣在大理寺坐堂审案也现了律法中许多的不合理之处。常常有些案子让微臣现无律可依、无例可遁。重编律法势在必行。”

“很好。”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从明天起由杜黄裳居许孟容次之刑部与大理寺的官员以及翰林院的众学士为辅开始着手编修新的律法。朕会亲自时时从旁监督。这部律法暂时就命名为《大唐景兴律》。”

“微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