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113章 坐地分赃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113章 坐地分赃

作者:寻香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8: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天一大清早奉天县可就热闹上了。兴奋了一夜i大臣们早早的拖儿带口聚集到了北门城外熙熙攘攘的好大一群活像是赶集的村民。今天这个日子他们可是盼了有一段时间了。长安的豪宅良田、美食佳人早已经将他们的心撩拨得七上八下哪里还想在奉天这个穷酸地方再多呆一天。

卯时三刻李世民带着三千铁甲依仗护送着皇帝的车驾到了北门文武百官和百姓们跪道欢呼。李适的精神头也不错坐在龙辇上洋洋得洋看着眼前跪成一片的人群仿佛终于找回了那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同时他心里也忍不住对李世民多生出几分感激和赞赏来。

‘毕竟是咱李家的人自己收回了帝都嘛!’回长安的途中李适心中时时的安慰着自己不让自己有什么丢了面子、无颜面再回长安的感觉。一路上他也时时让骑着马的李世民就跟在自己的龙辇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闲聊。停下来休憩时则更是将他与太子叫到一起三人一起用膳。

同行的文武百官自然是都看在眼里心里默自想道:这下可好汉王李谊当真是受尽恩宠一飞冲天了……

李世民一路上都十分的小心收敛着自己满胸的骄傲和不屑乖乖的扮着‘儿臣’。太子李诵则是与他若即若离偶尔攀谈上两句也是不痛不痒的闲拉家常。可李诵越表现得无所谓李世民越感觉这个城府颇深性格内敛的太子已经在对自己深深的忌惮。

李适也还算有心记得在高陵养伤的李怀光于是车驾特意多走了一段路在高陵歇了一下脚。李怀光摆足派场出城迎接李适对他大加赏好言抚慰。让他先在高陵养好伤军中的事务不必操劳过多日后国家还有许多的大事要等他料理。李怀光自然也还高兴连连磕头谢恩。朝堂上的人也就都清楚了这一回收复帝都汉王身边的人那肯定是个个都要飞黄腾达就连曾经露出过反迹的李怀光皇帝也会对他大加赞赏。汉王一系从此在朝堂上可谓是风声水起了。

面对这一切太子的表现一直十分的淡定。李世民暗中留意了一番现他几乎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入长安的时候李世民金甲红袍领着铁骑在前开道长安的仕绅军民夹道欢呼跪迎皇帝回京。李适看着井井有条的长安城感受着人群的欢呼将之前狼狈逃离长安的尴尬全都抛到了脑后坐在龙辇上频频向人群挥手。仿佛更像是御驾亲征后得胜归来。

皇城里的一切事务都打点清楚了再也看不到大战后留下的痕迹仿佛这里从来就没有生任何的事情。李适也自然没法去想像自己离开皇城的这段日子这里究竟生过一些什么事情。他只看到皇宫还是那样的富丽堂皇街道还是那样的整齐平整每一块城砖似乎都擦拭得光亮照人比以前还更加的有气派了。宫殿里的物什全都是自己离开时的样子宫女宦官虽然换了一些人但仍然十分的好使。只不过当时留在后宫里的许多妃好像不见了一些。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可没打算要向李适去解释什么。皇帝的女人被朱泚这样的逆徒霸占了一段时间或许不会缺胳膊少腿的那样明显但是人都能想象她们身上究竟会少了什么或是多了什么。所以凡是被朱泚用过的女人李世民狠下心来全都暗底里做了处理。视情况而定或杀或流放。这种事情自然做得越隐晦、低调越好。不然皇家的声誉将会大受影响。李适倒也没蠢到哪里去没找任何人问起那些女人去了哪里只在心里有些憋闷感觉自己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龟。

李世民将李适迎回了皇宫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自己也放松了一些。当晚他仍然暂时在司农寺里安歇。俱文珍远比一般的军士细心周到多了担茶倒水更衣整榻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比较累李世民也想好好的休息一下了于是早早便睡。

第二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时隔数月之后皇城朱雀门再次在卯时三刻准时打开文武百官前来上朝了。每个人都有一些掩饰不住的兴奋神色整个皇城里也焕出了许多的生机来。

李世民饱睡了一夜第二天精神头很不错神清气爽的起了个大早。换下铠甲刀剑穿上了紫色亲王袍头戴三梁进贤冠手上持了一根玉前往大明宫含元殿上朝。出了司农寺巧不巧正好遇到李晟

|i|许f都十分殷勤的上来跟他们打招呼问好然后不远不近的跟在他们后面一起朝大明宫走去。渐渐的二人身后的人越来越多远远看去就像是他们二人领头带着后面一大批人去上朝了。

含元殿钟鼓楼上的大鼓敲响了将整座昏昏沉沉的宫殿都唤醒过来。李世民和李、浑瑊三人带着一帮儿武将从西朝堂里鱼贯而出走到了宏伟的含元殿前。龙尾前两侧已经林立了威武雄壮的神策军铁甲卫士。抬头仰望数百阶长的龙尾道末端巍然屹立的含元殿宫殿仿佛就坐落在云端威仪无限。

太子居左李世民居右二人各自领头带着文武百官走上了龙尾道向含元殿正殿走去。胖太监霍仙鸣今天的嗓门也特别的大十分起劲的喊道:“皇帝早朝皇亲王公文武百官依班觐见!”

含元殿里宽敞明亮一尘不染。金銮宝殿上坐着那个容光焕衣冠楚楚的皇帝李适。他先是十分激动的感慨了一下重回帝都的心情信誓旦旦的表示今后一定做个好皇帝。然后就对李世民这一干人等做出了赏赐。

不得不说李适这一回当真是汲取了‘泾师之变’的教训变得十分的大方起来。李世民身为收复帝都的统军大元帅自然是居功至伟。李适给他加了五百户食邑其数量几乎就要与太子的三千户平起平坐达到了二千八百户;另外赏赐了奴仆百余人给汉王府钱十万贯绢八百匹。汉王府要修缮重建的一切花销用度用皇宫内苑一力承担。(也就是说。由皇帝私人买单都没有调用国库。)另外也将他李适当年当过的一个官赏给了李世民——“尚书令”。

其实从开唐以来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这个官职以后一百余年来李唐一直没有让谁再任这一职而是用尚书左右仆射或是左右丞来代替它的职能。一直到了李适当太子的时候才由他担任了尚书令。只不过现在三省六部的官制名存实亡统辖六部的尚书令手中的职权还比不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

对于这一些李世民倒也不怎么在意了。自己一个亲王犯不着也入阁当个宰相与卢杞这种人争一日之长短。眼下自己身边的亲信党朋虽然不多但李晟、浑瑊、李怀光这些人都那是赫赫有名的有功之人。谁也不敢再轻视他这个只挂了个空头虚衔的亲王。

李怀光、浑瑊、李晟等人因为辅助汉王成功收复帝都也功劳巨大。李适对这三人也是做出了重重的褒奖。除了加食邑、赏钱帛还让李怀光继续担任了太尉和中书令浑瑊与李晟则是做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武将入阁当起了宰相。

李适虽然有点糊涂有些事情还是相当的清楚的。他很明白这些人都是汉王的亲密僚党这一回收复帝都这样震惊天下的功劳都干下来了当然要让他们在朝堂之上也有一席之地不然就会难以服众了。另外他也隐约有些感觉到卢杞那一班人的确是势力太大了一点。如果想要有一些人对他构成制衡汉王这一拨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与此同时李适自己也没忘了要照顾自己的宝贝儿子李诵也来分一杯羹。东宫左庶子王叔文连升三级被调入了阁部升任为宰相;王伾则是由翰林院学士做到了东宫詹事、中书舍人也入了阁部在宰相们身边办差。另外这一次跟随皇帝到奉天的大臣们也都受了赏赐其中表现得比较好的几个也是飞升迁。其中最快的莫过于前剑南节道使张延赏就是那个给奉天送过几次钱粮的‘大功臣’李适早早便放出话来要让他入阁理事的;还有一个就是陆。此人年方三十出头却十分令人意外的从谏议大夫被一举提成了宰相。

一个朝会下来朝堂格局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明眼人都清楚眼下朝中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太子、汉王、卢杞三方势力旗鼓相当。

李世民却感觉这许多关乎天下大事的决定根本就是皇帝一个人在左蹿右跳像伎子一样的讨好众人。而太子和汉王他们这些人则更像是在坐地分赃。所有的一切人事任命似乎都不是为了帝国的利益而做出的而是皇帝为了……安抚人心不得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