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天恩 > 第65章

天恩 第65章

作者:柳寄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阿顾趁着一股怒气,从观云殿中出来,心头委屈至极,被太极宫里的北风当头一吹,渐渐冷静下来。

“娘子,”碧桐推着轮舆,小心翼翼的问道,“咱们现在要去哪儿?”

阿顾回过神来,举目张望,自己处在东海池与千步廊的交汇处,毬场亭下的菊花已经谢尽了,残瓣挂在枝头,有些凄凉。东海池中的水波光荡漾,浩浩淼淼无边。一时之间,她竟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她自回到宫中之后,一直和阿娘在一起,阿娘对自己疼爱非常,这还是第一次责斥于她,她已经习惯了阿娘对自己的百般宠溺,根本不能够接受这样的翻转,一时头热奔了出来,这时候方有些茫然,

这个时候,姬泽定是在前朝处理国事,自己自是不该去打扰的;阿婆虽然疼爱自己,但若是知道自己和阿娘拌嘴了,定会说自个儿,且这时候玉真姑姑还在她那儿,她怕是没空照顾自己;十公主姬红萼这时候怕是不在临波阁,而随女师去马场学骑马了。一时间,这太极宫虽这般的大,自己竟似乎无处可去。

她想了想,吩咐道,“去鹤羽殿吧!”

“这是怎么了?”太妃匆匆从殿中迎出来,瞧见阿顾左脸上的巴掌印痕,目中闪过错愕。

“师傅,”阿顾唤道,投到江太妃的怀中,失声痛哭。

“……那绡儿明明背着人害我,我处置了她,有什么错?”阿顾坐在鹤羽殿东次间中,捧着一盏扶芳饮向太妃抱怨,话语又快又急,“我便是不懂,明明我才是阿娘的女儿,她为什么不心疼我的委屈,却偏偏要怜惜那些个陷害我的人,她还罚我抄什么劳什子佛经?”

太妃微微一笑,望着阿顾慢声安慰,“阿顾,你阿娘这些年为了你,和夫家决裂,归住宫中,足足八年心如枯井,直到你回来,才重新活了过来。她对你的疼爱不容置疑,你不要说这样的话,伤了你阿娘的心。”

阿顾的气势被微微压下去,顿时也觉得一丝理亏来,心虚道,“我也知道阿娘心里是很爱我的。只是我不明白。”她抬起头,荔枝眸中有些困惑,

“师傅你曾说过,‘一样米养百样人。’我很爱我阿娘,可是我就弄不明白阿娘是怎么想的。绡儿听八公主的话陷害我,若是得逞,我会吃多大的亏呀!她是我阿娘,本当站在我这边憎恶绡儿,怎么会居然帮着绡儿说话,我实在想不明白!”她蹙起细致的眉头,“阿娘信佛,我闲的时候也听过一些佛经故事,那上面说,佛祖伺身割肉喂鹰,终于得道。我却觉得,这样做的人很蠢,有什么好信的?”

青铜仙鹤香炉静静吞吐着梅真香的香气,殿外的日色在水精帘子上投下了一条淡淡的影子。江太妃收回投在水晶帘上的视线,轻轻笑道,“你这话有些偏颇了!佛宗能流传这么多年,广收这么多信徒,自然有它的好处。”

“是么?”

“是的。”太妃道,“你虽有些不足之处,但有疼爱的外祖母,有阿娘,日子已经过的很好了。这世上尚有太多过的痛苦之人,他们天天在苦难中挣扎,佛经能给他们心情平静,带给他们快乐。阿顾,你走失的这些年,你阿娘就一直处在痛苦当中,她日日念诵佛经,祈祷佛祖保佑你归来,为此,发愿终生不杀生。所以她不希望看到你手中沾上鲜血。她今日责你,便多少是出于这个因由!”

阿顾怔了片刻,问道,“呀,我不知道。”她低下头,面上带了一丝茫然的声色,“师傅,你信佛么?”

江太妃微微一笑,“不,我不信。”顿了片刻,“但是我闲来的时候也会读佛经。”

阿顾愕然,问道,“为什么?”

鹤羽殿外的几竿翠竹,在茫茫的冬雪之中依旧保持着凌人的苍翠,江太妃瞧着翠竹在北风中婆娑,微笑道,“因为读佛使人静心!”

“阿顾,这世上有很多不是你喜欢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中往往也有好的,你要学会接受、欣赏。就如那个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听着确实有一些蠢,但若是你不用一颗偏执的心去看,那么佛经中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比如佛经中有说,‘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又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佛家有一支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便说的是佛家的空观,我觉得很有一些趣致。”

阿顾面上带着一丝茫然,问道,“是么?”这一刻,女孩面上神气有一丝茫然软弱。

“是。”江太妃点头道,“所以你阿娘要你抄佛经,也是为你好。可能你自己不知道,因着从前的经历,你的心里一直有一丝戾气,这戾气虽然被压制,连你自己平常都没有察觉,却着实存在,若是不及时化解,早晚有一天会出事。你阿娘希望你心境平和,所以想让你多抄佛经静心,确实是一片慈心。”

阿顾垂眸想了一会儿,惭愧低下头道,“是阿顾想错了,多谢师父点醒。”

江太妃点了点头,笑着道,“你既想通了,便回去向你阿娘认错吧。”

“我刚刚顶撞了阿娘,现在可没脸回去。”阿顾道,她想了想,“师傅,你先帮我派人回去给阿娘报一声信,免得阿娘担心,我在你这儿待一阵子,待抄好了二十遍佛经,再回去给阿娘认错。”

江太妃微微一笑,“也好。”

她看了正襟危坐在案后的女孩一眼,从东次间中走出来,瞧了一眼站在殿外帘下,握着丹柱、神色有些发呆的公主。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公主放下了手,沉默的跟着江太嫔走了出来,进了暖阁。

太妃妃取了书架上的一本《金刚经》,交给引绛,“给顾娘子送进去。”

引绛屈膝应道,“是。”转身退了出去。

“今日时日正好,”太妃望向公主微笑,“公主可愿在我这儿坐在这儿,陪我喝一盏茶?”

公主点头道,“固所愿尔!”

二人在罗汉榻两侧相对坐下,公主沉默片刻,方开口道,“刚刚,多谢太妃替我劝说留儿!”

“好说,”江太妃点头致意,姿态优雅,“阿顾亦是我的徒儿,我自然是希望她能过的好的。她遇到了困惑,我自然会为帮她解惑。”

殿中静静沉默,只听见鼎中水沸汩汩作响的声音。

公主苦笑了一声,问道,“阿荇,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做阿娘的很没用?”

江太妃清洗面前的茶具,神情随意的问道,“哦?公主为何这么说?”

公主也不知道该怎么措辞,神情似乎有一些烦躁,“我心里真的很爱留儿,我恨不得将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交给她,只求她这一辈子过的安好,可我确实不会做一个好娘亲,我不知道该怎么教导帮助她,才是对她好的。甚至我都没法子劝服她!还要你这个师傅帮着我将她劝下来。”

暖阁中红泥小炉炉火炙烧,显现出一道分明的火焰色泽,江太嫔将烹好的茶汤倾入案上的青瓷莲花盏,道,“公主。你才是阿顾的阿娘,对于她而言,你这个阿娘做的好不好,只有她才有资格给出一个答案。不过,刚刚我劝了阿顾一番,希望她能够理解你的慈爱之心,现在,我也想要和你谈一谈。”

公主怔了一怔,坐直了背脊,肃然道。“愿闻其详。”

太妃做了个请用茶的手势,“公主禀性慈仁,贤良淑德,确实堪为皇室典范。我刚刚跟阿顾说,我读佛,却不信佛,这句话却也是真心话。佛经中说前生后世,皆有因果。劝人潜心为善,修一个来世福报。我却笃信今生。在我看来,若今生能得一个善果,又何必等到虚无缥缈的来世?”

公主捧起青瓷莲花盏,疑虑道,“修……今生?”

“是的!”江太妃点头,抄起茶盏,抿了一口,道,“您我二人如今半生已过,也就罢了,但阿顾她还小,她不需要信什么佛,因为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的前路还很璀璨,还有很多美好的生活在等着她。对于她来说,积极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眸子间淡淡茫然,显然思绪十分混乱,困扰道,“太妃说的……似乎也有道理,可是我不明白,这有什么关系。我希望阿顾多学些佛,心性宽容一些。这世上,与人为善,自己亦善。方是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江太嫔仰头吃吃而笑,“‘与人为善,自己亦善?’若是遇到恶人,你还跟他讲求善道,可不是要被给欺负死了?这世上,圣人亦讲究除恶务尽。便是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亦有金刚怒目之时。人来到这个世上,若不能快意恩仇,过的快快的,又有什么意思?”

“话不是这么说,”公主道,“这世上,恶人自有他的报应。只有心怀善念,菩萨自会保佑的。”她眉宇间扬起淡淡的微笑,“像我这些年虔诚拜敬佛祖,佛祖可不是保佑阿顾回到我身边了么?”

江太妃咯咯一声扬眉冷笑,眉眼间有极锋利的艳丽,道,“瞧公主这话说的!若圣人知道,他手下行人司辛辛苦苦寻着的人,最后的功劳却被个不知供奉在哪儿虚无缥缈的佛祖给领了,不知道该如何是想?”

公主噎了一噎,道,“话不是这么说。找回阿顾,圣人自然是出了大力的!我们母女皆感念圣人恩德。但冥冥中佛祖保佑,也是有的。”

江太妃在心中叹息一声,不愿再与公主争辩,索性道,“公主,这个咱们先放在一边不说。您是阿顾的亲生阿娘,自然是爱她的。你是公主之尊,在这座宫廷之中长大,自然可以在这座宫廷之中十分随意,想怎么过便怎么过。但是,你可想过没有,阿顾一个小娘子在宫中立足有多么难?”

“你什么意思?”公主悚然,目中闪过吃惊之色。

太妃淡淡一笑,目光中带着淡淡的讥诮,“公主,您生来便是金枝玉叶,出生之后生母很快晋封皇后,胞兄又继任为帝,除了夫家当年那件事情,一生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所以,你大可以尽情的慈悲,就算被人冒犯到头上,也可以轻轻饶恕过去。因为就算你再怎么手软,宫中的人敬着你的身份,也不敢太过胡来。可是阿顾不行!阿顾她不是大周的公主,她只是一个公主的女儿,虽有着太皇太后的宠爱和圣人的眷顾,但住在宫中,依旧名不正言不顺。这一次,绡儿背叛了她,她若不狠狠处置,怕就被宫中其他人看的扁了,此后在这太极宫中,就要被一堆人给吃了!”

……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金刚经》空性慈悲,阿顾在麻纸上落上最后一笔,将狼毫笔搁在笔架之上,吹干了字迹,合上抄好的最后一卷佛经,吩咐道,“回去吧!”

观云殿中帷幕深深,小重山金座玉香薰燃烧着淡淡的安息清香。公主坐在殿中,神情怔怔。阿顾望着公主,轻声唤道,“阿娘。”

“嗯?”公主猛然回过头来。看见阿顾,面上涌现出惊喜的神情,“阿顾,你回来了?”

阿顾在她面前低下头,愧疚道,“对不住。是留儿之前惹你生气了?”

公主瞧着面前的少女。她年纪幼小,面容精致,眉宇之间有一段怯怯风流之态。也许江太妃说的是正确的,为了保护自己,人有时候不得不下一些狠手。她笑着道,“傻孩子,阿娘永远不会生你的气的!”

永远!

阿顾投到公主怀中,心里开始盘算,自己之前在於飞阁中的一顿发作,算是给自己立过威了!虽然身为主子,做了决定之后再反复很不好,但……有时候,展示一下怀柔之心,也许会让人更心怀感激。如果阿娘真的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的话,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将绡儿要回来的!

她抬头笑着道,“阿娘,你让我抄的佛经,已经抄好了!如果,我是说如果,阿娘当真觉得我对绡儿之前做的太过了,我便——”下定决心,“将她要回来。”

“不必了!”公主道。她的眉宇依稀间闪过毅然之色,“绡儿品性不忠,这样的奴婢,是不能再放在身边伺候的。我已经命人送去了上好的医药,让她度过这次关头,也就是了。”

阿顾的唇角翘起高高的弧度,颔首道,“就依阿娘的意思!”

观云殿外寒风扑面,殿内却温软如春,公主望着女儿清美稚嫩的容颜若有所思,忽然道,“留儿,你明儿陪我去一趟大慈恩寺吧!”

“你从前还没回宫的时候,阿娘曾在大慈恩寺许过愿:若佛祖能保佑阿娘找回你,便愿捐一笔银钱,为大慈恩寺的佛像重塑金身。如今,你已经回到阿娘的身边,阿娘也该去走一趟还愿,明儿你便陪阿娘一块儿去吧!”

神熙元年十二月初十,一轮太阳高高悬在半空,照耀在长安城上。大慈恩寺坐落于长安崇泉坊,阿顾第二日卯正时起身,随丹阳公主坐宫车出宫,早早赶到寺中。方丈信远大师亲自迎了出来,在雄伟高大的寺门前合掌道,“老衲见过公主!”

“信远大师,”公主十分客气,“劳方丈亲自前来,丹阳惶恐。丹阳今日携女前来拜佛,还请方丈特为安排。”

“贫僧昨日接了口信,早将寺中一切准备好,”信远大师合十低头,回头做了个前行的手势道,“公主请!”

大雄宝殿上供奉的佛祖释迦摩尼威严端庄。公主领着阿顾在佛前跪下,参拜之后,奉上两千贯香火钱。“信女三年前曾在贵寺许愿,如今邀天之幸,愿望已经达成,今日特意前来还愿,请方丈为佛祖重塑金身。”信远方丈看着面前巨额的香火钱,面上的笑容十分客气和蔼,邀请道,“公主心愿,鄙寺一定尽力完成。公主请随老衲到一旁禅房坐坐。”

“大师,信女虔诚向佛,这些日子心中有一些疑惑,想向大师讨教讨教。”公主在禅房蒲团上坐下,询问信远。

信远大师须发皆白,宝相庄严,合十道,“公主虽身份尊贵,心思却良善,这些年一心向佛,佛祖亦是知晓的。公主不妨问就是了!”

公主微笑,“多谢大师。”

“大师,这世间,何为因果?”

信远方丈合十道,“所谓因果,便是因缘和果报。佛家有说,种什么因,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假使经百劫,不坏诸业因。因缘和合时 有情随受果。’《涅盘经》中亦有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便是这个道理。”

公主又问道,“佛家有菩萨,有金刚,请问方丈:金刚为何怒目?菩萨为何低眉?”

信远答道,“这世间众人良善,众生皆苦,菩萨慈悲,怜悯他们。所以菩萨低眉,是为怜悯众生,慈悲六道;只是这世间亦有无道恶魔,有些丑恶,菩萨度化不了,所以需要金刚清扫这些丑恶。所以金刚怒目,是为降伏四魔,还人间一个清净天下。”

阿顾坐在一旁,听公主和方丈对坐论起佛法,听了一会子,便觉得有些枯燥,笑着唤道,“阿娘,”

公主回过头来。

“我瞧着这慈恩寺风景不错,想出去走走。”

大慈恩寺是长安名刹,公主并不担心阿顾在寺中的安全,笑着点了点头,吩咐道,“你经心些儿!莫要风吹着了凉!”

信远方丈唤来禅房门口的一个小沙弥,吩咐道,“文潮,你领着这位小檀越在寺中走一走。”

小沙弥合十应道,“是。”

文潮小沙弥领着阿顾出了禅房,合十缓缓向阿顾叙述道,“大慈恩寺是京中第一有名的寺观,为高宗皇帝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为感念其母文德谢皇后所建。其后,高僧玄奘大师也曾在本寺为住持,在寺内的大雁塔中,翻译了多部佛经。”

阿顾看着面前的大雁塔,饶是对佛教并无了解,在这座大雁塔下也起了一些肃穆之心,静默了一会儿,问道,“这大慈恩寺中哪一处风景出众?”

文潮想了想,笑道,“大雁塔后有一片梅林,入冬开的极盛,昨儿个夜里下了一场大雪,白雪红梅,倒是很漂亮,小檀越可要去看看?”

阿顾眸中掠过一丝雀跃之色,道,“再好不过了,还请小师傅带路!”

“请女檀越跟我来。”

他走在前面,引着阿顾从大雁塔下绕过去,走了一小段路,便望见了梅林。

金黄色的阳光普照在大雁塔上,塔后的梅林中却还残存着积雪,梅树崎岖,梅花开的清奇艳丽,美轮美奂。阿顾沉静在白雪红梅的绮丽景色中,只觉得万物静好,连心都如同从梅枝上落下的积雪,静谧安好。

“这慈恩寺不愧佛门盛地,”碧桐笑着道,“奴婢瞧着,这红梅开的倒比太极宫要好些儿。”

阿顾目炫于这样的梅林美景,吟道,“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好一个‘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一声喝彩声从林中传来,一株劲瘦老梅之下,一位清虚老翁转过头来,容颜清矍。

“原来是陆翁,”文潮合十笑道。

“这位陆翁是方丈俗家一位好友,”他向着阿顾介绍,“素爱这大慈恩寺的梅林,常来林中静赏。今日想来是瞧着雪中梅花开的好,这才来林中坐坐。”

这位陆翁一身青色道袍,双腿盘着坐在树下坐榻之上,望着阿顾点了点头,笑道,“适才听到小友吟的诗,只觉情思动人,一时失态,便唤出声来。”他笑着道,明明在大周盛世之中,却偏偏有着魏晋名士的清流放荡,目光落在阿顾坐下的轮舆上,顿了一会儿,轻轻移了开去,欠身介绍道,“老朽姓陆。”

阿顾福了福身,姿态优雅,“原来是陆翁!”

“郎君,”一个青衣小童抱着一个陶瓮行了过来,“您要的梅蕊清雪已经集好了!”

陆翁点了点头,吩咐道,“放在这儿吧。”

他抬头望着阿顾笑道,“小娘子可要与我同坐一会儿?”

“愿从命。”阿顾应道,在陆翁对面坐下。

茶鼎中的水沸了三滚,陆翁熄了火,取了茶壶,为阿顾斟上面前茶盏。动作娴熟。

阿顾初入宫廷,并不常饮茶,但因着江太妃爱茶,也曾观赏过不少次太妃烹茶的过程。此时看着陆翁的烹茶手法,只觉得他动作娴熟流畅,对于烹茶火候的精到掌握之处,应是胜于江太妃不止一成。细细的白色泡沫在青色茶盏中略一聚,聚成一团花树形状,凝聚了良久,方慢慢散开,盏面之上,一片云烟萦绕。

“竟是‘榴花初绽。’”陆翁挑眉笑道,笑意潇疏旷达,“‘榴花初绽’主遇贵人,想来小娘子便是我遇到的这位贵人了。”

“瞧陆翁说的,”阿顾笑道,“我可当不起。这是陆翁您烹茶手艺高超,和我有什么关系?”

陆翁闻言微微一笑,瞧着阿顾,这个少女面容荏弱清美,但气质清奇,不由在心中啧啧称奇,“我平生最得意的,便是这一手烹茶的本事。不是我自夸,在这烹茶上,全天下都没几个人比的上我的。今日与小娘子在这雪中梅林相遇,也算是有缘,愿将之传给你,你可愿意学?”

作者有话要说:其他的也不说啦!

之前一章公主的言行可能稍微有一点过,我考虑回头修改修改。

ps:公主回忆旧事的章节就要到了。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我明天尽力省省字数看看,如果能够8k字内搞定就多写点儿字明天一起发出来,如果超出太多就挪到后天。

这一段会解释当年延州事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顾国公会没有事情依旧活蹦乱跳的。很多事,我觉得没有看见全貌不可以早下判语。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公主在这件事里头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指责。

么么哒!鸣谢心爱的土豪!

斯卿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9-09 16:57:10

弥生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9-10 16:52:5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