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天恩 > 第五章 朱光照绿苑(之盛宠)

天恩 第五章 朱光照绿苑(之盛宠)

作者:柳寄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8:0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梅太妃闻言,凝视了公主身边的少女一眼,见少女端正坐在绣墩上,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自己,色如琉璃,有着清澈和好奇的目光。不由垂下头来,不知所想,过了一会儿,方轻轻一笑,“公主实在客气了。顾娘子身份贵重,我哪里配的上教导呢?”

“您实在太谦了,”公主道,“这太初宫中,谁不知道梅太妃学识渊博,是得先帝夸赞过的有名大才女,教导一个启蒙女童还不是绰绰有余的。”

梅太妃低头一笑,道,“公主您若是愿意的话,就送小娘子到我这儿来就是了!”

公主面上显出欢喜之色,转头吩咐,“留儿,还不拜见你的师傅。”

阿顾眉宇之间也明亮起来,清脆应道,“哎,”双手合拢置于左腰,就要向梅太妃福身下去。

“不必了。”梅太妃忙拦着,清清淡淡道,“你不明白我的脾性,我素来不爱这些俗礼。只是闲来的时候和顾娘子参详罢了。需知世间师徒之属,要看缘分。许是我看不上顾娘子资质愚鲁,又许我对顾娘子珍爱不已,愿倾心相授,顾娘子却看不上我这个老婆子,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依着我的意思,倒不如彼此相处一段时间,若是喜欢,两相得宜,若是不喜欢,必是我的不是,便请公主另请高明了。”

公主怔了一怔,深深的看了梅太妃一眼,抿唇笑道,“便依太妃就是!”

梅太妃江氏,闺名择荇,是先帝神宗的妃嫔,于建兴二年受大宦官沈力士荐举入宫,入宫第二年便受到神宗皇帝宠爱,本是应封妃位的。因为当时三妃位置上都已经有了人,没有相应位份,神宗皇帝便封了她为九嫔中的昭容,一应待遇与妃子等同,因为生平最爱梅花,宫中人称之为梅妃。

梅妃性清灵,善书画,长歌舞,与神宗皇帝志趣相投,入宫两年之间受尽了神宗皇帝的宠爱,可谓神仙眷侣。若这样的神仙日子一直持续下去,江氏一生便可谓幸福之极致,但她的神话故事却在建兴四年末戛然而止。建兴四年十二月,神宗皇帝幸骊山行宫,偶遇唐氏女,此后唐贵妃入宫,占据了神宗皇帝所有的热情和生命力,江氏心灰意冷,自请退居东都上阳宫,凄清度日十年。因新君奉太皇太后幸东都,才从上阳宫中过来伺候太皇太后。说是先帝妃子,实际位份却不过是一个嫔而已!

阿顾望着太妃年轻清丽的容颜,仰慕道,“太妃真漂亮!”

江太妃微微一笑,回礼道,“谢谢,顾娘子生的也很漂亮。”

阿顾的唇角微微翘起,“我早听阿娘称赞太妃学富五车,是个难得的大才女,还请太妃尽心教导,阿顾一定会跟着太妃好好学的。”

江太妃微微一怔,重新仔细凝视了阿顾一眼,阿顾的面颊上泛着淡淡红晕之意,一双荔枝眸明亮,闪烁如天上星辰。也不知怎么,心中闪过一丝欣羡之意。这个年纪的女孩,都有着一股青葱的活力,而这样灿烂耀眼的活力,却已经是韶华早逝的自己再也没有的东西了!

她静下心思,取过一卷书打开道,“既如此,我们这就开始吧!”

“你学到哪里了?”

阿顾低下头,面上带着淡淡羞惭,“阿顾愚鲁,刚刚学完了《千字文》,如今浅读了几篇《诗》。”

江太妃笑着道,“你从前耽于乡野,起步较旁的贵女迟了些,也没什么不可说的。诗三百,无邪以蔽之。既如此,咱们就继续学《诗》吧!”

江太妃教导阿顾的第一篇诗是《击鼓》。《击鼓》一篇出自邶风,说的是征夫的情感。

“鲁隐公四年夏,卫国联合陈、宋、蔡三国伐郑。一个小兵奉君王的征召命令踏上茫茫征途。他的心情十分苍凉,于是唱出了这首诗歌。这场战争本是各国权贵之间展开的利益博弈,与他们这些底层士卒无任何关系,他们却必须离开家乡,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进行一场他们本不关心的战争。《击鼓》说的便是这些贫庶征夫的情怀。”

“《诗经》乃先秦典籍,乃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传唱民歌集大成制作。”梅太妃讲解的声音幽柔,

“先秦人较之如今周人活得更质朴,更加亲近自然,爱好唱歌是他们的天性,他们高兴了也唱歌,不高兴了也唱歌。《诗经》《楚辞》之下,汉代有赋,魏晋的骈文,到了我们大周又有华丽璀璨的诗词,文学的锤炼越发的有技巧,在情感上却反倒不如源头的诗经明亮质朴。邶风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千百年来歌颂爱情的绝句,可与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媲美,一个是征夫对家乡妻子的忠贞誓言,一个是君子对心仪佳人的求爱,感情一个忧伤一个愉悦,却有天壤之别!”

“是么”江太妃不愧有才女之称,将一首诗词讲解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阿顾听的入迷,赞道,“太妃,你说的真好。”

“可不是。”江太妃微微一笑道,“诗经篇章之中,苍凉沉郁莫过于《邶风击鼓》,纵然是与《蒹葭》相比,《蒹葭》亦是基调沉郁,但那位飘渺的伊人即使与自己对面相隔,中间也只是凡尘的一条河,只要有勇气和毅力,终究是是可以渡过河洲去碰触心上人的;《击鼓》却横隔着俗世的战争和生死,更加无望的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阿顾念着这首诗句,仿佛千年前那位无名小卒沉郁的感情被自己牵连在齿间,“许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誓言了!”她抬起头来望着太妃,美丽的荔枝眸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太妃,你说是么?”

江太妃瞧了她一眼,道,“我却觉得不怎么样!”

“怎么会?”阿顾愕然。“太妃,你为什么这样说呀?”

江太妃淡淡道,“我这样说自有我的道理:生、死、离别乃是大事,不是由我们本身所支配的。这世间,相比起命运的力量,人力是多么的渺小,可我们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离’,就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说着这段话的时候,她面上的神情幽淡,不像是在跟阿顾说诗,仿佛倒像是在说她自己的人生感悟似的。

阿顾微微怔住,咀嚼着江太妃的这段话,如同含着一颗橄榄,回味无穷。只觉其中蕴含着许多余韵。

江太妃将手中诗书一合,笑道,“好了,今天的《诗》就讲到这里!”

阿顾愕然,“太妃,我听着这首《击鼓》,觉得你还没有讲完呀,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说呢!”

江太妃一笑,“你倒是有几分灵性的!这首《击鼓》值得一讲的东西还有不少,我今日讲的不过是十分之一哩!”

“既如此,太妃为什么不继续讲下去呢?”阿顾道,忍不住转头看了看天色,“我今天听课的时间并不长呀,还可以继续往下听的。”

太妃微微一笑,“阿顾,你执着于诗书,日后要要考状元么?”

阿顾瞠目,“自然不是。”大周科举选士,女子是不能参加的。女子读诗书,只是为怡养性情,若说什么状元之事,实在是太遥远不搭界了。

“既是如此,你又何必太在乎这些诗书?”

“这……”阿顾嗫嗫不能对,她似乎觉得江太妃的话有些道理,但心中茫然,总不能真正信服。

太妃将《诗经》搁在一旁书架上,微微一笑,“诗书上的学问都是死的,天地万物之间,皆有学问。只有在身边行为万物之间,懂了道理,才能够不为迷雾所惑,一生清清白白。而这些,是要你一生花费心力慢慢学的。――这,才是我想要教给你的真正的第一课。”

阿顾怔忡片刻,拜道,“愿闻太妃其详!”

江太妃瞧着阿顾微微迷惑的眼眸,垂眸一笑,转手指着案上茶盏,“阿顾,我这儿的两套茶盏,你觉得哪一套好些?”

房中的玄漆螺钿山水案上摆着两套茶盏,一套是上贡刑瓷莲花盏,一套是上贡越瓷鸿雁盏,供到宫中的用品,自然都是上好的。这两套俱都是上好贡瓷所制,莲花盏色白纯净,揭盖上的一朵莲花小巧玲珑,逶迤舒展;鸿雁盏色则造型古朴,绿的十分通透。两套茶盏各有各的好处,阿顾凝视半响,只觉得她都觉得很是喜欢,若定要自己择一个更好的出来,自己竟是不能。嗫嚅了半响,终究羞惭道,“太妃,我答不出。”

江太妃淡淡一笑,“大周瓷器,最上等的便是刑越二瓷,刑瓷色白,素有白如雪之称;越瓷色青,素有千峰翠色之誉。二者齐名,都是很好的。但茶羹色碧,因此我刚刚烹茶的时候,用的是越瓷盏。深碧的茶汤配青色越瓷,相得益彰,刑瓷在这上面就差了一些;但刑瓷也有自己的好处儿,若是到了夏日,用樱桃酥,却只有刑瓷的白色能衬的出樱桃酥的红艳冰爽。而刚刚我招待你们母女,用的就是适合饮茶羹的鸿雁盏,只是你小孩子家家,年纪小,我觉得越瓷太过清冷,这才取了玲珑可爱一些的莲花盏。这刑越二瓷各有各的好处,本也分不出真正好坏来。主要看的是场合和个人爱好,你说不知道,倒也不算错。只是有一句话,你要记得: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要有开阔的心胸和包容的心思,才能够真正欣赏它的美。”

阿顾怔了半响,在此之前,她亦是存了拘泥定见,以为自己若要让阿娘和皇祖母满意,当前要务就是抓紧诗书习字,如今听了江太妃的一席话,方知道自己确实狭隘了。她从湖州来到太初宫,摒弃了过去时光进入新世界,太妃推开了自己面前的一道门,阿顾走了进去,看见赏心悦目的风景。

凡一般女师,能够教导出来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才女。江太妃要教养的,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贵女。

大周承平百年,除了那些累朝世族以外,大部分勋贵已经传承了三四世,权贵子女身上的草莽气息已经被洗净,但是底蕴却还不是那么深厚。一个真正被人认可的贵女,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诗书曲赋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却绝不是全部!江太妃是一个真正的妙人,她教导阿顾,却并不按部就班,墨守陈规,而是自然随性,应时随地灵活变化,每日里在闲谈坐论之间,与阿顾就身边细物之事生发究解,将一些道理上升到自然和哲理的高度上去。诗书自然也是教导的,却并非如阿顾启蒙的《千字文》一般按着一本书来,随着自己的喜好,择《诗经》、《楚辞》与其他名篇中的精华篇章,随意讲解,穿插在烹茶插花之间,虽无案牍之劳形,却如春风化雨一般渗透入阿顾的五感之中,依着自己的性灵,时常有独出机杼的理解,不动声色的点拨着阿顾的性情心灵。

阿顾明白,这些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庞杂,旁人或许也专精一些,却绝不如江太妃这般学识广博,触类旁通,且可以将不同门域的知识信手拈来的整合在一起说出来。便如今日太妃所教阿顾的辨器知识,陶姑姑之流或许也能够告诉阿顾青白二瓷的各自特点,在什么场合适合使用哪一种茶具,但是却无法讲出其中蕴含的美学意义。

她随着太妃学了大半个月,便实实在在的拜伏在将太妃的学识之下,五体投地,也越发努力的随着太妃学习,以期成为太妃认可的真正弟子。

“留儿,”仙居殿中长信宫灯舞女俑长袖迤逦,奇楠香淡淡弥漫在明亮的殿阁之中,太皇太后兴致勃勃的询问,

“随着你师傅已经读了大半个月的书了,觉得如何,喜不喜欢这位师傅?”

“喜欢!”阿顾重重的点了点头,扬起头来,一双琉璃眸晶莹发亮,“皇祖母,我很喜欢这位师傅呢!江太妃的学问很好,她讲的诗书用语精妙,意趣横飞,我听的很明白。也能很快掌握。太妃十分博学,几乎什么都会,也什么都肯教我,前几日教了辨器,昨儿个又教了打棋谱,她还会烹茶,弹琴,画画,连制香她都会呢!昨儿个她给我讲解各种熏香,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世上有沉香、**、麝香、鸡舌香,阿婆这儿的仙居殿里点的是奇楠香,阿娘喜欢宁静,和光殿里点的是安息香,供奉佛祖要用檀香,杏儿、菊儿她们每天给我衣裳上熏的香是一寸香……太妃凝华殿中使用的是自制的梦梅香呢。太妃跟我说了,她殿里的香快要用完了,过些日子制香的时候会带着我一起,让我亲手制作出以后用的梦梅香呢!”

“哟,我们留儿都学会制香了,了不起!”太皇太后呵呵笑了起来。

“是呢,”说起学习的事情,阿顾笑的明亮飞扬,“太妃还说,那些诗词文赋的事可以慢慢来,有的是时间。倒是练字的事情要马上抓紧了!她准备准备,这两天就要开始教我书法。书法是需要花大时间练习的,到时候我只需每日上午到她的凝华殿学习,下午就留在鸣岐轩练字。”

“书法之事确实是大事,轻忽不得!”太皇太后沉吟道,颦眉想了一会儿,“这样吧!”回头吩咐,“安娘,将仙居殿的暖阁收拾出来,给顾娘子做练字用的书轩。”

“外祖母,”阿顾面上露出震惊神色,愕然道,“这怎么可以?”

太皇太后眸中闪过一道光芒,笑着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你是我的外孙女么!”

“可是,”阿顾喃喃道,“仙居殿是您的寝殿,您接见人的地方呀。若我在暖阁里念书习字,不是会打扰了你么?”

太皇太后做出这样的安排,自是为了阿顾打算。

身为历经五朝、执掌大周最高权利的女子,太皇太后对这座宫廷了解的十分的深。这座宫廷表面上看上去一片富丽辉煌,似乎每一处都美好灿烂。事实上,在光明没有照射到的角落里,掩藏着无数黑暗冷酷的东西。它们伴着光明而生,如跗骨之蛆,无法消除。它们躲藏在角落里,张着漩涡一样的大口,虎视眈眈的望着光明中璀璨风光的人们,仿佛一个不注意,就要将他们拖入深渊。

没错,太皇太后知道,阿顾是自己的嫡亲外孙女,但除此之外,她还有些什么呢?

这座宫廷如此势利,纵然是有着皇族血脉的公主,若没有相应的荣宠,也会过的十分艰难。更何况,阿顾并不是公主,只是个平常国公之女,她还没有和父系相认,甚至,连一个健康的身体她都没有!诚然丹阳公主将阿顾看做命根子一样,但丹阳本身也并不是一个强势的公主,在当年殇事后退居宫廷,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在上流社会中发出任何声音,几乎已经被人们所淡忘。她如今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她是太皇太后的亲生女儿的缘故,以及皇帝对她这个姑姑的尊重罢了。若想在宫中护住自己还勉强是可以的,但若想要护住阿顾,让阿顾在宫中过的如鱼得水,不受任何人所欺,却还是差的太多了!

太皇太后若想要让阿顾在这座太初宫中能够骄傲快乐的生活,只有自己出面,给予阿顾一份上下瞩目无人能及的盛宠。

若非如此,仙居占地颇大,想要安排阿顾读书,大可随意找一处地方。但正因着自己是想要对着众人彰显自己对阿顾的盛宠,这座书轩便只能安置在西次间。

西次间是自己日常起居的地方,自己在这儿接见请安的内外命妇,和过来寻求意见的朝臣。这儿可以说是除了前朝皇帝的正殿乾元和寝宫弘阳殿之外,太初宫的另一个政治中心。太初宫的妃嫔女官视仙居殿西次间为内廷体制的最高权贵机构;年轻的皇帝也经常来往仙居,向这位富有执政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祖母请安,并询问一些政事;朝堂上的臣子更是视仙居殿的太皇太后为大周的定海神针;至于那些官员诰命命妇,也视立在太皇太后的西次间为自己的最高荣宠……当这些人进出西次间的时候,看到在一旁暖阁中读书习字的阿顾,便会知道阿顾是究竟有多么得太皇太后的恩宠!才会对阿顾真正生出敬重之心,进而不敢有任何轻许和暗害之意。

而这,也是自己这样一位老妇人,对孤苦伶仃的外孙女的,最大的一点慈悲和爱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