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星辰大远航 > 第25章 大建设

星辰大远航 第25章 大建设

作者:切割磁感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01: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25章 大建设

“难道我们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命运?既然如此,那现在努力有什么意义?”听到这样的消息,有悲观者立刻就有点受不了了。

“那要看木卫四的裂变矿产储量了,只要木卫四铀、钚、钍等矿藏储量够,我们还是能熬到宇宙空间尘埃云变稀薄之时的。”许真义一丝不苟地回答。

难道我们还在木卫四上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可要是储量不够呢?一起死在木卫四上?

一股悲观的情绪在蔓延。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我们可以在三十年内搞出可控核聚变呢?原来的地球可以,没理由我们不行啊!”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的话驱散了蔓延的悲观情绪。

许真义挪了一下自己用了四十三年的屁股,然后深深地看向这位研究员,以十分认真的口吻道:“常温超导项目我倒是参与过,许多核心技术研发我也有幸参与了,虽然后来来了木卫四,但也就后十年的事.”

“岂不是说在这方面,我们最多也就比之前地球落后个十年?”

“可以这么说。”许真义自信的回答。

可问题是核聚变的磁约束核心技术基本都丢光了,木卫四可没有参与过这方面并且还是领军人物的物理学家或者工程师。

太难了。

众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帮人,并没有完全继承原来地球人类的科技成果。

这是肯定的,毕竟木卫四基地又不是为延续人类文明准备的,不可能什么都有。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时候岳渊讲话了,他继续说道,“既然常温超导有望追回来,那就去研究它。科技有相互关联性,我们只是丢失了部分科技,又不是全部都没了。

我们没有参与过磁约束核聚变项目的科学家,但它的理论我们都有,而且除了核心技术资料,其他的我们都有资料。

就如刚才年轻人说的一样,原来的地球可以,我们没理由不行!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岳渊的话虽然没有给出具体办法,但却起到了镇定的作用。

“对,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一众人纷纷给自己加油打气。

事实就是如此,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

在本次扩大会议中,虽然从始至终都没有讨论出解决可控核聚变的具体办法,但却依旧确定了很多事情。

比如新人类政府的确定,比如‘躺平’法案的通过,比如大建设的方向,再比如确定了人类需要离开木卫四寻找新恒星的决定.

还有其他一些零碎但却关系到整个文明的事,也一件件被确定下来。

比如确定名称:人类文明。

不是新人类文明,因为这群人觉得自己是承载了地球人类的希望,并且永远以先辈为荣,故而不用加新字来分开彼此。

也正因如此,人类文明也没有使用新的纪年,而是沿用公元纪年。

其实也有人提出过改用新纪元,理由还挺冠冕堂皇,说人类刚从木卫四基地破土而出就像当年哺乳动物刚从恐龙灭绝的灾后获得新生一样,应该从那一天起记为新纪元元年。

还有人提出说要使用黄帝纪年的,这个建议有不少支持者,毕竟大部分都是种花家的,但最终大会还是选择了延续之前的公元纪年。

原因嘛.差不多就剩下种花家的人了就不能大度一点?人类是一体的,没有必要什么都改改改。

在未来的时间里,岳渊除了组织开展各种会议,就是在处理决策文件的路上。

一件件决定人类文明未来方向的大事被确定下来,一个个木卫四建设新项目从纸面到动工,一个个关于宇宙背景的猜想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酝酿。

在一个绝对声音的领导下,身处灭绝危机的人类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将木卫四变成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

一台台勘探机器人从基地飞出,它们喷出的蓝色火焰在完全黑暗的木卫四上犹如一只只黑夜中的萤火虫,将灾后的木卫四各种信息传给人类。

地表图片、热学影像,矿物分布特点、储量.

除此之外,这些小型机器还起到了前期临时网络节点的作用,为外出挖矿的工程队提供精确定位。

之后就是各种采集机器人行动了。

灾难后的木卫四环境与之前相去甚远,此刻它已经从一个冰冷卫星,变成了一颗暂时炽热的星球,故而为了适应当前木卫四的环境,工程师们对这些采矿机器进行了改造。

原本的橡胶轮换成了更耐高温的履带式,其他传感设备、开采刀口也、电路设计也被做了相应的处理。

渐渐的,荒芜一物的木卫四上又出现了工业建筑的雏形。

第一座电站、第一座钢铁冶炼厂、第一座化学原料生产车间、第一个配套零件生产厂房.

在各种各样工程机械的忙碌中,工业再次回到木卫四地表,人类文明曙光再次从黑暗中燃起。

从矿物开采到原料加工,从原料加工到零件组装,从零件组装到产品出厂。主料加工、副产品提取,一条条工业生产线重新开工。

钢铁冶炼生产出来的钢原料被拉进各种二次加工工厂,然后变成一批批性能各不相同的合金,再被运送到精加工厂房变成特种钢、合金钢、复合材料、以及各种零部件。

副矿以及其他在冶炼过程产生的副产品也如此这般流入各种类型的化学工厂,然后产出一批批有机材料、无机材料、还有各种废了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塑料和人工合成橡胶也在化工厂中被生产出来。

当一个崭新机器人从自动化机械工厂出来的那一刻,人类工业力量开始滚雪球般壮大,机器生产机器,生产的机器再去开采更多矿物原料生产机器。

在进行了三年的热火朝天基础建设后,人类终于再次抬起了迈向星空的脚步——轨道质量加速器项目正式动工。

因为木卫四的逃逸速度只有2.4km/s,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1.24m/s2,再加上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所以这座建设在木卫四上的轨道质量远比地球上的规模要小得多。

况且现阶段的轨道质量加速器主要用于货运,故而因考虑人类承受重力加速度极限的冗长轨道也省了。

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建设难度。

感谢大家每天给的推荐票,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