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星辰大远航 > 第24章 科技倒退

星辰大远航 第24章 科技倒退

作者:切割磁感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3:01: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24章 科技倒退

岳渊沉吟片刻,继续讲道:“当一个辛勤劳动的人与一个吃了睡睡了吃的人都获得社会的同等待遇之时,那么这个社会离混乱也就不远了,如果这个社会是整个人类,那么灭亡的祸根就已经埋下了。

我们不能让这样的祸根埋下,所以值此人类新生之际,就应当制定出一系列预防措施”

躺平、摸鱼、磨洋工,挺起了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是换一个词,那可就世人皆知的严重了。

那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这可是能动摇到人类政府根本的行为,而在这种背景下,很可能人类就因为这种行为而自我灭亡也不一定。

岳渊知道此间严重性,所以他提出了这个看似荒唐的方案。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摸鱼躺平磨洋工的超级进化版就是这个。

以前人多的时候有那么一批甚至一大帮闲人,问题都不大,但现在不行,岳渊时刻不忘人类的脆弱,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幸存者都拧成一股绳。

在岳渊的言语中,部分无脑反对的与会人员也逐渐安静下来,他们开始思考其中利弊,开始代入如今人类处境去思考问题。

渐渐地,赞成人数变成了大多数,剩下的少数也没有反对,只是投了几张弃权票。

投票通过后并非马上就可以实施,毕竟只是一项提议,具体内容还需司法部相关法律专家去,当然其中涉及到财务的内容也少不了财政部参与。

当然有财政部。

虽然就这么点人,但只要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人人圣人的境界,那就还需要货币。

木卫四新政府的货币体系也沿用之前的体系,只不过是发行虚拟信用货币的机构变了成了新成立的人类银行罢了。

当然了,以后如果物资大丰富了,是有必要对各种生存物资实施共产制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会议还在继续。

在大建设问题上,众与会人员都没有任何意见,全部都认为人类需要开足马力使劲干。

大型建设设备需要扩大生产,食物加工、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电力工厂、矿业加工、钢铁工厂等待一系列工厂都需要建设起来。

还有不可或缺的航空工业和教育机构。

人类不会忘记星空,也不会丢弃传承。

“我们计划在木卫四一处较为平整的土地上建设一台轨道质量加速器。”工程部部长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道,“钢铁工厂、机械工厂以及电气等相关工厂建立建立起来后,应优先生产轨道质量加速器所需的材料。为此,我们还需要扩大技工队伍,需要更多全/半自动化设备,需要更多工程车一句话,我们需要人。”

“勘探矿产,开采矿产也需要人,有些工作机器没法代替。”被安排负责木卫四矿产资源开采的负责人也不再沉默。

“人力、物力、资源开采、勘探等具体问题你们各部门自己回去开小会想办法。”岳渊打断了会议上你来我往的对话,他说道:“本次会议主要确定大方向问题,关于这方面,你们有什么见解可畅所欲言。”

岳渊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好发言的甘德便第一个开口,作为天文学家,他需要将目前人类所处的宇宙环境介绍给众人知道,他说:“根据最新观测数据以及我们木卫四的流浪方向判断,未来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是范马南星、Epsilon indi A、GJ9066恒星系统,但遗憾的是,我们木卫四不会穿过它们任何一个系统。

退一万步讲,即便我们木卫四未来会遇到恒星系,我们也等不到那个时候,毕竟以目前木卫四的速度飞出原本太阳系范围都需要三十年。

也就是说,木卫四只能是我们短期的栖息地,我们人类想要活下去,还得在木卫四的能源、资源被消耗完毕之前,离开它,找到新的恒星系。”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最近的恒星距离我们多远?”

“目前是巴纳德星,距离我们6光年,沃尔夫359其次,距离我们7.7光年,不过在未来,它们都将渐渐远离我们而去。”甘德资料都不用看,便直接说道。

“未来?”一位参会代表迟疑了一小会,接着说道:“我们可以不用等那么久,只要我们的工业都恢复了,我们可以建设一艘或几艘星际大船直接离开木卫四,我想以我们的技术跨越六七光年的距离应该不成问题吧.”

力学博士郁南风接过话头回答道:“以我们目前成熟的核裂变推进器,有足够燃料持续加速,最高能达到1%光速。”

“足够了,别忘了我们有冬眠仓。算它距离八光年,我们八百年就到了。”那位代表简单的算了一下。

郁南风摇摇头:“可我们现在仍然处于恒星气体云中,我们没法将飞船加速1%光速,且在这样的环境下航行,飞船会受到阻力而慢慢减速,以至我们很可能会在半路上耗尽燃料”

多带点燃料呢?

多带燃料的话,飞船总质量也会上升,将飞船加速到1%也会消耗更多燃料。

如果不是处于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星云中,1%光速的航速加冬眠仓或许可以睡到目的地,但现在却不行。

“可控核聚变呢,我来木卫四之前就听说,这东西好像快成功了,好像就差什么拼图来着?”另一人问道。

“常温超导。”材料学博士许真义回答道。

“对对对,不是说这玩意再搞个几年就可以搞不出了么?”那人一脸喜色,仿佛看到了希望。

“哎”许真义苦涩道:“那是在地球,而非木卫四.”

“什么意思?”

没有人回答他,因为除了少数人之外,所有人都沉默了。

许真义说得很明白了,那是在地球,而非木卫四。也就是说快要成功搞出可控核聚变的是以前的地球,木卫四从来都没有这个项目。

随着地球的毁灭,所有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核心资料、核心设备全都烟消云散了。

木卫四虽然号称是各种设备最齐全的太空基地,但也不可能拥有可控核聚变实验室,甚至核心技术资料都没有。

可以说,本以为还十分遥远的技术倒退,已经实实在在发生在幸存的人类身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