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仙侠玄幻 > 修真术士 > 3玄书

修真术士 3玄书

作者:木庄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19 17:5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3玄书

夜晚,星稀月朗,院子中静寂安宁。奶奶擂了一大钵野菜擂茶放在院子中间的一张小桌子上。

绿油油的野菜捣烂后,冲开水。随着热气飘散,一股清香的野菜味在院子里弥漫开来,闻到这清香的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真想喝个肚皮朝天。要是搁在后世的今天这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就是那些高衙商贾削尖了脑袋也是难找的好东西。

主原料是就地取材的野菜,下的油是野生茶子油,衬以不打农药的家产豆子,绝对是真材实料的家饮,嚼着那野菜的渣还能填饱肚子。哪里像后世的饮品都是各种色素和调味品调制而成。

奶奶一手还端了一碗煎泥鳅,一手端一碗炒豆子放到桌子上,一边向屋里喊:

“风儿,去叫林叔叔一家一起来吃饭吧!”

一边又往屋里拿碗筷。

说是来吃饭,实际也不见一粒米饭,就是吃这野菜擂茶。这时是八十年代前期,还是缺粮少吃,能整出一顿这样的象样的擂茶晏,不是高家奶奶其他人还是难找。只是那一碗香愤愤的泥鳅让人吃得满口生津,没有饭就着还真让人怪可惜。又吃鲜味又吃野菜茶,如果是现在还真是有种奢侈的感觉。

当初高风的妈妈叶雅梅愿意嫁进这个门大多还是看重了高家奶奶的善良和贤惠。

同一个院子林伟民一家不一会儿就来了,没有显得一丝生份,两家人就像是一家人似的。

林伟民就像在家里一样,一到就向碗里伸手捡了几颗香愤愤的炒豆子扔进嘴里,咬得喀喀直响。嚼碎了以后,就慢慢的下咽,好像在品炒豆的香味。

高风和林嘉雨看到大人一这吃相,也争相仿效。

高家奶奶出来了,就让大家坐下吃。

一碗碗鲜绿的野菜擂放到了桌面上,清香更加诱人。林伟民和高风两个男人不顾一点斯文,不顾擂茶的滚烫,端起大碗就喝。就是高风这样一个小男孩也接连喝了两大碗,两个老爷们都喝得大汗淋漓,还真是给人一种浑身通畅之感。

林伟民在这个时候才放慢了速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大妈这野菜擂茶还真是做得越来越有味,这以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您做的擂茶了?噢……望了告诉您,过几天我们一家就要回s市了。”

“怎么要回s市了啊!真是应该恭喜你们一家三口了,特别是嘉雨赶上了好时候回到城里一定要好好学习。”

高家奶奶虽是刚听到这个消息但是并不意外,这只是迟早一天的事情?自己家的儿媳叶雅梅不也是撇下自己的儿子三四年前已经回城里去了吗?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人家,年纪轻轻还想那样好的一个女孩子守寡不成?何况听说回城里还有不少遗产可继承。要说只是自己的儿子年青早逝,没有那个命享那个福。

“不过你们要都走了,我们这院子也一下冷清了许多,我们婆孙俩都会想你们的,合适的时候你们就回来看看我们吧!”

说到林伟民一家要走了,高奶奶还是不禁流出伤感。不过还好,高家奶奶马上就把这种伤情压了下去。对于她来说确实是经历过了大风大浪,经历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机器每一次转型的齿轮都正好压到了高家。四九年那会儿先是公公不辞而别去了台湾,家里的顶梁柱突然间倒了。倒了就倒了,但这根柱子――大地主、国民党高官就是那样的大,又是那样的硬,不容易摔碎被人忘记。每一次的政治运都被人作为反例抬得高高的,然后是重重得摔倒在地被众人践踏羞辱。一嫁进家门时的风风光光,到后来的家境一落千丈,最后夫死子亡,没有几分豁达是熬不到今天。

“大妈你也别难过,我们一定回来看你的。我这两天就收拾一下东西,看有什么东西你们用得上就留下来,这个收音机和缝纫机我看就留下了……”林伟民知道高风是非常喜欢这个收音机,这样也可为这个院子带来不少生机。缝纫机在这里绝对是一个稀有的东西,虽然高大妈不会用,但关键时一定用得上。

几个大人还在院子里商量搬家的事情,并隔时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高风就走进房间去研读他的《文王八卦图》了,这里面有太多他不懂的事情,如有了师父那就容易理解了,他心里可想着明天去道观拜师的事情不由的在心里高兴。

这个《文王八卦图》可是从曾祖父那儿留传不来的,中间已有两代人不曾摸过这书了。

当年高风的曾祖父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高参,随军队转战南北,就没有把玄术古书带在身边,都把它们藏在这座宅子中了。

高风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打开这座宅中一扇墙壁的一块砖,从墙的夹层中取出这本书的。

奶奶找这块砖也是费了不少心思,指着屋脊最高处的一块砖,口中念念有词:

下三、左五、右斜七、反转二……

奶奶重复了多篇,才最终找到这块砖。

这是曾祖父在时教的口诀,因后来他自己也有预感,可能在外就很难回到这个家了,不想把这些玄术古书永远封存在墙壁内。如果一有合适的时期就拿出来给天智较高的后辈学习。

奶奶嫌这个口诀麻烦,想不记这个口诀试着在这块砖上刻上一个十字记号。没想到第二天就是再也找不出这块砖了,如凝神找时又觉得每一块砖都有这样的十字记号。

这是曾祖父高知天在这墙壁上布下的*阵,在这个*阵中会迷惑人的神知和视觉。

在这个宅院中所有的青砖墙壁都是磨砖对缝砌起来的,就是墙上的所有砖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打磨,有一丝的大小不同或变形都要打磨或舍去。砌起来的墙缝按一安的规律排着,从横、坚、斜八个方向看所有墙缝都成一条直线。一扇扇青砖墙壁就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就是经过了这样几十年的风雨,墙体没有一点变形,没有一块砖有风化的痕迹。

当时高知天建这个宅院也是下了大血本。请来周围十乡八里手艺最好的工匠,亲自监督施工。就是连砖的烧制也是请大师傅指导,这样保证了烧制砖的质量。烧制砖的泥是有严格的要求,沙性和粘性必须是按一定的比例,烧的火候也须掌握适度,这样烧出来的砖才能达到硬度、不易变形,也不例易风化。可以说这样的要求与烧磁器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样做保证的宅院的建筑质量,也是有利于高天知在这个墙壁上布*阵。

高风打开这块砖也是费了不少周折,也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才打开。就好像是有一串秘码,打开了才知这块砖上才许多卯眼和卯钉不规律的排着,与里面的砖一一对应着,才构成了打开这块砖像开密码柜一样烦。

墙壁的夹层里防潮性很好,经过了特殊的处理,书在里边没有一点受潮,也没有虫咀。

夹层里放着厚厚的一叠线装古书,一共有十八本,这些全都是玄术书。《文王八卦图》、《八门数》、《麻衣面相术》、《杨救贫寻龙点穴法》……

奶奶叫高风现在只可拿最上面的一本出来。只有等到把最上面的一本学得精通了,才能拿出下面的书接着学。高风也不敢问奶奶为什么,因为从奶奶的口气可知这是不能有一丝违扭的。

奶奶虽解释不了这是为什么,但在公公手上就立下了家规。

高风现在还小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但随着自己以后慢慢对玄术学习的加深就会理解。

因为最上面的《文王八卦图》讲的是易理,讲的是道。这个道是天地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所谓的修道就是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使人的行为符合这个规律,进而做到天人合一。这些都是超越吉凶的,没有福祸之分,道要人怎样做,就按着就做。

至于下面的《八门数》、《麻衣面相法》、《杨救贫寻龙点穴法》……这些讲的都是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某些急功近利,使用的一些歪门邪道、小伎俩。

白湖村的老人都在传,高知天这个人就是道行不深,没有参透天道,术数很高也没有办法改变后半生的失败,还祸及家人。这也是高知天会立下这样的家规的原因。

高家整整两袋人没有接触过这玄术了,也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破四旧,铲除一切封建残余,这个玄术当然是属于封建残余的思想。在那个时候还有谁敢学这样的东西,抓了批斗是小事,连祖宗十八袋的坟都会被刨起来清算。

到了八十年代,国家不再以抓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人们思想的禁固也不再那么的严。但是刚改革开放,山村里不但娱乐活动少,就是可供人们看的书也是非常稀少。

高风是个学什么东西都学得快的孩子,对于学校的语文、算术真是小菜一碟,每一次考试都是双百分,不要说同龄的孩惊奇,就是连老师有时看他也瞪大了双眼。

那时课外书几乎为零,高风他们接触的除了学校发给他们的语文、数学外,还是这样的语文、数学。不过还有一类书是另外,那就是一个开国领袖的语录、选集。这样的书每家每户都有厚厚的好几本,这要感谢前面一段时期领袖思想宣传的大力度。

高风没有什么书看,就拿这样的领袖选集来看。一个*岁和孩会去动这样的书就令人称奇,但他还能在众人面前讲述生动的事例故事、经典的对联:

“几个抬轿的轿夫革命觉悟渐醒,想翻身闹革命――砸了轿子,打倒坐轿的老爷。但领袖喝声,诸位且慢下手,你们砸了轿子,打倒老爷那来的饭吃?诸位一听立时明白过来,还真是下不得手。领袖逐出高招?可向老爷高额索取报酬嘛!”

这真是高招,坐着这烧钱的轿子像是坐着烧汤的铁皮似的,上面坐着的老爷一定比下面抬轿的还难受啊。

“山间竹子,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这个太形象了吧!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这个真是太穷了吧!

人们听他这样说,会对他戏说:“你现在是高墙大院了,你该感谢党吧!”

高风毕竟是*的孩子,玩还是他的天性,看不了一儿领袖选集,就拿起起铅笔,给没有胡子的领袖画像画上胡子。头发也是长得太高了,那就赶紧也给他补上些头发吧!

正在给高风纳鞋的奶奶走过来,看到高风这一杰作,吓得眼睛睁得像铜铃,赶紧把这选集收起来,从此不再给高风看这书。要是在以前这样做,定事会得个反革命罪,大人也会受牵连的。

奶奶见高风聪明好学,又实在没有什么书看,就想到让高风自己去琢磨公公留下的玄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