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仙侠玄幻 > 修真术士 > 2身世

修真术士 2身世

作者:木庄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19 17:5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2身世

高风走进一座青砖黛瓦的院落。虽然这院落年头有点儿久远,长久没有修善过显得破旧,但处处透露出着古朴深厚感。从这宅院可以看出原有主人曾有过的荣耀,特别是在这样的山区就更为扎眼。

不过在高风的眼里这宅院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因它就是现在这旧宅院的主人每天就在里面住。不仅如此,它带给高风的不是荣耀,而是苦难。几代人的恶梦,到现在他还在背。

高风的祖父、父亲都是因为这个宅院丢了性命,现在只是和奶奶相依为命。

在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中,早已将土地、房子归了公的高家再次被揪出来。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后代、大地主的代表,受到了最严厉地打击。

戴高帽、游街、批斗是高风的祖父高晓天那段日子的生活主题。高晓天没有挺过那段灾难就去世了。

高风的父亲高红生那时很年轻,因家庭是大地主,祖父是国民党的高官,这样根不正苗不红的出生进不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虽然祖父高晓天给父亲取了红生一名,意思是在红旗下出生生长与上一代是不同。但是别人却不是这样想,不管取什么名还不是大地主、国民党高官家中的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悲哀的,他也没有勇气熬下去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在那个时代大地主的财产、房子自然归了公。在这个宅院中到现在也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在墙壁上用石灰刷好长条形的、正方开的一块写的标语。如“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进行到底!”“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这院宅一度成为村里的办公场所。在这时高风祖,父两代人一进这儿,腿儿都会打多唆,更不用说在这儿住下了。

不过这样的家庭历史的缔造者还是从高风曾祖父开始。

曾祖父玄术也是很了不起,只是没有参透天道,心里贪官求财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做了人家的高参。有了钱财的曾祖父就在家乡营良田五百多亩,建二进豪宅一栋。

曾祖父想老了在家安度晚年,没想到因时势退到台湾,就连自己的的亲眷也来不及带上。自己和家人都没有好好的享受良田豪宅,却给后人带来的是灾难。他老人家如还没有去世的话到现在已是上百高龄了。

还好现在已落实了政策,房子已归还了高家。更早些时期是一些sh来的知青在这儿借住,随着政策的落实,这些知青大都回去了。现在只有一位姓林的知青结了婚并生了一位女儿也还在这宅院里住。

不过这时高家只有高风和他的奶奶二口人,人丁稀薄,有林家在这里住更好,在这样一座大宅子里更不会冷清,显得更有人气。

高风一进院门就迎过来一个小丫头。小丫头编着一只辫子,上面系着一根粉色的绸子,摔来摔去,像一只快乐的蝴蝶飞来飞去。

“高风哥,今天放学回来没有去抓泥鳅吗?怎么两手空空呢?看你怎样‘揭锅’?”这小丫头就是林知青家的女儿林嘉雨,也是*岁的样子。

“今天可有大收获,不过这是个密秘暂时不能告诉你。反正也不缺你的泥鳅吃,你看看那缸里还有多少!你就就着烟叶儿慢慢吃吧!”高风边说,就用一只手轻扯着林林嘉雨的发辫,往院子里的一个大水缸边走。

“高风哥,你扯痛了我!”林嘉雨呲牙咧嘴,佯装着生痛。高风不忍马上松开了手。

大水缸里装了大半水,里边的泥鳅密密麻麻来回穿梭,但不管怎样来回穿梭泥鳅也不会相互碰撞呢?它们在水缸里很是悠闲自在,真是无忧无虑。

高风和林嘉雨二个小孩伏在大水缸沿上,看得出奇。来回穿梭的泥鳅把两个小孩的水中倒影时而变形,时而捣碎。两个小孩象在看动画的哈哈镜。

高风拿起林嘉雨的蝴蝶小辫子对着影子晃晃,林嘉雨也不甘落后伸手扯扯高风的耳朵。

高风看到林嘉雨竟也这样玩劣,伸手往大缸里用力的搅动正在戏游的泥鳅。泥鳅受到外力的捣乱,大家相互拍打起来,林嘉雨还没反应过来,伏在缸沿看得正起劲,溅得满脸都是水。高风却跑得比兔子不快。

林嘉雨遭了戏弄,心里委屈竟哭了起来。

高风的奶奶听到嘉雨的哭声从里出来训了高风一通:“怎么风儿?你又欺负妹妹了。泥鳅有什么好玩?”

奶奶一边训高风,一边又走过去帮嘉雨擦去脸上的水并安慰说:“别哭!奶奶晚上煎泥鳅就给雨雨吃?不给哥哥吃。”

在这个院子里两家人就象是一家人,特别是有这样一位慈祥的奶奶,不管有什么吃的两个小孩都是少不了。两个小孩在一起总是相互赛掐。

说起来他们两个又都是知青的小孩,两人的感情在父母的影响下又是更进一层。

高风的母亲是sh知青,而林嘉雨的父亲是sh知青,本来二个人的父母是一对恋人,但是在现实中阴差阳错没有走到一起都与白湖村的男女结了婚。

对于大城市十*岁的年轻人要在这样偏僻的小山村生活下去,显然要面对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个严峻考验。要在这里生活下去,这两位知青的这种选择不是完美的理想,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谁也无法怪谁。

没有经过生活的历炼,以前在学校、在家里确实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浆油瓶子倒了也不扶跨步就过的人到农村还真不知会干些什么活。

在城里的时候嘴里调子唱得比天还高,喊得响彻寰宇。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战天斗地炼红心,排除万难干革命。”

“向荒山要粮,要河水让路。”

“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可是一到农村心里却完全茫然,不要说战天斗地,就是自己的生活都不知怎样才能过下去,也让许多知青闹出了不少笑话。当然高风的母亲和林嘉雨的父亲也不例外。

高风的母亲叶雅梅从来没有煮过饭,看到锅里煮饭的水已经开了,气泡不断得从锅盖和锅的缝隙中冒出来,以为锅盖压得不严赶紧用双手死死压住,但是气泡还是不断从锅里冒出来,甚至更多了。

叶雅梅累得大汗直流,可是气冒得越来越急,以为锅就要爆炸了吓得直哭。

高风的奶奶听到叶雅梅的哭声,赶紧走了过来挪开叶雅梅的双手揭开锅盖。

看着锅里的气泡慢慢缩了下去,奶奶和叶雅梅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此叶雅梅不知怎么揭锅盖的笑话也不经意在村子里流传开了。就是叶雅梅自己回城里去了,儿子高风在这里也继承了“怎么揭锅”的外号。

那个时候物资极其匮乏,大家都缺衣少粮。对于这些正是长身体的人来说,又是特别容易饿。

林嘉雨的父亲林伟民看到一块菜地上种的烟叶,绿油油还真让人喜欢,林伟民也不知这是烟叶不能炒来吃。

这季节正是日长无米青黄不接的时候,趁着月夜林伟民偷了一大把回家里心里直乐,马上就要大饱一顿了。但这东西煮来一吃又苦又涩,烟叶上的毛十分割喉,吃了一口就哇哇直吐。

林伟民真的不解农村人种的这样绿油油菜为什么不能吃,种它有什么用,一问才知原来是烟叶。

别知道后也就是经常戏嘘:“烟叶的味道怎么样?”自然他的女儿林嘉雨有时也会成了戏弄的对象,人们有时干脆叫她――“烟叶儿”。

当然人们这样叫并没有多大的恶意,只是村子里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就拿人取笑找乐子。

所以当村子里的大伯、大叔说“怎样揭锅盖”“烟叶儿”时,高风和林嘉并不生气。就是从他们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以两个小孩的喜欢,这两个小孩也确实是聪明淘气。

sh知青到这个山村来,对于分到xj、内蒙、东北等边垂的来说又是幸运得多了,毕竟这里离sh近得多,隔半年周载就可以回一次家。

那时的sh百货是全国有名的。这些sh知青回去也就常为村子里的人带些日用小百货。

高风的母亲叶雅梅也不例外,常为村里带回不少的日用品,小到针线、钮扣、发夹、橡皮筋,大到布匹、缝纫机。这些都是村里人大受欢迎的东西。就是放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不是向钱看,心里想的只有为人民服务,投身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去,如果心里想的是钱那是可耻的东西,要是放在现在这个时代还能赚不少的钱。

叶雅梅可是无尝帮人捎带,哪里会从中谋利。

男同志就是喜欢干些惊天地地的事情出来,sh的男孩子对于电子那是情有独钟。林伟民竟从家里带回来一些电子元件,自己亲手组装起收音机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音机在农村无异于是常人看火箭弹炮那样稀奇。可是在林伟民手中,就是那么几个小小的死零件,经过他的手一整还能哇哇的唱歌,广播了。

村子里的男女老少看着林伟民象是看外星人一样。林伟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总是把自己亲手组装的收收音机拿到听众最多的地方,把音量调到最大的位置。

听到广播里传出那《刘三姐》动听优美的歌声,很多老头老太和小孩,总是转到收音机的后面争大眼睛看个究竟,里面有没有藏着一大伙人。后面看了没有又再伸长脖子,看看有没有跑到前面去,前后都不见,只好不解的摇头。

收音机的信号突然弱了下来,只听见广播里发出:沙沙……的一片响声。

原来静静听收音机的一大伙人一下就像是炸开了锅似的:

“咋啦现在他们跑了吧!”

“林知青去叫他们回来!为咱们再唱会儿!

“可能他们累了要歇会儿。大家回家拿擂茶来给他们喝润润嗓子吧!”

“你们说的都不是,你们听听,沙沙……沙沙……一大片的,他们是集体小便吧!”

大伙儿更是一阵哄堂大笑。

林伟民赶紧走过去调台,断了线的歌声又回来了,人们的笑声也立刻停下来。

这个时候的林伟民和叶雅梅在村里人的眼里当然是大大的能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