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 暗流涌动与无声的支持

第八章:暗流涌动与无声的支持

苏念雪父母的突然造访和狼狈离去,像一块投入小池塘的石头,表面的涟漪很快散去,但水底的暗流却并未停歇。技术办乃至整个大院里,关于苏念雪的议论悄悄多了起来,像秋日里无处不在的凉风,钻进每一个角落。

食堂打饭的窗口,几个后勤的女工一边麻利地舀着菜,一边交头接耳。“听说了吗?就技术办新来的那个挺漂亮的女技术员,爹妈前两天找上门来了,在宿舍楼底下又哭又闹的!”“为啥啊?是不是她在城里找了对象,家里不同意?”“什么呀!说是来要钱的!张嘴就要五百块!还要她出钱给老家盖房子!我的老天爷,五百块啊!”“啧啧,看着挺体面一姑娘,家里这么……”“知人知面不知心呗,没听她妈哭喊嘛,说女儿当了官就不认爹娘了……”

车间休息时,老师傅们抽着旱烟,也难免聊上几句。“小苏技术员家里这事闹的……唉,摊上这样的爹妈,也够难的。”“难什么?我看她就是心硬!爹娘再不对,生养之恩总在吧?一点钱都不愿意掏?”“话不能这么说,老哥。你没见那天那架势,那哪是爹娘,分明是债主!小苏同志一个姑娘家,挣点钱容易吗?”“就是,我看小苏不是那样人。指定是家里把她寒心透了……”

办公室里的氛围则更微妙一些。刘建军等年轻同志对苏念雪多是同情,但也不敢公然议论什么。王工依旧是那副埋头技术的样子,只是偶尔看向苏念雪时,眼神里会多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而钱主任,则似乎更忙了,脸上的笑容也更难以捉摸,有时会若有所思地看着苏念雪忙碌的背影。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拐弯抹角地传到了苏念雪耳朵里。她只是更加用力地抿紧了唇,将所有情绪压进心底,更加沉默地将自己埋首于工作之中,用图纸、数据和不间断的演算筑起一道无形的墙,隔绝那些无聊的窥探、同情或恶意的评判。她深知,在这种讲究成分和关系的单位里,唯有实打实的成绩和能力,才是最好的护身符和最有力量的话语权。任何辩解和情绪宣泄都于事无补,反而可能落人口实。

然而,麻烦并未真正远离。她知道,父母就像两颗不定时的炸弹,虽然这次被暂时挡了回去,但谁也不知道他们下次还会做出什么,或者,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钱主任又把苏念雪叫到了办公室。这一次,他脸上的笑容淡了许多,手里拿着一份红头文件,显得颇为郑重。

“念雪同志啊,”他用手指点了点那份文件,语气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为难和不易察觉的施压,“你看,这是上面刚发下来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清查干部职工家庭社会关系及历史表现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对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重要岗位和技术骨干的家庭背景、直系亲属的政治面貌、在地方上的现实表现,进行一轮更详细的摸底排查。要形成书面报告,本人签字确认,组织盖章存档。”

他叹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摆出一副推心置腹却又爱莫能助的样子:“你父母前几天刚来……闹了那么一出,影响嘛,总归是有一点的。这报告……说实话,不太好写啊。要是完全如实反映了,恐怕……唉,组织上培养和使用干部,一贯是讲究‘根正苗红、历史清白、家庭稳定’的嘛。这万一要是留下什么不好的记录,对你以后的晋升、评优、甚至……能否继续留在现单位,可能都会有关键性的影响。”

他顿了顿,仔细观察着苏念雪的反应,见她只是垂着眼睫,面色平静,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当然啦,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现实表现和组织的综合考量。你最近呢,手里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又是水轮机又是齿轮生产线的,年轻人有干劲、求表现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影响嘛,不要太出风头,要懂得团结同志,尤其要尊重老同志的经验和意见。有些工作,可以让其他同志也多参与参与,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技术办的集体力量和良好氛围,你说是不是?”

苏念雪的心一点点冷下去,像浸入了秋日的寒潭。钱主任这番话,看似提醒和关心,实则是绵里藏针的敲打和威胁。用她父母闹事和家庭背景说事,暗示她如果继续“不懂事”、“太出风头”、独占项目资源,那么这份关于家庭关系的报告,就可能成为卡住她前途甚至将她挤走的致命枷锁。所谓的“让其他同志参与”,无非是想分走她的项目主导权和功劳。

她抬起眼,目光平静无波,迎上钱主任的视线,声音清晰而稳定:“谢谢钱主任提醒。我的家庭情况就是这样,没什么需要隐瞒的。组织需要了解,我会实事求是地写报告。至于工作,我会注意方式方法,但也一定会尽全力、高质量地完成组织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妥协让步,让钱主任像是蓄力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脸上的笑容又淡了几分,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他挥挥手,语气淡了些:“行吧,你有这个觉悟就好。报告尽快交上来,这周内吧。”

苏念雪拿着那份空白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表格回到座位,看着上面需要详细填写的“家庭成员姓名、职业、政治面貌”、“有无历史问题或受过何种处分”、“主要社会关系及政治情况”、“与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睦”等栏目,只觉得无比讽刺和沉重。这个时代特有的政治压力和人际关系倾轧,通过这种方式,再次精准地找到了她,试图将她拖入泥沼。

她深吸一口气,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钢笔,吸饱墨水,开始一笔一划地、极其工整地填写。写到父母情况时,她笔尖顿了顿,墨水在纸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她闭了闭眼,将原主记忆中那些冰冷的片段驱散,最终还是写下了“父亲苏建国,母亲李秀兰,务农,政治面貌群众,无历史问题”。在“关系是否和睦”一栏,她犹豫片刻,写下了“一般”。她不想撒谎,也不屑于撒谎,更不愿为了讨好谁而违心地写下“和睦”。

下班后,她没有立刻回去,而是等办公室里人都走光了,才将填好的表格对折再对折,塞进了钱主任办公室的门缝里。做完这一切,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惫和寒意。

走出办公楼,天色已彻底暗透。深秋的夜风呼啸着刮过,卷起地上的枯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带着刺骨的凉意,直往人脖子里钻。她只穿了件单薄的军装外套,下意识地抱紧了胳膊,缩着脖子,慢慢往宿舍走。路灯昏暗,将她孤单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技术员。”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从旁边冬青树的阴影里响起。

苏念雪吓了一跳,猛地转头。

陆远征从阴影里迈步走了出来。他穿着那件军绿色的呢子大衣,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眼神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邃锐利,仿佛能穿透夜色。

“陆参谋?”苏念雪很是意外,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他怎么会在这里?像是在特意等她。

陆远征走到她面前,没有说话,只是从大衣内侧口袋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递给她。文件袋似乎还带着他身体的余温。

苏念雪疑惑地接过,手指碰到那粗糙的纸面,心里更加不解。她借着微弱的路灯光线,打开文件袋的扣绳,抽出里面的东西。

是几份文件。她仔细一看,心脏猛地一跳!

最上面一份,是青龙峡水电站正式出具的、盖着鲜红公章的证明函。上面用严谨的公文格式,详细叙述了她在技术改造项目中表现出的卓越技术能力、高度责任感和优良的政治表现,称赞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为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份,是厂党委和技术办公室联合出具的、关于她工作期间表现的全面的鉴定书,从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群众关系、政治学习等多个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结论是“表现优异,为重点培养技术骨干”。

而第三份……苏念雪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那竟然是红星公社革命委员会出具的、盖着大红公章的证明函!落款日期就在三天前!函件中证明她插队期间“表现良好,劳动积极,思想要求进步,能够自觉与落后家庭观念保持距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这些材料,无一例外,都从组织层面、用最正式的方式,肯定了她的个人表现和价值,无形中将她与那个令人头疼、充满负面评价的原生家庭做了最有力的切割,极大地缓冲甚至抵消了那份家庭关系报告可能带来的所有潜在负面影响!

尤其是红星公社的那份证明……他是怎么做到的?在那个信息闭塞、办事效率低下的年代,他是通过什么渠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公社出具这样一份明显带有倾向性的证明?这背后需要多少协调、动用多少关系、耗费多少心力?她简直不敢想象。

他什么都知道。知道她父母那场不堪的闹剧,知道钱主任绵里藏针的刁难,知道她此刻正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境。他没有说什么安慰的空话,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用最实际、最有效、最不留痕迹的方式,为她扫清了障碍,在她四周撑起了一片坚固的、无声的保护伞。

“陆参谋……我……”苏念雪猛地抬起头,看向陆远征,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又猛地松开,一股汹涌而滚烫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心理防线,直冲上眼眶和鼻腔,让她声音哽咽,视线迅速模糊起来。她张着嘴,却一时失声,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表达此刻翻江倒海的情绪。

“这些材料,”陆远征的声音依旧平稳冷静,听不出什么波澜,仿佛只是在交代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工作,“可以作为你个人家庭情况报告的附件一起提交。多角度、多组织的证明,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他顿了顿,目光在她微微发红、泛着水光的眼圈上停留了一瞬,很快移开,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技术单位,归根结底,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能力和实际贡献。其他的,都是次要。把心思放在项目上。”

他说得轻描淡写,甚至有些刻意回避她的情绪,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苏念雪的心上。

“是!我明白!”苏念雪用力点头,将那股酸涩的热意逼退,手指紧紧攥着那几份轻飘飘却又重逾千斤的纸张,指节都微微发白,“谢谢您,陆参谋!真的……非常感谢!”她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感激。

“回去吧。天冷了,多穿点。”陆远征打断了她的话,似乎并不想沉浸在这种感谢与回应的氛围里。他朝她微不可查地点了下头,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消失在沉沉的夜色里,军大衣的下摆被风吹起,猎猎作响。

苏念雪站在原地,紧紧抱着那个似乎还残留着他体温和淡淡烟草气息的文件袋,久久没有动弹。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和衣角,她却感觉不到丝毫冷意,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熊熊燃烧的暖炉,烫得厉害,将所有的委屈、寒意和不安都驱散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她将那份如实填写的家庭关系报告和那份厚厚的、分量十足的附件一起,平静地放在了钱主任的办公桌上。

钱主任拿起材料,当他的目光扫过那几份盖着不同单位鲜红大印的证明文件,尤其是看到红星公社革委会那份日期新鲜的证明时,脸色控制不住地变了几变,眼神里闪过惊讶、审视和一丝难以掩饰的忌惮。他抬起眼,深深地看了苏念雪一眼,那目光复杂难辨,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将所有材料默默收进了抽屉,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

这件事,就像一阵企图兴风作浪的阴风,撞上了一堵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高墙,悄无声息地消散,再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经过这次风波,苏念雪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险恶。她也更加珍惜和感激陆远征那份无声却无比强大、总是及时出现的支持。她将所有的感激、触动和那份难以言喻的悸动,都化作了近乎燃烧般的工作动力,几乎是以一种拼命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光学编码器应用方案的攻坚战斗中。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涉及大量的可靠性数学计算、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备用方案设计。很多概念在这个时代的民用领域几乎闻所未闻,没有现成的标准和手册可循。她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可靠性工程理论啃起,查阅所有能找到的、大多是军工性质的零星资料和苏联译本,结合现有的、极其有限的国产元器件参数手册,进行最保守也是最繁琐的推导和验证。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概率,都需要反复核算,确保严谨无误。

她加班加得更凶了,经常是整个办公楼最后熄灯的人。陆远征似乎也更忙了,会议、出差、协调各种事务,但无论多晚,他办公室的灯也总是亮着。有时他会过来,默不作声地放下几本她可能急需的、封面上印着“内部资料·注意保密”字样的可靠性工程方面的书籍或研究报告;有时只是静静地站在她旁边,看她聚精会神地演算,在她即将走入死胡同时,指出一两个计算中忽略的边界条件或者思路上的偏差;有时则会直接提出一个更优的、从军工角度出发的解决方案思路,让她茅塞顿开。

他们的交流依旧高度围绕着技术本身,高效、简洁,直奔主题。但一种无需言说、深刻于心的默契和信任,在无数个共同奋战的深夜里,在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低声的讨论中,变得更加牢固和坚实。

这天夜里,又一场关于某个关键传感器失效概率的激烈讨论和反复验算后,一个争议巨大的参数终于被确定下来。苏念雪长舒一口气,感觉大脑因为长时间过度运转而嗡嗡作响,一阵强烈的虚脱感袭来,与此同时,空荡荡的胃里也传来一阵明显的、带着灼烧感的痉挛和饥饿感。她下意识地用手按住了胃部,眉头微蹙。

陆远征看了一眼墙上那个旧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十一点。他眉头微蹙:“还没吃晚饭?”他的观察总是如此敏锐。

苏念雪这才猛地想起来,自己晚上从食堂回来后就一头扎进了这个计算难点,完全忘了吃饭这回事。“……忘了。”她有点不好意思,声音也因为胃部不适而弱了几分。

陆远征没再说什么,转身大步走出了办公室。空旷的走廊里传来他渐行渐远的脚步声。

苏念雪以为他是回自己办公室了,便继续看着刚才的计算结果,想再验算一遍。

然而,不过十来分钟,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陆远征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部队常见的绿色铝制饭盒。他把其中一个放在苏念雪面前摊开的图纸旁边,打开盒盖,里面是两个白白胖胖的、还冒着热气的馒头,旁边居然还有一小撮切的细细的、淋了几滴香油的咸菜丝。

“食堂灶上还温着的,快吃。”他的语气带着一贯的不容置疑,甚至有点命令的味道,但在此刻寂静寒冷的深夜里,却显得格外踏实暖心。

“谢谢陆参谋。”苏念雪心里那点不适瞬间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取代。她拿起一个馒头,温度透过铝饭盒传达到手心,暖暖的。她咬了一口,食堂大师傅的手艺其实很一般,馒头带着点没发匀的碱味儿,但此刻嚼在嘴里,她却觉得格外香甜柔软,仿佛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陆远征自己也拿起另一个馒头,就靠在旁边的桌沿上,默默地吃着。两人就这样在寂静无声、只有灯光流淌的办公室里,隔着一张堆满图纸和草稿的桌子,就着昏黄的光线,分享着一顿简单至极却无比温暖的夜宵。没有人说话,只有细微的咀嚼声和窗外的风声,气氛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平和与默契。

吃完馒头,胃里舒服了很多。苏念雪收拾好饭盒,准备继续刚才的工作。

“今天到此为止。”陆远征利落地扣上自己的饭盒盖,语气不容反驳,“收拾东西,回去休息。明天早上七点,继续。”

“可是这个模块还差一点就……”苏念雪还想争取一下。

“没有可是。”他打断她,态度异常坚决,“高强度连续性脑力劳动必须保证休息恢复。疲劳状态下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得不偿失。这是命令。”

苏念雪看着他冷峻的侧脸和毫无商量余地的眼神,知道再争辩也是徒劳,只好乖乖地开始整理桌面上散乱的图纸和演算稿。

陆远征就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她收拾,像是在监督执行。等她锁好抽屉,拿起军大衣和饭盒准备走时,他忽然开口,声音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清晰,仿佛能直接敲击在人的心板上:

“有些事情,不必一个人硬扛。”

苏念雪脚步猛地一顿,愕然抬头,撞入他深邃的眼眸中。那双平时总是冷静锐利的眼睛,此刻在灯下竟似乎蕴藏着一些更深沉、更复杂的东西。

陆远征却没有看她,目光移向她身后窗外那片浓得化不开的漆黑夜空,继续用他那特有的、没什么起伏却字字清晰的语调说道:“技术办的存在价值,是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看重的是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结果,不是无谓的个人牺牲和硬撑。遇到困难,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其他的,”他在这里微妙地停顿了一下,“都可以说出来。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

他的话依旧简洁,甚至有些生硬刻板,像在复述某种工作条例,但其中蕴含的未尽之意和那份沉甸甸的关切,却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苏念雪的心防,让她的心弦被重重地拨动了一下,余音震颤。她明白,他指的绝不仅仅是技术难题。

一股热流再次冲上她的眼眶。她慌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失控的情绪,盯着自己的鞋尖,轻轻地、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嗯。”

“走吧。”陆远征似乎也不期待她更多的回应,率先走向门口,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两人再次一前一后走在寂静无声、灯光昏暗的走廊里。这一次,苏念雪看着前方那个高大挺拔、总是如同磐石般为她挡住风雨、指明方向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踏实而温暖的力量,仿佛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底气。

家庭的阴影或许依旧存在,工作中的明枪暗箭也不会从此消失。但此刻,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奋战。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她久违地没有立刻入睡。窗外,月色如水,透过冰冷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洒下一片清辉。

她想起他递过来的那几颗用玻璃纸包着的水果糖,甜得灼人;想起他默不作声放在她桌角的浓茶,驱散了熬夜的疲惫;想起他及时递来的、那叠沉甸甸的证明文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还有今天夜里,那两个热乎乎的、带着碱味的馒头,和他那句生硬却无比坚实的话……

点点滴滴,细微寻常,却又重若千钧,汇聚成一股汹涌而温暖的暗流,在她心间澎湃流淌,冲刷着所有的寒意和不安。

这种感觉,陌生而悸动,带着一丝令人心慌的甜意和不确定,让她下意识地想靠近,又害怕逾越界限。她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有些界限正在模糊。

但眼下,她还有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要做。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将那些纷乱而滚烫的思绪强行压下。

光学编码器的方案,必须成功。这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前途和理想,更关乎……不能辜负那份沉甸甸的、无声却磅礴的支持与信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