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尘渊有乔 > 第十一章:工作交集

尘渊有乔 第十一章:工作交集

作者:曹海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54: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创想未来“深蓝矩阵”项目作战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巨大的拼接屏幕上,量子云模型的光粒子流在某个临界参数下疯狂闪烁、坍缩,如同濒临爆发的微型星云,发出一种近乎超声波的高频嗡鸣,刺痛着每个人的耳膜。

南乔站在主控台前,指尖在触控板上飞速滑动,调取着后台瀑布般倾泻的数据流。屏幕上冰冷的蓝色代码映在她眼底,跳跃着令人不安的光芒。已经是连续第三周的高强度加班,团队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被榨干后的灰败。

“南姐……”技术助理小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平板递过来,“霍氏量子前沿实验室……刚发来第三轮测试反馈报告。”

南乔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冰凉的触感沿着神经末梢蔓延。报告措辞严谨得像法律条文,每一个标红的“延迟率超标”、“视觉连贯性断裂”、“意识扰动响应阈值偏差”都像一记精准的重锤,砸在项目最脆弱的神经上。末尾附着一份简洁到冷酷的附件清单——要求48小时内提交完整的底层算法架构说明、实时渲染引擎技术白皮书,以及针对上述问题的详细优化路径方案。

落款处,是一个清晰、冷硬的电子签名:霍尘渊。

这三个字像冰锥刺入南乔灼热的胸腔。她甚至能想象出他签署这份文件时,那双毫无波澜的眼睛,如同在设置一台精密仪器的安全阈值。

“李工!”她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模型卡顿的根本原因!定位了没有?!”

李工猛地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南姐!问题不在算法!是实时渲染引擎的并行处理架构瓶颈!现有GPU集群的算力,根本扛不住意识扰动信号的高频冲击!这是硬件极限!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能拿到霍氏实验室内部测试的‘量子并行加速协处理器’原型机的底层驱动接口!”李工几乎吼出来,“但那东西是他们的核心机密!不可能给我们!”

死循环。霍尘渊要求解决硬件瓶颈导致的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却握在他自己手里。

南乔将平板重重拍在控制台上。“按条款执行!优化算法!压缩需求!”她的目光扫过团队,“今晚十点前,我要看到模型在限定算力下跑通极限帧率!做不到,所有人加班到通宵!”

命令像冰雹砸下。作战室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密集声响,如同暴雨敲打铁皮屋顶。

霍氏集团总部大厦顶层。量子前沿资本专属会议室。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臭氧、精密仪器散热和顶级雪松香氛的冰冷洁净感。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钢铁森林的轮廓在铅灰色天空下显得格外冷硬。

南乔坐在会议桌一侧。炭灰色西装套裙,白色丝绒衬衫,领口系着一丝不苟的温莎结。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迎接着那道穿透黑暗、如同实质般落在她脸上的目光。

霍尘渊坐在对面。纯黑色定制西装,白衬衫,没有任何花纹的黑色领带。双手随意交叠放在桌上,指骨修长,指甲修剪得如同精密仪器部件。他面前只有一杯清水,水面平静无波。

“开始吧。”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没有任何起伏,如同AI合成的指令。

南乔打开笔记本电脑。投影屏幕上瞬间切换出复杂的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热力图。“霍总,关于第三轮测试反馈中的核心体验问题,我方确认其根源在于实时渲染引擎的并行处理架构遭遇物理算力瓶颈。”

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意识扰动信号处理核心”模块上。“当传感器捕捉到高频、非线性意识波动信号时,现有GPU集群的资源调度算法无法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算力资源的动态重分配,导致关键量子态渲染帧序列丢失或延迟。”

她的语速平稳,逻辑严密。激光笔的红点如同手术刀,在复杂的图表上游走。

霍尘渊的目光随着红点移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有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收缩,如同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关键帧。

“针对此瓶颈,”南乔切换屏幕,“我方团队已在算法层面进行了极限优化,包括引入异步处理管道、优化内存访问模式等。预计可将现有延迟降低约15.7%。”

“15.7%。”霍尘渊重复了一遍。只是客观的复述。

“是的。这已是现有硬件架构下的理论极限值。”南乔的激光笔红点猛地指向架构图最上方一个被特意标注为灰色、标注着“量子并行加速协处理器(Q-PAC)接口预留”的虚线框!“若想彻底解决体验问题,必须引入贵实验室内部研发的Q-PAC原型机!根据我方技术团队对Q-PAC已公开的有限技术白皮书及性能参数推演,其特有的量子指令集架构和超低延迟内存池,可完美匹配‘深蓝矩阵’对意识扰动信号的实时响应需求!理论延迟降低幅度可达90%以上!”

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只剩下中央空调系统极其微弱的送风声。

霍尘渊的目光从屏幕移开,落在南乔脸上。那目光带上了一种极其细微的、如同评估精密仪器应力极限般的审视。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极其轻微地敲击了一下,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嗒”声。

“推演依据?”

南乔迅速切换屏幕,展示出复杂的数据对比图表和数学推演模型。“依据一:Q-PAC公布的量子门操作延迟参数,低于现有GPU通用计算单元三个数量级;依据二……”

霍尘渊安静地听着。身体微微前倾了极其微小的幅度。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屏幕,直接审视那些公式和数据的底层逻辑。

南乔汇报完毕。后背的衬衫已被冷汗微微浸湿。

几秒钟的沉默。

霍尘渊开口:“算法优化方案,逻辑闭环,数据支撑不足。极限延迟降低15.7%的结论,基于理想化负载模型,未考虑实际环境噪声干扰及传感器信号漂移。结论可信度存疑。”

南乔的心猛地一沉。

“Q-PAC接口提案,”他继续道,语气依旧平稳,“技术推演具备前瞻性,关联性论证充分。”他抬起眼,目光再次落在南乔脸上,“但,可行性评估缺失关键环节。”

他身体微微后靠:“Q-PAC驱动层接口属于霍氏量子前沿实验室A级核心机密。调用权限需经过三级安全审查及董事会专项决议。流程周期不低于45天。”他平静地抛出一个冰冷的数字,“‘深蓝矩阵’首演日期,无法等待。”

南乔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他明明知道项目等不起!

就在她几乎要控制不住情绪时——

霍尘渊的指尖在桌面上又轻轻敲击了一下。

“替代方案。”他的声音毫无预兆地响起,依旧冰冷,却像在混沌中投下了一颗坐标石,“现有架构下,意识扰动信号采集端存在冗余噪声。传感器原始数据流未经有效滤波和特征提取,直接冲击渲染引擎,是造成资源调度混乱的次要但关键干扰源。”

他微微抬起手,修长的手指在空中极其简洁地划了一个符号——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带通滤波”示意图。

“优化前端信号预处理算法,”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南乔骤然睁大的眼睛上,“建立基于观众生理基线的个性化噪声模型。在信号进入核心渲染引擎前,剥离无效扰动,聚焦有效变量。”

他顿了顿:“可有效降低引擎瞬时负载峰值,缓解卡顿。理论延迟改善幅度,预计在现有优化基础上,再提升8%-12%。”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只剩下空调送风的微弱嗡鸣。

南乔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前端信号预处理!个性化噪声模型!这思路完全跳出了团队死磕后端算力的思维定式!而且……完全可行!

她猛地看向霍尘渊!眼神里充满了震惊、难以置信、以及一种被绝对专业能力碾压后、不由自主升起的敬畏?

霍尘渊已经收回了目光,重新垂下眼帘,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建议只是随口提及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技术参数调整。他端起水杯,极其平稳地喝了一口。

“方案修订版,”他放下水杯,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冰冷指令模式,“72小时。包含信号预处理优化细节及预期效果量化分析。”

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腕表:“我还有下一个会议。”他站起身,动作利落。“秦总监,南总监,”他微微颔首,“后续事宜,邮件沟通。”

说完,他转身离开。身影很快消失在会议室厚重的自动门外。只留下空气中那股淡淡的、冰冷的雪松余韵。

南乔僵在原地。手心里全是冷汗。刚才那一刻……霍尘渊那精准到可怕的技术洞察力,那举重若轻的解决方案……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薇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看到了吗?这就是霍尘渊。永远用最冰冷的方式,给出最致命的答案。”她看向南乔,眼神意味深长,“压力很大,对吧?但跟着这种人……能学到的东西,也是顶级的。”

南乔缓缓低下头,看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个被霍尘渊随手划出的、代表“带通滤波”的简单符号。

那个符号,此刻在她眼中,却如同一个被强行凿开的、通往新世界的裂缝。裂缝那头,是冰冷刺骨的寒风,却也闪烁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名为“极致”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