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65章 孔明开辟新市场

野心家诸葛亮 第65章 孔明开辟新市场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见到隆中位置处于周围几个村庄的中心,经常有人挑着担子来隆中卖些小货。这个现象,使得诸葛亮有个启发,居然隆中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中间地带,那么我何不在隆中大村里开出一快平地来做摆卖东西的集市之地。地是他诸葛亮的,权力也是归诸葛亮管的,这儿成了圩,他诸葛亮就派人征收地摊费,征收税金。所得的银钱就归他诸葛亮所有的了。这样他诸葛亮每年就有很多的收入了。

那块地就是他里正应该居住的那条街。现在主要把那条街的旧房子清除掉,打扫干净,划出行业摊位就成了墟集用地了。

诸葛亮想好了就办。

诸葛亮就派马甲长带十几个人去各个村子宣传讲,隆中要立墟集,农历的逢五逢十的那一天就是墟集日,风雨不改。欢迎各地人氏到隆中来做买卖。但是,到了规定的圩日,仍然没有人外地人来赶集。

诸葛亮想,外地人怎么没有响应的呢?是不是派出去宣传的人,白领差费,没有把诸葛亮的话讲给民众听得呢?

诸葛亮找来马甲长问。诸葛亮说:“甲长,我派你带人出去宣讲隆中设圩,你去了二十多天,花了我不少的钱,三个圩日也过去了,怎么不见外地人来赶集?你是不是弄虚作假骗我?”

马甲长说:“小人岂敢骗大人。”

接着马甲长说,他们都按照里正吩咐的话,到邻近的村子里宣讲了几天。但是,来听宣讲的人都讲,隆中刚刚设圩,去了怕不成墟,他们挑东西或者赶马驼去了,卖不出货物,反而没有钱吃午饭,肚饿了,无力返回家。

诸葛亮才知道,外地人就是担心这儿初设圩,不热闹,有货卖不出去,白跑一趟,不值得。那么该怎么做,才引得商人来这儿做买卖的呢?他思考了一会儿,就想到人想捉到麻雀来泡酒的时候,往往把谷子撒到地上,引诱麻雀飞下来,然后用网罩去抓麻雀。现在,外地商人就好像非常狡猾的麻雀,你不给他们一点甜头尝,他们是不会跑到隆重来的。

诸葛亮决定给外地干来这儿做买卖的人,提供方便。

诸葛亮给来赶集的外地人的优惠措施是;

隆中圩集创办人为了方便做买卖的人,决定做到如下的承诺;不论是谁人,凡是来赶集者,每人每次免费供应一碗粥;凡是挑着一担子的货来到隆中卖的人,东道主就免费送给一人二大碗粥吃;凡是赶马驮来一驮货来卖的,免费提供一马一袋马草料。

诸葛亮又派马甲长带人出去宣传。这次出去的要带锣鼓去敲,做得热闹一点,就像演戏一样,汲引更多的人来围观。最后诸葛亮对马甲长说:“马甲长,以后隆中设圩成功了,你们几位家长就是收税员。那么你们每个月就有银子进腰包的了。”

马甲长听到里正大人这样讲了,他心里很高兴,当时他就表态,这次一定把事情办好,没有人来隆中赶墟集的,他就愿意辞职不当甲长。果然马甲长去宣传就有了效果。

周围的人们一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觉得很新鲜,就在头一个墟集赶去看一下热闹,看一看那个诸葛亮是不是真的送吃送马草的。

墟集人一来到了,果然看到诸葛亮真的派人在街头煮了几大锅的粥,人们刚刚走进街口,就领到一碗热腾腾的白米粥;凡是挑着一担子来卖东西的人就能领到两碗粥。牵马来的,就先领到一袋马草。人们觉得隆中的新里正果然是说到做到。

能领到一大碗的粥来吃。这样对于走远路而来的人,又免去怕卖货不去没有钱吃中午餐的人的担忧。而牵马驮货来的人又不必担心找不到草来为喂马的了。如果货物卖出去了,有白赚他一碗粥或者是一袋马草。去隆中赶集,比去其他墟集好得多。

来赶过墟的人回去就宣传去隆中做买卖的好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得很远,以后的墟集就越来越人多了。诸葛亮开支的米和草料费就越大了。

诸葛亮设圩的事情传到了诸葛玄的耳朵里去了,他害怕诸葛亮傻到把家产赔个精光。于是他急忙从荆州城赶来隆中。

诸葛玄来到隆中,正赶上那日是墟集,他在街上游走一趟,看到的情况果然像传说的一样。他估计一下,当天的税收抵不上开支,明明是亏本的生意,他不由心疼了起来。

晚上,诸葛玄就叫诸葛亮马上取消创办墟集的这个做法,要不然就花掉不少的银子的了。以将长期下去可要败光隆中这份家产的了。

诸葛亮告诉叔叔讲,我这样做,就像渔夫向河里撒康,先引来鱼虾争吃细米糠。然后撤网将它们一网打尽。开头渔夫撒康的时候,好像是亏本的。但是等到有众多的鱼虾集中在一处河段游来游去的时候,渔夫就很容易的捕捞鱼虾了。日下,我白送商人吃的东西,乍看就像吃亏了,但是,等到墟集一兴隆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商人来这儿做买卖,日能到赚千金万银的时候,我就中断免费送吃送马草,他们也会主动来赶集的。因为这儿已经是他们很容易赚到金银钱的。就像鱼虾在一处吃惯了东西,它们总是依依不舍来老地方寻食。想驱赶走它们也不行。

到了隆中成了一个闻名的大墟集的时候,我诸葛亮就是坐着白收银子的了。而这个墟集的所有权就是诸葛家氏,可以世代相传下去的呢。我就是为子孙后代创办一分家产的。

诸葛玄问道:“这儿有了这么好的收入,孔明你还想出去做官?”

诸葛亮说:“这儿就是日进万斗金,我也不愿呆这儿一辈子。我一定要出去当官才行!”

诸葛玄一听,觉得诸葛亮这样做可是一条生财的好门路的呀。这条生财的门路还能传给子孙来继承的。看来这个侄子这么年轻就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来办,将来孔明他可是有治国安邦的人才呀。可惜老天爷对他很不公平,偏偏让他左腿瘸了,将来他是很难上国观光的。要是他是个四肢健全人的话,他就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人才呀。不过现在来看,他诸葛玄买下来隆中的这份家产给孔明是对的了。

就说诸葛亮在隆中得当了管理人事的历练,才为他后来在荆州为刘备管好政务,筹到很多的军粮。也就是因他会管地方的政务,后来刘备才提他上来当丞相管理蜀汉一国的军政大权。

诸葛亮去了隆中之后,诸葛玄又想到他还需要做的另一件事。

后人有诗云;

诸葛宜文治,

治武逊于人。

丞相文治蜀,

民富国有盈。

武侯师伐魏,

劳兵空无名。

金没足赤金,

人无双料人,-- by:da50s2x|55519|11575842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