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64章 人口速增的措施

野心家诸葛亮 第64章 人口速增的措施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来隆中住下来后,很想马上使人口增加起来。人口多了,地区的人头税才能收得多。而且人多了,,种田也多起来,那样,他当里正才能从征粮和人头税中,得到的提成才能增加。

君侯想增加人口的,就要带军队去攻打别人的城市,掠夺、抢夺妇女儿童,带回自己的领域,让他们变成自己的子民,或者叫妇女多生孩子。

但是,他诸葛亮只是一个国中最小小的官员,他没有军队,不能采取带军队去掠夺别地老百姓的。那么怎么办?唯一就是何如用一个办法汲引别地的农民带家小跑到这儿来种田。一想到这儿,诸葛亮眼睛一亮。

他想,我家拥有权卧龙岗和虎跃岭还有很多的荒地可以开垦出来种庄稼的。何不出榜招别地农民来这儿种这些荒地呢?

诸葛亮先以土地之主人写出布告,通告上写道,凡是在卧龙岗上开出水田来种水稻者,可免收两年的地租;土地之主为了开发荒山荒地,特邀外地的乡亲们来参与;凡是在虎跃岭开出地来种玉米和薯类者,免收地租三年。免收期过后才收地租和田租。

诸葛亮虽然年少,但是他懂得,荒地一开荒出来,经过三年的耕植,土地就被太阳晒熟了,成了肥田肥地,产量增高了。到那时,他一收回来,就是稳产的田地了。他给穷人帮他弄晒田地。又能招来很多的农民。真是一许多得的措施的呀。

通告一贴出去,就有人上门来咨询,问诸葛亮本地的农民能开荒吗?

诸葛亮说,通告讲得清楚了,我这些地只能给外来没有田地的逃荒者租种的。你们已经有了一些田地,不要再想租我的田地了。

村民马上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很快就有外乡的穷苦农民跑了来找诸葛亮,问诸葛亮讲话算数吗?

诸葛亮讲他讲话是算数的。不信的话,他就立即当场写给契约的。

但是前来咨询的外的人,还是问说:“东家,你包住包吃吗?”

诸葛亮说:“哦,包住。我马上给你们划一处宅地给你们盖房子。”

外地人说:“没有包吃,我们怎么住得下来?”

诸葛亮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说?”

外来人说:“我们初来乍到,两手空空,一时种不出粮食来吃,东家你不包吃,我们不就饿死的吗?”

诸葛亮马上懂得他没有考虑周全,没有想到怎样解决外来人何如度过刚来的那段时间。于是他说:“我可以先借给你们一些粮食和银子解决困难。等到以后有了收成,你们再还给我东家。”

外来人立刻说:“东家这样善待我们,我们就去叫别的人来。”

外来人怕诸葛亮讲话不算数,于是要求诸葛亮当场写契约给他们。

诸葛亮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然而,诸葛亮马上想到了,他如果给了外来人借了一些银子的话,他们也许拿了银子就跑到别地方去,那他就是白丢了银子的了。不能一下子给他们很多的粮食和银子,只能一天给他们一天的口粮。先给他们少许的银子去买农具,到了播种的时候,再借给他们买种子的银子。这样就能圈住他们的了。

诸葛亮出田出地招人去开荒闲地的事,一传十,十转百的传开了,传得很远很远。于是就有没有田地种的穷人纷纷跑来找诸葛亮,报名参与开荒。

先来报名的人就去占卧龙岗的地来造梯田,因为有一条山溪水经卧龙岗流过,流到外边去。主要想种田的人先那儿垒成一块块的梯田,再在山溪的上流做拦截一下,就能将溪水引来绕岗流的的了,灌溉得梯田得了。以前蒯家不会这样做,才让岗上的地荒着。种田有水灌溉就是旱涝保收的。于是农夫门就抢着去开荒那个地方。开荒出来的田以后还能优先租田地来种。

后来者只能安排他们去虎跃岭开荒了。

那个虎跃岭的地是无水可灌溉的。只能开出种旱地作物。虽然虎跃岭的荒地开出来是不能种水稻,但是开荒出来是能种玉米红薯芋头这些旱庄稼的呀。这些东西也能填得饿肚子的呀,同时还能白种三年庄稼。这对于因犯了罪而逃来此的躲藏的人无疑就是一条生路的呀。另有一些因天灾而流浪带儿女来讨吃的人,也有了一两块坡地种庄稼,一家人不饿死,也是活命安身的出路的呀。逃难来的外地人,他们是求祈找到地来种,先有一口粮来填肚子不被饿死。于是就有人去虎跃岭那儿砍树烧草开荒起来了。

有两个男子汉跑来报名要开荒地来种。那时马甲长正好来找诸葛亮汇报新来农户的情况。马甲长悄悄的拉诸葛亮到内间房子,告诉诸葛亮不能要留下这两个人。

诸葛亮问甲长说:“为什么讲这样的话?”

甲长说:“这两人看来不是好人。”

诸葛亮又问甲长说:“怎么讲他们不是好人的呢?”

甲长说:“一般来说,清白的人,都是带有家人来一起来的,可是这两个人,就是单身来的,而且他们又是结伴而来,我猜可能就是犯了罪,逃命来的。”

诸葛亮觉得马甲长讲的有几分道理,但是,他觉得他如果拒收前来开荒的人,那么以后就没有人来了。人家犯罪关他里正什么事。收留此类人,以后他们才更死心塌地的住在这儿呢。于是诸葛亮对里正说:“你没有凭据,不要乱说别人的坏话。也许人家在老家,亲戚已经死光了,才结伴而来的。人家活不下去了,才投奔我这儿来,我不留下他们,就是见死不救。你没事就走开。”

诸葛亮就留下这两个单身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隆中就猛增了一百多户人家,人丁增加了三四百口。新来的人丁,诸葛亮没有马上上报县长,而是自己先征收一年的人头税。

三年过后,诸葛亮把逃荒者开荒出来的田地,全部收回来。诸葛亮一下子又增加了很多的肥田肥地。每年又多收了许多的租粮。而那些开荒者有非常的感激诸葛亮给了他们天地种,于是他们更加尊重诸葛亮这个里正了。

后人有诗云;

隆中曾是瘟疫场,

人丁十有八死光。

孔明出招人来住,

开垦荒地种出粮。-- by:da50s2x|55519|11575841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