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58章 .孔明隆中选择宅居

野心家诸葛亮 第58章 .孔明隆中选择宅居

作者:高岭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7:32: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玄想叫诸葛亮去做的那件事,就是让诸葛亮到隆中去管理那个村庄。(本章由77nt.Com更新)因为隆中的那个村庄已经从蒯家买下来了,不能再让蒯家去管收地租了。要是诸葛亮不提出来找事做的话,诸葛玄也许想不到这件事来的,因为他在买那个村庄时,曾经讲过,可以让蒯家继续管下去,直到他老了辞官了再去管理它。现在诸葛亮正闲在家,何不让诸葛亮去打理几年,也收到不少的银子的呀。

隆中距离荆州远了一点,诸葛亮是不想去那儿住的。于是,他就说:“叔叔,是不是我找个人代我去那儿看刮?”

叔叔说:“还是你去!你别认为是到山里住没有意思,其实你到那儿可以学到如何管人管事的知识,也就是学习治理地方的方法。你如果学会了治理一个地方的方法手段,对你的将来是有好处的。”

诸葛亮说他到了那儿还不是呆在等收租的吗?

诸葛玄讲,不是那么的简单呀。那儿有几百亩田地,又有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丁。一个人去那里做管理,可要想如何做了,那些佃农劳动才舍得卖力种田,他们落力种田地了,地主才能收到地租粮多的。平时还要处理好那些人之间的纠纷。只有学会管理好一个小地方,积累到了一些经验,将来万一让你去管一个大的地区,你才有能力管得好的。

诸葛亮见到叔叔这样讲了,他不想去也得去。再说家里只有他一晚辈人无事呆在叔叔婶婶身边,他也觉得没好意思的。那么他就先到隆中管理几年,积累一些钱财,等到自己去读书院时,也有银子花了,不必跟叔叔要学费生活费了。

其实,诸葛玄心里得先有个打算。那就是他先为诸葛亮设想,万一五年之后,庞德公帮不了诸葛亮进书院去读书的话,他就得为诸葛亮准备下一份财产够吃一辈子。所以诸葛玄就用他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银子在隆中那个地区买下了许多的田地,让诸葛亮在5年里学经营管理那份家业。

于此同时,诸葛玄也得为诸葛均留一后路,那就是预防诸葛均毕业出来找不到事做时,还有一份财产供他吃用。因此诸葛玄就顺便在交隆中那份财产时,也讲诸葛均也有一半。(本章由就爱看书网92Ks.Com更新)

隆中地区的田地大部分都是诸葛氏拥有,按照皇律来说,一个地区的富人应该当任这个地区的长官。再说隆中的里正(相当后来的乡长)一职,诸葛玄也跟刘表要来了委任书。诸葛亮去隆中就自然是当里正的地方官员了。

诸葛亮来到隆中的大村子里,村民早已列队在村中央欢迎新里正的到来。诸葛亮表示感谢之后,就开始巡看该是里正居住的地方。原来蒯公在这儿当里正居住的那条街的茅房,都已经腐朽不堪,不能住的人了。诸葛亮只好打算拆掉,另盖一排新的茅房。多亏上峰拨给新里正一些银子来维修住房。

在那是里正虽然是社会里最小的官员,但是还是得到地方君侯的重视。因为君侯需要利用里正们帮他们征收军粮马草,收缴人头税等等。于是新里正一到位,上峰总是拨给建房费用。

在那时期,只有县官以上的官员才能居住在砖瓦房,其余的民众一律在茅房。因为那是烧砖瓦的师傅很少,建材很缺乏,所以民众不能享受居住砖瓦房。

诸葛亮为了节省开支,不想雇人来干活。于是,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来:以料换工。他就对前来欢迎他的村民讲,本里正需要拆掉这条街的旧房子,你们来帮忙一下。不论谁人来参加都行,谁拆下的木柱茅草就给谁拿回去用。

村民听了非常高兴,他们为了捞到更多的木柱和茅草,就回去叫来了家里人,人多才争到更多的材料。这些才来料,有的还可以用的。

诸葛亮站在那儿看村民拆房子,只听到街道的前后的木匠铺,打铁铺传来干活的声响。除此以外,是不是还有狗的相咬声,还有猪正吃的相咬声。此时正值收割季节,四面八方都有打麦声。诸葛亮不由皱起眉头,他想,我住这儿,成天都这样的嘈杂,我怎能看下书的呢?看不了书,将来我怎么去做官的呢?这个里正小官,我是不能当他一辈子的。我要读书!我要出去做大官!不行!我不能住在这儿。我要挑选一个清静的地方来建房子才行。

诸葛亮告诉村民好好干活,快点拆房子之后,他就独自溜出去看风景,选择一处合他的心意的地方来建房子居住。

诸葛亮走出村子三里远,他突然看到一条流着清浙的水小溪,溪边长着很好看的花草,溪的西北面是向上斜,坡度不高。坡再向上延伸就是一座小山。

诸葛亮趟过小溪,走上小坡,他站在坡上,向下一望,坡下的风景尽收眼底。诸葛眼睛一亮,哦,这处风景很优美的呀,如果在这儿盖房子来居住,那是多么的清静呀,而且房子又是坐西北朝东南,冬暖夏凉。又居高临下,坡下一有什么动静,他居住坡上就能马上看得见。在这儿盖茅房太理想了。虽然坡上长着荆棘,但是一砍掉了,就是一处依山旁水的好宅地。而看下来的荆棘又用来做篱笆,将几间茅房围起来,门前支架一座木桥。这样设计,今后一有生人来访,屋里的人就能早早的看得见了。

诸葛亮就算依山而住,所以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前两次就是远看到刘备走来了,他就走去屋后的山坡躲起来,或留书童,或留诸葛均在家应付会见刘备。这是后话先说。

诸葛亮等到村民拆了街上的旧房子,他就叫他们去溪边的坡地砍荆棘。看完荆棘后,诸葛亮就请工匠来盖茅房。搭一座木桥架过小溪。

诸葛亮盖的茅房是品字形,左右各是一排小间茅房,专供住仆人书童住宿,以及储藏粮食、养猪养鸡等等之用。中间是一大栋茅房,这栋茅房分有五间房子,是诸葛亮几兄弟和姐姐住的房子。

诸葛玄抽空下来看诸葛亮何如整治处理房子的事。他一见诸葛亮不住在村子里正中央的龙脉,而是跑到村外偏僻的山腰盖房子,他对诸葛亮说:“你是隆中的里正的,你因该住在村里龙脉的那条街,这样你做里正才有威信,才有威严。而你却跑到这个角落住下来,你在老百姓面前还有什么威信?还有什么威严?”

诸葛亮说:“叔叔,请你听孔明讲几句话。孔明不住在村里的龙脉,今后做人正直自有威信,做事公道者自有威严。”

诸葛玄觉得孔明的话有道理,他沉默片刻又说:“为什么热闹的地方你不住,偏偏跑来偏僻山脚下住的呢?你马上给我回村里龙脉街去!”

诸葛亮说:“这儿里村里不远,我就是住在这儿!村里那条街太喧闹了,我看书不下去。”

诸葛玄说:“你躲在这儿看书,怎样当好里正呢?里正这个职位有很多油水,为官府征收公粮,收缴税金,都有提留,每年收到很多的银子,很多人相当都争得头破也争不到的呢。你要是当得好,一世就不愁没吃没穿的了。”

诸葛亮说:“里正这个小村官,我当不当都可以。叫我一辈子当里正,我可不干!”

诸葛玄问道:“那你想干什么?”

诸葛亮说:“五年后,我就去读书院。以后我就要出去当大官员!所以现在我就要潜心读书。再说,这地方依山旁水,风水很好,住在这儿,将来我们诸葛家就能出很多名人。”

诸葛玄问说:“这儿风水好?谁教你看风水?”

诸葛亮说:“我的干爹教我看风水。叔叔不信我的话,那就去请别的地理先生来看一下吧。”

诸葛玄一听是一清道士叫孔明学会了看风水,他再不多言多语了。因为一清道士给他的赠言很准。诸葛玄只好任由诸葛亮在这儿盖房子。不过,他又讲,这样长长的一条街闲着太可惜了。因为诸葛玄一来到隆中村,就打听到,诸葛亮曾经对村民讲,这条街打扫干净以后,就供大众在这儿娱乐休闲。

诸葛亮说:“那条街是暂时闲的,以后再想办法用它。”

茅房建好后,诸葛亮就给住房起个名字叫;诸葛茅庐。就是有了这个名字,史书上才有三顾茅庐的事记载。

后人有诗云;

茅庐建在小溪边,

孔明爱静不爱喧。

清静读书领会快,

渊博成名传万年。

又一首诗云;

孔明在隆中,

实是地主翁。

先练治乡术,

后管蜀鼎钟。-- by:da50s2x|55519|11575835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