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官场潜规则 > 第三十章 年龄阴影

官场潜规则 第三十章 年龄阴影

作者:乡下小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2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权力投资也与其他投资一样,不能空口套白话,而是要有付出,要有资本的。只是权力投资与其他投资有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权力投资不一定只能是资金,也不一定只能是自己口袋里的资金。方丽红付出的资本就是自己年轻漂亮的身子,而董昕付出的资本却是手上的权力,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及所属经济实体的经济资源。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慎重。权力投资也与其他投资一样,是存在风险的。在官场上,往往有很多人付出了很多,但不一定能得到回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挑水没有找对码头,拜菩萨进错了庙宇。但作为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董昕与方丽红,肯定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付出没有代价,方丽红面临的是家庭的耻辱,董昕则是纪律的追究与人心的向背。

对于权力投资所包含的深奥学问,毫无疑问,董昕已把握得炉火纯青,艺臻化境。他在关键时刻被局党组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董昕知道,他的机会来了。刚刚上任时,董昕就着力烧了几把火,把中心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同时,就是牺牲自己所有的时间与精力,用单位的资金为局领导搞全方位“精细化”服务。

闲话少说,话归正传。却说赵一局长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似的,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地喝了一口,缓和了一下语气,然后接着说道:“董主任,目前我们局机关行政处室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效果还不错。但各直属事业单位及所属经济实体有些滞后,还没有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你想对职工食堂实施绩效考核,这个思路很好。先将方案放在这里,我看一下再说。”

江南正气管理局,是国家设在江南地区,代表国家管理江南地区正气执法工作,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行政执法机关。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内部,习惯上称承担正气执法工作的处室为行政处室,其工作人员一般为公务员编制;称承担后勤保障服务、技术服务的后勤技术部门为直属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一般为事业编制。

另外,为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江南正气管理局也如其他行政机关一样,成立了几家企业性质的公司企业,其主要业务为正气执法工作滋生的第三产业业务,除主要负责人外,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聘用制合同工。这些公司对外是独立法人,独立开展经营业务。在内实质上受江南正气管理局控制,所有工作都受江南局党组控制,江南正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南正气咨询服务公司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个机关,设置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和聘用人员,虽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背景,但其中最根本原因是就业需要。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一个单位,对于招聘工作,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如公务员考试就制订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从发布信息,到笔试面试,到最后正式录用,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具体的规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正因如此,所以公务员考试成了“国考”,成了“第一考”,也成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但不管怎么规范,怎么严格,怎么严谨,其中还是有很多微妙的工作可做。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笔试考本事,面试考父母。这些流行于招聘领域的俗语套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老百姓来说,考试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管理越规范,门槛越高,对那些没有关系的人来说越有利。就如国家公务员考试,你必须参加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考试,然后你的成绩必须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前几名,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阶段。这样一来,通过全国范围竞争过来,有关系可找有工作可做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而一些地方上或单位上的招聘考试,相对而言其中的关系就微妙多了。现在老百姓中流传的什么“萝卜招聘”,就是对这种现象最真实的写照。就是常以公正自居的赵一局长也曾不得不这样,在主持江南正气管理局工作后,以这种方式解决了江南局几十个干部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这一点,是赵一局长最值得自豪的地方,不但赢得了这五十多位干部职工家属的感恩戴德,也得到了大部分江南局干部职工的肯定。

赵一局长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以前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却从没有为江南局干部职工家属考虑子女就业问题。但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却全部在税务局、海关、国土局、房产局等机关单位工作,虽说全部为事业编制人员。而江南正气管理局那些年招录进来的事业编制人员,虽说是通过“正规途径”进行招录的,并且经过了层层公正的严谨的考试程序,但江南局的干部职工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那些新进人员背后都有“一棵大树”,他们的父母或叔伯或姨父什么的,不是这个厅的副厅长,就是那个局的什么局长。

记得有一位伟人好象说过,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种招聘工作中“我给你安排一个,你给我安排一个”的权权交易行为,不但赵一局长知道,就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明白。只有那些当局者却天真认为,他们的这种“公开的秘密”没有人知道。他们还在各种场信誓旦旦,脸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我是廉洁的,我没有违反规定,我的子女都是凭本事找的工作,我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安排自己的子女亲属在本单位工作。”

赵一局长的思绪有些混乱,脑海里怎么也静不下来。自己负责江南正气管理全面工作后,确实为江南局干部职工打了一些政策的擦边球。但自己却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的家属子女亲朋好友谋取任何私利。自己紧紧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解决任何干部职工子弟都可以,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能与江南正气管理局沾一点点边。从这一点上来说,不管对本单位与上级组织,还是对江南局的干部职工,自己都是问心无愧的。

但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还远在几千公里之外打工,赵一局长感觉到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了。父母的心都是肉长得的,天下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天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工作生活安逸些?!自己的老婆为此事,还曾与自己急过几次。这么多年来,自己为了自己的原则,确实为老婆孩子想得少了点。但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自己从政的第一天,就面向组织的旗帜默默立下的誓言。现在临近退休只二年多年了,绝对不能为了一时的心软而忘记自己几十年来严格奉守的誓言。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的眼睛有点湿润了。他摘下老花眼轻轻地放在办公桌上,到办公室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个脸,接着用手拢了一下头上不多的头发,然后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座机给孩子打了一个电话。在与孩子一番简单的问好后,赵一局长紊乱的心终于慢慢平静下来。但他还是没有开始审阅董昕留下来的《职工食堂绩效考核方案》,而是把思路又回到江南局一些敏感性问题上来。

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赵一局长非常清楚地记得,他担任局党组书记这几年,经他亲手提拔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大几十人。虽说施恩不图报,他也没有只望他们感激自己。但受恩不相忘,不管怎么样,一个人感恩的心还是应该常存的。但是,近段时间来赵一局长从各种途径敏感地发现,那些被他提拔起来的干部,虽说懂得感恩的还是不少,但不知道感恩的却也大有人在,提拔前与提拔后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随着自己退休年龄的到来越来越明显。

当赵一局长听人说江南正气管理局有这样一部分人存在后,他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暗暗地观察着大家,特别是那些经他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尽管大家在他面前还是如前一样对他恭恭敬敬,但赵一局长内心却有些别扭,总感觉这些人是当着他一套,背着他又是另一套。后来,赵一局长还听说了另外一件更加让他不能容忍的事,那就是有人居然在一起议论分析,二年后他赵一局长下位后哪个接班的问题。

赵一局长听到这些话题时,内心是非常气愤的,简直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自己今年才五十七岁多,按规定最少还有二年多才到退休年龄。但现在有的人却等不及了,居然开始盯着自己的位置。还有那些处级干部,也忘记是哪个提拔他们的,为了各自的利益,居然也私下绞在一起,掺合在其中。赵一局长在气愤的同时,也感觉有些郁闷。

赵一局长早就听说过,有些退位的老局长、老书记们,下位后感觉到人走茶凉的,从前呼后拥到门前冷落,一时无法适应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做出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笑话。当时,他赵一局长感觉还有些不理解,认为他们这些领导没有正确权力观念,没有处理好手上的权力关系。但没有想到现在,他自己也将面临这种局面。难道自己也象那些老局长、老书记一样,也不能正视年龄带来的阴影问题?

(昨天的读者点击率,是本书上传来最低的一天。这不是读者的问题,是乡下人小道作品的质量问题。官场潜规则是一部纪实性写的都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只是因乡下小道能力问题,不能给予作品过多的渲染,也不能给读者留下精彩的悬念。但乡下小道一定努力,至少做到阅读了本书的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知道一些潜规则,在工作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