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小鱼跃农门 > 第9章 被逼离村

小鱼跃农门 第9章 被逼离村

作者:一树樱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17: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9章 被逼离村

小鱼进门给三爷见了礼,就愁眉苦脸坐在门槛上,手托着下巴,一气儿连着一气儿地打着唉欠。

杨三爷见她这般情景,当她还在为杨高成上门逼婚的事烦心,想想自己这个里长当得也糟心,一时不慎,跟着小鱼一起长叹了一声。

小鱼眨巴两下眼睛,对杨三爷说:“三爷爷,我烦我的,您怎么也跟着叹气啊。”

杨三爷手里拎着长杆的烟锅子,手里捏着烟丝闷不吭气地往烟锅里塞,小鱼机灵,忙凑上去拿了火石要帮他点火。

“唉……”看着这机灵又乖巧的孩子,杨三爷存了一肚子的话却也没办法对她说去。

这个家难当啊。他抹哒抹哒吸了一口烟,摇了摇头,该说的话总要说的,再可怜,那也是外头来的人,总不能为了这娘儿俩真就将太平山庄给得罪了。

没等三爷开口呢,唐小鱼就说:“三爷爷啊,今儿这事您怎么看?”

杨三爷怔了怔,将烟锅子在床沿上磕了磕,看着身材娇小的小鱼说:“这是大人的事儿,你个娃娃就别掺和了。”

“三爷爷,我打小在这村子里头长大,若没各家的大爷大娘照应,我这条命早就没了。”小鱼挨着杨三爷坐着,抱了他一条胳膊说,“我虽小,但道理也懂些。现今那个男的捏着咱村子里头的命脉。我瞧着他对我娘上心得很,不像是个会轻易放手的人。今儿虽然因为那契纸的事他退回去了,但难保他明天后日不再找上门来。可得想着稳妥法子应对才成。”

这种事你小伢子都能想得到,我还想不到?杨三爷憋着气,闷闷说了声,知道,你个小娃莫管。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杨三爷还是没提出让唐娘子母女离开阳明村的话来,小鱼多少也觉得感动。当下坐直了身子,对三爷说:“我跟我娘商议过了,这些年我们母女都靠着大家帮衬活命,没道理还要给你们添这些麻烦。我们娘儿俩收拾收拾,这两天就离了村子去。想来那杨高成见咱们走了,也不好撕了脸皮找乡亲的麻烦。”

杨三爷没想到小鱼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愣了半晌,将没抽几口的烟袋放到床边上,看着小鱼说:“丫头,这话可不敢乱说的,你们娘儿俩没钱没粮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这大寒天出去,哪有活路走?回去对你娘说,杨高成的事儿有三爷呢,咱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你们好好在清心观里待着,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小鱼没想到杨三爷竟然开口就是否决。知道他这是担心她们的生计,便说:“这事还真难两全,三爷爷您的好意我跟我娘都明白着,可是这关系着村里几百口子的活路,您一人也不能扛了全村人的意思。”

杨三爷抬手摸了摸唐小鱼的头,喉头滚了滚说:“我们小鱼子真的长大了。”

“当然,我们也惜命着呢,走也不是这样走,总得能活命才成。三爷爷,我今儿来,就是忝着脸跟你谈价钱的。”小鱼嘿嘿笑了两声说,“不要多少钱,您给拿个主张,我这儿呢列个单子,您瞧着能置办多少就帮我们置办多少吧。”

杨三爷听她说得轻松便当得很,胸口堵着的那团闷气也消下去不少,笑着拍她后脑勺说:“好啊你这个小丫头,到三爷这儿敲竹杠来了。”

小鱼嘿嘿地笑,整个人都快扒到三爷身上去了:“这不是仗着三爷爷疼我,我们走了,总也要能吃饱穿暖啊。三爷爷您的大恩小鱼记着呢,等以后我赚了钱,百倍千倍地报答您和村里人。”

“报答什么啊,”难得有个小丫头这么跟他撒娇,杨三爷脸上的褶子也舒展开来,“你们娘儿俩好好活着,等将来安定好了,有空回来瞅眼三爷就行了。谁能指望上你们!”

小鱼一边笑一边从怀里摸出一张破布,上面用炭条写了密密麻麻地一堆字。

杨三爷斗大的字只认得一箩筐,将破布又扔回给小鱼,让她念给自己听。

小鱼开的价码看着多,其实真不值什么钱。不过是些针头线脑,一些米面油盐加上几块最便宜的麻布。

“就这些?不过够你们吃用小半年的,吃完了咋整?”

“还有我请老魏叔打了一套锅灶,我拿不出钱,能不能请三爷先凑点帮我付了?等我赚了钱,一定还给您。”

“这能有几个钱?”杨三爷一拍手,“一套炉灶锅盆的,这钱我出了。不过你们真的就只要这些?”

听着炉灶的钱有人帮着出了,小鱼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够了够了。我娘帮人做绣活和我捡柴这些日子也略凑了几个钱,我们去县城里先找便宜的地方租一个月,等我开了小摊儿,赚了铜钱,一切就顺乎了。”

“你们要去县城?”这下杨三爷真惊了。

县城里没地,她们种什么吃什么?那儿不管是房子还是吃用都很贵,这娘儿俩身边又没个男人支应,要是受人欺负了可怎么办?

“不妥当不妥当。”

小鱼儿也不多说什么,跳下床规规矩矩给三爷行了礼说:“我这就去跟魏叔说说这锅灶的事儿,早一日打好了,我们早一日就出发。”

说完蹦蹦跶跶地跑了。

这边杨三爷找了村里几个长辈说了唐娘子要带着女儿避走的事儿。大家其实心里都有这想法,但人家自己主动提出来了,又觉得心里有愧,不用杨三爷说,这边几个长辈就说,要各家分摊,先把这娘儿俩半年的米粮给解决了。

这事儿传开来,各家的媳妇闺女跟唐娘子处得好的都十分舍不得,一拨拨来清心观看她,各自留了点小体己当别礼不提。

小鱼央了村里的一个长辈,他家里有子侄在县城住着的,先帮着小鱼物色了一个住处。

她手上没几个钱,自然不能去租那独门独院的房子,好在不管什么时代,群租房都是有市场的存在。最后小鱼相中了在城门根一处大院子,那里头住着十来户穷困人家,共用一个场院,男女各一间茅厕,院子里还有一口井。条件虽差些,但里头住的人家都算老实和睦,租金也便宜,小鱼就自己作了主,先交了五十文的订金,租了里头的一个单间儿。

唐娘子看小鱼里外奔波,忙得跟个轱辘似的,又是心疼又是难过。想着她们孤儿寡母的要去县城里讨生活,心底发虚,不觉动了要去投奔唐家的念头。

小鱼听出她的意思,连忙阻止:“娘啊,当年他们不要咱们,现在我们再去,不上赶着让人打脸吗?到时候他们要说咱们在外头活不下去了,死皮赖脸赖着他们家,一定又把咱们往外头扔一回。”

“那时候跟现在又不一样。”唐娘子劝她说,“那到底是你嫡亲的爷爷奶奶,那时候你痴傻着人家嫌弃你。现在你已经好了,他们断不会再嫌弃你的。”

“呸,他们当我是什么啊?一件玩意儿?他们看我生着病就扔掉,便没有半点亲情。再说了,他们能说你跟我爹是无媒苟合,便不会认回你这个媳妇。就算他们肯要我,我也不能离开娘。”

唐娘子眼圈一红,默默搂着小鱼儿。

“娘您别怕,咱有一双手,怎么着都不能饿死了。”

过了几天,魏老头把锅灶打好亲自送到观里,小鱼拿了点麦面,用热水揉了面饼,切了细葱,点了盐,在平底锅上抹了层油,亲手烙了几块酥脆的葱油饼给杨三爷送了去。

那布一掀,葱香味混着胡麻香气扑鼻而至,杨三爷咬了一口,赞叹不绝:“这饼子怎么烙的,这么脆生好吃的。”

小鱼坐在他对面,笑嘻嘻地说:“我跟我娘就打算到县城里卖这个饼子,您老看能成不?”

“成是成啊,这饼子香,我还没吃过这种味儿。”杨三爷捋着胡子点头,“只是这太费油了,本钱可不低,你能落多少子儿啊。”

“虽是油煎的,但其实并不费油。”小鱼扳着手指头给他算账,“这饼子怕是能卖两文钱一块,去了面、油盐和炭火钱,我能落半文钱一块,卖十块饼子就有五文钱进账,可赚了!”

现在成本的大头在油钱上,不过小鱼并不太担心,她看了,那大院子后头有块荒地,等开春她就能把花生种上。有了花生,自己榨油可比买来的油便宜了不是一点两点。那时候再卖油饼赚头更大。

山里长满了野胡椒,她走之前再多摘胡椒走,葱油饼配着胡辣汤一起卖,不怕赚不到钱。

小鱼心里打着盘算,眼睛笑得眯成了两弯月牙儿。

杨三爷总算放了心,他没想到唐娘子还有这么手做饼的技艺,虽然是小本买卖,但人勤快点,手头紧巴点,养个闺女也不是什么难事,这让他心里可好过多了。

临出门前,小鱼扶着门框回头对杨三爷说:“三爷爷,我瞧着今冬雨水太少了些,等开春播种的时候怕有旱,您和乡亲们说说,得早点儿做准备,保保墒啊。”

唐小鱼挎着竹篮走了,留下杨三爷,又开始坐在那儿长吁短叹。

这事,他前些天就跟村里长辈们商量过,今冬雨水太少了,村里种稻的多,需水量大,万一起了旱,别说什么收成,能不能攒出口粮都成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