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小鱼跃农门 > 第59章 金瓜

小鱼跃农门 第59章 金瓜

作者:一树樱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7:17: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59章金瓜

外头的菘菜水灵灵的,棚里也是红绿黄紫一片斑斓。

初时她们瞧着小鱼弄这稀奇古怪的大棚也就是个热闹,却没想着真给她捣鼓出来了。因为只是试验品,怕着保暖跟不上,所以这头一个大棚盖的并不大。

小鱼在里头种了一小块辣椒,点了几颗南瓜,又种上了茄子和长豆角儿。这就已经将大棚挤得满登了。

小鱼头一回用这么简易却又极尽巧思的大棚子,自然是投了十二分的精力在上头。如今她手里有俩个闲钱,便去挑上好的纸细细裁了,做了好几个本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捣鼓个暖棚子,每天加湿,升火控温,什么时辰揭盖席门子都全记着。还有植物生长记录也记了满满几个本子。

这些都是她将来改进方法,增加产量的重要依据呢。

除了这个菜园子,小鱼的水塘子现在还空着,天渐渐冷了,她让塘子先闲着,至于四百亩的旱田,她还是分给原先的农家种着,玉薯她先暂不给他们种。江陵县的玉薯大多留在阳明村,等到今年再收一茬,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就应该有足够的种薯匀出来了。

土豆这玩意儿吧,易种,产量高,但不能一直种,地力耗得厉害,最好与旁的作物轮作。等到明年,阳明村那块地便不能再种土豆,得换稻麦什么的让地歇一歇。只是现在巴郡的稻子品质虽好,但产量一直不大。小鱼想着,仅种着粮食阳明村上的人想发家致富还有点困难。等她这大棚子弄好了,便去阳明村也照葫芦画飘地弄上几个大棚子。这样四季时令菜什么时候都能种,不当季的蔬菜可比米面要值钱多了。

头一个棚子成功之后,小鱼得了不少经验,又将原先帮她盖棚子的工匠请来,一气儿把半个菜园都盖上大棚了。

庄子里的农户们看着主人家忙忙叨叨干得那个热乎,又是好奇又是心痒。如今谁不知道他们的主人家是受过仙人恩惠的农神小娘子啊。你别看她弄出这么古里古怪的玩意儿,可谁又知道这不是神仙给的指点呢?

人家弄出个一亩能产四十石的玉薯来,指不定这回又能出来个什么神奇东西。

多少双眼睛盯着小鱼家看,定期过来察看农庄发展情况的何主簿自然更不例外。

“这就是你种出来的东西?”外头结了霜,何崇拿着筷子一脸惊讶地看着锅子里飘着的白色的菘菜,绿色的冬葵。碟子里一盘胡瓜炒豆沫子,一盆黄灿灿看不出是什么东西的菜。

“嗯,您尝尝,可还适口。”

何主簿夹了一筷子菘菜,鲜甜,入口既化,浓厚的肉汤中带着菘菜的清甜,十分美味。

“好吃。”何主簿拿筷子点了点那锅腊肉香簟炖菘葵说,“难得难得,这么冷的天还能吃到这样新鲜的菜蔬。”

“那是。”唐小鱼得意洋洋地把那碟蒸南瓜推到何主簿的面前,“这个可甜了,您试试。”

何主簿吃了一口,赞道:“绵软甜糯,这可是来自海外的金瓜?”

咦?这里居然有南瓜吗?小鱼不觉大喜。这可太好了,正愁找不到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新菜的来路。

“何叔叔,您以前吃过?”

何主簿笑着摇了摇头说:“倒没吃过,不过以前看过一本志异录,曾经提过,前朝有一年自海外飘来一条商船,船上的人高鼻深目,形容与我族大异其类,连眼珠子和头发都是五颜六色的。不过因为连遇风浪,船上的船员所剩无几,被海边的人救了之后,以船上的货物相谢。那里头有不少种子,概因水土不同,那些种子没种出来几种,其中一味便是这金瓜。称其色如黄金,味如蜜饴,食之令人生色,饱腹身轻。只是这金瓜太难得,之后再没人见过。”

唐小鱼伸了大拇指夸他:“叔叔真是博古通今,好厉害!”说着从桌子下头搬了一个人头大小的南瓜放在桌上,“您瞧瞧,这是不是就是那书上说的金瓜?”

那南瓜形如扁球,状如橘瓣,色呈橙黄中泛着金红,十分光润好看。何崇摸了又摸,连连感叹:“与书上所载简直一般无二。小鱼你好本事,居然能种出金瓜来。”

“我是请洪大叔帮我去收的菜籽儿,里头不知道怎么的混了四五颗瓜子儿,我也就随便点了下去,没想到结出这么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来。既然跟书上写的一样,那这就是金瓜儿。即便不是,咱们也能把它当金瓜儿卖。”小鱼笑得极开心,跑到外头把放在匾上晾晒干净的南瓜子拿来给他看,“何叔叔您瞧,一个瓜里头有这么许多瓜子儿,一颗瓜子儿又能长好长一根藤再结好几个瓜。这些瓜子儿我都收着呢,等开春我种上一片地,到时候还请您帮我找找买家。”

何崇大笑:“你只要能种出来,何愁找不着买家。金瓜稀罕也是在书里稀罕的,没人真正吃过它。”

小鱼笑咪咪地说:“那是。不过您先给我多找几家。这金瓜其实可好种了,一点不难。我们要发财也发不了多久的,人家吃了瓜,得了瓜子儿也能自己种出来,那时候这东西就不值钱了。”

小鱼也没想着要一家霸着,大家都种起来,丰富了菜篮子也不是件坏事儿。南瓜可是个好东西,可以降血糖又抗氧化,对老人孩子都好。

“不会不值钱。”何崇对她摇了摇手指头说,“我大齐幅员何其辽阔,再多人得了这瓜学着种起来,推到全国也有很长的时间要走。”

小鱼眼珠子转了转,突然有了个新想法:“叔啊,咱们直接卖瓜能赚多少钱啊,其实应该再深入开发一下。”

何主簿笑着看她:“鬼丫头,又有什么好点子了?”

“嘿嘿,咱们不如开家鲜味居,新鲜东西种出来,如果不会做也是白瞎了好东西。咱们深加工一下,直接做了菜卖!”

比如说南瓜,一般人家拿了不过是蒸熟了直接吃。但其实南瓜有好多种吃法。

熟的老南瓜可以切块蒸吃,也可以揉了面和了糖做成南瓜饼、南瓜丸子、南瓜糕吃。青的嫩南瓜,更可以煎炒烹炸,或是和成面糊,加点调味做成糊塌子来吃。那个鲜美!

东西会做,做得好吃,才会吸引人去消费。只要她把鲜味居开起来,让大家看到这些新鲜瓜果蔬菜还可以这样做,能做得这般花样百出,美味健康,自然会有更多人来买。

何主簿想了想道:“这法子倒是好。只是如今你光有金瓜这一样,未免显得单薄了一些。”

“谁说我只有金瓜的。”小鱼指了指桌上的茄子肉沫儿,“我这儿可还能出非当季的瓜菜呢。”

小鱼眯起双眼,庄子西头那一片沙土地她可是让人平整好了,等春天到了,她会种起花生来。花生这东西并不是舶来品,有个老农跟她说,有些地方的野地里有长这东西,小孩子会拔一些出来吃,但因为果小味苦,所以没人种它。

果小味苦那是因为品种不良,花生那是多好的东西啊,炒了当菜,烤了当零嘴儿,磨了当饮料,榨了做食油,那可是个大宝贝。

小鱼对何主簿说:“您放心吧,洪大叔也不知道在哪里给我找的菜种,里头有一包都是没人认得的。如今既然能种出金瓜来,说不定里头还会有银豆玉叶子呢。你帮我先在大户人家里问问他们对我的金瓜有兴趣不,再帮我踅摸个门面儿,第一家也不用开得太大,装得雅致些,我明年定要开个鲜味居出来!”

何主簿原本看她除了伺弄她后头的菜园子,就没过问过她那六百亩庄子里的农事,还有些担心自己对小鱼的信心是不是太足了?拨来的管事和账户好像用不上?要不要抽回去之类的。现在有金瓜和冬天里的鲜蔬在嘴里吃着,何主簿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未免也太小家子气了。

他对仕途并不看重,不过是因着先父对他的期望才入的仕。他本想着自己这辈子当这个江陵县的主簿也就到头了,没想到会遇到唐小鱼,更没想到唐小鱼会给他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小小一个玉薯,解决了吃饭问题,眼瞅着要将黄仲明送上高位。明年韩纶韩大人就要回京,黄知县便要迁到巴郡府去。原本黄仲明想带着他一起走,为他谋个经历,但何崇婉拒了。他知道自己性情并不适合走官场。他是江陵县人,对江陵有着深厚的感情,若是为官,他宁愿在江陵县做个小小的主簿,守着这一方水土百姓也就知足了。

当然,他更加感兴趣的,还是把父亲留给他的产业做大。

可以说,何崇是个天生的商人,对经济有着极敏锐的头脑。

唐小鱼捧出金瓜,对他说出要开鲜味居的念头,他便觉得,这是机会来了。

这一个冬天,唐小鱼没有闲着。她请来工匠队,连日连夜地赶工,给自己庄子上每户人家都盖了两座大棚。趁着农闲的时候,她把全庄的劳力都招集在一起,办起了蔬菜大棚培训班。

虽然这些农人没一个识字的,唐小鱼辛苦弄来的白板和炭笔没能用上,但这不妨碍人家旺盛的求知欲。

他们都是经年累月向地里要生活的人,对土地和农物的敏感无人能及。唐小鱼在授课之前,先带着他们参观了自己的暖棚子,让他们看见了寒冬腊月里还青翠的菠菜,豆角,一个个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主人家这讲的哪里是课,分明就是点石成金的神仙法子。

整一个冬天,唐小鱼都是这家跑完了去那家,挨家挨户教他们要怎么控制棚内温度,湿度,怎么用大棚种出反季节的蔬菜来。从最易种的菘菜开始,到豆角,到胡瓜,每家只种两到三种菜,种出来的除了自己家吃,再留种,剩下来的种子全都要还给主人家。

小鱼特地搭了两个棚,专门用来种南瓜。这棚子里只她们姐仨进去伺弄,倒不是为了藏私,而是在她的营销理念里头,新事物出现,高度的神秘感加上饥饿度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过了年,何主簿来跟小鱼说,鲜味居的铺面他已经定下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