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超强教师 > 第269章

超强教师 第269章

作者:守望教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3:28: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nb269. 第269章&nb

&nb陈卫红乘上了去往滇南省会阳明市的列车。这次,陈卫红随身的挎包里,装了两个厚厚的笔记本,一本是关于生意项目的,另一本,则记录着这段时间的调研报告与自己的一些感悟。包里另外还装了几本书,两本市场营销方面的,两本杨教授送他的。

&n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陈卫红这几年一直身处教学第一线,也一直在努力发现教学中和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但这次跳出自己的眼界,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和教师,从更大范围内客观真实地了解了教育的现状,结果却让他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内心不由得沉重起来,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很重、很重。

&nb前几天为朱艳红专卖店的事情忙碌着,没有静下来思考。在去往阳明的火车上,车厢嘈杂拥挤,却没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没人打扰的陈卫红,看着窗外,沉思起来。

&nb虽然调研的面还不够广,调研任务还没有完成,但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如何解决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谁来解决,用什么办法解决?

&nb陈卫红拿出本子和笔,开始写画起来。

&nb教师自身?多数教师的希望已经破灭,热血已经冷却,身心都已麻木,他们能够自己觉醒吗?如果不能,什么力量才能唤醒他们呢?唤醒之后,如何才能持续下去呢?陈卫红的头脑中浮现出老年闰土与祥林嫂的形象,苦笑着摇摇头。

&nb教师不行,那就往上走一步,依靠校长。陈卫红的的头脑中呈现出陆建忠、黄红珠、郭相洋等人的形象,严格说来,郭相洋无为而治的理念与言行,不谋私利的品格,很是让陈卫红佩服,对他的关心与帮助也心存感激,但如果一个学校指望他来办好,可能性也不大,大石乡中学在之前的几年,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区最后一名就是一个证明。至于陆建忠、黄红珠这些心术不正、心胸狭窄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nb再往上,就是教办。教办就那几个人,虽然有一些小范围的人事权,对于一般的教师,却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nb更往上走,县教育局、市教育局,或者县政府、市政府,他们虽然可以制订一些政策,可以决定校长的任免,可是,毕竟离一线较远,只能在宏观上进行一些控制,却无法解决实质性的、根本性的问题。

&nb那么,究竟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以陈卫红的经历,对“体制”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未能“再往前一步”,没有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不由得越来越迷茫。纠结一阵之后,陈卫红打开杨教授赠送给他的专著,认真研读起来,希望能够从书本中得到一些启示。

&nb詹荣富与其合作者马群佐,文化程度都不高,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凭着一股冲劲,抓住别人还在犹豫的时机,下海经商。他们先是做化纤零售、批发,后来合作办厂,猛冲猛打地淘得了第一桶金。通过这几年的经营,服装厂和批发店都有了一批比较固定的客户,生意还算不错。

&nb后来,随着下海经商人数的暴增,生意逐渐地难做起来。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了陈卫红,根据陈卫红的建议,开始调整经营策略。

&nb让他们意外的是,没有做过生意的陈卫红,在今年上半年,却让荣生服装在西南省的销量超过了滇南省。

&nb九月下旬以来,西南省的订单更是直线上升,销量达到滇南省的数倍,占荣生服装厂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近段时间,荣生服装厂的库存已全部拉完,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服装厂开始满负荷运转,工人和管理人员也开始加班。

&nb一个偏僻的内陆省份,荣生服装的销量居然超过滇南这一靠海的边境重镇,詹荣富惊讶的同时,也有些疑惑不解。在与马群佐商量后,两人决定把陈卫红请来进行诊断和指导,传授一些营销经验,并就下一步的生产与销售进行研究。

&nb因为陈卫红的建议,荣生服装今年的利润,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詹荣富与马群佐对陈卫红充满了感激和信任,按要求及时将赢利按比例划到陈卫红的帐上。这次,更是高规格地盛情接待陈卫红。

&nb陈卫红不太习惯高档饭店,也不愿意住在高档宾馆,坚持在离荣生服装厂不远的地方,找了一家比较干净的招待所住下,并提出与詹荣富一起,就在门市上或厂里吃饭的建议。

&nb接风宴上,陈卫红与两位老板边吃边聊。詹荣富与马群佐对陈卫红充满着敬佩,自然是知无不言,不断地主动介绍情况,还提出了不少的疑问。

&nb通过交流,陈卫红了解到,荣生服装在滇南省的销售,主要依赖于过去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也就是在阳明市的这个批发门市进行批销。

&nb“除了阳明市,全省还有多少个地市在你这里进货?在阳明市,你的货进了几家大商场?设置了专卖店没有?建立了服装推销与品牌推广的推销员队伍没有?进行了一些什么样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活动?”陈卫红陆陆续续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nb面对陈卫红这一连串的问题,詹荣富与马群佐如实地进行了回答,对后面的两个问题,则显得有些茫然:“我们只管生产出来,批销给零售商,或者附近县市的批发商就是,还要做什么品牌宣传?我们这种小本生意,去电视上做广告的话,可能连广告费都开不起。另外,推销员队伍是做什么的?请两个店员来店里帮忙不就行了吗?多请一个人,就要多一份开支。”

&nb两人的回答,让陈卫红微微有些失望。陈卫红没有想到,他心目中的大老板,竟然是这样的气度,谋划的只是这么一种格局。

&nb“陈老师,你在西南省的生意做得那么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吧,如果可能,我们也学习学习。”看到陈卫红有些失望的神色,满脸疑惑的詹荣富赶紧追问道。

&nb陈卫红犹豫一下,把自己如何在建立推销员队伍,如何在各地级市寻找代理商,如何进行品牌推销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nb两人听得不过瘾,不断地提出问题,再三要求陈卫红讲慢点,讲细点。

&nb饭店的服务员来掺了好几次水,后来,四五个服务员整齐地站在房间门口,陈卫红等人才意识到时间太晚了,歉意地向服务员笑了笑,离开房间。

&nb詹荣富与马群佐不肯放过陈卫红,一行又到街边找了个小吃摊,就着啤酒,继续聊起来。

&nb虽然头天晚上睡得较晚,陈卫红还是不到六点就起床,在房间里练功完毕,才走出房门。

&nb詹荣富与马群佐已经等在房间门口:“陈老师,这么早就起来了啊?这附近有家早点不错,走吧。”

&nb早餐后,几人来到荣生服装厂。詹荣富与一名负责生产的厂长,向陈卫红详细介绍了生产流程。

&nb陈卫红对服装生产完全是外行,对布料也不太懂,却听得非常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只不过,有两个问题实在是太小儿科,让生产厂长显得有些诧异,但看到两位老板对陈卫红恭敬的态度,只好压抑住笑容,详细地给陈卫红进行了讲解。

&nb整整一天,陈卫红泡在厂里,除了观看生产,还对仓储、货运,以及员工宿舍、生活管理、工资结算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nb渐渐地,詹荣富与马群佐的疑惑多了起来,只不过碍于情面,不便说出口。不过,却乘陈卫红不备,向负责生产和后勤的厂长使了个眼色。

&nb好在,陈卫红没有继续往下深究,开始把话题转到销售方面。

&nb晚上,詹荣富继续宴请陈卫红,并把三名副厂长和几名技术骨干请来作陪。

&nb对于生产及管理,陈卫红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对于销售,陈卫红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组建推销员队伍,主动出击,到各地市去寻找代理商并协助他们,把荣生服装打入大商场和百货公司,或者合作建立专卖店,同时做好品牌推广工作。

&nb众人同意陈卫红的意见,希望陈卫红制订出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牵头组建推销员队伍并负责此项工作。

&nb在这方面,陈卫红已经有了些经验,没有多加推辞,却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虽然目前厂里已经两班倒地加班生产,但按照西南省销售发展的态势,估计到年底,生产就将跟不上销售的需要。同时,工人过于疲惫地加班,服装的质量也将难以保证。滇南省的市场如果打开,产能更无法保证。因此,我认为,目前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

&nb“要不,我们再增加一些设备,招聘一些工人?”马群佐回应道。

&nb“就目前来看,我们所用的这些设备都比较小型而且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产能却不强。而先进的大型设备又投资太大,难以承受,也缺乏相应的管理与维护技术。再有,厂里现在已经比较拥挤,加不进去多少机器了。”詹荣富有些为难地说道。

&nb“要不,将工人改成三班倒,可以增加一些时间。”马群佐建议。

&nb“现在两班已经生产十个小时了,还要留点时间出来检修机器,三个班可能增加不了什么产能。”生产厂长说道。

&nb“我们去租一个厂如何?现在,有些国营的服装厂因为经营不善,有的正面临停产,我们去把设备租赁过来,安排工人去生产。这些国营厂里面,有的设备很先进。”

&nb“这些先进的设备,我们的工人不会用啊?”生产厂长再次提出现实的问题。

&nb“哪里有这样合适的厂呢?再有,人家肯租给我们吗?”詹荣富问道。

&nb“那,我们分头去打听吧。首先看阳明市有没有,如果没有,我们就把目光放远一点,去周边城市打听打听。”马群佐说道。

&nb听了众人的讨论,陈卫红沿着“再往前一步”“整合资源”的思路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个建议:“国营服装厂有着现成的工人和管理队伍,有着先进的装备和成熟的技术,之所以停产,是因为他们不会经营,没有活做。而我们,手里有活,却没有人做,没有设备来做。他们缺乏的,正是我们有的。我们所需要的,正是他们能够做的。我们可否这样,把我们的生产任务承包给他们,让他们给我们做。”

&nb“什么,让国营厂来给我们打工,从我们手里接活做?”詹荣富有些吃惊地看着陈卫红。

&nb“是啊,你觉得可行吗?”陈卫红开始在头脑里思考操作方案。

&nb“历来都是国营大厂把一些不愿意做的小活扔出来,还没有听说过私人把活交给国营企业去做的。”詹荣富仍然有些吃惊。

&nb“只要我们把方案考虑周全,把合同订死,在质量验收上把好关,我相信是可行的。不过,我们得安排几名认真负责又懂技术的质检人员去进行监督,以确保质量。”陈卫红继续说道。

&nb“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我们分工合作,明天就出去跑跑,先打听打听,看能否联系到这样的厂家。陈老师,就麻烦你把具体的实施方案拟订出来,还拟订一个合同初稿。”身居沿海城市的马群佐,观念要前卫一些,行动更是快捷,立即提出了实施建议。

&nb“行。只是,我对法律知识了解得不多,最好找个律师来指导一下。”陈卫红提议。

&nb“没问题,我有这方面的朋友。还有,陈老师,麻烦你先做一些准备,一旦生产的问题落实下来,我们立即招聘人员,组建推销员队伍,由你负责组织培训,尽快带领他们开始工作,尽快打开市场。至于你的报酬和利润分配,一会儿我们再详谈。”马群佐与詹蒙富简单地交流了两句后,给陈卫红安排了任务。

&nb自三友公司业务员培训开始,陈卫红就对两批三十名业务员建立了个人档案,进行着全方位的追踪调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筛选后摘抄了一些在笔记本上。

&nb这次到阳明,陈卫红预计可能要帮助詹荣富组建推销员队伍,更是在这方面做了些准备,带了一些资料过来进行研究,为选人、培训、用人和激励提供借鉴和帮助。

&nb回到招待所的房间,陈卫红开始认真研究三友公司三十名业务员的跟踪调查资料,着手思考推销员招聘与培训方案。&nb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