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游戏 > 娱乐初唐 >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盐毁掉的王朝

娱乐初唐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盐毁掉的王朝

作者:醉酒的探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9-19 13:1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一直没怎么吭声过,上架后也是三十章一次性上传自动更新的,所以这次上传的时候吼两声了,啊,月票,推荐票,粮票都要啊。我至今还没见过月票是什么玩意呢

千万不要小瞧二十多文一石的盐价太低了,这只是因为朝廷自上而下采取的一个恢复民生的政策而已。要知道唐朝后来几乎就是毁于盐上的,你就知道这小小的玩意有多厉害了。现在唐朝建立不久,统治集团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相应的盐业政策。对前代制度有继承,也有创新。征税制、官营制、无税制,隋代以前曾经有过,唐朝政府继承下来;以盐代租制、租佃制,隋代以前未曾有过,是唐代的新制度。由于这种盐业政策不仅简便,而且考虑到了社会承受能力,所以对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古代,盐是一种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这也带来了一个古代经济的重要话题,那就是食盐的生产、销售,到底应该官营呢,还是民营呢?白花花的盐巴官营还是民营,可以检验一个朝代是否与民争利。官营盐业实际上是对全体国民征税,把民间的财富聚敛到国家的库府中。这对于古代的国王或皇帝来说,盐不是咸的,而是像蜜一样甜,一旦他们尝到了食盐带来的财富甘露,就欲罢不能了。实行盐业官营的朝代。统治者都想提高盐的价格,变相增加税收。

而且官营具有天生的弊病,一个是经营效率低。容易滋生**;另一个是刺激了私盐买卖。由于国家垄断盐业,导致食盐的市场价格高,而制盐成本却很低,这之间的差价足以让一些人铤而走险,把国家的严刑峻法放在一边,搏取一场富贵。这就好比当今世界,某个国家垄断了进口石油的权利。导致国内汽油价格高于国外许多,于是走私汽油入境就会成为该国冒险家们一个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而国家要想打击私盐买卖。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管仲甚至不惜修建齐长城,来阻挡私盐买卖。保护官营食盐的高价格。各朝各代的盐业政策反反复复,时而官营,时而民营,到了唐朝,刚开始的几代几个皇帝还做的不错,但是后来的皇帝围绕食盐的经营,终于掀起了轩然大波。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起兵叛唐,并进攻中原地区。当时的平原太守,也就是中国著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为了抵抗安禄山的叛军。需要筹措大量军饷,于是他用政府资金垄断了当地的盐业市场,把所有的食盐全部收购,然后加价卖出,赚取了足够的军费。颜真卿的做法是战时不得已而为之。但安史之乱后,却被唐朝庸官们奉为至宝。认为这是政府发财的真经,唐朝的盐业制度立刻从民营转向了官营。而且官盐的出售价格还节节攀升。原本民营期间,食盐的价格每斗不过10钱,官方垄断之后,食盐的销售价格就提高到了110钱,暴涨了10倍有余!而且盐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到了唐德宗的时期,官方盐价甚至高达每斗300钱以上,如此横征暴敛的皇帝,居然被称为“德宗”,这道德标准也实在是太低了。

但是唐朝后期官营盐业给统治者带来了巨额财富吗?没有!过去10文1斗的盐变成了300文1斗,这不是明摆着给冒险家们一个获取暴利的机会吗?当时只要是产盐的地区,就少不了私盐贩子的身影,私盐大批入市,强烈地冲击了官盐的市场,唐德宗把食盐价格推上了高峰,但总收入却不升反降,因为百姓都去买私盐了,300文1斗的官盐,根本无人问津!

面对蜂拥而起的私盐贩子,唐朝皇帝们高高举起了屠刀,想用杀无赦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盐业垄断地位。当时对走私食盐的法律严酷到什么程度,问一个十余岁的孩子就清楚了。当时一位管理河东盐池的官员史牟视察盐田,偏巧自己一个十余岁的外甥也跟着看热闹,看到盐晶粒很是好玩,于是这个小孩子就拾了一颗盐粒回家。史牟得知此事后,竟然“立杖杀

之”。

一个小孩子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私拿了一粒盐就被杀死,而且刽子手还是自己人,只能说明当时的刑法太严酷了。但史牟不杀这个孩子“太义灭亲”,恐怕他的全家就会有灭门之灾。严刑峻法可以恐吓老实人,但对于亡命徒却根本没有用处。而且,在人们的基本必需品――食盐上横征暴敛,直接把底层民众推向了穷困的深渊,既然活不下去,干脆就亡命一搏好了。

唐朝后期,严酷的法律从来就没有挡住私盐扩张的脚步,这一切其实都是错误的盐业政策造成的恶果,而不是私盐贩子的错。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摇摇欲坠,如果此时官府能够和私盐贩子们和解,也许这个王朝还有救。但是唐王朝的统治者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最终让唐朝灭亡,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私盐贩子――黄巢,一个狗屁的人物却因为造反和政治需要登上了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中,成为造反英雄,这里我们说盐就不评价这人了。

黄巢的老家是山东菏泽,那里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重要的产盐区。唐朝末年,黄巢家中三代都是私盐贩子,贩卖私盐是死罪,黄巢家能把这个营生做成了家族企业,可见当时的法律不过是吓唬老实人的,对于老练的私盐贩子来说,严厉的法律不过是减少了自己的一些潜在竞争者而已。贩卖私盐利润极高,所以黄巢在唐朝末年犯上作乱,颇有点几古怪。一般人都是吃不饱肚子,不得已暴动抢东西,给自己找条活路。而黄巢家中殷实,居然还去参加过科举考试,只可惜名落孙山,这样的人说实在话完全和起义根本就沾不上边的。

唐末的大动荡是另一个私盐贩子王仙芝发动的,当他带领造反的队伍攻城拔寨的时候,他的私盐合伙人黄巢看到了一条通往仕途的另类道路,于是摇身一边变成起义军的领袖拉起来一号人马与王仙芝响应。后来两伙私盐贩子武装会师一处,实力壮大了,但他们却不像其他的农民武装那样,攻占城池,扩大地盘,而是四处流窜,打下一城抢劫后,弃城而走,转战另一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