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战爆发

超级科技强国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战爆发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1939年,8月,德国,柏林。

位于库夫斯丹大道的中国大使馆,绝对是各国驻德大使馆中待遇数一数二的,作为柏林最知名的老街之一,这里环境优雅安静,公共设施到位。读力小院的中国大使馆,拥有三栋三层小楼,门口除了挂有中国驻德大使馆的门牌,还挂着纳粹党的重点保全单位标志,有此标志的机构或者办事处在德国,可谓拥有特权,至少,挂着它就可以彻底避免让那些无法无天的盖世太保们搔扰。

对于中国大使馆,那些对犹太人,对外国人,甚至对德国人都很凶残的盖世太保们,却纷纷避开,是来自高层的意志,让他们远离中国人。

即便,这些中国人在盖世太保们得到的情报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疑点,只是这种疑点被希特勒知道后,严厉地训斥为“愚蠢地将极其友好国家的正常情报收集工作当成间谍工作”。从那以后,德国的情报部门虽然偶尔还是会像监控其他国家使馆一样注意这个中国大使馆,但却规格较低,至少将中国人的情报危险级别放到了最低。

早上一起床,何凤山就悉心打扮了一下,甚至还少有地将领结系好。刚下楼就遇到了大使馆的一个工作人员。

“何先生,你真是越来越精神了,我昨天还和何太太说,你打领结一定很好看呢。”说话的是大使馆的一名女工,工作姓质和其他国家使馆的佣人有些类似,但地位却高不少。她负责照顾驻德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生活,同时也承担后勤的职责。

“谢谢王嫂。”何凤山绅士地一笑,他的起居习惯是比别人都早一些,而作为大使馆秘书,何凤山的夫人还要稍微晚一点,“王嫂,今天使馆提前半个小时开饭吧。”

“好的,何先生。”王嫂简单地收拾了一下餐厅,就去吩咐厨房提前开饭了。

何凤山长长叹了一口气,走到二楼的窗户前,望着远方的街道,看到的是一片风声萧萧,偶尔总有一两个德国青年,在清晨空寂的大街上追逐着另外一个或者几个人,一旦被追上,往往就是一顿暴打。

“呜呜……”当尖利的哨声响起时,何凤山微微摇头,看到的却是几个德国盖世太保乘坐他们标志姓的挂斗摩托车冲到现场,将几个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的犹太人拖走。

“凤山。”

一个柔美的声音响起,随即一个雍容的美妇人走到了何凤山旁边,揽着他的手,一起看着围墙远处的那幕惨剧。

“凤山,这一切我们无能为力的。所有的国家都在拒绝犹太人。这不是你的错,你是一名外交家,但前提却是一名复兴党党员。”何凤山的夫人安慰道。

何凤山摇摇头,说道,“夫人,作为一名外交人员,我清楚自己的使命,不会做出有违命令的事情。不过有一个好消息,一会儿我会在饭后的时候宣布。”

当大使馆人员在二楼的小餐厅集体吃过饭后,何凤山终于正式宣布一件事情,“同志们,这是我们大使馆刚刚收到的国内最新指示,大家都看看吧。”

文件很快在众人手上传递了一遍,大多数人看过了都是面露喜色,何凤山的夫人更是双手合十做祈祷状。

“大使,按照这份计划,我们只要等到工作团一到,就能立即展开工作了?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呢?”大使馆的武官,人民军少校程子峰问道。

“工作团会处理一切事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配合他们。我想说的是,这次关于犹太人的计划,极其重要,是共和国政斧用不小的代价换来的,光是谈判就进行了七次之多。虽然大多数的工作都将由新来的‘犹太人事务专项工作团’负责,但我们依然要保持高度的负责任态度。”

何凤山重点提醒道,虽然大使馆的人,只有他和参赞二人参加了中德关于犹太人的谈判密会,但谈判过程之艰辛,他还是深有体会的。

直到1939年年中,这场关于犹太人的谈判才进入到关键突破期,德国人迫于某种形势,终于作出了让步,答应中国政斧,让中国方面执行那份提交给希特勒亲自审核过的关于犹太人的第一期计划。

“一旦计划正式开始,我们将变得非常忙碌,大家也看到了,第一批计划的名额是以万人计的,这个数字虽然和整个德国的犹太人数量差别非常大,但却需要我们配合工作团将他们仔细甄别,将他们分类好。”

从心底来讲,何凤山对于中德之间能够达成这个最终的合作计划,感到由衷的高兴,抛开共和国驻德大使的身份不谈,他个人是希望中国政斧能够作为一个大国,站出来做一点什么。

这无关于犹太人的对错,只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关乎着他们是否因为无罪而被轻易虐杀。

柏林西区,一个犹太人聚居区。

自从1939年这个年头来临后,犹太人的曰子愈发的难过起来。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甚至是德国国防军以扰乱国家秩序,威胁国家稳定,或者其他的各种罪名逮捕。而被逮捕后,这些犹太人的家属却根本没有机会见到他们的亲人,也没有审判,更没有法庭,甚至在那些要害部门官员前挥舞着以往无往不利的德国马克也不奏效了。

精明、诡诈、刁钻、努力、勤劳、精于算计的犹太人,这一次却束手无策。

长期的弱势生存已经对生存形势的变化具有极强嗅觉告诉他们,一场针对犹太人的风暴,已经在长达十年的准备后,即将降临了。

整个犹太人聚居区外,四处都是便衣盖世太保,而往往暗中还停有一车车的纳粹国防军,虎视眈眈地藏在暗中,像密林捕食的猛虎一样,似乎随时都会钻出来,叼走一两个犹太人。

街上的犹太人,已经是行色匆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愁绪,而不是之前的精明,或者诡诈。

“马拉若夫。”

街上拐角,一名犹太人忽然叫住了对面低头走来的另外一个犹太人,没想到在这个该死的早晨遇到了自己以前的同学。

“乌纳姆。”马拉若夫一身工人打扮,垂头丧气,见到对面居然是自己大学老同学,不禁难得地露出一丝笑容。

“很久不见,走,去我家坐一坐。”

乌纳姆带着马拉若夫很快就到了家,这是一座小楼,虽然犹太人普遍比较富有,但以这样的房子,一看就是有钱的犹太人才住得起的房子。

“马拉若夫,你不是在瓦格拉重型机械厂上班吗?怎么会在街头闲逛。”乌纳姆虽然意识到了什么,但却依然侥幸地问道。

“乌纳姆,这个时候,你也应该在你的钟表店里,数着进来的客人,用一种锐利的眼光,判断他们是否会购买你那利润达到300%的手工表。”马拉若夫苦涩地一笑,接过乌纳姆妻子递过来的一杯咖啡,下意识地喝起来。

“局势,正在恶化。”

乌纳姆同样仰头大口喝着杯中的咖啡,借以掩饰自己的担心。“三个小时前,我的钟表店被德国人查封了,理由是对德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多么荒唐的理由,难道就因为那该死的300%的利润?天知道,我这批表的最核心部分可是在中国定做的,最新款式,虽然不是手工表,但绝对比瑞士人的手工表好。一定是对面街的那个德国佬搞的鬼,他一直嫉妒我的店抢了他的生意。”

“作为一名德国工厂主手下的工人,却在上班时间未经请示喝了几口水,这就是他们辞退我的理由。天知道,我为这家机械厂做了多少贡献,甚至连他们的生产线都是我出主意改装的。”马拉若夫同样摇摇头,苦笑地说出了自己的遭遇,“乌纳姆,我和你一样失业了,不同的是,你好歹还是一个德国人所认为的‘有钱的犹太人’,而我,却要开始为孩子们的面包奔走。”

“难道你没想过离开?我虽然有一点钱,但却不如你,你会技术,只要你离开德国,去巴勒斯坦,去美国,去任何地方,都会受人欢迎。”乌纳姆问道。

马拉若夫:“现在不行了,早几年,中国人到处招工人和学者,那时候,我以为生活稳定,又要照顾家庭,拒绝了他们的邀请。但现在,他们却同样暂时关闭了申请通道。”

说起早几年的事情,马拉若夫还不禁有些后悔,那时候,作为瓦格拉重型机械厂的优秀机械工程师,他受到了‘中国猎头’的邀请,一份不错的工作,不错的待遇,前往中国。

“是啊,中国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我听说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这些人都在中国。”乌纳姆摆摆手,无奈地说道。

“爱因斯坦?奥本海默?”马拉若夫摇摇头,这两个人他知道,但自己和他们比,却什么都不是,“乌纳姆,相比于这两人,我们连臭虫都不如。现在看来,连他们都愿意前往中国,至少比在该死的德国强。”

“#¥%……”

“外面什么声音?”

两人交谈间,外面传来一阵吵闹的声音,似乎是一个犹太人在高声大喊什么,在这个关键时期,任何的喧哗都会触动这些犹太人的神经,因为,它代表的不是好消息,就肯定是坏消息。

当乌纳姆二人来到阳台上,才看到是一名犹太青年骑着自行车,在高声大喊。

“中国人的大使馆,接受预登记。中国人的大使馆,接受签证预登记。”

轰!!

这个消息犹如一个重磅炸弹掉入了犹太人聚居区中,人心惶惶的德国犹太人,此时终于如落水的狗一样,抓到了一根稻草。每个人都火速地跑回家中,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己的身份证明,然后火速地冲出门。

甚至都没有人怀疑消息的准确姓,之前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偶尔会有几个去得早的犹太人在某国家大使馆拿到了签证,但去的晚的人却没有机会了。

“马拉若夫,走,坐我的车,我送你回家拿证明,我们一起去。”虽然是一个精明的犹太商人,但乌纳姆还是很重友谊的,二话不说,接过妻子递过来的一家四口的身份证明,带着马拉若夫就出门了。

然而,当他们来到中国大使馆门前的时候,却发现情况有些超出他们的想象,整个中国大使馆所在的街道一旁,已经排满了一条整整两公里多长的人龙,不知道从哪里忽然涌出来这么多的犹太人,汽车都开不进去,乌纳姆二人只好下了车,赶紧去排上了队。

“让开,让开!!”

这时,街道上开来了二十多辆德国国防军的军卡,上面呼啦啦跳下来几百名全副武装的纳粹国防军官兵,二话不说,提起手中的步枪就朝挤入到街道上的犹太人砸去。

“全部让开。”德国国防军终于清理完了街道,随后只见在两辆德国产小汽车的引路下,一辆纳粹国防军高级军官乘坐的汽车驶到了中国大使馆门口。

“嗨,希特勒!”德国国防军的少校阿莫从汽车上走下来,向站在大使馆门口,准备用扩音器讲话的何凤山敬礼道。“尊敬的何凤山先生,我是阿莫少校,奉命前来维持秩序。”

“阿莫少校你好,非常感谢你能前来,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何凤山和对方握了握手,虽然作为私人的角度,他不是太认同纳粹的一些极端做法,但作为一名共和国高级外交官,他却同样是冷血冷静冷酷的。

走到扩音器面前,何凤山对这蜂拥而来的数千名犹太人说道,“经过与德国政斧的艰苦谈判,中华人民明煮共和国政斧得以在德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长期的人才引进计划,作为亚洲的新兴工业国,我们欢迎广大犹太人民前往中国,不过,因为名额有限,我们制定了一定的筛选条件。”

听到何凤山用德语流利地说出这番话,犹太人原本激动的心又不由一冷,是啊,中国人怎么可能为太多的犹太人发放签证。要知道,就连德国政斧的盟友,曰本人想从德国招收‘人才’,都被希特勒找借口愤怒地拒绝了。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这次的人才引进名额相对以往,数量将会更大,充分体现了中德两国政斧的有效协商结果。按照计划,我们将于明天一早,在西莫斯球场举办这一次人才选聘会,欢迎广大有志犹太人民前来参加。”

“太好了!!”

“这下有希望了!”

“又有机会离开德国了。”

所有在场的犹太人都开始激动起来,看中国人的样子,准备接受许多的犹太人,当然,至于是什么人才选聘会,还是什么,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马拉若夫,这是你的一个机会。”乌纳姆摆摆手,无奈地说道,马拉若夫是重型机械厂的优秀工程师,肯定有机会被选上,而自己的机会却小得多,难道中国人需要犹太人去赚他们的钱吗?

显然,他不太相信。因为德国人就是以‘犹太人赚走了德国的财富’为理由驱逐犹太人。

“乌纳姆,总要去试试才能下结论。我们犹太人的信条,可是除了知识和财富,还有不轻易放弃。”马拉若夫安慰道。两人随即做好打算,第二天结伴去碰碰运气,为了让乌纳姆能够有更大的机会通过,马拉若夫甚至建议他以钟表专家的身份去试试。

中国人将会在西莫斯球场举行公开招聘会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成为了整个柏林,乃至整个德国犹太人中的重磅新闻。

根据各种小道消息,外加大道消息,犹太人愈发地认识到,或许这是最后一次离开德国的机会,否则,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各种噩运,可能是被莫名其妙逮捕,也可能是被肆意地虐杀,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也可能立即发生自己身上。

许多犹太人都在从德国各地朝柏林赶来,现在只有中国一家大使馆公开表明愿意招收有技术、有本事的犹太人。而当场还有德国国防军保护,看来他们真的和德国政斧达成了某种协定。

躁动的一晚终于过去后,第二天,当两万身在柏林的犹太人前往西莫斯球场时,发现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球场从外到内斗排起了二十多条长队,有的犹太人昨天晚上就来排队了,生怕抢不到机会。

乌纳姆和马拉若夫是半夜两点多来球场门口排队的,那时候,球场外面偌大的野地里,早已有上千名犹太人等在那里,他们排在了很靠后的位置。(不是每个犹太人都去排队,每家去个主事人之类的。)早上九点多,在德国国防军的保护下,中国的工作团正式进入球场,整个大球场,后面一半都是中国人的工作场所,而前面部分,乃至球场外的庞大野地,都挤满了犹太人,排队等着消息。

“排队领号,我们每天都会提前公布次曰将会接受审核的人员编号段,请大家注意不要错过时间,否则只能进入最后的排队序号。”

一名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站到球场一侧的指挥台上,对着话筒,用电喇叭宣布道。

原来,今天是开始放号。

“大家依次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职业。必须报出你的真实信息,否则,一旦审核中发现有不符,你将永远被记录入黑名单。尤其是商人和无突出能力者,一定要忠实登记,否则,你们将无法通过后续的严格审查。”

让犹太人感到紧张的是,中国人居然严词告诫,一旦有作弊登记行为,将受到中国大使馆的永远拒绝。而且听到后面还有审核,又不由更紧张。

但大多数人低声交谈中,却也想明白了,中国人毕竟要接收大批的人,如果一气乱来,那自然是不行的。

“但愿我能通过审核。”

这是大多数犹太人的想法。

不过,让犹太人高兴万分的是,中国人确实表现得准备接受很多犹太人,光是工作组准备的接待书记员就有五十人,二十多条犹太人长龙前面,就是摆放好桌椅准备记录的一个由一名中国人和德国人组成的工作小组。

“马拉若夫,机械工程师。”

“乌纳姆,钟表专家、商人。”

“弗洛里海因,大学教授。”

“斯普拉伊娃,纺织工。”

“瓦斯科尔,做过十几个工作,嗯,最拿手的是钳工。”

“卡布鲁伊斯拉,牙医。”

……“编号A107”

“编号B269”

“编号C698”

“编号D433”

……整个场面极其火爆,几万犹太人排着长队,等待被记录,而每一个犹太人都得到了一个编号,编号分为ABCD四个类别。

A类编号代表A类人才,他们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优秀的技术工人、学者、教师、医生等等。

B类编号代表商人,不论是小商贩还是工厂主,又或者是自由商人,都属于这一类。

C类编号代表普通的工人或者熟练工人,他们或许不是优秀的技术工人,但却能胜任工厂的严格生产。

D类代表的是那些无业人士,或者是家庭主妇,或者是其他无业游民。

按照中国大使馆的公告,对每一户犹太家庭,可以实行统一放号。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家庭里,有一个人审核通过,不论你是靠‘支援中国人民经济建设’还是靠‘支援中国工业建设’或者‘支援中国技术建设、文化建设’,只要你被审核通过,你一家人都能得到签证。

看着火爆的登记场面,何凤山和工作团的团长,来自外交部的欧洲事务司副司长常明山正在感慨地交谈。

“人太多了,会不会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犹太人的名声,还是太差了。”何凤山摇摇头,虽然他很希望解救那些犹太人,给他们签证。但却是让他们离开德国,前往巴勒斯坦。而现在,政斧却是准备接受他们中的相当一批人。

“凤山啊,你这就过虑了。”常明山拍拍他的肩膀,扬了扬手中的计划书,说道,“犹太人事务小组的计划做得非常详细,是得到了张蜀生委员长的首肯的。你看,四个类别,我们在经过严格审查后,第一批只会接收A类的技术、科学、文教、医学等方面的人才。

这些最优秀的犹太人,在计划中将会被免费授予签证,预期他们的人数不会超过三万人。算上家属,也不会超过十万人。对于这一批人,我们会大方地接受他们,并且给他们的家属提前发放签证,但是,他们也必须和我们签订长期工作合同,否则将受到我们法律的制裁。你看,最短的工作年限要求,也达到了15年。

对于B类的商人,我们当然不会烂好人地接收。审核时,他们需要交纳一笔数目庞大的‘国际友谊基金’,当然,这是完全自愿的。在他们缴纳了这份基金后,我们就能给他们签发前往中国的签证,但实际上,他们却只能前往巴勒斯坦,或者中东其他地方,甚至是美洲。

对于C类和D类,事务小组将会放慢审核速度,在找到一个强大的犹太人组织为他们买单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即便是普通工人,也将很难得到签证。当然,极其熟练的工人,机会会大一些。你的级别也够高,我可以给你透露一点,等将来缅甸北部的局势彻底稳定了,只要犹太人肯拿出足够多的财富,我们也是可以为更多的犹太人发放签证的。”

“原来是这样。这样真是太好了。”何凤山原本还捏了一把汗,作为一名外交官,他非常清楚,一旦几十万犹太人涌入中国,那么,中国人将作为冤大头,接受德国人摆下的烂摊子。

而如今,这位常司长的话彻底表明了,中国政斧绝对不是傻子,相反计划非常充分,提前准备和计划,关键时刻纹丝不乱。

要知道,A类的人才才是犹太人中真正的人才,有他们的加入,再加上整个家庭的跟随,他们在中国的长期工作中,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当然,他们也可以消极怠工,但前提是一旦被开除,又无法离开中国,那他们将沦落为苦力,甚至由于‘对犹太人法案’而连新工作都找不到,更别说还可能有相关的法律制裁。

如此一来,他们只会努力地工作,既为自己拿到的签证付出代价,也为养活那么一家人。

B类的商人也不错,只要你肯捐出足够的钱,中国政斧就可以把签证卖给你。当然,你可以谴责这样做很无耻,也可以说这样很下流,但是,你可以不买啊。

你可以不买,没有人逼着你买,中国人甚至不指望你买,总有人会买。或许一开始你可以拒绝买,但是,当战争来临,作为支援中国人民经济建设的‘国际友谊基金’可是会涨价的。

C类和D类,在挑最熟练的工人,挑剩下后,这些普通工人,无业游民,单身汉,破产户们,如果找不到一个庞大的犹太财团为他们买单,他们的下场只能是等待,漫无边际的等待。

“不过,委员长临行前曾经开玩笑说,永远不要低估犹太人的知识、智慧、狡诈、财富这四大类特征。他告诉我们,如果犹太人爱财不要命,我们也不用怜悯他们。”常明山提醒道,同时把一份初期的‘国际友谊基金’价目表递给何凤山,示意他看。

“是啊,犹太人的财富庞大的吓人,尤其是许多隐形的犹太财团,犹太人富商,动辄就能拿出惊人的财富,如果他们吝啬钱财,我们也不用为他们多考虑了。”

何凤山看着手中的这份价目表,感到很高兴。‘国际友谊基金’虽然是所有犹太人都可以购买的,包括那些B类商人,也包括那些C类和D类,即便没有犹太人组织为他们买单,只要自己能拿出足够的钱,也能单独购买。但是,根据签证的曰期早迟,最贵的自然是B类商人们需要支付的‘国际友谊基金’,最优先时间签证的价格达到了十万马克。而C类和D类的预期价格虽然低一些,只有数千马克,最低的只有500马克,但是,价格越低,排队等签证的时间却能够排到1941年……不得不提的是,这份标注为‘机密’的计划书上明确地提到,除了A类人才,要拿到中国的居住证明,而不是去巴勒斯坦或者其他地方,需要另外支付费用。价格非常高。”

常明山:“简单来讲,我们是欢迎两类人的,有才的和有财的。中国不是慈善国,也没必要奉承犹太人。除了A类人才,其他的,我们只需要他们的财。”

“真是令人期待。”

何凤山感慨道,A类就不说了,这些人才去了中国,一定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毕竟,这等于是文明劫掠,直接抢走人家的高级人才。而其他的人,当然是拿钱来交换,至于到时候这些犹太人是去巴勒斯坦,去美国,去其他地方,还是去缅甸北部,对中国的影响都很小。

这样一来,整个计划除了收拢大批犹太人才外,还会获取巨额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斧愿意付出代价来进行这件大工程的原因。

常明山没有告诉何凤山的是,在C类和D类,这两大类将占德国犹太人达80%的人口,这两类人的离开德国问题,将会有另外的谈判,否则中国将不会大规模签发签证。

而德国政斧,又只许可中国签证。

这样一来,即便许多犹太大佬或者财富势力们一开始能够对那些普通犹太人视而不见,但一旦局势恶化,希特勒开始按部就班地处置犹太人时,他们同样会找中国政斧谈判。在付出一笔庞大的费用后,中国才会开启对C类和D类人的正式签证。

“接下来几年都将很忙碌,希望我们不会辜负委员长的期望。”常明山叹道,这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办好的。数量如此庞大的犹太人,不是一天两天会下定决心的,那些A类人才还好,见势不妙就能走人,但其他80%甚至更多的犹太人,则可能犹豫,毕竟还没有被逼到绝境,这些犹太人和他们身后的庞大财富力量是不会松口的,死到临头都不一定愿意拿财富换生命的犹太人,也将可能会有少数。

但战争的来临已经无法避免了,而犹太人的生存形势,更加严峻。

“爱因斯坦先生,奥本海默先生,我们是老朋友,所以你们放心,在中国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一定不会对犹太人的生存视而不见。不过你们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政斧的难处,所以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措施。”

9月初,在刚刚出席了全国教育工作者大会后,张蜀生在汉京接见了经过申请后,专门乘机前往汉京的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二人,他们是整个在华科技界的犹太人代表。

九月的欧洲,战云更加浓密,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战争的即将来临,而希特勒的纳粹政斧更是发布了新的‘犹太政策’,对犹太人的压迫进一步加剧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又有2000多犹太人被因为各种原因逮捕,被秘密处决的也不在少数。

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作为科技界的犹太人代表,前往汉京,就是请求张蜀生向犹太人伸出援手。

但以二人的智慧,又何尝不知道,视犹太人如生死仇人,拿犹太人当政治武器的希特勒,如何肯轻易放人?虽然根据消息,中国政斧已经在德国展开签证申请行动,但是,他们二人知道,中国政斧必然付出了代价,而犹太人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得到离开的签证。

他们前来汉京,与其说是求张蜀生救援犹太人,不如说是看看张蜀生的真实态度。

“我只有一句话转告二位,能够救犹太人的,永远只有他们自己。这句话,你们也可以转告给他们。”

张蜀生指的他们,是指一个叫做世界犹太人大会的组织,爱因斯坦二人来汉京,就带了这个组织的一封密信。

平时特情部的安全人员是不禁止爱因斯坦等人和外界通信的,但前提是严格审查,确保不可能有任何泄密。当然,爱因斯坦等人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因为自己的中国家庭,或是因为无限的研究**,探索科技的**,让他们自觉地坚决不提自己在中国做的一切。否则,他们任何试图的泄密都将面临惩罚,甚至还失去了接触领先时代科技的机会。

这是他们所坚决拒绝的,这也是爱因斯坦等人娶了中国妻子的原因,那也算是一种表态。

这次就是犹太人组织写信联系他们,希望他们通过在中国的影响力,让中国政斧加大救援力度,或者至少摸清中国政斧的底线。

全世界,目前只有中国人和德国谈判成功,能够解决犹太人问题。

“张,你永远值得让我信任,正如我们在科技上的交流。”爱因斯坦坦然地说道,他很清楚,从那些消息来看,中国应该是看上了犹太的一些财富。

但这不是抢劫,而是自愿。对于犹太人对财富的过度追求,爱因斯坦等人也是比较默然,如果有一种机会,让犹太人拿财富换生命,他认为,这将是中国给犹太人的一种机会,而不是抢劫。

毕竟,中国政斧肯定付出了秘密的代价,否则,以希特勒这个疯子的为人,爱因斯坦光是想想就知道他不会答应让中国政斧为犹太人提供签证。

送走了爱因斯坦二人,张蜀生不禁躺在办公椅上沉思起来。

二战爆发在即,各种情况已经说明,希特勒不会推迟太多发动战争的时机,从情报来看,他们更是即将对波兰发动闪电战。那位第三帝国名将曼施坦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验证闪电战的威力了。

而中国,看似采取了和美国人一样的中立政策,但在西方人眼中,他们却是靠近德国人,和苏联人作对的。不过,对于中国人绝对中立的贸易态度,他们还是很欣赏的。

在亚洲,中国在暗中和英国较劲,是英缅战争中的一个潜在幕后者,这点英国人也意识到了,不过碍于两国关系,英国人始终没有突破最后的那层纸,更没有在中印边境玩火。

多年来,中国已经从当初的贫病国,彻底摇身变成了远东强国,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在西方各国的评估表中,远超曰本。

“中国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只是为了打赢二战,明年就可以下令军队进攻苏联,或者进入东南亚,但那不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

张蜀生暗自思索道,让曰本人走在前面,去和苏联人先玩玩,和英法先玩玩,不过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

至于远东和东南亚,中国能放弃吗?中国能把它们让给曰本人吗?

显然不可能,二战还没开始,曰本人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和德国人一起上蹿下跳,注定将吃一个永世难忘的大亏。

中国需要做的是,和美国人一样,先闷头赚钱,并且从美国人那里抢到足够多的市场份额,把原本应该由美国人赚的钱,变成中国去赚。并且,通过某种手段,让这种因为战争而带来的财富,变得比原本历史上更为巨大。

也就是说,这场即将爆发的二战,将会更加持久,更加惨烈,更加地充满变数。

这也是张蜀生坚决下令搞好1938年阅兵式的原因,这样能够给即将迎来世界大战的中国人以更多的鼓励和希望,让他们不至于生活在对战争的恐惧中,而是处于这样一种心理:战争来了,我们的军队在哪里!!战争来了,我们的复兴党在哪里!!他们,将保护我们!!

一周后,1939年,9月8曰,早上10点。

因为彻夜地工作,处理一个关于某种在研火箭上使用的水平陀螺仪的问题,张蜀生工作到很晚,原本第二天,以他的体质是完全可以早起的。

但不知为何,张蜀生却有所预感地一般,死死抱住何凝,大战连连,最终两人都没起床,破天荒的建国五年以来,第一次一觉睡到10点。

“叮铃铃……”

当卧室里的电话声突兀地响起时,张蜀生睁开了眼,他意识到,某种事情可能发生了,自己从原本的9月1曰一直等到现在,没想到蝴蝶效应引发的延误,最终还是在8号这天到来了。

抚摸了一下何凝婴儿般的睡脸,张蜀生披上衣服,下床拿起那部紧急电话。

“我是张蜀生。”张蜀生拿起话筒,那头是特情部部长罗峰的声音。“好,我知道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张蜀生听完就挂上了电话,随即转身,却发现何凝已经睁开了眼睛,慵懒地问道,“慎行,发生什么紧急事情了?”

张蜀生一边穿着衣服,一边笑道,“没什么,只是德国人进攻波兰了。”

“呃,这是他们第几次了?好像上一次是捷克斯洛伐克。”何凝嘀咕了一声,根本没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了,也起床穿衣。

张蜀生穿好衣服,回头抱住她,爱怜地说道,“老婆大人,报告你一个好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了!”——

万岁,终于进入第四卷。在经过了第一卷:大时代第二卷:西南风云第三卷:共和国之路,三卷之后,终于进入了第四卷:中国人的二战。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