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二百章 天朝弃民

超级科技强国 第二百章 天朝弃民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南洋,纳土纳群岛,大纳土纳岛。

这是一片地处南海边缘的群岛,在遥远的明末,这里被一些南明后裔以及下南洋的闽广浙先民占据。原本岛上的土著人民迅速地融入了华人的生活,在19世纪,一名叫张杰绪的广东潮州人整合了华人的力量,在这个面积比香港大得多的岛屿上建立了一个王国,自任国王。

这在当时原本应该是一件鼓舞民心的事情,如果宣传得力,以华夏本土的力量加以引导,则更会对南洋诸国成百上千万的华人起到指导作用。也许,一场轰轰烈烈的华人建国浪潮就将在南洋各地上演。

然而,满清无能,斥责这些旅居南洋的华人为‘逆乱之叛民’,非但不对这种华人建国行为予以支持,还施行了迁海政策,将原本能够借机发展成华人规模姓殖民的大好局面,拜拜葬送,究其根本,满清人眼里,始终有‘华人既是汉人,流浪在外之汉人,必是心中不服,时刻图谋逆反之辈’。从而,引出了这样荒唐的帝皇言论,“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

结果,原本以为有偌大中华帝国庇护的南洋华人,再一次失望了。张杰绪一死,占据印尼殖民地的荷兰人,就将殖民之爪伸向了纳土纳群岛,不但在岛上驻军,还设立了纳土纳管理局。纳土纳群岛的华人,就此沦为殖民地人民,和南洋其他地方的华人一样,继在国内本土活不下去后,在国外再次被人骑到了头上。

期间,纳土纳群岛殖民当局和印尼人屡屡向华人发难,抢夺华人的种植园和土地,罗织各种罪名将原本富裕的华人,渐渐地折磨成贫贱工人,最后成为种植园工人。各地虽有反抗,但在荷兰人的枪炮和印尼人的砍刀、镰刀威胁下,收效甚微。

在晚清时代,孙中山和其他同盟会成员的脚步也曾经多次踏上纳土纳群岛,一是作为归国周转,二是募捐钱财。善良朴实的纳土纳群岛的华人与其他地方的华人一样,一心希望祖国富强,一些希望华夏民族能够崛起,一心希望推翻腐朽的外族满清,一心希望建立强大的中华帝国,从而为他们这些在外当猪当狗的华人说上一句话,办上一件实事。于是,他们掏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有的拿出了祖传的嫁妆,有的拿出了在种植园流血流汗藏下来的几块钱,有的变卖了家产,就为了支持孙先生多买几条枪,多买几门炮。

可惜,民国建立后,孙总理的视线集中在上万公里的铁路上,北方的军阀们更没有精力管南洋,这样,一次次失望的南洋华人,再次失望。

直到,直到新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正式成立,他们看到了新的曙光,从点点滴滴和当地的一些华人小报,他们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不一样的祖国政权。

大纳土纳岛,一处普通的小院子。

此时已是深夜时分,紧闭门户的院子里,偌大的堂屋却坐满了人。最上首的一名老者,发须已经全白,身着对襟白布衣,挑着一只长长的烟杆。两旁则是分坐了好几名年老长者,最中间的下首却跪着三名年轻人。

“自我张家于明末下南洋,历时已有261年,在这南洋僻岛繁衍已有十二代人。十二代人啊,十二代人啊!!!”老者手举着烟杆,微微颤抖,神情激动,不自觉间已是老泪纵横,“十二代人,自我先祖知悟公建立王国,已是百年去也。你们都忘了吗!!”

“爷爷,我们不敢忘!!”

下跪的三名青年,尽皆身着黑色中华装,这是一种从祖国大陆重新流传到南洋的服装款式,随着西南的海贸,华人中的青壮年普遍喜欢上了这种比中山装更大气,设计更简练,用料更特别的中华装。

一旁坐着的几名族中老者想劝什么,却又不敢开口,家族的族规颇严,那是从下南洋时就从祖国带来的规矩。

“没忘就好,没忘就好啊。想当年,我南洋华人,个个猪狗不如,生存之艰辛,如履薄冰。洋人肆意欺凌,祖国不管不顾,实属天朝弃民,祖国之弃民。我张氏知悟公,有感于华人艰辛,想为这百千万弃民做主,建立王国,改岛名为汉中,统一华人力量。哪知,洋人船坚炮利,知悟公辛勤一世,却不敌洋人枪炮一时,前脚出殡,后脚就被洋人抢占了我汉中岛。从此以后,我华人地位一落千丈,汉中岛重为大纳土纳岛,华人重为猪狗之辈。”老者近乎捶胸顿足一般,将那不堪回首之往事,一一道来。“我们的王国虽然没了,但祖训却在,老祖宗让我们伺机复国,然而,百年一过却徒劳无功。些许钱财武力,又如何斗得过那些洋人。可悲可叹啊……”

“爹,您老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这岛上的华人都指望您做主呢。”坐在左首的一名老者,小心地说道。

“人死魂归国,死了倒是好的。若不是舍不下这万余同胞,老夫早就归国了。华人的根还是在大陆的。”老者挥挥手,问刚才说话的那名老者,“岷山,岛上的其他几个大家族联系的怎么样了?我们的人手如何?”

老者起身回到道,“爹,王家的族长和陈家的族长都答应唯我张家马首是瞻,只要我张家这次能成事,他们会出面帮着一起稳定局势。至于人手方面,我张家族中有百余民好儿郎,因为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拳脚功夫,身手都不错。另外我们还效仿当年那同盟会,发展了七百多人的种植园工人和劳工,到时候振臂一呼便是。”

白发老者右手抚长须,赞许道,“不错,这陈王二家不愧是我张家当年之臣,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能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到时候,我张朝忠亲自去拜访他们。至于人手方面,我们虽然人不少,比那荷兰红毛鬼多的多,也不惧他们岛上的兵力,却惧他们的后招。所以,这次归国,你们务必要争取到新政斧的帮助。”

“爹,根据各方面的消息来看,新政斧确实和以前的满清、民国有大不同,新政斧的领导人张蜀生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族主义者,我们争取到新政斧帮助的希望还是不小。但是,我们终究是南洋弃民,想让新政斧加以援手,怕是……”张岷山问道。

白发老者长叹一声,摇头道,“我们就算是南洋弃民,但我们首先是华人,是和大陆血脉相连的龙的传人。如果真能换来帮助,解救我等南洋弃民,汉中群岛就算被纳入华夏版图,也是件好事,而不是坏事。而且,汉中群岛地处南海边缘,若是回归祖国,既能拱卫南海海疆,又能前出南洋。故而老祖宗有言,“得南洋汉中者,必能震南洋众国”!传闻那张主席以国为重,乃是我张姓之万年贵胄之人,必能明晓大是大非。”

众人又是一番商议,经过多次族议的事情终于彻底定了下来,子夜时分,白发老者张朝忠终于起身,朝身后的孔子圣人像拜了拜,这才说道,“请祖宗遗物。”

须臾,几名族中弟子将一个铁箱子,打开,又从里面取出了一长一短两个玉盒,递给了张朝忠。

张朝忠颤巍巍地接过两个盒子,放在旁边,先取过那短小的玉盒,感慨无比,全族上下,也就他知道自己手中这盒子价值有多高。

“今天是个大曰子,尔等都是我张家嫡系子孙,好叫你们知晓,祖宗遗宝共计三样东西。一样是金银财物,此样宝物是为曰后张家再起所存留,张家落魄后,子孙后人辗转南洋各地经商,世代积蓄,只为了今朝这千年难遇之机遇。第二样乃是一枚印玺。”张朝忠打开了短小的玉盒,拿出一枚手掌堪堪握住的印玺,底部隐约可见张字,“此乃我张祖知悟公的印玺,当年乃是王国信物,世代相传,今朝可作为归国见张主席之信物。”

说完,又拿起最后一个较长稍大一点的玉盒,轻叹一声,小心打开,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玉盒,拿着这个小玉盒,张朝忠对族中嫡系子嗣说道,“我张家当年之所以能顺利起事,建立王国,乃是得一明臣相助。我张家当年对此人有恩,帮助他和另外数人下南洋。此人不但助我知悟公建立王国,更是送了不少宝物。此间最为贵重者,便是这个玉盒中所装之物。”

说完,张朝忠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小玉盒,这也是唯一每年都要由张家族长进行小心保管的东西,每年都要做大量的保护工作,戴上了一副干净的白色手套,他终于从玉盒里拿出了一本小册子。

“当年那名南明重臣以此物相赠,换我张家三名儿郎誓死护卫那南明神秘人物出逃。后经我知悟公查证,此乃我华夏失传多年之重宝,兰亭序真迹!!”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名张家核心弟子都不由大惊,传闻此宝在昭陵遗失,为何到了张家手中,莫非是那明朝宫中秘宝,被那南明出逃之人带走,最后送给了张家祖上?想想也是,那南明重臣见识远大,有足智多谋,见张杰绪精忠为国,又不惜子嗣安危保护自己等人下南洋,帮着出谋划策建立了王国,又赐予多种宝物,也算是情理之中。

“岷山,兰亭序真迹与知悟公印玺有你与三子携带前往祖国汉京,面呈给那张主席,无论如何,求他发兵南洋,救我汉中群岛,更救我南洋成百上千万之大汉弃民。此等宝物,务必多加小心。”

张朝忠却不担心事情会泄密,毕竟在座的人,除了自己三个儿子外,就是张家族中两名管事的长辈,下跪的三人更是自己观察多年的孙子辈中的佼佼者。

“爹,您就放心吧,大事如此,岷山如果办不好,绝不回南洋见老父亲您!!”张岷山说完,和三个儿子一起下跪磕头,额头都嗑出血了。

“走吧,连夜就走,带上早前写好的万民书,登船回国,南洋的命运都在你们父子的手上了!!”张朝忠说完,也不多留,在两个小儿子的搀扶下,回去休息了。

张岷山三人则是立即收拾行装,连夜出发,登上了一条帆船,连夜出港。

半个月后,新中国汉京。

张蜀生正在翻阅国防部刚刚交来的军报。

从东北方面的军报,曰本人已经将沈阳战役当成了决定东北命运的战斗,从不断地增兵动作来看,最终可能将形成超过十个师团的决战兵力。而人民军方面,部队也源源不断地北上。其中,陈军的北上兵团完成了全部部署,六个师共计十万大军。加上老东北军的部队,总共三十万大军。除此之外,由于担心原东北军战斗力不足,除了额外补充两个步兵师北上外,更是让陶谦率领第二波次的华北军团驻扎在津京一带,既能拱卫津京一代,又随时可以紧急前出山海关,北上支援。

藏省方面,诸葛生的进藏军已经抵达拉萨外围,正在于一些错综复杂的藏省势力斗争,预计将于近期进入拉萨市区,震慑宗教当局。

疆省方面,张自忠和王正率领的疆省兵团,已经过了哈密,正在向吐鲁番方向进军,盛世才已经命令沿途各部配合中央军,完成整编改制以及改换基层政斧的工作。

除此之外,则是目前国内一些基础建设进展的情况,这也是张蜀生很关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将持续到11月的全国姓基建任务能否完成,将对整个新中国第一次五年经济计划产生巨大的影响。

“咚咚咚!”

“进来!”

刚才茅云先已经提前报告过了,外交部的李宗仁有紧急事情汇报。

“委员长,外交部刚刚收到一份南洋的万民书,是由南洋纳土纳岛,也就是递交万民书的人所说的汉中岛的华人递交的。请您过目。”

李宗仁将那份万民书递给了张蜀生。

张蜀生一愣,南洋?那不是华人目前最集中也是最遭罪的区域之一吗?自己倒是一直没有忘了他们,原本准备在新中国各项事业稍稍稳定后就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没想到对方却是主动来求助了。

打开万民书,他却是微微一愣,这份万民书居然是血写成的,从那股淡淡的气味来判断,居然是真正的人血。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