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3101章 脱胎换骨

大国军垦 第3101章 脱胎换骨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20: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在戈壁滩上失去了精准的刻度,被烈日、风沙和无穷无尽的劳作切割成碎片。

乌梅像一颗被强行塞进戈壁的种子,在严酷的环境里,笨拙而顽强地试图扎根。

她的双手很快失去了原有的模样。水泡磨破了,又生出新的茧子,层层迭迭,粗糙得像砂纸。

掌心那道被金属边缘划开的伤口结了痂,又在不断的摩擦中裂开,渗出血丝和沙土混在一起,钻心地疼。

脸颊和脖颈被晒脱了好几层皮,红黑相间,火辣辣地灼痛。

每天收工回到那间挤着四个女技术员的简陋板房,她都感觉自己像散了架,骨头缝里都透着酸疼。

用浑浊的、带着咸涩碱味的“净化水”擦洗时,毛巾划过晒伤的皮肤,如同刀割。

工作繁重而琐碎。除了跟着老张爬上爬下检修光伏支架、校准传感器,更多的时候,她负责最基础的数据记录。

每天无数次地弯腰,钻进低矮的光伏板下方,在蒸腾的热气和刺眼的反射光中,仔细查看滴灌管线的每一个滴头是否堵塞,测量每一垄麦苗的高度、叶片数、土壤墒情。

沙粒无孔不入,钻进她的头发、衣领、鞋袜,甚至记录本纸页的缝隙里。

笔尖常常被沙砾卡住,写出的字迹歪歪扭扭。汗水滴在本子上,立刻洇开一团模糊的墨迹。

“乌梅,这垄的墒情数据呢?磨蹭啥呢?”

赵工严厉的声音总是冷不丁地响起。

“小乌,东区三号滴灌带好像有点堵,水渗不下去,你赶紧去通一通!”

“乌梅!记录本!叶总要看上周的蒸发量对比!”

命令像戈壁的风沙,永不停歇。最初的笨拙和频频出错引来的是毫不留情的训斥和工人们无声的摇头。

有一次,她记错了一个关键传感器编号,导致赵工带着人白跑了几公里冤枉路。

赵工当着众人的面,把记录本狠狠摔在地上,溅起一片沙尘:

“带脑子了吗?还是当记者的毛病改不了?这里是种地!是玩命!不是耍笔杆子写花边新闻!”

那一刻,委屈和羞愧像冰冷的潮水,几乎将她淹没。

她蹲在灼热的沙地上,默默捡起沾满沙土的记录本,手指用力擦着上面的污迹,指甲缝里嵌满了黑泥。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又被她死死憋了回去。不能哭!在这里,眼泪比汗水更廉价。

支撑她没有崩溃的,除了心底那份倔强,还有偶尔能捕捉到的叶雨泽的身影。

他总是在项目上各处巡视,风尘仆仆。

有时在清晨,他独自一人,背着手,在初生的麦苗垄沟间缓缓踱步,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嫩绿的叶片,眼神专注得像在检阅千军万马。

有时在黄昏,他站在高大的风力发电机下,仰头看着旋转的桨叶,夕阳给他镀上一层金边,身影沉默而坚定。

他极少说话,更少对具体工作指手画脚,但他只要在那里,整个基地就仿佛有了定盘的星。

工人们看到他的车来了,手上的动作会不自觉地加快几分,眼神里带着敬畏。

一次,乌梅正蹲在光伏板下,小心翼翼地疏通一根被泥沙堵塞的滴灌毛管,弄得满手满脸泥浆。

叶雨泽和赵工恰好巡视到附近。赵工指着她这边,似乎在汇报什么。

乌梅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身体僵硬,恨不得缩进地里。她听到赵工粗声粗气地说:

“……就那个新来的女娃,叫乌梅的,城里来的记者,娇气得很,手笨,不过……倒是能吃苦,没叫唤过一声要跑。”

乌梅的心猛地一沉,等待着更严厉的评价。

叶雨泽的脚步停住了,目光似乎落在了她沾满泥浆的背影上。

隔了几秒,他低沉平静的声音才响起,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风沙:

“能留下来,就是好样的。这地方,磨人,也炼人。手上的活儿,磨久了自然就熟了。关键是要有股子心气儿,想在这沙窝子里种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没有责备,没有轻视,甚至没有特别的鼓励。

那平实的话语,如同滴灌管里渗出的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浸润了乌梅干涸的心田。

一股暖流猛地冲散了所有的委屈和疲惫。她依旧背对着他们,用力地抠着毛管里的泥沙,手指被粗糙的管壁磨得生疼,但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

她明白了,他看到了!不是她笨拙的外表,而是她挣扎着不肯倒下的那点“心气儿”!

那天傍晚收工,乌梅独自走到基地边缘一个僻静的沙丘上。

夕阳沉入遥远的地平线,将无垠的戈壁染成一片壮阔的金红。风依旧在呼啸,带着夜晚的凉意。

她摊开自己那双布满血痂、裂口和老茧的手掌,对着落日余晖。

这双手,曾经握笔,如今握扳手,抠泥土,记录风沙和麦苗的呼吸。丑陋,却充满了力量。

她不再是那个试图挖掘他人**的记者乌梅,她是战士种业“绿洲一号”基地的数据记录员乌梅。

风沙打在脸上,有些疼,她却仰起头,深深呼吸着戈壁苍凉而自由的气息。

心中那个模糊而灼热的影子——叶雨泽,似乎也在这片浩瀚的天地间渐渐清晰。

她追随的,似乎不再仅仅是那个身影,更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在荒芜中创造生命、在绝望中点燃希望的意志。

那份意志,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开始在她心底悄然蔓延。

日子在风沙与汗水中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

乌梅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动作也渐渐麻利起来。爬光伏支架不再需要老张连拉带拽,记录数据时笔下的数字也清晰准确了许多。

赵工训斥的次数少了,偶尔还能从他粗声粗气的指点里听出一丝“还行”的意味。

她开始真正理解这片“蓝海”下的绿色意味着什么——

不仅是几株麦苗,更是无数像赵工、老张这样沉默坚韧的人,用汗水和智慧,在生命禁区里一寸寸争夺回来的希望。

一天下午,乌梅正在光伏阵列边缘更换一组风速风向传感器。

烈日当空,戈壁滩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她刚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直起酸痛的腰,就听到不远处的项目部板房里传出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还夹杂着兴奋的议论声。

“快看!叶总那边的视频!非洲传回来的!”

“我的天!这么大场面?!”

“真给咱们长脸啊!不愧是叶总的闺女!”

非洲?叶总的闺女?

乌梅的心猛地一跳。她几乎是跑着冲进了那间兼做会议室的板房。

小小的房间里挤满了刚下工的工人和技术员,所有人都围在中央那台连接着卫星天线的笨重笔记本电脑前,屏幕的光映亮了一张张黝黑、疲惫却充满激动与自豪的脸。

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段显然是由无人机高空拍摄的视频。

画面辽阔得令人窒息:广袤的、呈现出赭红色调的非洲大陆一角。

一条条闪亮的银色巨龙——那是超高压输电线塔——如同钢铁巨人般,从一片巨大的、深蓝色的光伏海洋中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地向着远方的地平线延伸!

那片光伏矩阵的规模,比“绿洲一号”大了何止百倍!

在它旁边,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阵列如同茂密的森林,巨大的桨叶缓缓转动,搅动着赤道上空炽热的空气。

镜头拉近。一座崭新的、规模宏大的变电站矗立在光伏海洋边缘。

变电站前彩旗招展,人头攒动。无数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非洲民众聚集在那里,脸上洋溢着纯粹而热烈的笑容,许多人兴奋地对着镜头挥舞着手臂。

更引人注目的是聚集在观礼台前的一大群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人,他们穿着印有“战士能源”或“华夏建设”字样的工装,站得笔直,脸上是无法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一个清脆、自信、带着独特韵律感的女声通过卫星信号清晰地传来,用流利的英语宣布着:

“……今天,马赛王国‘赤道之光’一期200兆瓦光伏-风能一体化电站,正式并网运行!”

“它将为我们的人民,为这片土地上所有渴望光明的朋友,带来稳定、清洁的能源!这是马赛的新起点,也是我们与华夏朋友并肩奋斗的见证!”

镜头适时地切向了观礼台中央。一个年轻女子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

她穿着剪裁合体的、融合了现代风格与马赛传统红黑格纹元素的裙装,身姿挺拔如沙漠中的金合欢树。

阳光照耀着她小麦色的肌肤和乌黑的长发,她的眼睛明亮锐利,顾盼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嘴角却含着自信而坚定的笑意。

正是叶雨泽的大女儿,马赛女王——叶柔!

“好!!”

板房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和掌声。工人们激动地拍着桌子,赵工也咧着嘴,用力地鼓着掌。

视频画面切换,转向另一位发言者。这位女子同样年轻美丽,气质却截然不同。

她穿着索马里兰特色的优雅长袍,金棕色的长发盘起,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

她的眼眸是清澈的碧蓝色,如同印度洋温暖的海水,眼神沉静而充满智慧。

她的声音柔和悦耳,却同样充满力量:

“索马里兰‘印度洋明珠’电网升级项目,依托于我们与战士集团共同开发的新能源技术,即将覆盖我国百分之六十的城镇和主要乡村!”

“电力,是发展的血液,也是我们摆脱贫困、走向未来的基石!我们期待与所有伙伴,特别是来自华夏的朋友们,继续携手前行!”

这是索马里兰女王,叶雨泽的二女儿——名叫叶眉!

“双叶女王!叶总好福气啊!”老张激动地拍着大腿。

“看看人家那气派!那电站!乖乖,比咱们这儿气派多了!”另一个工人啧啧赞叹。

“没听叶总常说嘛,非洲是咱们技术走出去的桥头堡!看看!这桥头堡打得多漂亮!”

赵工指着屏幕上那些穿着华夏工装的身影,声音洪亮,“都是咱们的同胞!给国家长脸!给咱们战士集团长脸!”

视频最后定格在一个全景画面上:夕阳西下,巨大的光伏矩阵如同镶嵌在非洲红土地上的蓝色宝石,熠熠生辉。

崭新的输电线塔向着远方延伸,如同大地的脉络。

变电站灯火通明,照亮了周围欢呼的人群。画面下方打出一行醒目的双语字幕:

“光明之路——战士新能源点亮非洲未来”。

视频结束了,板房里依旧回荡着兴奋的议论声。

乌梅站在人群外围,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手心微微出汗。

她被深深地震撼了。她曾以为叶雨泽的光芒只照耀着军垦城,只照耀着像伊凡娜、玉娥这样靠近他的人。

直到此刻,看着屏幕上那辽阔非洲大陆上拔地而起的钢铁森林和蓝色海洋,看着两位叶柔女王眼中闪烁的、与她们父亲如出一辙的坚定光芒,看着那些在异国他乡挥洒汗水的华夏同胞脸上的自豪,她才醍醐灌顶!

叶雨泽,他从来不是一座只属于某个人、某个地方的孤峰。

他是一座巨大的灯塔,他的光芒,是撒向整个战士集团,撒向广袤的戈壁滩,撒向遥远的非洲大陆的!

他点燃的,是像伊凡娜那样忠诚追随的火种,是像玉娥那样温柔守护的港湾!

是像赵工、老张这样在风沙中埋头苦干的脊梁,更是像他的女儿们那样,将华夏的技术、理念和希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点燃燎原之火的雄心!

他给予伊凡娜的信任,托付给女儿们的责任,倾注在这戈壁滩上的心血,乃至对自己这样一个“迷途记者”那看似随意的一句“找我老婆就行”的安排……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人,和人所创造的、改变世界的价值!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脚步声在喧闹的背景中响起,显得格外清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缝隙。

叶雨泽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板房门口。他没有看电脑屏幕,似乎对视频内容早已了然于心。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激动兴奋的脸庞,最后,落在了人群外围、脸上还带着震撼与恍然神情的乌梅脸上。

那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没有赞许,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仿佛在说: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意义。”

随即,叶雨泽转向赵工,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所有的议论:

“赵工,西区那几组新到的耐旱麦种试播方案,抓紧落实。非洲的太阳晒不干咱们戈壁滩的活儿。风季快到了,光伏板的防风加固,再检查一遍,不能出纰漏。”

他的声音沉稳如常,仿佛刚才那震撼人心的画面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说完,他转身便走,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板房门口,融入了戈壁滩傍晚金红色的余晖里。

人群的兴奋还在持续,但工作的节奏已然被叶雨泽简短的话语重新拉回。赵工立刻吆喝起来:

“听见没?叶总发话了!老张,带人跟我去西区!小刘,你们几个,再去把锚固螺栓挨个检查!都动起来!”

喧嚣迅速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工人们收起脸上的激动,重新换上专注的神情,拿起工具,鱼贯而出,奔向各自的岗位。

乌梅站在原地,没有立刻动。屏幕已经暗了下去,但非洲大陆上那一片片壮丽的蓝色光海,叶柔女王们自信的身影,同胞们自豪的笑容,还有叶雨泽那平静却仿佛蕴含了千钧力量的一瞥,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

她低头,摊开自己的双手。粗糙,黝黑,布满老茧和细小的伤痕。

这双手,在记录戈壁滩上每一株麦苗的呼吸,在维护为这片脆弱绿色提供庇护的光伏板。

而万里之外,另一群同胞的手,正将源自这里的“战士”技术,化作照亮非洲大陆的星火。

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如同脚下这片被顽强改造的土地深处涌出的甘泉,汩汩流淌,瞬间充盈了她的四肢百骸。

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是仰望灯塔的追随者,而是成为那光芒的一部分,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一粒星火。

她深吸一口戈壁干燥而炽热的空气,感觉从未如此清醒和坚定。

拿起记录板和笔,她挺直脊背,大步走出板房,朝着西区那片即将播下新种子的试验田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金色的沙地上,仿佛也带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扎根于大地的力量。

同时,她的心中另一个声音也在响起,这个男人不应该就这样默默无闻,虽然她已经不是记者了,但她应该把这一切写出来。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一群人,该被所有人知道,这跟她的职业无关,而是一种责任,如今这个社会太物质了,什么都要用金钱去衡量。

那么就让大家看看,这群另类的人价值观是怎样的……

来了,谢谢大佬们的票票,敬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