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六十章 爷爷的态度

第二天一早,宏达柳艺的老板钱宏达不请自来。

“柳总早啊!“钱宏达热情地伸出手,“早就想拜访您这位非遗传承人了!每次你都忙…今天终于见到不容易”

柳青没接那只戴满戒指的手,只是擦了擦沾满柳屑的掌心:“钱老板挖走我的人,现在来示威?”

“误会!天大的误会!”钱宏达夸张地摆手,打着哈哈走到办公室坐下。

他往沙发上一靠,看着柳青说:“市场竞争嘛,人往高处走。我今天来,是谈合作的。”他使个眼色,助手立刻递上一份合同。

“我们想买断'六角叠丝'的专利使用权,五十万,怎么样?”钱宏达翻开合同,“当然,你爷爷还是技术顾问,年薪另算。”

柳青扫了眼合同,条款密密麻麻,但核心就一条,六角叠丝将变成宏达的独家专利。她冷笑一声:“这是李阿婆的祖传技法,我没权利卖。”

“那个老太太?”钱宏达嗤笑,“她懂什么知识产权?随便给个三五千就打发了...”

“滚出去。”

沙哑的声音从门口炸响。爷爷手里攥着那把用了三十年的老柳刀,指节发白。

钱宏达脸上的横肉抖了抖,连忙站起来:“柳师傅,别急着拒绝嘛。说起来,我和您儿子还是老相识呢,十年前……”

“我让你滚!”爷爷突然走到一边,抡起桌上的茶缸向钱宏达砸过去。

热水溅在合同上,钱宏达慌忙闪开,边退边朝柳青说:

“行,柳丫头那我就先走了。对了,以后县里要是有什么示范任务,或者你们这边有做不出来的订单,尽管开口,我们宏达现在人手充足,一定支持!”

爷爷抄起门后的扫把,钱宏达顾不得仪态快速跑出院子。

车子扬长而去,留下一地尘土。

工坊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老人的暴怒吓住了。柳青轻轻扶住爷爷发抖的手臂:“他认识我爸?“

爷爷甩开她的手,弯腰捡起被践踏的合同:“十年前,就是这个畜生坑了你爹。”他声音低得只有柳青能听见,“现在又来祸害你...”

柳青垂眸,父亲离家多年的谜团,竟在此刻揭开一角。

钱宏达离开不久,一辆黑色轿车悄然驶入清河镇,停在工坊门前。

李局长带着两名文旅局的干部下车时,柳青正和爷爷在院里检查新一批灯罩的质量。

“柳老师傅,柳青,好消息!“李局长人未到声先至,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市里看了这次创新大赛的汇报,对你们的缠枝纹评价极高!”

柳青忙放下手中的灯罩迎上去。爷爷只是点了点头,继续用他那双慧眼审视着柳条的纹理走向。

“局里开了个会,”李局长接过柳青递来的茶水,开门见山,“我们打算为你们清河柳编工坊里的独特纹样体系,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好了!”柳青赶紧兴奋的说,“我们马上开始准备材料。”

同来的王科长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清单:“申报材料很复杂,需要历史渊源证明、传承谱系、技艺流程记录、文化价值阐述...”

爷爷指了指刚挂上的铜牌,“我们这非遗工坊出品的东西不是非遗?”

王科长解释道:“非遗工坊的柳编器物是物质化的产品,非遗保护的是编织技艺、纹样设计理念。”

爷爷皱着眉头“不都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啊!”李局长笑道:“柳师傅,认证非遗是对您家传技艺的官方认可啊!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无论是品牌保护还是政策扶持,都会更上一个台阶!”

“然后呢?“爷爷的目光如炬,“认了之后呢?”

“然后...就能更好地推广、发展、创新啊!”李局长举例道,“比如你们做的这些灯罩、你们的花篮和茶盘,有了非遗标签,市场价值能翻好几倍呢!”

爷爷沉默着一瞬:“我明白了,你们聊。”

柳青先感谢了李局长和县里的支持,因为怕冒然提起再惹爷爷生气,李局长是她请来的外援。

现在人手不多的情况下,申遗这件重要的工作经过县里,也能多一层保障。

没想到李局长非常支持,专门为提报申遗的事情开了一个会。

李局长一行人离开后,柳青兴冲冲地回到院里,小心翼翼问:“爷爷,您对申遗有什么意见?”

爷爷哼了一声。

“青丫头,”爷爷头也不抬,“你说,为什么要给这些纹样申遗?”

“当然是能够减少麻烦,还有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啊!”柳青脱口而出,“而且有了非遗称号,我们的产品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能招更多的人...”

“就是为了这个?”

“这还不够吗?”柳青想了想,“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柳编,喜欢柳编,还能赚钱……”

爷爷沉默良久,缓缓道:“你奶奶记下这些纹样,不是为了卖钱。”

“那是为了什么?为了当传家宝锁起来吗?”

“为了记住。”对于柳青的话爷爷没有生气,他的手指轻抚册子封面上娟秀的字迹,“记住这些纹样从哪里来,为什么做成这样,背后有什么故事。”

爷爷这么一说柳青眉眼瞬间展开:“爷爷,申报材料首要的就是证明技艺的历史源流,就是为了记住,跟奶奶的初衷不谋而合啊!”

老人转过身,淡淡地问:“青丫头,你想过没有,这些东西一旦成了非遗,还算是咱们柳家的吗?”

咱们柳家的?

柳青脸上笑意散去,她意识到,在非遗申报表象下,是像爷爷这样的传承人用一生守护的家族记忆。

而她的心理和老一辈人是不一样的。

柳青解释道:“爷爷,申遗不是把清河柳编从咱们柳家拿走,申遗是让更多人知道柳家的好手艺,让奶奶费心整理的《柳编百样图》名扬天下。”

“有国家保护,才不用再担心被不怀好意的人惦记,您还记得威尔斯那张照片吗?”

爷爷没说话,长久的沉默之后终于点了头。

安排好正常工作,张磊和周明一起帮柳青整理相关材料。

“战甲纹的起源时间需要确证。”张磊指着PPT上的时间轴,“爷爷说是1958年,但我查到的文献记载是1962年。”

周明马上跑去问爷爷柳明远。

“1958年七月廿三,”爷爷闭着眼想了想,“暴雨冲垮了石料场,临时改的编法。当时在场的有李老三、王大样、赵铁匠...”

周明飞快地记录着这些名字,然后通过村委会联系他们的后人求证。

令人惊讶的是,多位老人的回忆都与爷爷的说法完全一致。

“太神了!”周明感叹,“爷爷的记忆比档案还准!”

柳青与有荣焉地笑了,但很快又遇到难题。

“这个双喜纹的编法记载不全。”张磊指着册子,“第四步到第五步之间缺了一页。”

周明又去问,老人眉头紧锁:“这页...是青丫头她奶奶故意撕的。”

“为什么?”

“双喜纹必须师徒相传,不能白纸黑字地写。”

柳青被周明叫出来,爷爷起身,拿起柳条,“看好了,我只做一次。”

在众人注视下,爷爷的手指如蝴蝶穿花,完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翻转折柳。整个过程不过三秒,却是整个纹样的画龙点睛之笔。

“记住了吗?”爷爷问。

柳青点头,周明赶紧回放刚才录下的视频,一帧帧慢放学习。

“还有一个问题,”张磊切换PPT,“月光纹的应用场景记载是夜间劳作,太模糊了,需要更具体的用途。”

爷爷沉默了片刻,声音突然低沉:“那是夜渡黄河时用的。”

他讲述了一个从未提及的故事:解放前,爷爷的父辈们用这种反光性好的纹样编成篓筐,夜间渡河时挂在船头引路。很多篓筐再也没有回来,连同它们的主人一起沉入了河底。

工坊里鸦雀无声,只有录音笔在静静转动。柳青看见李阿婆在偷偷抹眼泪,显然她也记得这段往事。

“所以,”柳青轻声总结,“月光纹不仅是为了实用,还是一种...纪念?”

爷爷沉默地点头,不再多说。

傍晚,其他人都下班了,柳青还在整理今天的录音。爷爷来到门口。

“累了就歇歇。”

“不累,”柳青抬头微笑,“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么多故事,这么多历史...”

“慢慢来。”爷爷语气罕见地柔和,“你奶奶整理了十年,咱们这才第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