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

最初是两个学徒在休息时窃窃私语,提到县里钱老板的大厂工资高,还交五险一金。很快窃窃私语的人多起来。

就在柳青和周明、张磊忙着跑信用社办理创新基金账户、与县里对接示范点具体事宜的时候,人心开始浮动了。

这天早上先是十几名学徒等在门口,虽然面色有些尴尬还是开了口。

“青姐……对不住。”李婶的儿子小李站在最前头,艰难地开口,“我们……我们想辞职。”

“为什么?”柳青目光沉静地看着他们,心中已有预感。

“宏达那边三千五底薪,计件是这里的两倍…所以…”

接着张晓雯周小雨几个女学徒也不好意思地凑过来。

“青姐,非常感谢你...我妈说女孩子在正规工厂上班比较体面,宏达那边福利待遇好,给缴五险一金,不加班……”

张晓雯的声音透着愧疚,“青姐……非常抱歉!”

两波人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千层浪。

几个新学徒没有说话却投过去羡慕的目光,剩下王婶几个年龄大的妇女都惊呆了。

“你们!你们这是忘恩负义!”王婶气得浑身发抖。

“王婶,我们也得吃饭,也得养家啊。”另一个学徒小声嘟囔,“在那是产业工人,在这……说到底就是个编筐的。”

道义的谴责留不住想走的心。很快充满生机的工坊空了一大半。

柳青站在空荡荡的工坊中央,胸口发闷,却哭不出来。商业竞争本就如此,她没资格责怪任何人。

赵家媳妇白娇娇两个人也不好意思地让人捎信过来说孩子要转去县城上学,她们得跟过去照顾,暂时不来了。

工坊里只剩下周明、张磊、王婶张阿姨和另外两个年纪稍大的妇女和哑女秀兰,以及几个不知所措的新人。

李婶跟她的儿子一起去了县里。曾经热闹的五凤朝阳组散伙。

“我跟宝贵说了,她要是敢去钱宏达那,就别认我这个姑”王婶义愤填膺:“李春梅真是不要脸,青丫头哪次亏待过她,居然也跟着一起走了!这种人回来咱也不要了!”

柳青看向那一张张空荡荡的工作台。

那里还放着她们未完成的半成品,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她们的说笑声。

李阿婆拄着拐杖,从里屋颤巍巍地走出来,看着这景象,重重叹了口气,浑浊的老眼里满是痛心:

“造孽啊…刚出了点名气,就被人挖墙脚…钱宏达这手,太毒了!”

张磊声音干涩安慰柳青:“ERP系统不用升级了,能省不少…”

周明收拾着工作间散乱的柳条,口中恨恨:“白眼狼!都是白眼狼!忘了是谁手把手教她们手艺?忘了以前是怎么一起熬夜的?拿红包的时候也没有一个谦虚的……为了点眼前利益,脸都不要了!”

他的愤怒在寂静的工坊里回荡,却得不到多少回应。

剩下的几个新学徒默默收拾着柳条不敢出声,他们是没人邀请,如果钱宏达邀请他们,傻子才不去!

柳青走到李婶常坐的那个位置,拿起桌上一个编到一半的、用了“蒸汽曲木”法弯出的荆条骨架。那弧度优美而精准,是她还刚掌握的技术。

工厂三千五底薪,计件翻倍,五险一金…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对于待业青年和需要养家糊口的农村妇女来说,是根本无法拒绝的诱惑。

没想到工坊战胜了拾光文创的仿品,战胜了林薇和浩宇的算计,却被钱宏达这一招釜底抽薪打得措手不及。

他抢走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工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中坚技术力量,是那股刚刚凝聚起来的人气,更是大赛之后,工坊承接订单、扩大生产的最关键能力。

示范点的牌子还崭新,基金的章程才起草,而她的工坊,几乎已经被掏空了。

这时电话响了,张磊接完脸色难看:“青姐!加工户那边...老赵、李伯他们都接了宏达柳编厂的订单,说量大、结账快!”

柳青的心拧成一团。

“我去找他们谈,”周明抓去手机就要走。

“站住”爷爷提着一捆刚泡好的柳条,目光扫过空旷的工坊。

“这柳编的营生,守得住手艺,守不住想往外闯的心,人要走,跟柳条要出筐是一个样。”

爷爷字字铿锵,严厉的目光扫过剩下的人,“但手艺这东西,终究要回到手上来。急火煮不出好饭,猛催长不出好柳。”

爷爷转向柳青,眼神是她从未见过的复杂:“走了的,不强求。留下的,才是清河柳编真正的根苗。”

爷爷放下柳条吩咐:

“回去把我床头那本蓝布包的册子拿来。”

蓝布包着的册子封面上用毛笔写着“断柳录”三个字,纸页已经泛黄。

柳青小心翼翼地翻开,发现里面记载的都是历代柳编匠人遭遇的危机与应对之法。

“光绪二十八年,津门机制柳筐上市,价廉物不美,本坊改做精细礼器...”

“民国十七年,河北客商窃纹样未遂,乃将'万字不到头'改为'福字到永远'...”

“一九五六年,合作社大锅饭导致质量下滑,遂行'记件工分制'...”

柳青一页页翻过,突然从册子里滑出一张发黄的纸片。

那是一份英文律师函的复印件,日期是1985年3月,落款是“威尔斯国际工艺品公司”。

内容大意是要求柳明远夫妇在三十日内提供“流光柳丝”技法的完整工艺流程,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国际专利权益。

“爷爷,威尔斯...”

“阴魂不散…”爷爷的手指轻轻抚过纸片,“吓唬谁呢!”

柳青刚想告诉爷爷申遗可以保护,手机突然响起,是柏悦酒店提示发货期限的。

柳青迅速稳住心神:“您放心,生产进度把控着呢,肯定按时交付。”

她放下电话强打精神,“柏悦酒店那边还剩24天交货。”

张磊查了一下电脑记录:“这个订单没有问题,按照目前人手,每天三套。”

突然他拿鼠标的手顿了一下,

“青姐,这边有个回头客咨询100个龟背纹收纳筐,要一模一样的,两周交货,能不能接?”

“他有没有具体细节要求。”柳青问。

“必须百分百复刻我们淘宝店上的样品,连纹路数量都不能差!他们有专业团队验收...”

“不接。”柳青还没说话,爷爷就果断拒绝,从断柳录中翻到一页:“看这个。”

那是1992年的记录:“客商急要百件福寿双全篮,强赶工致纹样失准,后悉数退货,坊誉受损三年未复。”

柳青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最终让张磊回了条消息:“抱歉,无法保证同等质量,建议另寻供应商。”

“从下周起,工坊官网和淘宝店发布公告,实行全产品线预约制。”

她的声音不快,“每月开放固定数量的预约名额,排期制作。”

周明:“客户能愿意等吗?”

柳青抬手示意周明先别说话:“眼下也只能这样,我知道这会损失短期利益。但我们要对得起非遗这两个字,更要对得起客户的信赖。快工出不了细活,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件从工坊出去的作品,都必须是精品。”

李阿婆也点头:“是该这样。”

周明沉思片刻,勉强说:“我明白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流水线产品,而是手工艺术品!预约制反而能提升品牌稀缺性和价值!但是……”

“那会损失客流...”张磊迟疑。

“捡芝麻丢西瓜。”爷爷语气斩钉截铁,“保住重要订单信誉,顶一万个散客。”

柳青深吸一口气。爷爷的果断像根定海神针,稳住了她慌乱的心。

她走到院门口,看着那块崭新的“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铜牌,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刺眼的光。

荣誉成了枷锁,期待变成了压力。县里等着看示范点的成效,基金等着运作,之前接下的订单等着交货…而她现在,几乎无人可用。

李阿婆走过来,苍老的手拍了拍她的胳膊:“青丫头…”

“阿婆,我没事。”柳青打断她,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目光扫过留下的寥寥几人。

工坊从未如此空旷,也从未如此刻般,让她看清谁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伙伴。

她对两个女学徒说,“从今天起,你们先跟着阿婆学最基本的步骤,”又看向另两个男学徒“你们跟着爷爷学处理柳条。”

然后安排王婶张阿姨等几个熟练工继续做灯罩订单。

“钱宏达挖得走人,”柳青的目光像淬过火的荆条,“但他挖不走我们的根,也偷不走真正的东西。活还得干。而且要干得更好。”

危机突如其来,几乎将工坊摧毁。但地球离了谁都能转,未来的路还要一步一步走。

工坊里重新响起脚步声,虽然稀疏,却有了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