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一叶知秋:龙城故事 > 第五十一章 安顺迷雾(一)

晨曦微露,龙城大学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早起的鸟儿在枝头啁啾。陈秋铭和王春雨已提着简便的行李,站在校门口等候。陈秋铭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休闲西装外套,里面搭配浅蓝色衬衫,下身是合身的灰色西裤和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既不失教师的儒雅,又带着几分职场人的干练。王春雨则选择了一套米白色的职业套装,裙长及膝,搭配一双低跟皮鞋,长发整齐地束在脑后,淡妆精致,显得既专业又亲和。

一辆黑色奥迪A6悄无声息地滑至面前。司机下车礼貌地为他们打开车门,车内真皮座椅散发着淡淡清香。一路无话,约莫四十分钟后,车辆驶入位于龙城市中心的长治集团总部大楼地下车库。锃亮的大理石地面反射着顶灯的冷光,空气中有淡淡的香氛味道。电梯间里,身着定制西装、步履匆匆的白领精英们低声交谈着,手中的咖啡杯和公文包成为标准配饰,与大学校园里的闲适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在专人引导下,他们抵达二十层的会议室。厚重的实木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可容纳二十人的红木会议桌,桌上整齐摆放着矿泉水、笔记本和钢笔。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端坐其中,正专注地翻阅着一叠文件。

“广达?”陈秋铭略带意外地唤道,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裴广达闻声抬头,目光闪过一丝惊喜,立刻起身迎来。他今天穿着一套深灰色西装,熨烫得一丝不苟,律师的专业气质尽显:“秋铭!春雨老师!真巧,你们也在名单上?”他的握手坚定有力。

“你这是?”陈秋铭与他握手问道,注意到裴广达手边放着一本厚厚的《企业合规与风险防控》。

“集团特聘法律顾问,”裴广达语气一如既往地平稳严谨,但眼角带着见到老友的柔和,“这次专项检查涉及不少合同与合规风险,法务部点名让我跟进。没想到能与你们同行,再好不过。”他转向王春雨,礼貌地点头致意。

寒暄未毕,会议室的门再次打开。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节奏明快而自信。众人望去,只见张得慧一身剪裁完美的白色西装套裙,珍珠耳钉点缀得恰到好处,步履生风地走入,强大的气场瞬间充盈整个空间。她身后跟着一位年约五旬、发型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

“人都到齐了。”张得慧目光扫视全场,在陈秋铭身上略有停顿,唇角微扬,随即恢复公事公办的神情,“这位是集团监事会副主席蔡建原先生,本次安顺粮库专项检查组的组长。蔡主席经验丰富,主持过多次重大审计监察工作,各位务必全力配合。”

蔡建原上前一步,微微颔首。他穿着一件藏青色夹克,内着浅色衬衫,腕上一块略显陈旧但保养得当的手表,声音平和却自带分量:“大家好,接下来的工作要辛苦各位了。”他的目光沉稳而敏锐,似乎在瞬间就已经对在场每个人有了初步判断。

张得慧继续介绍:“副组长由集团财务部副部长朱构同志担任。”她指向身后一位面带和气笑容、微微发福、眼神却透着一丝精明的中年男子。朱构穿着一件价格不菲的POLO衫,腕上的金表在灯光下闪着光,他笑着向众人点头,声音洪亮:“希望大家合作愉快,合作愉快。”

“其他成员还有财务部的三位同事,以及办公室的小李负责后勤协调。”张得慧最后目光转向陈秋铭这边,“蔡主席,特别向您介绍,这位是陈秋铭老师,现在龙城大学任职,此前在新州有多年纪检监察和侦查工作经验,是难得的专业人才。这位是王春雨老师,龙城大学优秀的心理学老师,洞察力敏锐。希望二位能发挥专长,为检查组提供独特视角。”

蔡建原主动与陈秋铭、王春雨握手。当握住陈秋铭的手时,他稍稍用力,目光中带着审视:“侦查工作经验?很好!这次正需要这样专业的眼光。希望陈老师能协助我们发现问题。”接着转向王春雨,语气缓和:“心理学视角往往能看到账本之外的东西,也很重要。”

“蔡主席您客气,我一定尽力,也是学习。”陈秋铭谦逊回应,注意到蔡建原的掌心有茧,似是经常书写所致。

张得慧最后强调:“安顺粮库的检查是集团常规工作,大家客观、公正、全面了解情况即可。务必实事求是,将所见所闻原原本本记录下来,集团需要最真实的信息。”她目光扫过全场,在朱构身上稍作停留,“预祝各位工作顺利!”

简单的启动会后,检查组一行十余人分乘三辆公务车,驶向安顺县。高速公路两侧的城市景观渐次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初秋的农田与远山。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烁着丰收的光芒,远处丘陵层林尽染,已是秋意盎然。

陈秋铭、裴广达与王春雨同乘一辆别克GL8。车内气氛起初活跃,大家互相介绍认识。财务部的小赵是个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显得有些紧张;小李则是办公室的老员工,熟练地分发着瓶装水和行程表。

裴广达很快埋头研读起带来的粮库资料与相关法规文件,不时用钢笔在页边做笔记;王春雨起初还看着窗外的风景,不久便略显疲乏,倚窗假寐;陈秋铭望着窗外流转的景色,心下思忖:张得慧特意安排他这个“局外人”参与,此次“常规”检查,恐未必如表面那般简单。他注意到前排的朱构一直在打电话,声音压低但语气恭敬,似乎是在向什么人汇报行程。

近四小时车程后,车队驶下高速,进入安顺县境。县城比想象中繁华,主干道两旁商铺林立,但建筑风格略显陈旧,透着几分闲适。车最终停在本县最好的安顺宾馆门前——栋十二层的建筑,外观看起来有些年头,但维护得不错。

车刚停稳,一位身材微胖、笑容满面、穿着略显紧绷的藏蓝西服的中年男子便率几人快步迎上,抢先为蔡建原拉开车门,热情伸出双手:“蔡主席!欢迎欢迎!一路辛苦!我是安顺粮库总经理,洪奎。”他身后跟着几位副手,个个神情恭敬。

“洪总太客气,劳你亲自迎接。”蔡建原与之握手,神色平淡官方,“例行检查,配合工作就好。”

“领导您言重了!您来指导工作,是我们粮库的荣幸!我们绝对全力配合,毫无保留!”洪奎声若洪钟,笑容饱满,与检查组每位成员逐一握手,递上名片时总是双手奉上。

轮到陈秋铭时,洪奎握手的力道明显加重,笑容也更热切:“陈老师!久仰大名!早就听说集团来了位侦查专家!太好了,务必请您帮我们好好把关,多提宝贵意见!”话语极尽诚恳,陈秋铭却从其过度热情的眼眸深处,捕捉到一丝难以察觉的闪烁与戒备。他注意到洪奎的西服袖口有些磨损,但腕表却是价值不菲的欧米茄。

寒暄完毕,洪奎亲自引导入住。“房间在三楼,条件简陋,委屈各位了。”他言辞谦卑,然而当陈秋铭推开301房门时,却未见半分“简陋”。

房间宽敞,轻奢装修,面积足有三十平米。一张两米宽的大床占据中央,床上用品显然是高支高密的全棉材质。墙上挂着55寸液晶电视,居然是可旋转设计,方便在床上不同角度观看。客厅区域摆放着皮质沙发和玻璃茶几,靠窗的位置是一张宽大的实木书桌,上面已经贴心地准备了台灯、文具和一台新打印机。独立卫浴干湿分离,智能马桶,洗漱台上整齐摆放着欧舒丹的洗浴用品。更显眼的是,客厅的桌子上堆满了各式进口水果、精美零食和本地特产,旁边还立着一个手写的小卡片:“酒店敬赠”。

陈秋铭心下莞尔,深知此中套路。哪来“酒店敬赠”,不过是粮库买单,撕去标价,换个体面说法,既表“心意”,又避嫌送礼。这番小心翼翼的打点,反令他更觉疑窦丛生。他仔细检查了房间,发现在衣柜深处放着两套全新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尺码正好是他的号码;小冰箱里塞满了各类饮料;甚至书桌抽屉里还备好了常用药品。这种过度的周到,反而显得异常。

晚间接风宴设于宾馆二楼的“聚贤厅”包间。巨大的圆盘餐桌足以容纳二十人,中央旋转玻璃上已经摆满了冷盘。洪奎携粮库领导班子全体作陪,一一介绍:分管业务的副总、财务总监、仓储主任...每个人都是笑脸相迎,但陈秋铭注意到其中几位眼神中的紧张。

菜肴陆续上桌:清蒸鲥鱼、红烧甲鱼、香煎松茸...多是当地特色河鲜和山珍,酒水准备了茅台和进口红酒。洪奎热情地亲自为蔡建原斟酒,说着:“这些都是本地特产,不值什么钱,领导们尝尝鲜。”

酒过数巡,洪奎话渐稠密。他不经意间多次提及:“粮库能有今天,多亏集团领导关怀,尤其钱总——钱本一副总经理!他是我们老领导,当年在此从总经理做起,一手带起粮库!对我们感情深厚,至今常关心指导...去年钱总来视察时还说...”

钱本一?陈秋铭默记此名。集团现任副总,安顺粮库前任总经理。洪奎反复强调这层关系,意欲何为?是单纯表达尊敬,还是借高管名头暗示甚或“敲打”检查组?陈秋铭警觉陡升。他注意到当洪奎提到钱本一时,朱构的嘴角微微上扬,而蔡建原的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

宴毕,蔡建原即刻召集检查组在宾馆小会议室开短会。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杯浓茶,显然是会务组提前准备好的。

“明天开始正式工作,”蔡建原开门见山,“业务组由陈老师牵头,重点查仓储管理和合作项目;财务组朱部长负责,全面审计账目;我总协调。每天下午五点开碰头会。”他特别强调,“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严守纪律,注意保密。”说这话时,他的目光扫过朱构,后者正低头摆弄手机。

散会后,陈秋铭与裴广达觉得需要放松紧绷的神经,悄悄邀上王春雨,避开宾馆人员的视线,从侧门溜出,找到附近一个当地人才光顾的小夜市。烟火气扑面而来,各色小吃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他们在一个看起来干净的老太太摊前买了些卤味:卤牛肉、豆腐干、鸭脖,又在隔壁小店拎了几瓶本地啤酒,悄悄带回宾馆,在陈秋铭房间的小客厅里边吃边聊。裴广达谨慎地拉上了窗帘。

“没想到出差还能和你俩同行。”王春雨剥着一颗毛豆,笑着说,“秋铭,你和裴律师是大学同窗?”

“那倒不是,”陈秋铭用筷子夹起一片卤牛肉,为裴广达斟满啤酒,“我们广达兄可是‘泥屯六友’中学历最高的学霸,而且是唯一一个非榆城大学毕业的。”

裴广达摆手自嘲,眼镜片在灯光下反着光:“什么学霸,蹉跎岁月罢了。我本科读的是环境工程,那时候一根筋想考经济学研究生,而且是认准了复旦,别的学校看不上。”他抿了一口啤酒,继续道,“结果连考五年,都没考上。第五次成绩出来那天,我在黄浦江边坐了一整夜。”

“五年?”王春雨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手中的毛豆差点掉落。

“是,五年。那时候真是年轻气盛,不懂转圜。”裴广达摇头苦笑,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酒杯,“后来没办法了,现实所迫,才转行学了法律,从法院书记员干起,每天抄写文书到手软,熬了几年过了法考,才算勉强站稳脚跟。”

“那你们如何相识?”王春雨愈奇,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网友。”陈秋铭接过话头,脸上露出追忆的笑容。他起身从钱包里抽出一张有些年头的照片,上面是两个年轻人在一间古色古香的茶馆门口的合影:那时的陈秋铭头发还未灰白,裴广达则更加书生气。“那会儿在一个很早期的论坛上,因为讨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吵了起来,后来发现彼此观点虽然不同,但逻辑都很严密,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裴广达补充道,指着照片说:“就在这家‘清心茶馆’,现在好像已经拆了。那天我们聊了整整一下午,从哈耶克谈到凯恩斯,从物权法聊到刑法修正案。”他的语气温暖起来,“而且我还是个武术爱好者。一年寒假,秋铭介绍我认识了榆城一位隐退的武术家,我去跟着学了一个月。老师父说我有天赋,可惜起步太晚。”他说着,下意识地做了个收势的动作,流畅而有力。

王春雨静听,目光流转于二人之间,满是兴味与些许羡意:“原来还有这般故事。你们这友谊,是思想知己,尤为难得。”她注意到陈秋铭小心地将照片收回钱包的夹层。

三人又聊了些大学时代的趣事,啤酒空了几瓶,卤味也见了底。窗外,安顺县的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几点光亮。

然而陈秋铭心绪深处,洪奎宴间的话语、那超乎寻常的接待、朱构接电话时恭敬的神情,还有钱本一这个名字,如阴云盘旋不去。他走到窗前,微微拉开窗帘一角,看向窗外沉静的夜色。远处,粮库庞大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如同伏踞的巨兽。

他隐觉此次安顺之行,恐难风平浪静。那些堆满桌子的“酒店敬赠”,那些过分热情的笑容,那些看似无意提及的名字,都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正在缓缓收紧。

裴广达收拾着桌上的残局,突然轻声说:“秋铭,那个合作建仓的协议,我下午粗略看了下,分成比例很不对劲。”

王春雨也点头:“洪奎提到钱副总时,右手小指一直在抖,虽然很轻微。”

陈秋铭转过身,目光深沉:“我知道。明天开始,有的忙了。”

夜色渐深,安顺宾馆三楼某个房间的灯光,很久才熄灭。而在宾馆某个角落,另一个房间的窗帘缝隙中,一双眼睛正注视着那扇刚刚暗下去的窗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正在发送的消息:“已入住,一切正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