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 > 第2246章 尔滨刀枪炮

滨州热力集团的门前,钢管砸在玻璃门上的脆响,混着女人的尖叫炸开。

沈青云看见那个抱孩子的男人把孩子护在怀里,后背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棍,闷哼着跪倒在冰面上。

穿红羽绒服的女人想扑过去,被两个壮汉拽着头发拖到一边,手机“啪”地摔在地上,屏幕裂成蛛网。

“这帮疯子!”

沈青云往前冲了两步,却被张耀祖死死抱住。

“沈书记不能去。”

张耀祖的声音发颤,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这些人疯了,连警察都敢打的,您过去受伤怎么办?”

周大伟已经悄悄摸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话,嘴里低声骂着:“这群狗娘养的……”

刀疤脸似乎没注意到角落里的轿车,他踩着那个男人的后背,冲剩下的人吼:“还敢来闹事不?再敢来,卸了你们的腿!”

他踢了踢地上的手机,往碎屏上啐了口唾沫:“滚!”

人群抱着头往路口跑,军绿棉裤的大爷跑两步就回头,拐杖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

穿红羽绒服的女人被壮汉推搡着,红色的身影在灰色的人群里格外刺眼。

很快。

他们就跑远了。

毕竟都只是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手无寸铁面对这群人,不跑干什么?

“一群怂货!”

那刀疤脸骂了一句,便招呼着小弟们离开了这里。

面包车绝尘而去时,排气管喷出的黑烟卷着碎冰碴,落在沈青云的皮鞋上。

他看着满地的狼藉,摔碎的保温杯、散落的宣传单、沾着血迹的冰面,指关节攥得发白。

“沈书记,我刚才没办法,不拉住您,万一出事就麻烦了……”张耀祖的声音带着后怕,黑色夹克的领口被扯得歪斜。

沈青云没说话,他理解张耀祖的想法,对面二十几个人,自己这边就三个人,真要是动手的话,万一自己这个市委书记受了伤,他张耀祖这辈子就算是完蛋了。

想到这里,他径直走向那个捡拐杖的大爷。

老人的手在抖,捡起拐杖时,金属包头在冰面上划出道白痕。

“大爷,没事吧?”

沈青云递过去一张纸巾,把老人搀扶了起来。

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警惕:“你是……”

“我是来办事的。”

沈青云蹲下身帮他掸掉棉裤上的雪,对他问道:“那些人是谁?怎么敢这么嚣张?”

老人往热力公司的方向瞥了眼,突然往沈青云身后缩了缩:“别问了,惹不起。”

说着话,他拄着拐杖要走,被沈青云轻轻拉住。

“大爷,我是沈青云,新来的市委书记。”

沈青云的声音放得很轻,淡淡地说道:“您告诉我实话,我才能帮大家解决问题。”

老人的拐杖“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盯着沈青云的脸看了半天,突然抹了把脸:“您真是市委书记?”

见沈青云点头,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那伙人是李忠原手底下的刀枪炮!热力公司的活儿都给他干,谁闹事就派他们来收拾。”

“刀枪炮?”

沈青云的眉头拧成疙瘩,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北人,他当然知道什么是刀枪炮。

东北自清末起便因闯关东移民潮形成所谓的“流人社会”,这种无根性社会结构为暴力团伙滋生提供了土壤。

日伪时期,关东军在东北建立兵工厂,大量枪支弹药流入民间,使枪成为权力的象征。

后来毛熊撤离时遗留的武器散落民间,进一步强化了枪炮在黑恶势力中的地位。

滨州八十年代一些黑恶势力团伙使用的锯短猎枪,正是日伪时期兵工厂的产物。

这种武器传统与清末土匪六大件形成历史呼应,构成刀枪炮称谓的物质基础。

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潮,使东北重工业基地陷入阵痛期。

滨州明轧钢厂等国企的破产导致数十万工人失去生活依托,社会管控体系出现真空。

在这种背景下,暴力团伙通过控制拆迁、物流等领域迅速崛起。

一些团伙在拆迁中使用猎枪逼迫居民搬迁,其解决钉子户的暴力手段需要直接的武力威慑,枪成为权力的外化符号。

同时,猎枪在当时东北农村易于获取,甚至能通过供销社购买,这种武器的普及性使枪炮成为黑社会的标志性标签。

说白了,刀枪炮称谓的形成,本质是东北特殊历史阶段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

从日伪时期的武器散落,到国企改革的社会震荡,从方言文化的具象表达,到媒体传播的符号固化,这一称谓既是暴力工具迭代的见证,也是地域文化心理的异化投射。

但在沈青云的印象里,这帮人早已经应该消失了才对,没想到现在竟然又冒出来了。

“就是黑社会!”

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又慌忙捂住嘴:“李忠原在滨州混了三十年,手下的人敢打警察、敢砸政府,谁都拿他没办法。”

他撸起袖子,小臂上有块褐色的疤痕,对沈青云说道:“前年我来讨说法,被他们打断了胳膊,报警也没用,最后不了了之。”

“李忠原么……”

沈青云自言自语道。

“我知道这个人。”

张耀祖在旁低声补充:“李忠原早年靠收保护费起家,后来跟热力公司老总王大海勾搭上,垄断了全市的热力改造工程。南港区的管网改造,预算一亿三千万,听说实际花了不到六千万,剩下的都不知道干嘛了。”

顿了顿。

他对沈青云说道:“我在南岗区政府有个同学,他负责接待上访群众,听说过这个事情。”

沈青云捡起地上的宣传单,“南港区供暖维权”的标题被踩得模糊。

他想起昨晚看的规划图,南港区那片红色标注,此刻像块烙铁烫在心上。

“大爷,您住哪个小区?”

沈青云看向老爷子问道。

“富强小区,三单元。”

老人的声音突然哽咽:“沈书记,您要是真能管这事,就救救我们吧。我那小孙子才三岁,天天抱着暖气片哭,说想暖暖手……”

“您放心。”

沈青云把自己的名片塞到老人手里,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手:“明天上午九点,让大家去南港区区委,我听他们说情况。”

老人捏着名片的手在抖,纸质的卡片被攥得发皱。

他握着沈青云的手,一个劲的鞠躬:“谢谢您,谢谢您”

转身的时候,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路口格外清晰。

沈青云站在原地,看着老人的身影离开,随后缓缓开口,声音冷得像冰:“通知赵茹,让政法委、公安局、纪委的人,下午三点到市委开会。”

张耀祖掏出笔记本时,手指还在发颤:“要不要先跟刘市长打个招呼?”

“不用。”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热力公司的铜字招牌上,阳光反射过来,刺得人眼睛生疼:“有些事,等不得。”

周大伟把车开过来时,引擎盖还在发烫。

沈青云坐进后座,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

南港区的老旧居民楼挤在一起,阳台上的空调外机锈迹斑斑,晾衣绳上的棉被冻得硬邦邦的。

他的脸色愈发难看,表情无比的阴沉。

………………

张耀祖的电话很快打了出去。

接到通知的干部都有点莫名其妙。

当然。

最莫名其妙的人,应该是南岗区委书记张君宝。

原本他是要下午三点多才去汇报的,可很快就接到通知让他一点过来汇报工作。

下午一点整,张耀祖轻叩办公室门时,沈青云正在翻看南港区的财政报表。

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切进来,在报表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极了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书记,南港区的张书记到了。”

张耀祖侧身让开,身后的张君宝快步走进来,藏青色西装的肩头沾着些灰尘,想必是从基层赶回来的。

“书记。”

张君宝恭恭敬敬的对沈青云问候着。

“坐吧。”

沈青云合上报表,指腹在“南港区”三个字上轻轻摩挲。

这位南港区区委书记五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只是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疲惫,眼下的青黑藏不住连日操劳的痕迹。

张君宝坐下时,沙发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汇报材料,手指在封面上捻了两下:“沈书记,南港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到……主要靠新能源电池厂的拉动。但老城区改造进度滞后,拆迁协议签了……还有三十户钉子户……”

沈青云静静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直到张君宝说到民生工程,他才抬手打断:“老张,上午我在热力公司门口,碰到你们区的居民在讨说法。”

张君宝握着钢笔的手猛地一顿,墨水滴在汇报材料上,晕开个深色的圆点。

他慌忙掏出纸巾擦拭,喉结上下滚动:“沈书记,这事……我正想向您汇报。”

“哦?”

沈青云身体微微前倾:“说说看。”

“南港区有十二个老旧小区,供暖管道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张君宝的声音低了八度,指尖捏得发白,无奈的说道:“今年入秋以来,居民反映室温只有十七八度,最低的才十五度。我带队去热力公司找过王大宝三次。”

“他怎么说?”

沈青云眉头皱了皱问道。

“第一次说管道老化,需要改造。”

张君宝掰着手指计数,满脸的无语道:“第二次说煤价上涨,压力太大。第三次干脆让保安把我们拦在门口,连面都没见着。”

他苦笑一声,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对沈青云说道:“书记,不瞒您说,王大宝根本不把我们区里放在眼里。”

沈青云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他凭什么这么硬气?”

张君宝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掏出烟盒,又想起办公室禁烟,悻悻地塞回去:“王大宝的连襟,是省财政厅常务副厅长魏东生。”

说着话,他压低声音,像怕被人听见:“去年热力公司申请的两亿改造资金,就是魏厅长签字批的。我们区里的财政拨款,还得看财政厅的脸色。”

“所以你们就放任不管?”

沈青云的声音陡然转冷,目光盯着张君宝问道。

“不是不管。”

张君宝猛地站起身,西装下摆扫过茶几,把水杯碰得摇晃起来,大声道:“我们给居民发了电暖气补贴,区财政挤了三百万出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啊沈书记,冬天最冷的时候还没到,总不能让老百姓抱着电暖气过冬!”

他的眼眶泛红,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沈青云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紧绷的嘴角渐渐缓和。

他抬手示意张君宝坐下:“补贴发了多少户?”

“先给低保户和高龄老人发了,一共两千三百户。”

张君宝坐下时,呼吸还没平稳,咬着牙说道:“剩下的……区里实在拿不出钱了。”

沈青云打开保温杯,热气氤氲了他的眼镜片:“王大宝那边,你不用再去了。”

他摘下眼镜,用镜布慢慢擦拭:“回头我让张耀祖联系市纪委,先查那两亿改造资金的去向。另外,你回去统计一下,到底有多少户供暖不达标,把名单报上来。”

张君宝愣住了,手里的钢笔“啪”地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时,指腹触到冰凉的地板,忽然反应过来:“沈书记,您是说……”

“老百姓的暖气,不能等。”

沈青云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冷冷的说道:“魏东生也好,王大宝也罢,谁要是敢拿民生当儿戏,就得付出代价。”

张君宝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忽然觉得肩头的重担轻了不少。

他挺直腰杆,敬了个不标准的礼:“我这就回去统计,保证下午五点前把名单送到!”

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后,沈青云拿起内线电话:“张耀祖,让熊书记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窗外的风卷起落叶,在窗台上打了个旋,像是在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