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金枝庶叶 > 第六十三回 提亲

重生之金枝庶叶 第六十三回 提亲

作者:银色月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6:33: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宛柔去睿亲王府求见郡主,虽说先被门人为难,后又被郡主奚落臭骂,可最终的目的达到了。郡主说要整治温府三姑娘,不管是不是为了她,反正这口气是出了!她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利宛柔可以自轻自贱,却不是谁都能轻贱的!

转过天,郡主特意打发人给温家二老爷送去了一幅字,装在紫檀木的匣子里谁都没敢打开。二老爷见了脸色大变,把三姑娘唤到书房狠狠训斥了一顿,又把她禁足在府中不得出门。听说她每日都要跪在小佛堂抄写佛经,三餐食素,只挨了一天就苦不堪言。

都城上流圈子没秘密,越是这样的事情传扬的越快。不出三日,众人都知道温三姑娘被罚是因为宛柔的缘故。宛柔的名字、事迹被传得轰轰扬扬,原本不知道的人这下全都知道了。

可那些事情到了内宅那些嘴尖牙利的人口里,哪还能有一星半点儿的好言?宛柔的名声是出去了,却是让大户人家不耻的。

不少人家已经把利家姐妹列为永不来往对象,连带着金家姐妹的名声都被累及。封氏心里有苦说不出,老太太碍于亲戚情分和封氏的面子也不好多说。大老爷虽不理睬内宅的事情,却也听着些风声,更是没办法直言,暗暗叮嘱封氏要对姑娘们严加管教。

利姨妈也命宛柔反省,每日不得出房门半步。她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提出要搬出去住,封氏自然不能同意。

“你带着哥儿姐儿放心住着,若是下人谁敢嚼舌根子就告诉我。”封氏安抚自己的姐姐,“都城这地方就是不缺新鲜事,稀奇事,天大的事情也传不了几日。前一阵子郝世子和二皇子的打架闹得沸沸扬扬,这才几天的功夫就没有人再议论了?况且左右不过是小姑娘家闹别扭的小事情,谁还会当真不成?倘若是姐姐发了大财,不想我沾光非要搬出去,我不敢阻拦,可眼下却是不能放姐姐出去。”

“妹妹的话说得我既惭愧又感动,假如死活非要搬走,反倒是我的不是了。我们娘们儿本就是沧州小地方来的,无意跟那些富贵人家交际,只是累及玉仪她们了。其他外甥女还倒算了,只是我冷眼旁观,玉仪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模样端庄行事大方,是个有大出息的人。偏生被宛柔这么一搅和,最近连门子都不得出。”利姨妈生怕因此耽误了玉仪的婚事。

都说这女人一辈子有三个最要紧,一是投胎,二是嫁人,三是生子!投胎投得好,前十五六年会衣食无忧;嫁人嫁得好,中间三四十年舒心惬意,富贵安康;儿子生的好,即便是前面一直不如意,也能指望儿子挣个诰命,赶上个十年八年的余庆!如此一算,女人这辈子最最重要的便是嫁个好人家,大半辈子的幸福都指望这个了。

“她才十一,离及笄还有四年,嫁人更是早着呢。”封氏倒是不担心这个,“倒是宛若到了找婆家的时候,偏生又出了这档子事。不过你也别急,等消停一阵再说。”

这话正说中利姨妈的心事,她也为这件事发愁。原本核计着让宛若跟着封氏出去多交际交际,一家女百家问,哪家的太太、夫人若是相中尽管托媒人上门。到时候利姨妈在挑挑拣拣,给宛若选个好的。可眼下还挑拣什么?能有媒婆主动上门就不错了。

没曾想过了不到三日,竟然真有媒婆上门提亲,对象正是宛若。这媒婆姓马,家住城南,专门给显贵世家子弟、姑娘保媒。看见她封氏自然是高兴,赶忙亲自陪同去了群芳阁。

既然是保媒,自然是要介绍对方的情况。马媒婆不等说,先满脸带笑,连眼睛都放出光来,“说到男方的家世门楣,还真是响当当。姑娘嫁过去,马上就是人人尊敬的少奶奶呼奴唤婢穿金戴银,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啊。”

利姨妈闻言心下惊喜,可转瞬间又思忖起来,若是那样了不起的人家,怎么会想到让宛柔做媳妇儿呢?

果然,马媒婆将男方的家世夸赞了好一阵子,缓口气才又说道:“商家的二少爷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仗着蒋家钱多,珍贵难得的药材填海似的往里面扔,这才长到十六了。我见过那商二少爷,仪表人才,玉树临风,就是人稍微瘦弱了些。前一阵子有大师给算命,说他必须找个命中带火缺金,八字主父早亡的命格。成亲之后万事顺顺,儿女双全富贵安康,夫妻和睦白头偕老!”

“商家二少爷的病可严重?”利姨妈听出些端倪来,皱着眉头追问着。

“不严重,不严重。”马媒婆连连摆手说着,“吃喝拉撒都不耽误,还能吟诗作对的。商夫人说了,一成亲就让新人单独过日子,免得上面三层公婆规矩多。马儿胡同三进三出的独门独院,关上门过自己小日子,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若是夫人愿意,就把八字给我,商家那边还要再合合。只要这事定下来,商家立马送过来一万两的订婚银子!”说到一万两,她的眼睛更亮了。

怎么这样急?利姨妈瞧了封氏一眼,心中的疑惑越发重了。

马媒婆见状笑了,“保媒这活计我做了大半辈子,撮合成的新人哪个不是白头偕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主要是保媒之前得在心里琢磨琢磨,沾不上边不靠谱的媒我不保。都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名望的家族更是路人皆知。商家的底子我就不多说了,想必夫人有所耳闻。我提的这位商二少爷可是商家大房嫡子,正正经经的主子!因为打小体弱多病,家里上至祖母,下至平辈的兄弟姊妹,无一不照拂宠爱。之前商家就放出口风,不管娶哪家的姑娘,聘礼都是一样,房子、庄子、铺子,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啊!”

她越是这样说,利姨妈心中越没有底。她虽然来都城时间短,却也知道大名鼎鼎的商家。他们家祖上就是商人,先祖皇帝打江山那会儿曾经无偿的捐赠大米数十万担,后来又捐赠药材。没有他们家的捐助,先祖皇帝的江山也不是那么快就能打下来的。后来开国册封功臣,商家自然也得了封赏。商家人头脑灵活,很会做生意,有了祖辈留下的基业,子孙后代又将其发扬光大。如今,商家几房子弟经商、为官不在少数,个个成绩斐然。

经商,全大禹的米粮、药材几乎被商家垄断,他们的生意还涉及到玉石、客栈、胭脂水粉……总之什么赚钱干什么,而且不嫌弃生意小,一个铜板的利也情愿吃苦受累。

为官,商家老爷子曾经是翰林出身,走得可是科举,那是真有学问。现如今老爷子在家中养老,大儿子在户部做侍郎,二儿子经营商家米粮的生意,三儿子打理药材生意。再下一辈,大孙子是御林军副统领,常在宫中行走,跟大皇子交好。还有几个旁支的子侄,虽说是不起眼的小官,却仗着年轻都大有前途。

商家不缺银子,不缺人脉,在大禹是响当当的四大世家之一。天底下若是有他们不能为的事情,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可就是这样难以高攀的人家,怎么突然打发媒婆提亲来了?

金家虽然是皇商,平日里做生意偶尔会跟商家打交道,却接触不到商家的正经嫡系。封氏心中也奇怪,忽的想起前一阵子出去应酬时听见的传言。商夫人从报国寺请了住持回来念经,整整念了三天三夜,听说是为了给二儿子祈福。会不会是商二少爷病重,想要找人冲喜呢?

想到这里,她朝着利姨妈使眼色。利姨妈见状心领神会,却又不想把路堵死,便笑着说道:“我一个寡妇失业的,又远离族中长辈,这么大的事一时竟拿不准主意。你暂且回去,我跟儿子商量商量。至于这八字,姑娘家的不能轻易往出给。”

圣人有训:在家从父母,出嫁从夫君,夫亡从儿子。利姨妈说要跟儿子商量倒是个好理由,马媒婆只好答应。

临走的时候,她还一再说道:“利夫人千万要好好想想,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夫人要是跟商家做了亲沾了边,以后就会顺风顺水。即便不为整个利家考虑,也要想想剩下的两个子女。他们有个那样的姐夫,后半辈子还有什么可忧虑的?我听说大少爷读书读得好,明年就要参加秋闱。每三年一次的秋闱高中的不少,那大红榜贴的满城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名数都数不过来。可真正入朝为官有作为的又有几个,还不是得靠关系和背景!商家在朝廷里能说上话,举荐个官还是轻而易举的事。大少爷给夫人挣个诰命回来,夫人才叫扬眉吐气。”

利姨妈听了这番话有些动容,送走马媒婆便跟封氏商量起来。

“我听见商二少爷有病,疑心他是不能好的,不然天大的好事怎么就落到宛若头上?”利姨妈不傻,能琢磨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商家想要娶儿媳妇儿,都城的姑娘排着队等着,什么样的找不着?可若是嫁给一个病痨,说不定哪一天就成了新寡。稍微要些脸面的小康人家,都不会贪图商家的富贵权势。谁家会把好好的姑娘往火坑里推?

封氏听了想了一下说道:“反正你也没答应,我吩咐人去打听打听。或许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只是胎里带来的体虚罢了。”她不敢把话说得太死,若是自己姐姐心里愿意,她岂不是说错话了?尤其是马媒婆最后说的话,确实能打动人心。她姐姐守寡为得是什么,无非是子女有出息,特别是钰哥。跟商家结亲,就等于登上了通天的大路,钰哥儿身后有这么强大的支持,有能耐尽管使出来不怕被埋没。

群芳阁只有三间上房并着两边的偏房,利姨妈带着两个姑娘住在上房,钰哥占了一边偏房做起居、读书之用,剩下的偏房住着奴婢、婆子。方才马媒婆来了,利姨妈让宛若进了里面回避。隔着软隔断,虽听不太清楚她们的话,却也听个七七八八。

宛若一直红着脸,绣花针扎了好几次手指头,明显是心不在焉。宛柔在屋子里反思,正闷得心里难受。她凑到隔断耳朵贴在上面细听,听罢小声讲给宛若听。

“姐姐这次可要嫁入高门了。”她的语气酸溜溜的,带着一丝嫉妒,“商家可是真正的世家,那商家二少爷又是大房嫡出,姐姐若是嫁过去就是正经的二少奶奶。而且他们让你单过,就不用每日在婆婆跟前立规矩,把门一关自己说了算,多舒坦!”

“妹妹休要胡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是你我能背后议论的?”她轻斥自己妹妹,心里却翻江倒海起来。

她虽然老实却并不缺心眼,也很有自知之明。以她的样貌、才学、身家,哪一样能跟商家匹配?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媳,可总是有个限度的。她心里揣度,商家二少爷莫不是久病难愈?即便她是个姑娘家,也听说过大户人家娶媳妇冲喜的事情。

“母亲和姨母说话咬耳朵做什么?我都听不清楚了。”宛柔嘟着嘴巴抱怨着,看样子禁足没能让她有丝毫的反省。

“哎呦!”宛若轻呼一声,指肚有鲜红的血冒出来。她赶忙用手挤挤,又放进嘴里吸吸。

转过天,封氏派去打听的人回话了,说是商家二少爷卧病在床,正如马媒婆之言是吃喝拉撒照样,不过都是在床上解决。商家着急找人冲喜,可又不愿意把门槛放得太低,问了几家都被拒绝了。

利家并不显赫,可胜在有皇上的御封。俗话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话一点都不假。若不是前一阵子宛柔闹腾的厉害,利家也不会进入商家的视线。换句话说,若不是宛柔不靠谱贪图富贵,商家也不会如此轻贱。

利姨妈见商家确实是冲喜之意,就把结亲的念头彻底打消了。可不出三日,马媒婆又找上门来。

“我们利家的姑娘都是清清白白,不会贪图几个银子就嫁人,更不会因此搭上自己的后半辈子。虽说我们家老爷去了,可利家在沧州也是大家族,家规家法甚严,断然不会让自家的姑娘去给人家冲喜!”这次利姨妈可是板着脸说的,丝毫没有半点商量回旋的余地。

马媒婆惯于跟人打交道,撮合婚事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被人奉为上宾。两家相互看不顺眼,只差没打起来,到最后结成亲的人家也有。她看见利姨妈恼了,笑着说道:“利夫人生气我能理解,全是因为我没完全说实话的缘故。人家商家对外并未有隐瞒,若是利夫人怪罪就怪罪我好了。”

这倒是实话,不然封氏也不可能轻易就打听到消息。商家毕竟是世家,岂会做偷鸡摸狗的勾当?把一切都摊开来讲,双方都愿意才成。

她见利姨妈听见这话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这才接着说道:“商家夫人说了,若是利夫人愿意把姑娘嫁进去,自然会像对待闺女一般对待。商夫人听说府上的大公子才华过人,想要为他引荐一位好老师。当今大儒裴正林是商家的常客,商夫人可以牵线搭桥,至于裴学士能不能点头就要看大公子的机缘了。”

利姨妈闻言眼睛一亮,裴正林这个人她听过,利老爷在世的时候没少提及。裴正林是两榜进士出身,满腹经纶一身傲骨,入翰林拜丞相,在最风光的时候竟然上书隐退山林。他致力于对律法的制定研究,退隐之后专心修订现行的律法。眼下大禹施行的律法正是他修订的听说还在进一步完善中。若是能得这样的名士指点,即便是不用参加科举也能走上仕途的道路!

不得不承认,商家抛出来的这个条件很有吸引力,而且正中利姨妈的心事。看出利姨妈有些松动,马媒婆趁热打铁。

“商家不是花不起银子,吃不起药的。手腕粗的人参,新鲜的鹿茸,千年灵芝,什么珍贵的药材都舍得往里面放。商二少爷的身子不好,若我说,肯定是冲着了哪路神仙。前一阵子商夫人请了高僧做法,如今再照着八字选个能旺夫的儿媳妇儿,想来二少爷的身体就会好转。到时候二少爷念着利姑娘的好处,自然不会在外面乱来。况且公婆都是喜欢的,又不在一起过日子,除了享福还能剩下什么?利夫人先被忙着拒绝,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啊!”

“商二少爷的身子真能好?”利姨妈想了想问着。

“那是自然,即便是阎王爷要人,也要瞧瞧是谁家的!”马媒婆拍着胸脯回着,觉得这事有门。

利姨妈心里有些矛盾,她知道商家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宛若真要嫁过去肯定不会过苦日子。可什么样的日子才叫苦日子?见仁见智。自从利老爷去了,她才知道守寡的苦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