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步步吞天 > 第236章 山西局势

步步吞天 第236章 山西局势

作者:放下矜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5:4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莫相近日来动作连连,有明眼人多少也会看出一些。只有自身的实力强横,才可以增加谈判的砝码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这也是太子党和杜党争先恐后的拉拢莫卜赞罕的原因之一。此次杜相借莫卜赞罕铲除甘肃太子党一系的按察使司一案主动向莫卜赞罕套近乎,但赵天认为这并不代表莫卜赞罕这个老滑头现在就能表态站队,官能做到他那步,可就不能简简单单的用老油条三个字形容。

从莫卜赞罕弹劾甘肃按察使司后太子、楚相一系并没有过激反应就可以看出,太子党还没有放弃对莫相的拉拢。越是这样莫卜赞罕越是可以周旋在两党之间游刃有余,甚至是借助两党相争的机会而趁势扩大自己的势力。赵天心里暗自摇头,认为杜相此次宴会邀请莫卜赞罕考虑欠佳,将其自己的门人都暴漏在他的面前只有是坏事而不是好事!真若是有人让莫卜赞罕抓住小辫子,要是以同样手法弹劾掉而换成他的人,这边儿只能干吃哑巴亏!现今太子党和杜党面上争的水火不相容,赵天到更是敬佩莫卜赞罕的手段更为高明,两蚌相争渔翁得利,莫相和脱太师一样只是目前苦于没有代理人而已,代理人也就是没有正统可继位的人。太子和杜相仗着是皇族的身份首先开争,要是闹个两败俱伤后,捡了便宜的莫相一系或是脱相一系事后强推出其他的一位皇位继承人,杜尔伯和太子只能干站着,毕竟皇族血统太大,近枝的没有了旁支的王子、世子可不在少数,只要是有人支持都是正宗血统。

当然,这些都只是赵天自己的胡乱猜测,兴许莫卜赞罕和脱老太师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为图自保也未曾不可。赵天能想的这么多无非是在后世看的电视剧太多,尤其是那些宫斗神剧,成败往往都在最后的那一瞬间!只是可惜了这些身在历史中的人物,毕竟不知身后的历史,依旧盛行着那句“成则王败则寇”的千古名言。

赵天现今被迫站在杜党一系,完全是为了自保,选择联姻也是为对永平府的前途有实惠的好处。但并不代表着非要与楚相一系为敌,赵天曾答应过秦文征,永平府或是自己,将来无论怎样,都不会刻意的掺杂在党争之中,赵天还曾亲口说过,只会为了区域内的百姓而战,绝不会充当党争利益的链条绳。现在赵天将自己和永平府暂时捆绑在杜党一系,但并不是要永远,只有将利益捆在自己的身上才会有众多的主动权。

赵天和施吉忽一样,都在京东一带拼命的抵抗满虏,也正是因为有热河和永平两府顶在满虏前沿,京中这些官员才对满虏之敌并不太在意,反而将精力都投在对抗韩子民的起义军身上,江南和江淮的叛乱自有应天兵团和脱太师的荆湖兵团应对。放眼四桌,相府宴上谈论最多的全是抵抗韩匪之事,反而忽略了京东战局的存在。听着旁人的议论,不仅赵天皱眉,连施吉忽都在暗自的摇头叹气。

杜尔伯与莫相的一番话打段了赵天向宣府总兵的介绍,赵天此刻也失去了相谈的兴趣。倒是杜相和莫相相谈的明日圣上会下旨在直隶、河南和山东加征之事又成为了众人的另一话题。赵天官小势微不能左右大局只能随波逐流。

加征之事早就沸沸扬扬了数日,户部受楚相一系支配,而在这席宴上武官居多擅文政者少,与其相谈加征之事不如是说在胡扯,完全都是驴唇对不上马嘴。语多必失,为保颜面,杜尔伯怕莫相嘲笑这帮武夫而直接话锋一转,大声的谈起韩匪西进之事并征求大家的看法。

施吉忽与赵天一对眼儿,步入正题了!

山西这个地方比直隶并不小,可区域划分过于简单,共七个府,由北向南为大同府和太原府,东面与直隶的保定府和真定府接壤,仅是这两府就占了山西全省的近半,尤其太原府地盘最大。山西南部分一个区域大的平阳府在西南角,执掌兵政大权的为脱老太师的亲侄子脱金宝。山西东南角几乎与太原府大小相同面积的区域却划分了五个府,分别是汾州府、辽州府、沁州府、潞安府和泽州府。(为方便记,本采用明朝地图,亲们可参考百度大明各省详图。)

韩匪先头部队过真定府向北,正是大同府的边缘,再向北就是京师宣府卫,韩匪现在兵锋所指的地方正是北面的宣府,但受威胁的却是西面的大同府。朝廷在明面上拱卫京师大肆的在宣府增兵,包括平谷、通州等地近卫军都去增援了宣府。按与赵天同桌的那位宣府总兵贺之州的话说,宣府现在的情势并不着急,不仅增了兵,且身后怀来卫等地的驻兵也不少,再往身后就是数万的禁军,宣府卫处处都是险关壁垒,易守难攻,完全可以不惧韩匪。以上这些都是客观的事实,这也是在韩匪大军逼境而总兵却照样可以谈笑风生的缘故。这些大家都懂,可放眼山西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正西大同府首当其冲,往南的太原府情势也没好到哪去。

按杜相在酒桌子上的话的意思,是要纠集重兵在太原府和大同府的东线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力争将韩匪向回赶,让他们继续回到直隶南部去,那一带反正也早就乱了,决不能让韩匪再洗劫山西过境去陕西。而赵天由于这两日在京城,尤其是住在兵部的驿馆,多少也听说到了一些朝廷的风议,那就是楚相却在庙堂上力排众议与杜相意见相左,而是要将韩匪向西或南赶。直隶南部的保定府和河间府乃至东面搭界的山东全是太子党的地盘,楚相要保全自己地盘的利益将韩匪这股祸水引向西,甚至是向南;而杜相则要将韩匪这股祸水打回原籍,两相在朝中据理力争,终究还是没个固定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