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步步吞天 > 第129章 摊丁入亩

步步吞天 第129章 摊丁入亩

作者:放下矜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1 15:4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蓟州全县境内大大小小的庄子以及山寨并不少,足有百数之多。不过小山寨居多,大庄子屈指可数。

张鹏硕和白春来兴城纯是走形式,现在这二位再插手蓟州的民政就属于越权,赵天如此强势当然也不容机会让他们二位插手,大不了的指指点点赵天也不会放在眼里。

本不愿来的顾直在贠明雨的劝说下,还是静下心来并带上了几盒还算是拿得出手的礼物装作是贺礼。

静堂园原本是一村赵晋龙的产业,破城街之战后赵晋龙将其贡献出来,专为兴城众人开会所用。兴城建城后王卓也曾专门派人将静堂园修缮过一番,赵天任县令后直接将“蓟州县衙”四个大字的牌匾往上一挂,门前再辍上一面大鼓就算了事。

经过修缮后的静堂园大堂扩建了不少,堂里乌压压的坐了一大片的庄主寨主也不显拥挤。赵天乃是今天的主角,坐在正上方。顾直即来了赵天便也以礼相待,安排他与张鹏硕、白春一起坐在右垂首,三人品阶虽高但不是正主,列席算是观礼。

大燕朝的官府有仿前朝,七品乃是青袍,绣溪敕。至于溪敕到底是什么赵天也不清楚,按图案看像是绣的一个大鸟。赵天头一次戴乌纱帽,走路时乌纱帽后面的两翅一颤一颤的,让赵天有点儿飘乎乎的感觉。

赵天讨厌那些繁琐的礼仪,稍稍走过形式后就请钦差张大人训话。张鹏硕起身对在座的说了一大套官话后,就以公务繁忙为由告辞。白春和顾直也不愿多留,同时起身告辞。以后蓟州县衙就是赵天的一亩三分地了,谁也不愿看着比自己品阶低的官员训斥下属,因为新官上任都得有三把火要烧。

这三人挺懂事的离开后,赵天便开始正式处理蓟州的内部政务。赵天根本没兴趣烧火,因为他做官不是为了官瘾,但赵天也绝不容在他的治下有人和他唱反调。

赵天说道:“各位蓟州的庄主、寨主,本官刚刚上任,还要各位齐心协力的辅佐配合。想来诸位都已知晓本官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只要大家全力配合我的工作,我绝不会怠慢大家。”

赵天虽说不是独断专行的人,但从后世过来的他有自己的一套治理观念要实施,也顾不得别人愿意不愿意,直接颁布政令。

赵天任命赵晋龙为代县丞辅佐处理公务,所谓代县丞,就是没有朝廷品阶的认可,也就是类似后世机关单位的不在编。毕竟赵天要统筹全面要做的事太多,不可能被县里的琐事缠身,赵天将这些琐事抛给赵晋龙去处理,别人也信服。

接下来赵天的一个声名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免去一切人头杂税,摊丁入亩,并在全县地界按照良田和山田两种类型统筹田地,县里按照田亩统一征税。

赵天的这个举动着实让大家震惊不小,在当世,各类人头的杂税种类繁多,以往全是按照人头征收。也就是说每个村寨每户人家有多少丁口按照人头交税。赵天不以人头征收反而按照田亩的多少征税,其实为的是增加税收和尽可能的寻求平衡。一些破落户本就田少甚至是无田,只因家里人口众多却交着不小的税目,这很容易让人破产,此政策实施后真正有利的就是这些穷苦的农民。一些大地主、庄主拥田无数,积攒了无数钱粮却和穷人交着平等的税目这很不公平,赵天要的就是打破这种平衡。

在场的各位庄主寨主包含赵晋龙等人在内,无一不是拥田的大者,换句话说,蓟州县境内拥田多者基本都在场内。北方与南方不同,多为一季粮产,上等良田亩产两石半就算不错,山田多为种植粟谷产量低,亩产一石半。南方气温高,有的地方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尤其是江南一带水系多亩产量极大,要是朝廷在江南一带摊丁入亩的话绝对可以将税赋多得数倍,可惜朝廷均已人头纳税而从未采取过这个政策。赵天是后世过来人,晓得摊丁入亩之策乃是雍正皇帝时候才开始的,此策正适合赵天拿来在蓟州借用。

当世也没有确切的税收比例,赵天寻思反正也是富人纳税较多又恰逢战乱年代,便索性将税率定在百分之八左右,并且规定地主在佃户身上最高不得加收佃租超两成。良田亩产两石半,税率百分之八,既才二十四斤,换算成官斗不过才两斗。山田产量低,税收每亩一斗另一升。按照这样的税率,穷人交的税一般要比以往少一些,尤其是人数较多的家户更为合算,即使按每户人均四口人折算,也要比以往的人头杂税少上两大碗粮食。两大碗虽不多,但实实在在的能为穷人缓口气。而富人则不同,富人拥田较多且多为良田,要上的税收可就太多了。拿赵晋龙举例,拥有良田八百多亩,仅是佃农就好几十户。以往他上的税以他家人口计算,连数个小老婆在内不过才几斗粮食,现今要交税粮一百六十石,按官价计算折银近一百三十两银子,当然战时粮价较高银两可能会再多些。不过以赵晋龙的家财每年一百多两的税收简直是九牛一毛。不算赵晋龙其他的产业单拿良田为例,赵晋龙除去税收光是拿佃租就还有近千两之多。没田的佃户少去人头杂税只需向地主交租,要比拥有少量薄田的穷苦农民还合算。

赵天将佃租都确定下来是为了避免地主阶级剥削佃户。因为摊丁入亩后,这些大地主增加了税赋负担,肯定要对佃户加租,赵天给定下最高红线就是避免这些佃户破产。

其实这些都是赵天运筹已久的计策,并在兴城内部与众人商议过数天。赵晋龙、王卓、陈万山等大地主都是支持赵天的,这些内部人当然不会为了每年多掏百余两银子而破坏掉赵天的大计,只有能在全县多征收上粮食来,兴城乃至蓟州才会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