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一千二十五章 美女店长嫁妆

权道同谋 第一千二十五章 美女店长嫁妆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正是从那天开始,阿饼的敢打敢拼得到了“黑道公主”骆大小姐的关注,将其调离了打打杀杀的胡同区,将其任命为“飞花堂”堂主,负责整个骆氏控制的地下**娱乐行业。

这一块儿,现在已经在各大城市成为“主导行业”,而生存于地下的暗规则,更是让这一行当充满了神秘色彩。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有偿陪酒侍唱,还是出门包夜管爽,就和官方收税是一样的。

只要经营,不管是不是赚钱,官方都得收税。同样的,只要在西京的娱乐业生存,那就得遵从地下规则,乖乖上交银子。更何况,暗规则更强调“以人为本”,只要让客人舒服,掏腰包也就痛快。

按照道上的话说。“飞花堂”,就是只要沾上了堂口的花儿,也就是姑娘,就像在飞一样,那是怎么样的感觉?

当然了,这种飞花的感觉,指的是前来花钱找乐子的男人们的感受。而真正要当好靠姑娘们青春赚钱的老大,还是不容易的。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像“飞出去的花儿”一样逐出欢场,或者血溅如“飞花”,当即命绝气断,都是很有可能的,绝不夸张。

不过,因为经历过了早些年的血雨腥风与孤胆试险,阿饼的狠劲儿在这儿得到了充分发挥,“飞花堂”的名头越来越大,姑娘们也越来越服管。甚至与骆八爷有着过命兄弟交情的霍九爷,也放心把各个场所都交由阿饼来管。由此,骆、霍两家的这家娱乐堂口,日渐兴旺,也使西京娱乐业得到了“小东莞”的美誉。

再到后来,骆大小姐再次擢升阿饼,令其脱离“黑灰之地”,进入整个骆氏的核心骨干群,摇身一变当上了人力资源的“招聘主管”,驻扎北京专门负责应届毕业生的“选聘”与“培训”,成为第一批“由黑转白”的管理人员。

也正是在那儿,阿饼在飞机上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唐少,之后跟着这位深不可测的“大人物”谈女儿红收购,入驻卧虎镇建立生产基地,一步步把濒临破产的“红元女儿红”由死转生、做大做强。

直到这天,女儿红杀入重围,一举成为整个西京最赚钱的企业,并在西玉大道上盖起了“女儿红大厦”。而此时的阿饼,作为总经理站在了剪彩的正前方。想来如同做梦一般,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油生感叹,泪如雨下。

所以,对于原来的“鬼脚七”现在的“七总”来说,这辈子感谢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骆大小姐,一个就是唐少,没有他们两个,也就没有“七总”的今天。

如果没有骆大小姐,肯定还在胡同区瞎混,没准儿早就被仇家之后的仇家给砍死了,既不会去到“飞花堂”,更不会进入管理层,也不会认识唐少。

而如果没有唐少,最多也就是一个借着招聘之名撩撩大学嫩妹的“七主管”,哪会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波澜不惊?

因此,阿饼称他们二位为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再生父母,一点儿都不为过。而这个时候,这位“七总”泪眼模糊中最想念的,还是已经故去的老妈!

老妈呀老妈,儿子不争气,没让你过上一天好日子,始终让你在担心受怕中度过。今天,儿子可以郑重告慰您,再也不玩命打杀、流离失所了。请您放心,儿子以后找个良家姑娘,给您生上好几个孙子,也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吧!

而此时此刻,站在剪彩台前热泪盈眶的,除了阿饼之外,还有美女店主陆小曼和她老爸。与阿饼复杂纠结的心情相比,他们父女俩的情绪也是感慨万千。

是啊!两年多前,女儿红作为主传的家业,即将濒临失传。之所以选择到北京的商业中心去开店,也是父亲老陆这个酒乡会长与众位父老乡亲商议的决定。

如今的社会,“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了历史,如果不走出大山,还坐在封闭自我的老传统观念“井盖”里,坐井观天,那么传承千年的女儿红就会彻底失传。与其这样,不如赌一把,到大城市,到首都北京去,走高端路线,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实在的乡里人东拼西凑,就差砸锅卖铁了,攒了五百万,委托陆氏父女到北京金源SHOPPINGMAIL盘下了店面,正式开启“高端之旅”。

一开始那几年,生意还算凑合,北京的高端消费人群确实有,愿意花三四百块买一斤地道女儿红的并不罕见。所以,头一次卖出去几大坛子酒的那一天,陆小曼和老爸都乐疯了,与大伙儿拥在一处,欢呼雀跃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都认为这次“豪赌”还真是赌对了。

可是,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

好日子也就持续了半年左右,因为没有后续资金增加宣传投入,大的市场渠道始终打不开,所以酒的价格虽然抬上去了,但是没有销量上的本质提升,资金链根本转不动。

而另一方面,没有足够资金回笼,这SHOPPINGMAIL的月租可是一分都不能少。再加上从老家聘来“秀女”的费用,人吃马喂的,都得花钱。所以,好容易在头几个月卖了几大坛子酒,回收了几十万的资金,没到几个月就花没了。再等着资金回笼,就已经是难上加难,

而那大伙儿攒出来甚至是借钱贷来的五百万的本儿,却是一点儿都没堵上,更别提这些资金还在发生着利息费用,相当于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所以,此时的红元女儿红,表面上亮丽光鲜,实际上已是暗流汹涌,随时可能崩盘。老陆那时之所以不在店里,就是回乡安抚情绪去了。

恰恰就在这时,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开眼,一下子来了唐少这个“大救星”,起初只是到店里来买了两小坛子酒,算是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小客户。当时陆小曼觉得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感觉言语幽默,比较博学,与自己相谈甚欢,临走前还买走了专门送给老爸的伸缩拐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到了第二天,也不知道这位唐少是怎么的兴致大发,一下就拉着“七总”谈起全面收购来。当时,陆小曼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是越聊越发现不是开玩笑,于是急忙拉了老爸前去与他洽谈。却不曾想,还真不白去,一下子就谈成了七百五十万收购所有产品的大单。

说实话,那时候的陆小曼,和她老爸一起,是存有一些私心的。把这些产品、存货一块儿开价七百五十万,相当于扣去大伙儿攒出的五百万,加上利息,人工遣散等费用,大致是五百五十万。七百五十万减去五百五十万,还能剩个二百万左右,也够他们父女省着些花一辈子了。

要是照老陆的观点,至少能让闺女出嫁时不吃亏,有一个牢靠的保障。再怎么说,也比一分钱没有,还要给大伙儿还利息要强上百倍。

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虽然离把祖辈传下来的产业发扬光大的梦还很远,但至少也能够保个本平且略有盈余,已经算很好的结局了。

所以,能带来这样好事的唐少,不是“大救星”是什么?

可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救星”唐少的“营救大手笔”还远远不止这些,竟然又提出了第二步“全面收购知识产权与技术力量”的计划。

这样一来,陆氏父女可真是彻彻底底地震惊了。照理说,一下子多出二百万收购的“冤大头”已经够可以了,可这位唐少竟然还要花大价钱买断“知识产权”。难道他真是钱多到烧得慌,还是脑子被驴踢之后进了水?

质疑归质疑,陆氏父女经过仔细商量之后,一致认为,这个唐少还是非常“懂行”的。不说别的,单从重视“知识产权”这一点来看,就绝对不是一般人,肯定是具有丰富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行家里手”。与这样的人合作,感觉就是两个字:“专业!”

而陆氏父女经过从绍兴乡下到北京商业中心的经历变迁,也越来越意识到,仅凭着酿制女儿红的传统技艺,还有将祖辈产业发扬光大的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最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连洽谈都渗透着资本理性的“专业”。

不过,话虽说这么说,对于自己酿制工艺是不是值钱,到底价值多少,别说陆小曼了,就算是老陆心里也没底。这位酒乡协会的会长当即联系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征求大伙儿的意见。

经过紧张充分的讨论,实诚的山里人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说了一个二百万的约数,具体的数额还是由老陆这个会长说了算。

在这样的基础上,老陆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赌一把。这个赌不是为了自己,仍是为了自己的闺女陆小曼。刚刚卖酒的溢价收入给闺女留下了二百万,已经可以在西京买车买房,相当于为她的出嫁提供了基本保障。而眼下的知识产权之价,如果超过老乡们说的二百万,就全部是净赚,可以为闺女的下半生再积累得多一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