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九百三十六章 何愁匈奴不灭

权道同谋 第九百三十六章 何愁匈奴不灭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再看老付,喝了几口饮料之后,心思越来越定,状态也越来越好。 只听这位老刑警加快了语速说道:“听说苏无名最后签了军令状,这些州县长官和吏卒巡捕们,都为苏无名捏了一把汗。明明是请他来帮助破案的,却把这些责任都堆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还担上了不破案就杀头的重负。”

“可苏无名却不以为然,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让这些长官和捕快们先别着急。眼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就只须等待就行。”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渐渐的,就在不少人已经快把这件事情忘记的时候。这些长官和捕快们却是越来越着急,这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女皇帝的性格,等得了一时,却等不了一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九凤之尊的耐性肯定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一旦还没有结果,搞不好就把苏无名杀了。到时如果再破不了案,他们这些人的脑袋肯定也得搬家。所以,自己这些人的脑袋,也就因为苏无名的到来拖延了一段时间而已,最后仍然逃脱不了,还得背上一个连累一代名臣的恶名,真是罪过大了!”

“却不曾想,就在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苏无名把他们找了来,给这些吏卒和巡捕们布置任务。这时正好临近清明节,苏无名让他们五个人或十个人为一队,在东门和北门外等候。如果发现有十几个穿着葬服的胡人,出城到北邙山扫墓,就跟在他们后边,看看有什么异常举动。只要有,就随时来向自己报告他们的动向。”

“于是,接到命令的吏卒和巡捕们就开始分队在东门、北门等候。别说,没多会儿,就真的遇到了苏无名所说的那种情况。只见有十几个穿着葬服的胡人,拿着祭祀用的物品,来到一座新坟前祭奠。可是在祭奠的时候,这些胡人只是象征性地哭了几声,眼里竟然连一滴泪水都没有。最让人生疑的是,这些胡人在撤下祭品后,沿着坟墓巡视了一圈,接着竟然相视而笑,好象有什么喜事一样!”

“这就对了!苏无名一看情况果然没如逃出自己所料,高兴得一拍手掌,大声说道,这些盗贼已经找到了!于是,他派吏卒和巡捕迅速把这些胡人全抓起来,然后当着这些胡人的面,掘开坟墓,劈开棺材一看,里面没有死人,全是晶莹夺目的稀世珍宝,正是太平公主失窃之物!难怪这些家伙不哭反笑,原来竟然在棺材里藏了这些东西!”

故事说到了这儿,大伙儿已经听出大概了,不禁纷纷为这个苏无名叫好。

再看唐卡,脸上是波澜不惊的神色,静静地等着老付作最后的结尾。

老付笑着收尾:“于是,苏无名将拿到盗匪之事上奏武则天。武则天大喜,重赏苏无名和州县捕快,但最后还是忍不住问苏无名:你怎么这样料事如神?难不成,这些胡人有什么蛛丝马迹被你一早就发现了?”

“苏无名笑着解释,可以算是发现了蛛丝马迹,也可以算是巧合。我刚到洛阳的时候,还没碰上州县长官和吏卒时,就发现有一队胡人正在出殡。因为他们哭声很大,我就多看了几眼。就是多看这几眼,我发现不对劲儿。他们哭的声音很大,但是脸上的表情似乎并不是很伤心。而且,在有人围观他们的时候,反而显得有些惊慌,故意把声音哭得更大!”

“武则天听到这儿,已经觉察出了一些味道,笑着问,就因为这个,这说明了什么?这时苏无名继续揭秘,哭而不哀,一看就知道这些胡人是偷了什么东西,正在往城外转移赃物。所以,我那时敢和您签订军令状,心里是有底的。盗贼十有**就是这些胡人,只是当时我人孤势单,不好跟着他们,所以不知道这些家伙往城外转移赃物的时候,把东西埋在什么地方了?再加上这帮家伙既然这么干,肯定已经盘算好了,警惕心很强,所以跟上去也没用,索性由着他们去。”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东西刚丢,现在不光洛阳查得紧,各地都在严查。所以,这帮胡人不傻,他们绝对不会把东西埋得太远。因此,我们当时所需要做的,就是以静制动,让这些胡人们放松警惕,让他们觉得官府好象没在追查此事。这样一来,虽然说宝物埋在城外,但他们不会急着把东西取走。可我们如果要是查得紧了,一旦打草惊蛇,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把东西取走,反而让我们扑一个空。”

“正因如此,我们等了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我们实际上是外松内紧,表面上大伙儿都休息了。其实在一些关键位置,我们还是布置了力量的,确定他们没有前来探查和取宝什么的。这也说明这些胡人确实害怕风声太紧,不敢轻举妄动。而日子一久,相信他们的警惕放松得差不多了,也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一个月之后,到了清明之前的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得去扫墓。我相信这些胡人们肯定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的,他们一定会借着扫墓之名,出城查看赃物是否安然无恙。所以,我这时派人盯住墓穴最多的北邙山,就是想看看这帮胡人们是不是这么干的。”

“探子迅速打听回来的消息,正好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祭奠而不痛哭,可以断定墓穴里埋的肯定不是死人。等到撤掉祭品的时候,他们又巡行坟墓相视而笑。这说明,他们这么干,其实是在查看坟墓是不是被别的人盗了或者是被破坏了。绕圈查看之后窃笑不已,就是庆幸坟墓没有损坏,里面的宝物肯定也毫发无损。”

“因此,这个时候,再去把这些胡人们连锅端了,绝对是一拿一个准儿。此时再打开坟墓,找到珍宝,就是绝对的人赃并获,可以直接定他们的罪了!”

故事说到了这儿,老付才笑着咳嗽了一声:“好了!我的故事已经讲完了,请大家批评指正!”

老董这时不干了,笑着骂出一句:“还批评指正个屁?故事说得这么好,直接说向我们要掌声不就完了?”

老付急忙回应:“董书记,我可不是那种厚脸皮的人!”

“哈哈!”老董笑道:“你的脸皮可真不薄!不过,刚刚咱们唐大监酒官可是说了,这讲完故事之后,还应该好好讲讲启示才对。你这号称不直接要掌声,是等着把启示讲完之后,再让我们给你鼓掌吧?”

老付还真是拿自己这个“师父”没辙,当即挠了挠头,应道:“还真是!既然唐总有要求,那我就来说说启示吧!”

“好!”老董这时豪气丛生,主动鼓起掌来,引得大伙儿也不住鼓掌。

老付心里油然而生一些得意,脸上却是谦虚的神情:“好!这个唐代关于我们这个行当老祖宗的故事,说明了几个道理。第一,敢于担当。照理说,这件事情虽然轰动天下而且急迫得很,但和这个苏无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接着这个活儿,并非本职之责。不接这个活儿,一点问题也没有。可是,这个苏无名就是接了。为什么?就因为这个盗案确实重大,牵涉到一大批人的身家性命,如果他不出手,那么很多州县长官、吏卒和巡捕的脑袋就要搬家,天下百姓也没有什么安定可言。所以,他把这些重任担在了肩上,用自己的一世英名作了赌注。说明什么,说明他把这些名声什么的看得很淡,真要是破不了案,也就输掉了虚名而已。而挽救这么多人的身家性命,还天下一个安定环境,远远比名声重要得多!”

“好!说得太好了!”唐卡大声叫好,老董更是不吝赞美之辞:“行啊!这启示说的,还真是把咱们干警察那种敢于担责的热血沸腾劲儿全点出来了,听得我们这些人都挺感触,一下子想起了多年以前刚刚穿上警察制服那会儿的心气儿。多少年过去了,有些警察已经忘记了这个心气儿,甚至走到了坏警察的那一面,而我们在座的这些人,还是没什么变化,这或许就是老付对这个苏无名如此有感悟的原因吧!”

“说得好!”王亦选这时也发了话:“老付的这个启示,引发老董如此感叹,说明我们这些队员们都怀有这样敢于担当的初衷。好啊,有此贤臣良将,何愁匈奴不灭?”

“对!何愁匈奴不灭?”唐卡这时也深受感染,冲老付竖起了大拇指,而且加重了语气:“老付,够棒的,还有什么启示,一并说出来吧!”

“好!”老付得到这么多肯定,已然越来越放得开,“刚才说的是第一。这第二,什么时候该缓,什么时候该急,苏无名把握得很好,这也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欲擒故纵,让这些胡人盗匪放松警惕,是纵。最后人贼并获,是擒。正所谓捉奸捉双,捉贼捉赃。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古训,对于我们今天仍然适用!”

“哎呀呀!真是说得好啊!”这一次,都没用几位大佬鼓掌,众队员听到老付说得精彩,都不住地鼓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