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九百三十二章 诬告者杀无赦

权道同谋 第九百三十二章 诬告者杀无赦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个人功劳大到什么地步呢?位列唐太宗李世民排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八,更是被后来的唐肃宗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 不过,树大招风,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天王,在当岐州刺史的时候,就遭到了小人的算计!”

“那会儿,李世民还是秦王,他老子李渊是高祖皇帝。有人为了讨好李渊,就告御状,说李靖怀有野心,打算聚兵造反。李渊得知这个情况后,就派一个叫刘成的御史去调查审理此案,并告诉刘成,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先斩后奏。”

“要说皇帝的这个敕令可是够重的,幸好这个御史还比较公正廉明,在经过细致调查后,了解到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件事弄清楚呢?仅凭自己对李靖的调查,还不足矣打消皇帝的疑心。”

故事说到这儿,大伙儿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老姜,平时看上去挺严厉的,总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还很少听到这位联合调查小组负责人如此饶有兴致地讲故事。别说,这深入浅出的,讲得还是挺好的,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老姜略作停顿,继续说道:“刘成思前想后,还真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向皇帝打了一个报告,请求对李靖作进一步的调查,并带上这个控告人一块儿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刘成领了圣旨,与这个控告人一同前往岐州。”

“走出几百里地之后,突然发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管行李的随从向刘成报告,说控告人给皇帝写的御状弄丢了。刘成当即大怒,用鞭子狠狠地抽打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可怜的样子,刘成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道:你告李靖谋反,事实应该是很清楚的,我们奉旨去查办,可谁曾想状子丢了,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天威盛怒,搞不好就满门抄斩!”

“控告人一听这个,当即慌了神,急忙问刘成怎么办才好。刘成不停地摇头叹气,表示事态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出一句,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我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权当没有丢,我们还是可以照此查办,别人也发现不了!”

“控告人一听,这还真是个办法,而且情急之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于是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递给了刘成!”

说到这儿,老姜有意卖了一个关子,端起旁边的杯子喝了一口饮料,还故意环顾了四周一下。

老简这时笑着发话了:“好你个老姜,正说在要劲的当口儿,有意吊胃口是吧?快说,快说,我们都等着听下文呢!”

老姜“嘿嘿”一笑,道出真章:“刚刚我在说这个故事之前,已经说了巧换御状的题目。所以,相信不少人已经猜到了,这个控告人的如意算盘,坏就坏在了这张重写的御状身上。这位存心算计李靖的人,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当口上被御史刘成给算计了!”

“其实那份原始的御状并没有丢,此时就在刘成的袖子里安安静静地躺着。所以,这其实是刘成提前和随从商量好的‘苦肉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控告人重写一张状子,然后再拿来和原来的状子比对一下!”

“别说,这么一比对,还真是比对出了大不相同来。控告人所写的这两份御状,内容很不一样。于是,刘成立即拿着两份御史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要说这皇帝李渊也算开国之君,但看到这两个状子时,一开始也搞不清楚状况,就问刘成是怎么回事?刘成一针见血地点破要义,如果李靖造反确有其事,那么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可是现在,两份状子出入很大,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

说到此时,老姜又故意停顿,惹得不少人都脱口而出:“说明状子是假的!”

“哈哈哈!”老姜大笑起来:“看来大伙儿都很厉害嘛,一下子就悟透了!刘成当时就是这么说的,两份状子牛头不对马嘴,只能说明,这个控告人在写第一份状子的时候,就是凭空捏造。而在写第二份状子时,已经记不清楚原来捏造的是什么事实了,所以只有继续胡编乱造,制造出另一个不存在的‘事实’来!这就彻彻底底地说明,状子上的东西全是假的。真正心怀叵测的,不是李靖,而是这个控告人!”

“哇!”听老姜说到了这儿,众人一片哗然,都是恍然大悟的声音,不少人还争着追问:“那后来呢?”

“后来!”老姜笑了笑:“高祖皇帝李渊还算不笨,听刘成说到了这个份上,已经彻底明白了。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结果没几下,控告人就撂了,果然是这家伙捏造事实,进行诬陷。当时正值战时,皇帝执行重法,把这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扰乱民心重罪,杀了!”

“好!”众位队员们听到这儿,不住鼓掌叫好,“杀得好!确实该杀!”

“哈哈哈!”老姜这时主动端起了酒杯,“看来我这个小段子说得还不错是吧?大家都这么给面子,真是难得啊!”

唐卡这时接过了话头:“老姜,何止是不错啊!听得我们大伙儿全都入了神,那绝对是极好的啊!对了,你刚刚只是把这小段子讲了,在此之后,是不是应当有一些什么小感悟的启示之类的,说来听听?”

“哎呀呀!”老姜不住感叹:“唐总就是唐总,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是只说段子,那是摆历史龙门阵,必须得说点小启发,才算是有所领悟!”

他迅速回道:“那好,大伙儿都来点儿掌声,欢迎老姜给咱们画龙点睛!”

“哗哗哗!”看热闹的都不嫌事儿大,他的话音才落,大伙儿热烈的掌声立即响起。

老姜不住点头:“谢谢唐总!要说小启示呢,还确实有一点儿。只不过,这个启示可能还是针对我们自己的。我们这些搞纪检监察工作的,说白了就是以前的御史。但是,平心而论,我们可是比以前的御史差得太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以前的御史,不管官阶高低,哪怕是只有七品的职衔,也可以奋而上书,直诉皇帝的过失。而皇帝就算怒气再大,也绝不敢对品级最低的御史起杀心。当然了,这都是老黄历。但是,我们从这个段子中,还是可以看出不少启迪的。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个御史刘成。他对大局的把握,对具体办法的掌控,都堪称大家,值得学习。”

“第一,出于公心。皇帝让这个御史刘成去审李靖一案,还真是找对了人。他没有任何私心,既不想将这个大名鼎鼎的李靖扳倒赚取政治资本,也没想在这件事情中狠捞一把。先宰李靖一刀,让他留下买命钱,再宰那个控告人一刀,让他出辛苦费,两头吃进,大赚特赚。正是这种大公无私,让他确立了维护李靖这位国之良将的正确方向。”

说到这儿,众人纷纷点头,连唐卡也赞许不已。都说靠得越近的人,越容易忽视,还真是这样。这些天经常和老姜在一块儿,凡事总是以自己这位“唐总指挥”的意见为主,都快视老姜的自身才华于无物了。

不过,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不可能永远被沙子掩盖。

今天的老姜,只是借着庆功酒露了这么一小手,就已经技惊四座,足见这位省里来的副巡视员是个“内秀”的厉害人物。也就是自己受了章文山钦点,再加上还算镇得住场,才让这位省级御史俯首听令。要是换了别人,还真是够呛。

此时,只听老姜继续说了下去:“第二,胸有全局。这位刘成除了人品确实正派以外,心里还装着整个大局。他很清楚,如果靠诬陷扳倒李靖这样的忠臣,那么受损失最大的,还是新建立不久的大唐,丢失的是整个天下。所以,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自己所承担的可不只是一件小小的控告案,而关系着整个大唐的生死存亡。”

“说得好!”听到这儿,连王亦选都忍不住大声鼓掌,叫起好来。大老板一鼓掌,其他人更是欢呼不止,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唐卡。

当然了,他之所以鼓掌,并不完全是象其他人一样紧跟王亦选步伐,他是真心觉得老姜说得不错。不管从哪个角度说,老姜说完段子之后,借题发挥说的这几个启示,都很适合眼前的场景,非常地“应景儿”,再说直白一点儿,如果让王亦选对眼前的“联合战队”提要求,也无非就是这些了。

一为公心,二为大局。至于这三嘛,如果不出他的所料,就应该提到具体方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