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九百二十九章 美轮美奂亮相

权道同谋 第九百二十九章 美轮美奂亮相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说也是有趣,统领西京佳人榜多年的“西京之花”郁景,坐在评委席上,用一种极其优雅的姿势与语调,静静地问着这个“初出茅庐”的仲葳问题。而就是这个仲葳,既没有慌张,也没有谄媚,而是静静地回答。

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角来反怕狼。

那一幕,至今为止让人津津乐道。这二美同为之最,只是年岁相差一些,或许代表着不同时代,但因为相差并不太多,所以不论是“初出茅庐”的仲葳,还是“芳名长驻”的郁景,皆是别具风情,各有千秋,绝对的美轮美奂。

也正是从那次开始,她正式赢得了“新西京之花”的美名,开始接过郁景的接力棒。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仲葳之艳,更在郁景之上。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对于这场直播,他虽然没看上,看是后来应观众要求,实况在西京电视台反复重播,他也得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也就是在这会儿,他牢牢记住了这位貌美如花、身材火辣,而且才气十足的绝色佳人,也暗自感叹,原来这个世界上真有集才、色、艺于一身的人。

这样的女子,古人称之为尤物,还真是一点儿都没错。

在这之后,仲葳越来越为人所知,她自己也把握得很好,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突飞猛进,大有全面取代郁景之势。

到了庆贺副处级考试结束的那天,老霍宴请自己和王家良等“八大金刚”,请来了世姐前十强作陪,因为其中一位生病,所以临时找了当时电视转播与她们熟稔的仲葳作陪,充当末位的“第十名”。

却没想到,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即便这些绝色美人都顶着世界小姐的名头,她却不卑不亢,毫无怯色,在这些习惯了各大舞台展示才艺的世姐面前,别出心裁地背诵了自己原创的一首长诗《雨仪》。

此诗一出,让所有世姐们相形见绌,在场所有人,包括这些世姐们本身也认为,仲葳虽然只是一市之花,位列“十名之末”,但展现出来的才艺,令她们这些世姐们也自叹不如。她也就是没有报名参加世姐竞赛而已,如果报了名,那绝对是当仁不让的魁首!

连世姐们都自惭形秽,在这样的场合,那更是没问题了!

而唐卡,这会儿之所以扬了扬眉毛,是心里有这么一些小惊奇。今天这样的庆功宴,照理说唱个歌,跳个舞,是很容易过关的,可她为何还要背诵一首诗歌呢?

她会背什么诗?

以自己对她的了解,是肯定不会重复的。所以,绝对不会再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那首由她自身原创的《雨仪》。

那又会是什么呢?

对了,她刚才自己说了,是一种反映古代军旅沙场的诗词。

会是什么?

他知道,自从自己受了路老爷子、王亦选和路晴的影响,越来越喜欢诗词之后,自己身边的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比如说这个仲葳、骆青,还有一度失去联系又重新回来的郁景,都开始对诗词歌赋和文史典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特别是仲葳,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日益精进,虽说及不上路晴的家学渊源,但历无止境、学在当下,只要她以这样的强势劲头学习,成就很快就能超过自己去。

反映古沙场的诗词?

一般来说,比较出名的,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也就那么几首。

一首是唐朝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位王昌龄还有一首《从军行》,也很是出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另一首是唐朝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还有一首也是《凉州词》,是唐朝另一位诗人王之涣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会是这几首么?要不然,会是岳飞那首《满江红》?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别的了。要说把仲葳换成自己,也就会这么几首了。

但是,他隐隐有一种感觉,对于一贯推陈出新的仲葳来说,很可能背诵的不是这几首,而是别的诗词。

那会是什么呢?

只在这一瞬间,现场已经安静了下来。大伙儿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准备听这位立了大功的“新西京之花”背诵一首怎样的古诗词。

轻然之间,只见仲葳微启朱唇,口中念出了这样一首诗来:“《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念到了这儿,众人纷纷叫好。

按说这是一首纯粹描写沙场风光的诗词,应该是绝对的男性雄风,感觉由她这么一位柔弱女子来背诵,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这位“新西京之花”很巧妙地采用了拖长尾音的诵念方式,再加上她此时表现出来的,很有那么一丝英武之气。

于是,这首纯雄风的诗,通过她的口中唱诵出来,竟然有了那么一丝贴近却又别样的味道,还真是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

而在这当中,最为吃惊的,莫过于唐卡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预料竟然成为了现实。她果然没有选自己想到的任何一首,而是挑了这么一首似乎很是“冷门”的诗词。

这是哪首诗?

祖咏?也是唐朝的?

怎么好象都没怎么听过!

但是她刚才背诵出来那四句,他是每个字都听清楚了。

这首诗写得很好啊,只前两句的“燕台一望”和“笳鼓喧喧”,就将整个沙场的一片荒凉却杀气重重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而后来的“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更是把那种纵横边疆,捭阖阵前的感觉表达无疑。

这是唐朝哪位大神写的,怎么好象不太出名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首诗连自己都没听过。仲葳这小妮子又是从哪个故纸堆翻出来的,而且一下翻得这么准,找到一首用词和意境都这么好的诗?

正在惊讶之时,他不禁向王亦选投去了一丝目光。只见王亦选也是略感诧异,但只一会儿,就坦然了神情,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哎呀!看来大老板听过这首诗!略感诧异,说明和自己差不多,没想到仲葳会背出这首诗来,但迅速坦然神情,又赞许而笑,说明大老板原来知道这首诗,而且对于其中的意境颇为赞赏。

呀呀的!看来还是自己孤陋寡闻,学艺不深,自认为通过这段时间的好学强记,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却不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自己肚子里那些墨水,与实力深不可测的王亦选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来,自己今后还得更加努力才行。要不然,躺在所谓的“西京第一才子”名头上睡大觉,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后来的仲葳等人超过,更别提追上博学多才的王亦选了。

正想着的时候,看见仲葳微微一笑,竟然继续诵念了下去。

原来,刚刚她念的只是上半片,现在这是下半片。

这竟然是一首七律,而不是七绝,是八句,而不是四句。

所有人都是一怔,既而继续鼓掌叫好。

同样惊讶的唐卡,再去看王亦选,发现这位大老板虽然也在鼓着掌,却是一种不住点头的状态。很明显,王亦选知道这首诗还有四半片,而且了解后四句更为精彩。因此,已经可以板上钉钉地确定,大老板果然熟读这首诗,而且深解其中之义。

很是心惊之时,他不禁敛了敛心神,静静地听着仲葳继续诵念。

只听仲葳放缓了语速,用着一种略带悲凉却逐渐广阔的音色,念出一句。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唐卡听到这儿,越发暗自心惊,因为刚才上半片那四句,可以说他是从未听过,包括这个诗人祖咏的名字,也没有任何印象。可是,为何这一句听上去,感觉有些耳熟呢?

尤其是那一句“沙场烽火连胡月”,这一片沙场,既是己方的沙场,更是对方的沙场,双方生死相搏,虽然同一个月亮,但在他们那边,则把月亮称为胡月。

听过的,绝对是听过的。

是在哪儿听过呢?

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正在这时,仲葳开始用一个非常清亮的声音结了尾,念出最后一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只这一句,还未念完,他已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禁不住狠狠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原来是这一首!”

最后这一句,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

忘了是在大学里教古文的老师提过,还是参加诗词社的时候讨论过,印象最是深刻的,就是这一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记得当时提及这一句的时候,还很有年轻人的热血豪情,壮怀激烈,义愤填膺的。

这当中有一个典故。

所谓“投笔吏”,其实指的是东汉名将班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