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六百八十七章 半修道半缘君

权道同谋 第六百八十七章 半修道半缘君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不曾想,这苏小妹从来都是顽皮大胆,平时和苏东坡对对子时都是来者不惧、荤素咸宜,所以根本不怕这些。虽然一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出一联:“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这一下,把和尚的上上下下也打趣了一个遍,甚至影射和尚们经常搞基,颠倒乾坤乱来。此联一出,搞得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才思敏捷。从此之后,苏小妹替兄长降服诸和尚之事,广为流传。

三是才挫黄庭坚。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游历于苏东坡门下,与其是亦诗亦友的关系,也是一代文豪,还是大书法家。书法四大家的“苏黄米蔡”,苏指的是苏东坡,黄就是指的黄庭坚。

有一天,苏东坡、苏小妹和黄庭坚三人在一起讨论诗句,提了一个议,说先出两个四字句,然后各人在当中“腰”处各加一个字,使之成为五言对句。

两个四字句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东坡自恃才高,略加思索,抢先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说完之后,很是得意。却不曾想,苏小妹只是给出了一个一般般的评语,说道:“还算好,不过这个‘摇’字感觉还不够美。”

黄庭坚点头,想了想,吟出一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听后鼓起了掌,赞道:“是个上等的佳句!但是,感觉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替黄庭坚问道:“你觉得我们两个说的都不行,那么,你加的是什么字呢?”

苏小妹笑了笑,先作起了点评:“兄长的‘摇’和‘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和‘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和黄庭坚一听,先是一愣,既而很快体悟出苏小妹所加“诗腰”的好来。

“扶”和“失”,好就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加生动得体。而“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还带有一丝依依不舍的情绪。

于是,苏东坡和黄庭坚一起鼓掌称赞,对苏小妹由衷佩服,大声感叹:“妙极!妙极!”

在此之后,苏小妹的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就在大家都为她的婚姻着急之时,苏东坡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观,秦少游。

要说秦少游才气很大,最出名的就是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才之人必风流,这秦少游也是如此,从其少年时期的词作“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等就能看得出来,也曾与淮扬名妓相得甚欢。

不过,虽然既风流又有才华,考试却两度不中。直至第三次入京,多亏了苏东坡,才得以高中,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与苏东坡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也就经常得以出入苏家,与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过不了多久,正如唐卡在老爷子席间提到《宋之兴起源于一段神奇婚姻》的桥段一样。出入得多了,风流俊才的秦少游慢慢地引起了苏小妹的注意。有一天,她在哥哥那里看到秦少游的诗文,发出由衷了的赞叹。

要让苏小妹发出赞叹,这可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于是,经过苏东坡的力促,苏家父兄便有意来成就这段婚姻。

只要苏小妹这边没有意见,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自然是无话可说,于是四学士中的另一位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作为中间人引见,力图成就一番好事。

当然,光有引见还不够,如何真正赢得苏小妹的芳心,还是要经历一番曲折的。要不然,苏氏三杰名满天下,如此轻易就娶得了掌上明珠一般的苏小妹,那也太痴心妄想了。

还好有苏东坡的充分认可,又有媒人黄庭坚从中周旋,所以秦少游争取来了苏小妹特意写的一首诗。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要说这首诗可不简单,隐隐蕴含深义。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

的意思,“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至于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

所以,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

秦少游略加思考,便将其中之意猜了出来。

可是,这位年少风流之人也有自己的担心。

由于北宋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秦少游从来没有见过苏小妹。以前听过她和苏东坡用相貌打趣的段子,风传苏小妹突额凹睛。男人嘛,总是相貌第一,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放心不下,又不好向别人打听,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块心病。

这一天,内线终于传来消息,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在庙门前等着,看看能否一见。

于是,苏小妹的轿子一到庙门,秦少游就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却不想,苏小妹出口成章,在轿子里就用了对子的方式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说道:“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天性好斗,仍不甘示弱,跟着说道:“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

虽说答得来劲儿,但苏小妹还是动了一些心思的。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于是,好奇心顿起的苏小妹,忍不住想掀开轿帘,看个究竟。

秦少游大喜,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赶紧上前一步。轿帘起处,苏小妹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于是,也不进香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

秦少游急忙追上前,说道:“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答道:“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说完,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

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比传说中漂亮多了,特别是气质清奇,好不高兴。可是苏小妹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

风声又传到了秦少游耳中,想他当年也是在淮扬等风月场所中混过的,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当即就与苏小妹最早隐含那首“化缘道人”和了一首诗相赠: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这是一首藏头,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

苏小妹看了芳心暗喜,一喜此人才思敏捷,二喜终于向我认错。于是,欢喜之时,又作了一道诗谜,声明全诗主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要说秦少游也是学富五车,没太多想,就把前两个猜了出来。

第一个强爷胜祖,指是孙权,他虽仰仗父兄之名,却凭自己的本事当上了吴国皇帝,连曹操都佩服“生子当如孙仲谋”。而第二句凿壁偷光,也就是得孔照明,肯定指的就是诸葛孔明了。

第三句有些难,但也难不倒他。

丝缕缝线常忆母可以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也就是“子思”的意思,子思这哥们儿是孔子的孙子,也是一个很牛的人物,上承孔子的高足,曾参,下启孟子,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是儒家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最后一句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那就是“望”,即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

写出并注明之后,秦少游顺利过关。

于是,苏小妹欣然许之,二家订好,选良辰吉日成亲。

而此时的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可三苏已是声名赫赫,所以,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

却没想到,临了临了,苏小妹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又整出新鲜事儿来。

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会在羞涩、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度过,可苏小妹却别出心裁,仍然惦记在那次在庙门前被秦少游出言相激,所以,在占尽了“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要新郎官解开她出的三个题目才准许进洞房。

等到说出口,又有些后悔,但已经无法收回,于是出了一个上联。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一开始也觉得苏小妹这会儿还要刁难,很不理解,但是一听上联,就听出苏小妹对自己一往情深,不禁脱口而道: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