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都市 > 权道同谋 > 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元妙趣横生

权道同谋 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元妙趣横生

作者:广渠门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5:2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吧!”晴儿叹了一口气:“老爸!既然您非逞能,拉都拉不住,那我们也只有听之任之了!”

“这样吧!”唐卡这时举起了手:“我提个建议好不好?”

“哦?”老爷子正把嘴凑到了酒碗边,听他这么一说,立刻停下了,问道:“有什么好建议?说来听听!”

他不敢托大,用着试探式的口吻,说出一句:“老爸,我刚才听您好象说,接下来还有节目,这节目……”

“对对对!”老爷子大笑起来:“唐卡这个醒提得好!咱们一会儿可是有节目的,光这么喝,没大意思。现在虽说是先把酒补齐,但是可以把节目提前,一边乐乐,一边喝,这样才有意思!那这样吧,小梅,我这酒先暂缓。你刚才不是已经连干了三大碗么?顺势表演一个节目,如果演得好的话,我们就一起端碗陪一个,好不好?”

“好!这个好!”晴儿放下小酒坛,鼓起了掌:“这样既不教条,又能喝出些趣味性。欢迎小梅阿姨先开场!”

“好吧!那我就先来抛砖引玉吧!”小梅站起了身,双手交叉着放在身前,笑道:“我背诵一首诗吧,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是谁的,好不好?”

“好!”众皆鼓掌。

唐卡见小梅阿姨这个起首动作很是专业,不由暗暗吃惊,正好看到路晴回至座位,于是轻声问她;“宝贝儿,这小梅阿姨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看上去这么专业啊?”

“嘻嘻!”晴儿笑道:“就你眼睛毒!别说,猜得还挺准,她就是地地道道的专业出身,现在是中戏的大学老师!”

“天!”他发出一声惊叹:“合着你们家都是教授级别的人物啊!我的乖乖,枉我平时还动不动以中文系的才子自居呢,结果可好,到了家里一来,我这就是那食物链的最底端,连根小葱都算不上啊!”

“嘿嘿!”她浅笑不已:“你就知足吧!这要是我亲老妈还在的话,她可是社科院的研究员,你还想继续比么?”

“别别别!不比了!”他急忙摆手:“我是彻底服了!”

“服了就好!”她笑道:“好啦!安心听讲吧!小梅阿姨开始背诵了!”

他点头称是,与她一起保持了静默,听小梅阿姨开讲。

出人意料的是,小梅阿姨并没有朗诵什么长篇大论,只是诵了一首七言绝句。

天华寺西艇子横,白苹风细浪纹平。

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此诗一经念出,当即博得了满堂彩,不光是唐卡,连老爷子都发出了惊呼:“小梅!厉害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宋朝陆游在居于浙江时所作,是饮完绍兴女儿红时的绝世名句吧?”

小梅阿姨俏脸微微一红,笑道:“哎呀呀!还是老路识货啊,我这段时间,特意去查了女儿红的名句。这才知道,陆游的这首《东关》,虽然不是特别出名,却是一等一的名篇。于是有意背了出来,却不曾想,还是被老路一眼给看出来了,真是贻笑大方啦!”

“不不不!”老爷子连连摇头:“这直接咏叹女儿红的诗句,在历史上乃是极少。真正集大成者,应该就是这篇《东关》了。陆放翁这首诗,看似漫不经心,作得却是极好,尤其是最后一句,夜夜湖中看月生,写尽了文人雅士生活之态。大好,真是大好!”

“哈哈哈!”小梅阿姨看了晴儿一眼,大笑起来:“难得啊!能够得到你老爸如此称赞,也算是最高褒奖了,不枉我这番准备,哈哈哈!”

“嗯嗯!”晴儿不停地鼓掌,大声赞道:“要说老爸这么明目张胆地夸人,我还真没怎么见过。看来,您所背诵的这首诗,已经说到他的心里去啦!老爸,小梅阿姨背得这么好,你是不是应该陪一个啊!”

“要的!要的!”老爷子端起了酒碗,斜斜地往唐卡这儿看了一眼。

唐卡眼睛尖,一下子就看到了老爷子的目光,当即会意,端起了酒碗,说道:“小梅阿姨这诗确实诵得极好,饮此酒,诵此诗,恰逢其时,我也陪一个!”

“哈哈!好!”路晴也叫了一声:“我也陪一个!”

欢声笑语之间,小梅阿姨也端起了酒碗,“那就一块儿来吧!谢谢唐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女儿红!”

他忙道:“谢谢您诵出这么好的一首诗!”

“哈哈哈!好好好!”老爷子大笑着作起了总结:“酒好,诗好,人更好!这才是真正的相得益彰!来来来!干!”

“来!干!”众皆举碗,一饮而尽。

喝完坐下,吃了几口菜后,老爷子主动端起了酒碗,站起身来:“该我啦!我也向小梅看齐,先干掉三碗,然后表演节目!”

说完,老爷子还真不含糊,端起酒碗就喝,“咕咚咕咚”就喝下去一大碗。晴儿在一边给倒上,老爷子

又接着喝,只一会儿,三碗就全下了肚。

“好!谢谢闺女替我倒酒!”老爷子豪气丛生:“下面,我也背诵一首陆游喝了女儿红之后,写的一首同为《东关》之名的诗!”

“好!”见老爷子如此应景,小梅阿姨领头,带着他俩不住鼓掌叫好。

再看老爷子,得意一笑,略顿一下,将这首同样取名《东关》的诗背诵出来。

云蹙鱼鳞衬夕阳,放翁系缆水云乡。

一筇疾步人惊健,斗酒高歌自笑狂。

风暖市楼吹絮雪,蚕生村舍采桑黄。

东阡南陌无穷乐,底事随人作许忙。

别说,老爷子这一首诵得还真好,尤其是诗中的“放翁系缆”,“斗酒高歌”,很是符合老爷子老来狂放的性格,再加上老爷子背诵时带足了情绪,给人感觉就象是陆游再世一样,很是有趣。

“好啊!”小梅阿姨与他俩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大声为老爷子的表演喝彩!

“来吧!”小梅阿姨主动端起酒碗:“老爷子诵得这么好,咱们也为他一块儿干一个满盏吧!”

“好好好!”老爷子脸上满是笑容:“谢谢大伙儿的夸赞!我也再喝一碗!”

大家又一同一饮而尽。

再坐下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望向了晴儿。

晴儿嫣然一笑,站起身来:“到我了是吧?好!我也向小梅阿姨看齐!先干三碗!”

“好!”唐卡大声鼓掌,笑道:“我来给你倒酒!”

“嘿嘿!”她笑出了声:“就你反应快!倒吧,让我也享受一把被高级秘书服务的感觉!”

“得咧!”他笑着回应:“乐意为您效劳!”

“哈哈!”众皆大笑。

再看晴儿,丝毫不含糊,一碗接一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不一会儿就全见了底儿。

“够爽快!”老爷子大声赞赏自己的宝贝闺女:“接下来,就看你表演什么节目啦?”

“嘻嘻!”她微微而笑:“我呀!也向您和小梅阿姨学习学习,在我的印象中,好象陆游一共写过三首名为《东关》的诗,既然您二位已经背出了前两首,那我就来背这第三首吧,好不好?”

“好!太好了!”老爷子大赞:“想当年,这陆放翁在晚年时候,被免职回家。已经六十多岁了,仍怀揣壮志难报国恩之心,雇上乌蓬船、邀了好友,遨游于山阴会稽的东、西鉴湖和浙东运河,过着来去自我,好歹独身的生活。这东关,便是他经常惠顾的处所,时常流连于两岸的酒馆,对这女儿红,最是推崇。正因为这样,才有这喝完女儿红之后的传世佳作。加上晴儿一会要背这第三首《东关》,就基本把与女儿红相关的都背齐了,老先生要是知道一千年后,还有人在一边喝着女儿红,一边背齐了他的名作,岂不快哉?”

这当中,唐卡的心里已经不能用“吃惊”来形容。他确实很是震惊,一直自诩诗文和历史乃是强项,特别是经过路晴提醒之后,自己在这方面下了很多苦功,连王亦选都称赞自己文史功力强盛。可是,真正坐在这儿,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甚至是“夜郎自大”。

来这儿之前,自己也经常组织一些小聚会,席间也象这样表演节目,背背诗文,讲个小段子什么的,自己还觉得挺雅。可真是坐在了这儿,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雅”!

这可不是讲讲段子,吹吹牛就成了,要的是全方位的研究和理解。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真得是做学问的人,静下来细细琢磨、深切领悟才行,来不得半点虚假。又想偷懒,又想拥有这样的成就,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比如说这三位,竟然把陆游饮完女儿红后畅游东关后所作三首同名诗全背了出来。试问,换另外一个人,谁能做到?就算是平时颇为自得的自己,也肯定做不到。更别提自己还是女儿红公司的幕后大老板了,自己还经常和小曼、阿祥他们说要挖掘文化底蕴,也不知道是怎么挖掘的,连这三首诗都没挖掘出来。什么叫文化底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底蕴呢!

想到这儿,他不禁犯起了难,一会儿晴儿背完这第三首《东关》之后,轮到自己表演节目了,自己背什么?陆老先生一共就写了三首《东关》,自己总不能杜撰出第四首来吧。

就在胡思乱想之际,晴儿清脆的声音已经响起。

路入东关物象奇,角巾老子曳筇枝。

蚕如黑蚁桑生后,秧如青针水满时。

穿市不嫌微雨湿,过溪翻喜坏桥危。

当年野店题诗处,又典春衣具午炊。

别说,陆游的这首诗,写得很具情趣,把东关集市上的人物种种,写得真是入木三分。经由晴儿这么一念出来,更是别有趣味,显得妙趣横生。

“好!”大家一齐鼓掌,欢呼雀跃。

t2005121

小技巧:按回车[ente]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qiuyelou 平板电子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